正在阅读:

玄幻霸屏只是假象,当代都市剧才是主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玄幻霸屏只是假象,当代都市剧才是主流

如果都市职业剧能够在创作理念、价值取向上更多体现当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之间的变化,那么,它也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见证者。

从近期发布的《国产电视台综合数据分析报告》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在全国电视剧备案公式剧目中,当代都市题材占比为48%,比近代革命、古代历史、军事以及玄幻题材超出很多。从已播剧的收视率来看,当代都市题材收视率破1的电视剧数量也是最多,占比37%,近代革命题材占比16%。观看当代都市题材的观众基数大、需求旺,成为快速增长趋势。

当代都市题材电视剧市场占有率走高,反映的是观众看剧文化的变化。

当代都市题材更符合主流观众的期待视野

近些年大火的当代都市剧数量比古代、近代、玄幻题材的电视剧数量要多。曾经《双面胶》、《蜗居》、《婚姻保卫战》、《奋斗》、《离婚律师》、《欢乐颂》、《翻译官》等很受观众欢迎,引起社会话题热议。当代都市剧,一般都是以都市生活、情感经历为主要表现内容,挖掘社会生活中的人们的情感变化和命运变化,反映了社会人际伦理关系的变化。因此,从题材上来讲,当代都市剧比玄幻、古代历史题材更符合主流观众的期待视野。

目前,在中国,玄幻剧的观看主体人群是青少年。当代都市剧的观看主体人群是成年人。成年人的人口基数和影响力远比青少年大。与玄幻剧、古代历史剧中表现古人们修仙、宫斗、争权的内容相比,当代都市剧的剧情内容更加贴切成年人的现实生活。在观众那儿,观众的人生经历和审美体验会形成一个对影视剧内容、审美的期待。一般电视剧剧情与观众长期以来积累的期待视野相靠近的时候,会引起他们的共鸣。

当代影视剧中的工作、恋爱、结婚、买房以及生老病死等问题,是每一个成年人都会经历、面对的事情。例如曾经风靡全国的《裸婚时代》、《蜗居》,以80后一代人如何面对婚姻、爱情与金钱的关系为主要线索,触动了很多奔波在北、上、广大城市生活的年轻人。剧中的女主也曾经是一个单纯、热爱工作、渴望爱情的女孩,但是在生活的压力之下,也不得不面对爱情的裂变、婚姻的失败,究竟是人性弱点还是时代变革的原因,很多人都为此讨论。这都说明,当代都市剧比其他题材的电视剧,更加接近生活,更加符合观众的期待视野。

当代都市题材剧具有情感教化功能

当代都市剧,一般都包含了都市人的情感内容。近些年,随着表现内容的丰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当代都市题材影视剧对社会家庭伦理关系、婚恋情感等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做出不同的道德和价值判断,折射出当代人的情感、价值观变化。这些剧情内容与青春偶像剧、玄幻剧、历史剧所具有的社会内涵不同,所涉及的情感比较具有感染力,吸引成年观众的同时,也能起到教化的作用。

因此,在中国传媒影视行业蓬勃的发展的时代,增加当代都市剧,能够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也能展示都市剧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净化社会道德风气。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当代人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改变了当代人的思维方式。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人们的精神、情感生活也有所变化,以前认为的稳固的婚姻、爱情、亲情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变化的过程中,人们急需从文化消费品中寻找解决现实的答案。近期,王宝强婚变消息抢占奥运头条数天,表明当代婚姻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所以,中国当代人的婚姻、恋爱、工作、理想、家庭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

那些能够深入反映、表现当代人们生活的电视剧,自然会成为观众喜欢看的电视剧。而不断变化的生活,也持续需要大量的影视剧介入,让社会生活以艺术的形式走入大众的视野。例如《欢乐颂》,不是简单地演绎凤凰女渴望嫁有钱人、精英女努力奋斗的故事,而是深入到伦理、文化的层次,表现当代观念与传统观念多重制约之下男女两性性别意识以及复杂的情感意识、经济差别问题,其中很多剧情都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限娱令之下,当代都市剧成热门之选

2011年,广电总局发布“限娱令”,规定电视节目不得出现低俗、庸俗,甚至违背社会道德的节目。在限娱令的影响下,电视剧的题材进一步缩小,那些鬼怪、有暴力、血腥剧情的电视剧不能出现在荧屏之上。在这种背景之下,都市题材更有发展空间,也更符合娱乐文化产品发展的要求。对于影视剧的创作者来说,失去了灰色渠道之后,内容丰富的都市剧可以成为他们大施拳脚的空间。都市剧涉及面很广,有职场、恋爱、婚姻、家庭伦理关系、商业等。对于观众来说,近些年都市剧对现实生活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从不同角度关注中国人的情感危机、家庭危机,体现了创作者的人文关怀和理性思考,也能提供丰富、多元的文化产品。

在限娱令之下,那些不符合社会道德的节目被清除。增加都市题材电视剧,对观众、创作者来说,都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都市剧题材成宠儿,职业剧还未突破瓶颈

在当代都市剧发展的如火如荼之际,我们看到了很多电视精品,同时也存在许多遗憾。其中当代都市职业剧发展的局限就是国产都市剧的软肋。

《奋斗》可以说是表现当代青年爱情与理想的都市剧;《双面胶》表现都市生活婆媳关系;《欢乐颂》表现当代职业女性爱情、工作生活……它们都可以说是国产都市剧中的佼佼者,在质量和效果上,做到了精良。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国产职业剧能产生强劲的影响力。

都市职业剧,是指在当代都市生活中,反映某一现代职业的电视剧,围绕这一职业,塑造主人公,表现职业的特征,传达职业精神。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的都市职业剧发展并不乐观,成为都市剧的一大短板。一些表现特定职业的电视剧,例如《翻译官》、《妇产科医生》、《任长霞》等,要么过于偶像化,要么过于主旋律。都市职业剧发展不好,是不是因为观众不需要都市职业剧呢?

其实不然,从美剧《实习医生格蕾》、港剧《妙手仁心》、《陀枪师姐》、《冲上云霄》、《鉴证实录》以及日剧《死亡:入殓师》等在中国的大火,可以看出大陆观众对都市职业剧还是有着巨大的消费需求。事实上,大众对职业剧的这种需求,有其深层的心理需求。观看美国、香港、日本、韩国的职业剧,已成为一种时尚。这种时尚,是年轻人在都市生活中的心理需求。另外,职业也是都市人生活的一个标签,如果能够在电视剧中找到虚拟体验,更能引起共鸣。

对于都市职业剧,观众有大量需求。而职业剧的创作数量少,内容又有些落入窠臼,难以让人满意。归根结底是因为在都市剧的场域中,职业剧还未建立一个表现职场精英生活的语义场。相对于那些都市婚恋、婆媳剧来看,都市职业剧的台词、观念、情节都没有独立性。很多标榜职业剧的电视剧,并没有用职业人的视角表现电视剧内容,反而会采用偶像剧视角或者爱情视角等。面对那些固定的表达方式和习惯,都市职业剧没有完成突变。

此外,大多数创作者也缺乏相关职业经历、职业意识和职业理念,造成创作态度不明晰。隔行如隔山,缺乏行业知识的创作,是无法展示从业者的真实生活和面貌。

电视剧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作为当代都市剧,它对当代社会生活有着更为敏锐的嗅觉,常常能够让内容成为焦点,引导社会风貌。在数量庞大的当代都市剧中,只有呈现当代社会变迁、与社会观众关系密切的作品,才能成为热门电视剧。如果都市职业剧,能够在创作理念、价值取向上更多靠近当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之间的变化,那么,当代职业剧也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见证者,成为都市剧中的佼佼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玄幻霸屏只是假象,当代都市剧才是主流

如果都市职业剧能够在创作理念、价值取向上更多体现当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之间的变化,那么,它也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见证者。

从近期发布的《国产电视台综合数据分析报告》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在全国电视剧备案公式剧目中,当代都市题材占比为48%,比近代革命、古代历史、军事以及玄幻题材超出很多。从已播剧的收视率来看,当代都市题材收视率破1的电视剧数量也是最多,占比37%,近代革命题材占比16%。观看当代都市题材的观众基数大、需求旺,成为快速增长趋势。

当代都市题材电视剧市场占有率走高,反映的是观众看剧文化的变化。

当代都市题材更符合主流观众的期待视野

近些年大火的当代都市剧数量比古代、近代、玄幻题材的电视剧数量要多。曾经《双面胶》、《蜗居》、《婚姻保卫战》、《奋斗》、《离婚律师》、《欢乐颂》、《翻译官》等很受观众欢迎,引起社会话题热议。当代都市剧,一般都是以都市生活、情感经历为主要表现内容,挖掘社会生活中的人们的情感变化和命运变化,反映了社会人际伦理关系的变化。因此,从题材上来讲,当代都市剧比玄幻、古代历史题材更符合主流观众的期待视野。

目前,在中国,玄幻剧的观看主体人群是青少年。当代都市剧的观看主体人群是成年人。成年人的人口基数和影响力远比青少年大。与玄幻剧、古代历史剧中表现古人们修仙、宫斗、争权的内容相比,当代都市剧的剧情内容更加贴切成年人的现实生活。在观众那儿,观众的人生经历和审美体验会形成一个对影视剧内容、审美的期待。一般电视剧剧情与观众长期以来积累的期待视野相靠近的时候,会引起他们的共鸣。

当代影视剧中的工作、恋爱、结婚、买房以及生老病死等问题,是每一个成年人都会经历、面对的事情。例如曾经风靡全国的《裸婚时代》、《蜗居》,以80后一代人如何面对婚姻、爱情与金钱的关系为主要线索,触动了很多奔波在北、上、广大城市生活的年轻人。剧中的女主也曾经是一个单纯、热爱工作、渴望爱情的女孩,但是在生活的压力之下,也不得不面对爱情的裂变、婚姻的失败,究竟是人性弱点还是时代变革的原因,很多人都为此讨论。这都说明,当代都市剧比其他题材的电视剧,更加接近生活,更加符合观众的期待视野。

当代都市题材剧具有情感教化功能

当代都市剧,一般都包含了都市人的情感内容。近些年,随着表现内容的丰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当代都市题材影视剧对社会家庭伦理关系、婚恋情感等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做出不同的道德和价值判断,折射出当代人的情感、价值观变化。这些剧情内容与青春偶像剧、玄幻剧、历史剧所具有的社会内涵不同,所涉及的情感比较具有感染力,吸引成年观众的同时,也能起到教化的作用。

因此,在中国传媒影视行业蓬勃的发展的时代,增加当代都市剧,能够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也能展示都市剧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净化社会道德风气。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当代人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改变了当代人的思维方式。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人们的精神、情感生活也有所变化,以前认为的稳固的婚姻、爱情、亲情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变化的过程中,人们急需从文化消费品中寻找解决现实的答案。近期,王宝强婚变消息抢占奥运头条数天,表明当代婚姻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所以,中国当代人的婚姻、恋爱、工作、理想、家庭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

那些能够深入反映、表现当代人们生活的电视剧,自然会成为观众喜欢看的电视剧。而不断变化的生活,也持续需要大量的影视剧介入,让社会生活以艺术的形式走入大众的视野。例如《欢乐颂》,不是简单地演绎凤凰女渴望嫁有钱人、精英女努力奋斗的故事,而是深入到伦理、文化的层次,表现当代观念与传统观念多重制约之下男女两性性别意识以及复杂的情感意识、经济差别问题,其中很多剧情都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限娱令之下,当代都市剧成热门之选

2011年,广电总局发布“限娱令”,规定电视节目不得出现低俗、庸俗,甚至违背社会道德的节目。在限娱令的影响下,电视剧的题材进一步缩小,那些鬼怪、有暴力、血腥剧情的电视剧不能出现在荧屏之上。在这种背景之下,都市题材更有发展空间,也更符合娱乐文化产品发展的要求。对于影视剧的创作者来说,失去了灰色渠道之后,内容丰富的都市剧可以成为他们大施拳脚的空间。都市剧涉及面很广,有职场、恋爱、婚姻、家庭伦理关系、商业等。对于观众来说,近些年都市剧对现实生活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从不同角度关注中国人的情感危机、家庭危机,体现了创作者的人文关怀和理性思考,也能提供丰富、多元的文化产品。

在限娱令之下,那些不符合社会道德的节目被清除。增加都市题材电视剧,对观众、创作者来说,都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都市剧题材成宠儿,职业剧还未突破瓶颈

在当代都市剧发展的如火如荼之际,我们看到了很多电视精品,同时也存在许多遗憾。其中当代都市职业剧发展的局限就是国产都市剧的软肋。

《奋斗》可以说是表现当代青年爱情与理想的都市剧;《双面胶》表现都市生活婆媳关系;《欢乐颂》表现当代职业女性爱情、工作生活……它们都可以说是国产都市剧中的佼佼者,在质量和效果上,做到了精良。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国产职业剧能产生强劲的影响力。

都市职业剧,是指在当代都市生活中,反映某一现代职业的电视剧,围绕这一职业,塑造主人公,表现职业的特征,传达职业精神。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的都市职业剧发展并不乐观,成为都市剧的一大短板。一些表现特定职业的电视剧,例如《翻译官》、《妇产科医生》、《任长霞》等,要么过于偶像化,要么过于主旋律。都市职业剧发展不好,是不是因为观众不需要都市职业剧呢?

其实不然,从美剧《实习医生格蕾》、港剧《妙手仁心》、《陀枪师姐》、《冲上云霄》、《鉴证实录》以及日剧《死亡:入殓师》等在中国的大火,可以看出大陆观众对都市职业剧还是有着巨大的消费需求。事实上,大众对职业剧的这种需求,有其深层的心理需求。观看美国、香港、日本、韩国的职业剧,已成为一种时尚。这种时尚,是年轻人在都市生活中的心理需求。另外,职业也是都市人生活的一个标签,如果能够在电视剧中找到虚拟体验,更能引起共鸣。

对于都市职业剧,观众有大量需求。而职业剧的创作数量少,内容又有些落入窠臼,难以让人满意。归根结底是因为在都市剧的场域中,职业剧还未建立一个表现职场精英生活的语义场。相对于那些都市婚恋、婆媳剧来看,都市职业剧的台词、观念、情节都没有独立性。很多标榜职业剧的电视剧,并没有用职业人的视角表现电视剧内容,反而会采用偶像剧视角或者爱情视角等。面对那些固定的表达方式和习惯,都市职业剧没有完成突变。

此外,大多数创作者也缺乏相关职业经历、职业意识和职业理念,造成创作态度不明晰。隔行如隔山,缺乏行业知识的创作,是无法展示从业者的真实生活和面貌。

电视剧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作为当代都市剧,它对当代社会生活有着更为敏锐的嗅觉,常常能够让内容成为焦点,引导社会风貌。在数量庞大的当代都市剧中,只有呈现当代社会变迁、与社会观众关系密切的作品,才能成为热门电视剧。如果都市职业剧,能够在创作理念、价值取向上更多靠近当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之间的变化,那么,当代职业剧也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见证者,成为都市剧中的佼佼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