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PS5将支持可拆卸光驱?索尼的缩水又出新花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PS5将支持可拆卸光驱?索尼的缩水又出新花样

对于索尼来说,从生产两款不同的PS5,到未来只有一款,这自然也就代表着产品线的精简,又能省下一大笔成本了。

文|三易生活

如今距离索尼发布次世代游戏主机PS5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两年时间,在这两年间,索尼共卖出了超过2000万台PS5。而按照以往的惯例,这也意味着PS5的中期改款Slim版与Pro版或已不远。日前有消息源透露,索尼方面或将考虑在2023年发布一款代号为“D机箱”的Slim款PS5,并且其最大特征或是采用了可拆卸的USB光驱,并会使用额外的USB Type-C插口连接到主机背部。

此外还有消息人士表示,索尼内部有人建议新款机型完全取代自PS5推出以来一直生产的三款外壳,但在硬件上与现款PS5则几乎相同。

事实上在过去的两年间,索尼已悄然为PS5进行了两次迭代。其中,第一次是发生在去年年中,型号为CFI-1100的PS5改良版换用了手拧螺丝,便于用户无工具快速拆卸、以添加扩展SSD,并且在的散热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缩水。而第二次改版则几乎与索尼宣布PS5涨价同时发生,新的CFI-1200系列机型内部结构大幅调整,换用了新的主板、散热器、SSD外壳,且重量更轻、功耗更低。

不过凡是熟悉PS历史的玩家想必已经见怪不怪了,毕竟目前发生在PS5上的两次改版,也完美契合了索尼在PS主机上进行成本控制的固定模式。

众所周知,除了索尼不久前在除北美市场之外的地区上调PS5价格的情况外,游戏主机的价格其实一直都呈现出下降趋势。这一事实背后,其实是每一款主机从上市到退市的整个生命周期里,厂商不断优化成本的结果。几乎所有主机在上市初期都是亏本销售,此时厂商赔本赚吆喝是常规操作,为的就是扩张市场份额、来实现后期通过游戏拷贝的抽成来挣钱。

毕竟几乎所有消费电子产品都有这一的特质,最开始的版本使用的元器件堆料是最足的,但稳定性也往往是最差的。原因无它,因为无论是哪家公司的开发团队,永远不可能考虑到所有的情况,堆料是为了留出足够的安全冗余,毕竟在物料上花钱也好过后续出现大面积召回、导致口碑损失。等到上市时间够长、并且制造工艺越来越成熟后,也就没必要留出这么多安全冗余,用料缩减也就开始了。

以索尼为例,其以往在游戏主机上“缩水”其实有严格的步骤。第一次往往会集中在散热层面,这也很好理解,因为几乎每一代主机都会使用新的芯片制程,新工艺本身既有技术进步、但也难免会遇到翻车的情况。为此,索尼方面在设计新主机时通常就会为散热预留更多的冗余。

只要在新主机上市后,发现芯片所采用的新制程并未翻车,凭借着制程的进步减少芯片的发热和功耗,散热自然也就会被首先减配,比如PS5的CFI-1100版本。但根据拆机测试显示,尽管CFI-1100版本大面积缩减了散热鳍片、散热器材质从铜变成了导热系数更低的铝,但得益于重新进行了布线、并增大了散热器中热管的半径,新版本的散热效率并没有下降。

紧接着,阉割主机外壳和细节以降低原材料成本,同时提高集成度、降低生产工时,这些变化就发生在了PS5的CFI-1200版本上。

接下来就是简化光驱设计,例如PS3的末期型号就取消吸入式光驱、改为滑盖式光驱。显而易见,PS5可能会在2023年的改款,就是瞄准了光驱这一游戏主机的核心元器件进行缩水。而少了内置光驱也就意味着PS5的机身尺寸和重量将会缩减,并进一步降低包装与运输成本。

至于说为什么会采取可拆卸式光驱的设计,而不是效仿PS3时代改变光驱的形态呢?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这或许与目前光驱版PS5销售情况不佳有关。此前在索尼7月末披露的2022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中显示,上季度PS5和PS4游戏的数字版销量占比已达到了惊人的79%,比去年同期提高8%。这一数字也就意味着,目前绝大多数玩家已经从购买游戏光盘,转向了从PS商店下载数字版本。

事实上,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今光盘已经不再是搭载游戏的介质,而是变成了类似“向导”的作用,游戏本身是被安装到硬盘上、并且游戏时数据也是从硬盘直接读取,而光盘只是改变了游戏的安装源而已。所以对于玩家来说,除了收藏和出二手外,游戏光盘和数字拷贝的差别已经不大,并且后者还有着更为便捷的使用体验。

从玩家的角度出发,索尼方面为PS5带来可拆卸光驱的版本,无疑将会是个不错的主意。并且由于PS5不同于微软的XSX和XSS,数字版和光驱版只有是否配备光驱的差别,而购买价格更低数字版的代价就是失去了退路,只能在数字拷贝上一条路走到黑。可如果有了可拆卸式光驱,玩家就有了更多的选择,有读取光盘需求就直接购买外置光驱,没有需求只用购买PS5即可。

而对于索尼来说,从生产两款不同的PS5,到未来只有一款,这自然也就代表着产品线的精简,又能省下一大笔成本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索尼

4.4k
  • 日经225指数高开1%,丰田汽车、索尼涨超1%
  • 亚太主要股指收盘普跌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PS5将支持可拆卸光驱?索尼的缩水又出新花样

对于索尼来说,从生产两款不同的PS5,到未来只有一款,这自然也就代表着产品线的精简,又能省下一大笔成本了。

文|三易生活

如今距离索尼发布次世代游戏主机PS5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两年时间,在这两年间,索尼共卖出了超过2000万台PS5。而按照以往的惯例,这也意味着PS5的中期改款Slim版与Pro版或已不远。日前有消息源透露,索尼方面或将考虑在2023年发布一款代号为“D机箱”的Slim款PS5,并且其最大特征或是采用了可拆卸的USB光驱,并会使用额外的USB Type-C插口连接到主机背部。

此外还有消息人士表示,索尼内部有人建议新款机型完全取代自PS5推出以来一直生产的三款外壳,但在硬件上与现款PS5则几乎相同。

事实上在过去的两年间,索尼已悄然为PS5进行了两次迭代。其中,第一次是发生在去年年中,型号为CFI-1100的PS5改良版换用了手拧螺丝,便于用户无工具快速拆卸、以添加扩展SSD,并且在的散热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缩水。而第二次改版则几乎与索尼宣布PS5涨价同时发生,新的CFI-1200系列机型内部结构大幅调整,换用了新的主板、散热器、SSD外壳,且重量更轻、功耗更低。

不过凡是熟悉PS历史的玩家想必已经见怪不怪了,毕竟目前发生在PS5上的两次改版,也完美契合了索尼在PS主机上进行成本控制的固定模式。

众所周知,除了索尼不久前在除北美市场之外的地区上调PS5价格的情况外,游戏主机的价格其实一直都呈现出下降趋势。这一事实背后,其实是每一款主机从上市到退市的整个生命周期里,厂商不断优化成本的结果。几乎所有主机在上市初期都是亏本销售,此时厂商赔本赚吆喝是常规操作,为的就是扩张市场份额、来实现后期通过游戏拷贝的抽成来挣钱。

毕竟几乎所有消费电子产品都有这一的特质,最开始的版本使用的元器件堆料是最足的,但稳定性也往往是最差的。原因无它,因为无论是哪家公司的开发团队,永远不可能考虑到所有的情况,堆料是为了留出足够的安全冗余,毕竟在物料上花钱也好过后续出现大面积召回、导致口碑损失。等到上市时间够长、并且制造工艺越来越成熟后,也就没必要留出这么多安全冗余,用料缩减也就开始了。

以索尼为例,其以往在游戏主机上“缩水”其实有严格的步骤。第一次往往会集中在散热层面,这也很好理解,因为几乎每一代主机都会使用新的芯片制程,新工艺本身既有技术进步、但也难免会遇到翻车的情况。为此,索尼方面在设计新主机时通常就会为散热预留更多的冗余。

只要在新主机上市后,发现芯片所采用的新制程并未翻车,凭借着制程的进步减少芯片的发热和功耗,散热自然也就会被首先减配,比如PS5的CFI-1100版本。但根据拆机测试显示,尽管CFI-1100版本大面积缩减了散热鳍片、散热器材质从铜变成了导热系数更低的铝,但得益于重新进行了布线、并增大了散热器中热管的半径,新版本的散热效率并没有下降。

紧接着,阉割主机外壳和细节以降低原材料成本,同时提高集成度、降低生产工时,这些变化就发生在了PS5的CFI-1200版本上。

接下来就是简化光驱设计,例如PS3的末期型号就取消吸入式光驱、改为滑盖式光驱。显而易见,PS5可能会在2023年的改款,就是瞄准了光驱这一游戏主机的核心元器件进行缩水。而少了内置光驱也就意味着PS5的机身尺寸和重量将会缩减,并进一步降低包装与运输成本。

至于说为什么会采取可拆卸式光驱的设计,而不是效仿PS3时代改变光驱的形态呢?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这或许与目前光驱版PS5销售情况不佳有关。此前在索尼7月末披露的2022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中显示,上季度PS5和PS4游戏的数字版销量占比已达到了惊人的79%,比去年同期提高8%。这一数字也就意味着,目前绝大多数玩家已经从购买游戏光盘,转向了从PS商店下载数字版本。

事实上,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今光盘已经不再是搭载游戏的介质,而是变成了类似“向导”的作用,游戏本身是被安装到硬盘上、并且游戏时数据也是从硬盘直接读取,而光盘只是改变了游戏的安装源而已。所以对于玩家来说,除了收藏和出二手外,游戏光盘和数字拷贝的差别已经不大,并且后者还有着更为便捷的使用体验。

从玩家的角度出发,索尼方面为PS5带来可拆卸光驱的版本,无疑将会是个不错的主意。并且由于PS5不同于微软的XSX和XSS,数字版和光驱版只有是否配备光驱的差别,而购买价格更低数字版的代价就是失去了退路,只能在数字拷贝上一条路走到黑。可如果有了可拆卸式光驱,玩家就有了更多的选择,有读取光盘需求就直接购买外置光驱,没有需求只用购买PS5即可。

而对于索尼来说,从生产两款不同的PS5,到未来只有一款,这自然也就代表着产品线的精简,又能省下一大笔成本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