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如何培育批判性思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如何培育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教育具有重大意义,能帮助学生避开一些思维误区。

文|创瞰巴黎 Julien Hernandez

编辑|Meister Xia

一览:

  • 人们普遍认为只要有了批判性思维武装大脑,一个人就不会轻易地被阴谋论、假新闻、激进言论引入歧途。
  • 但批判性思维难以定义,故现尚无统一的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
  • 批判性思维难以像技能一样“习得”,但是可以通过树立正确的观念培育。比如,我们应该促使学生有兴趣、有动力、有意愿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 正因为此,批判性思维教育具有重大意义,能帮助学生避开一些思维误区,比如动机性推理、思考问题缺乏大局观、忽视一个观点或者一个命题的适用范围等。

在过去的十年间,批判性思维成了一个热议的话题,甚至引起了法国政界的重视。在国家教育体系中,政府加大了对教师相关能力的培训力度。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哲学博士、讲师Denis Caroti指出,这一趋势似乎与近年来的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有关,比如2015年巴黎巴塔克兰夜总会的枪击。人们似乎认为,只要有了批判性思维武装大脑,一个人就不会轻易地被阴谋论、假新闻、激进言论引入歧途。

批判性思维提升公民素质

但是,法国兰斯大学科学教学法讲师Gwen Pallares指出:“只将批判性思维视作某种‘斗争武器’,严重低估了它的潜力。通过教育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最终的目的应该是培育出思想开放、心胸宽广的公民。”当前公众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似乎存在一定的偏差。

批判性思维不是一种简单、单一的能力,其习得方式有别于数学等传统意义上的“技能”。那究竟什么是批判性思维?除了提高一个人学习知识的能力之外,还有什么办法能提升其批判性思维?问题虽简单,但揭示了批判性思维培育的复杂性所在——不知道批判性思维究竟是什么,怎么培育?

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定义主要来自三个领域:哲学、心理学、教育学。每个领域的视角都不一样。哲学的切入点是“一个理想的批判性思维者是什么样的人?”心理学家研究批判性思维大脑中与哪些认知机制相关。教育学家则关注更实际的方面:如何培育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如辩论、分析等。

不过,三种学派有着共同的目标。日内瓦大学哲学系博士生Céline Sch pfer指出:“哲学和心理学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最终往往以教育为落脚点。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者之间并没有泾渭鲜明的界限。大家都在朝着共同目标努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的深奥定义

批判性思维最广为认可的定义是美国哲学家彼得 法乔恩连同四十余名专家在1989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所提出的 [1]。但问题是,专家们的定义太冗长、太抽象,难以应用于实践。Sch pfer指出:“专家们的定义很全面,哲学内涵也很丰富,但很难被教师用到实际教学中。此外,虽然大家都明白批判性思维需要一个人具备一系列相应的技能、态度和知识储备,但究竟是哪些?尚无定论。”

政策制定者一谈起培育批判性思维能力,就想到具体的技能培育和知识积累,但很少想到该为学生设计什么样的实践环节。实践环节的作用难以客观评估,但却是批判性思维教育中最关键的一环。Sch pfer说:“在我们的想象中,理想的批判性思维者应该是‘遗世而独立’的,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世间一切。但现实并非如此。有些学者指出,人们往往忽视了批判性思维的社交维度,应加大对其的重视。批判性思维不仅是思维过程,也是在与他人互动中形成认知的过程。一个人具备某些与批判性思维相关的技能,并不意味着在现实情境中能自然而然地开启批判性思考。”

就比如你家有全套五金工具箱,但你却不擅长修修补补。家里有东西坏了,你得先找出问题所在(光这一步骤就很不容易了),然后再正确地使用工具进行修理。批判性思维能力就像工具。如果你对修修补补没兴趣,给你多少工具都无济于事。如果一个人没兴趣进行批判性思考,则培养再多的相关能力都毫无用处。

在诸多思维能力中,“认知美德”现已成为了一个新研究领域。“认知美德”指有利于知识形成的认知习惯(如敢于提问),与“认知恶习”(如懒于思考)形成对比。这一学术领域的优势在于其研究对象是人,以及人的发展和成就,所以与教育实践和批判性思维培养有着一定关系。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式

教师传授技能、塑造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认知美德”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明示教学”。法国蒙彼利埃大学教育科学讲师、物理教学法专家Manuel B chtold提出:“在科学史的教学中,不能仅让学生重复著名实验,还必须让他们注意到各个小组获得的实验数据的偏差,允许他们提出不同意见、开展讨论,由此学会以批判的视角看待科研探索的过程,并让他们了解实验数据与建立在其上的理论模型的差异等重要现象。”

为培养“认知美德”,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还需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虚构作品)进行“明示教学”。Caroti建议:“教师可以大胆引用小说、电影、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以这些虚构角色的思维模式开展讨论,让学生感到更有共鸣,在“明示”中让抽象的思辨方式变得更直接易懂。”

以上教学手段应与多种策略结合,其目标应该是让学生有兴趣、有动力、有意愿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有多项科研显示,上文所述的教学手段和策略的确有利于学生树立端正的认知态度,进而变成有鉴别能力的思考者,习得更有意义的技能、基础和高级辩论能力。遗憾的是,此类树立科学思维、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课程难以与现有的学校教学大纲兼容。

B chtold 承认:“既要让学生知识面足够广,又要组织他们定期开展辩论练习,培养思辨分析能力、树立理性思维态度,两者难以兼得。如果教师要教的知识性内容太多,就不可能有充裕的课堂时间安排学生辩论。”

将批判性思维教育分解为以上几个元素,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其重要性——能帮助学生避开一些思维误区,比如动机性推理、思考问题缺乏大局观、忽视一个观点或者一个命题的适用范围等。Sch pfer提醒,虽然要进行批判性思维教育,但也要注意避免让学生因不恰当的“批判性思维”踏上歧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如何培育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教育具有重大意义,能帮助学生避开一些思维误区。

文|创瞰巴黎 Julien Hernandez

编辑|Meister Xia

一览:

  • 人们普遍认为只要有了批判性思维武装大脑,一个人就不会轻易地被阴谋论、假新闻、激进言论引入歧途。
  • 但批判性思维难以定义,故现尚无统一的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
  • 批判性思维难以像技能一样“习得”,但是可以通过树立正确的观念培育。比如,我们应该促使学生有兴趣、有动力、有意愿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 正因为此,批判性思维教育具有重大意义,能帮助学生避开一些思维误区,比如动机性推理、思考问题缺乏大局观、忽视一个观点或者一个命题的适用范围等。

在过去的十年间,批判性思维成了一个热议的话题,甚至引起了法国政界的重视。在国家教育体系中,政府加大了对教师相关能力的培训力度。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哲学博士、讲师Denis Caroti指出,这一趋势似乎与近年来的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有关,比如2015年巴黎巴塔克兰夜总会的枪击。人们似乎认为,只要有了批判性思维武装大脑,一个人就不会轻易地被阴谋论、假新闻、激进言论引入歧途。

批判性思维提升公民素质

但是,法国兰斯大学科学教学法讲师Gwen Pallares指出:“只将批判性思维视作某种‘斗争武器’,严重低估了它的潜力。通过教育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最终的目的应该是培育出思想开放、心胸宽广的公民。”当前公众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似乎存在一定的偏差。

批判性思维不是一种简单、单一的能力,其习得方式有别于数学等传统意义上的“技能”。那究竟什么是批判性思维?除了提高一个人学习知识的能力之外,还有什么办法能提升其批判性思维?问题虽简单,但揭示了批判性思维培育的复杂性所在——不知道批判性思维究竟是什么,怎么培育?

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定义主要来自三个领域:哲学、心理学、教育学。每个领域的视角都不一样。哲学的切入点是“一个理想的批判性思维者是什么样的人?”心理学家研究批判性思维大脑中与哪些认知机制相关。教育学家则关注更实际的方面:如何培育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如辩论、分析等。

不过,三种学派有着共同的目标。日内瓦大学哲学系博士生Céline Sch pfer指出:“哲学和心理学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最终往往以教育为落脚点。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者之间并没有泾渭鲜明的界限。大家都在朝着共同目标努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的深奥定义

批判性思维最广为认可的定义是美国哲学家彼得 法乔恩连同四十余名专家在1989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所提出的 [1]。但问题是,专家们的定义太冗长、太抽象,难以应用于实践。Sch pfer指出:“专家们的定义很全面,哲学内涵也很丰富,但很难被教师用到实际教学中。此外,虽然大家都明白批判性思维需要一个人具备一系列相应的技能、态度和知识储备,但究竟是哪些?尚无定论。”

政策制定者一谈起培育批判性思维能力,就想到具体的技能培育和知识积累,但很少想到该为学生设计什么样的实践环节。实践环节的作用难以客观评估,但却是批判性思维教育中最关键的一环。Sch pfer说:“在我们的想象中,理想的批判性思维者应该是‘遗世而独立’的,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世间一切。但现实并非如此。有些学者指出,人们往往忽视了批判性思维的社交维度,应加大对其的重视。批判性思维不仅是思维过程,也是在与他人互动中形成认知的过程。一个人具备某些与批判性思维相关的技能,并不意味着在现实情境中能自然而然地开启批判性思考。”

就比如你家有全套五金工具箱,但你却不擅长修修补补。家里有东西坏了,你得先找出问题所在(光这一步骤就很不容易了),然后再正确地使用工具进行修理。批判性思维能力就像工具。如果你对修修补补没兴趣,给你多少工具都无济于事。如果一个人没兴趣进行批判性思考,则培养再多的相关能力都毫无用处。

在诸多思维能力中,“认知美德”现已成为了一个新研究领域。“认知美德”指有利于知识形成的认知习惯(如敢于提问),与“认知恶习”(如懒于思考)形成对比。这一学术领域的优势在于其研究对象是人,以及人的发展和成就,所以与教育实践和批判性思维培养有着一定关系。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式

教师传授技能、塑造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认知美德”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明示教学”。法国蒙彼利埃大学教育科学讲师、物理教学法专家Manuel B chtold提出:“在科学史的教学中,不能仅让学生重复著名实验,还必须让他们注意到各个小组获得的实验数据的偏差,允许他们提出不同意见、开展讨论,由此学会以批判的视角看待科研探索的过程,并让他们了解实验数据与建立在其上的理论模型的差异等重要现象。”

为培养“认知美德”,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还需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虚构作品)进行“明示教学”。Caroti建议:“教师可以大胆引用小说、电影、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以这些虚构角色的思维模式开展讨论,让学生感到更有共鸣,在“明示”中让抽象的思辨方式变得更直接易懂。”

以上教学手段应与多种策略结合,其目标应该是让学生有兴趣、有动力、有意愿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有多项科研显示,上文所述的教学手段和策略的确有利于学生树立端正的认知态度,进而变成有鉴别能力的思考者,习得更有意义的技能、基础和高级辩论能力。遗憾的是,此类树立科学思维、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课程难以与现有的学校教学大纲兼容。

B chtold 承认:“既要让学生知识面足够广,又要组织他们定期开展辩论练习,培养思辨分析能力、树立理性思维态度,两者难以兼得。如果教师要教的知识性内容太多,就不可能有充裕的课堂时间安排学生辩论。”

将批判性思维教育分解为以上几个元素,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其重要性——能帮助学生避开一些思维误区,比如动机性推理、思考问题缺乏大局观、忽视一个观点或者一个命题的适用范围等。Sch pfer提醒,虽然要进行批判性思维教育,但也要注意避免让学生因不恰当的“批判性思维”踏上歧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