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民航大数据研究院采用“机场连通性指数”这一指标,对7月份全球机场的中转能力做出排名。
根据数据,美国21个机场进入全球排名前五十,且包揽前三。中国有六个机场进入前五十,分别为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广州白云、香港、昆明长水和上海虹桥机场。其中,北京首都机场的连通性指数713,全球排名第21,上海浦东机场位于第34位。
在国内机场排名TOP 20中,华东、华南地区机场的连通性水平整体较高;华北地区的北京首都机场排名第一;西南地区有昆明长水、重庆江北、成都双流和贵阳龙洞堡四家机场上榜;西北地区有西安咸阳和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上榜;东北地区仅大连国际机场入围。
据了解,机场所承担的中转类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机场的功能定位。数据显示,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和广州白云的国际-国内连通性远远高于其他机场,是典型的国际转国内枢纽机场。同时,上海浦东和上海虹桥两个机场“分工明确”。上海浦东偏向国际业务,国际-国内连通性为273,大陆机场中排名第1;而上海虹桥的国内互转水平突出。
“机场连通性指数”这一指标是基于飞常准海量的航班数据,获得机场所有可行的航班衔接,并且使得可行航班衔接在枢纽机场满足最短中转时间和最长中转时间的条件而计算得出。据了解,该指标可从便捷性的角度反映出机场作为中转枢纽的能力。
关于影响机场中转能力的因素,业内专家綦琦对界面表示,航站楼的设计、中转流程、通关效率、行李链接和机场新旧等都会对机场转机有所影响,比如昆明和虹桥机场,新机场的规划和理念更为先进,虹桥机场因为扩建等原因,航站楼的衔接会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机场连通性。
根据上海机场集团此前发布的数据,2015年,上海浦东机场中转旅客超过600万人次,平均每天超过1.6万人通过上海机场转机前往世界各地,在内地机场中排名第一。同年,南航在广州年旅客运输量超过2600万人次,其中第六航权中转旅客从2010年的4.7万人次,增长到2015年的48.9万人次,年均增速达60%,这相当于每天超过1300名国际转国际旅客在广州中转,比2010年增长了10倍。
相关的应对措施相继出现。今年7月28日,浦东国际机场T1航站楼新中转厅正式启用,服务空间上明显扩大,中转配套设施得以完善,所有中转旅客无需出中转厅即可完成转机手续。去年开始,北京边检总站对持有联程客票、24小时内转乘其他国际航班且不出口岸限定区域的直接过境旅客免办边检手续政策,人均通关时间缩短至10秒左右。北京边检站长助理吉丽霞曾表示,每年100万的过境中转旅客未来有望以两倍数的速度增长。
綦琦认为,航空公司希望发展中转业务以集中旅客,降低运营成本。但不可忽略的是,未来对直达航班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