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首套自主研发深水油气生产系统正式投用 | 十年中国造⑦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首套自主研发深水油气生产系统正式投用 | 十年中国造⑦

水下生产系统是开发深水油气田的关键装备,此前国内依赖进口。

图片来源:中海油

记者 | 侯瑞宁

中国海洋油气核心装备的自主研制获重要进展,打破了制约深海油气资源开发的一项瓶颈。

9月14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下称中海油)发布消息,位于中国南海莺歌海的东方1-1气田东南区乐东块开发项目投入生产,中国自主研发的首套深水水下生产系统也由此正式投入使用 

标志着中国深水油气开发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利于中国打造自主可控的海洋油气装备体系。

国际上一般将水深超过300米海域的油气资源定义为深水油气,1500米水深以上称为超深水。深水是全球油气资源重要的接替区。全球超过70%的油气资源蕴藏在海洋之中,其中40%来自深水。

深水水下采油树,运抵海上钻井平台正在下水安装。图片来源:中海油

水下生产系统是开发深水油气田的关键装备。此前,中国水下生产系统依赖进口,设备应用面临采办周期长、采购价格高、维修保养难等问题,制约着深海油气资源开发。

据界面新闻了解,上述中国自主研发的深水水下生产系统国产化率达到85%,由13种国产化水下产品组成,包括水下井口、水下采油树、水下控制系统、水下多功能管汇等

在低温高压的深海环境中,这一深水水下生产系统搭建起了一个“多向通道”,能够有序传输传送海底油气物流、液压和电气控制信号、水下生产设施状态信息等。

其中,水下采油树是海洋油气水下生产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该装置重达55吨,包含2500个零部件,能在温度低于6摄氏度的低温高压环境下稳定工作20年。

中海油海南分公司工作人员对界面新闻表示,中国自主研发的水下采油树,较以往进口产品成本减低了约27%,可使不具备经济效益的深水边际油气藏得到有效开发。

水下采油树连接了来自地层深处的油气和外部的油气运输管道,可以控制油气的开采速度、实时监测和调整生产情况,就像是油气田井口的智能“水龙头”。长期以来,全球仅有少数几家欧美公司掌握水下采油树的设计制造。

深水水下井口,是水下气井生产管柱与深水水下采油树的接口。图片来源:中海油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油首席科学家、项目经理谢玉洪表示,水下生产系统要在超过500米水深的海底稳定生产超过20年,对装备的设计能力和建造工艺要求极高。

中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起步较晚。经过近20年发展,中海油相继攻克了深水、高温、高压领域三大世界级油气勘探开发难题,使中国跃升为全球少数能够自主开展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国家之一。

2018年起,中海油牵头与16家国内企业及高校开展装备研发制造技术攻关,将海南东方气田群待开发边际气藏作为应用目标,推动了国产深水水下生产系统研发。

东方气田群主要负责莺歌海海域的天然气开发生产,包括四个海上气田及一个陆岸终端:东方1-1气田、东方13-2气田、乐东22-1气田、乐东15-1气田和东方终端。

其中,东方1-1气田于2003年投产,是中国首个自营千亿方大气田。该气田东南区乐东块开发项目主要生产设施包括两套水下生产系统、两条油气混输海管和两条复合脐带缆,计划投产四口开发井,高峰日产天然气超120万立方米。

深水水下管汇,正准备由工程船实施安装。图片来源:中海油

去年9月6日,中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大气田实现全面投产,标志着中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实现了从300米向1500米超深水挺进的历史性跨越。

“深海一号”气田投产后,每年向粤港琼等地供气30亿立方米,可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四分之一的民生用气需求,使南海天然气供应能力提升到每年130亿立方米以上。

今年上半年中国海油(600938.SH)油气净产量达304.8百万桶当量,同比增9.6%,创历史新高。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海油

3.7k
  • 成品油价格上调了,石化产业行情怎么看?
  • 海油发展在湛江成立能源物流公司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首套自主研发深水油气生产系统正式投用 | 十年中国造⑦

水下生产系统是开发深水油气田的关键装备,此前国内依赖进口。

图片来源:中海油

记者 | 侯瑞宁

中国海洋油气核心装备的自主研制获重要进展,打破了制约深海油气资源开发的一项瓶颈。

9月14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下称中海油)发布消息,位于中国南海莺歌海的东方1-1气田东南区乐东块开发项目投入生产,中国自主研发的首套深水水下生产系统也由此正式投入使用 

标志着中国深水油气开发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利于中国打造自主可控的海洋油气装备体系。

国际上一般将水深超过300米海域的油气资源定义为深水油气,1500米水深以上称为超深水。深水是全球油气资源重要的接替区。全球超过70%的油气资源蕴藏在海洋之中,其中40%来自深水。

深水水下采油树,运抵海上钻井平台正在下水安装。图片来源:中海油

水下生产系统是开发深水油气田的关键装备。此前,中国水下生产系统依赖进口,设备应用面临采办周期长、采购价格高、维修保养难等问题,制约着深海油气资源开发。

据界面新闻了解,上述中国自主研发的深水水下生产系统国产化率达到85%,由13种国产化水下产品组成,包括水下井口、水下采油树、水下控制系统、水下多功能管汇等

在低温高压的深海环境中,这一深水水下生产系统搭建起了一个“多向通道”,能够有序传输传送海底油气物流、液压和电气控制信号、水下生产设施状态信息等。

其中,水下采油树是海洋油气水下生产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该装置重达55吨,包含2500个零部件,能在温度低于6摄氏度的低温高压环境下稳定工作20年。

中海油海南分公司工作人员对界面新闻表示,中国自主研发的水下采油树,较以往进口产品成本减低了约27%,可使不具备经济效益的深水边际油气藏得到有效开发。

水下采油树连接了来自地层深处的油气和外部的油气运输管道,可以控制油气的开采速度、实时监测和调整生产情况,就像是油气田井口的智能“水龙头”。长期以来,全球仅有少数几家欧美公司掌握水下采油树的设计制造。

深水水下井口,是水下气井生产管柱与深水水下采油树的接口。图片来源:中海油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油首席科学家、项目经理谢玉洪表示,水下生产系统要在超过500米水深的海底稳定生产超过20年,对装备的设计能力和建造工艺要求极高。

中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起步较晚。经过近20年发展,中海油相继攻克了深水、高温、高压领域三大世界级油气勘探开发难题,使中国跃升为全球少数能够自主开展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国家之一。

2018年起,中海油牵头与16家国内企业及高校开展装备研发制造技术攻关,将海南东方气田群待开发边际气藏作为应用目标,推动了国产深水水下生产系统研发。

东方气田群主要负责莺歌海海域的天然气开发生产,包括四个海上气田及一个陆岸终端:东方1-1气田、东方13-2气田、乐东22-1气田、乐东15-1气田和东方终端。

其中,东方1-1气田于2003年投产,是中国首个自营千亿方大气田。该气田东南区乐东块开发项目主要生产设施包括两套水下生产系统、两条油气混输海管和两条复合脐带缆,计划投产四口开发井,高峰日产天然气超120万立方米。

深水水下管汇,正准备由工程船实施安装。图片来源:中海油

去年9月6日,中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大气田实现全面投产,标志着中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实现了从300米向1500米超深水挺进的历史性跨越。

“深海一号”气田投产后,每年向粤港琼等地供气30亿立方米,可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四分之一的民生用气需求,使南海天然气供应能力提升到每年130亿立方米以上。

今年上半年中国海油(600938.SH)油气净产量达304.8百万桶当量,同比增9.6%,创历史新高。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