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1号,注定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
在这一天,中国女排终于在12年后再次夺得奥运会冠军,站在世界之巅。在大家都在谈论郎平和女排精神的同时,还发生了另一件大事。
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中国科幻界的大事。郝景芳凭借小说《北京折叠》获得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这是继去年刘慈欣的《三体》获得雨果奖之后,中国又一位作家获奖。
雨果奖是由世界科幻协会颁发,科幻界最权威的奖项。2011年戏剧类获雨果奖的有《盗梦空间》,2013年戏剧类有《权力的游戏》,2015年长篇小说是《三体》。
郝景芳
还是要说句实话的,一刻君在郝景芳获奖之前是没有听说过她的。但看了她的介绍后,一刻君做了个重大的决定,要买书,马上看。看到上面的照片没?这就是郝景芳。当然,一刻君说这句话绝不是因为人家漂亮,我敢对灯发誓的。一刻君是一个比较看重内涵的人。
景芳姐姐可是第四届新概念作文一等奖得主。前三届一等奖得主中都是韩寒、郭敬明、张悦然这些人啊。而且是清华物理系,到了博士时才读了经济学。
《三体》去哪了?
说归正题,去年刘慈欣《三体》获奖的时候,大家都在讨论,中国科幻电影终于迎来曙光了。
2015年4月22日,由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游族影业投拍的中国科幻大片《三体》电影在北京举行发布会,宣布定档2016年7月。明星阵容也比较强大,冯绍峰出演男主角汪淼,杜淳将饰演魏成,唐嫣饰申玉菲。
但,现在已经是2016年8月,说好的《三体》在哪?
据时光网报道,《三体》的原作者也是影片监制刘慈欣说,“《三体》确实在后期制作中,工作量很大,可能要推迟到明年上映了。”
《三体》的制片人孔二狗在微博这样回复,但是《三体》到底什么时候上映?仍然是个未知数。正因为希望越大,也就失望越大。
而同样,就在本月的8月19日,2016全球华语科幻电影星云奖颁奖盛典在成都举办,陆川凭借改编自天下霸唱《鬼吹灯》的电影《九层妖塔》,获得最佳最佳导演奖。是的,大家没看错,就是那个《九层妖塔》。同时,在获奖名单上,一刻君还看到了一些陌生的名字,一刻君一查资料,才真正的知道了中国科幻电影的起源。
我们在民国就有科幻电影了
中国拍科幻电影的历史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短。民国时期就拍了科幻片你知道吗?据资料显示中国最早的科幻片《庄子梦蝶》拍摄于1928年。(具体年份可能有错)。1939年拍的《六十年后上海摊》 ,则玩起了时空穿梭。主要讲1999年的上海如何在发达的现代科技下生活。
可见我们的科幻电影起步,并不比国外晚。建国后还有《十三陵水库畅想曲》、《珊瑚岛上的死光》等一系列作品问世。
《珊瑚岛上的死光》剧照
在运动刚结束的条件下,片中那些带有神秘色彩和奇异景象的海底工厂、海底长廊、水下电梯、新型实验室、威力强大的空间放电、激光大炮无不引起当时中国观众的很多遐想;而新奇大胆的布景也给当时的观众很大的惊喜,影片上映后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由黄建新执导的《错位》也是一部非常棒的科幻电影。
《错位》海报
《错位》中,工程师出身的赵书信升为局长后,会议变多,他很烦。于是他突发奇想造了个和他一模一样的机器人。
《错位》截图
后来机器人产生了意识,私自与下属杨丽娟交往,还答应帮她调动工作,与她“约会”。
《错位》截图
这令赵局长十分生气,可机器人却问他:“我们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主仆,君臣,还是平等关系?”
《错位》截图
这是中国影片第一次探讨机器和人的关系,同时《错位》也具有现实批判意义。
再接下来还有霹雳贝贝,曾获第3届儿童电影"童牛奖",当然这是一部儿童科幻片。
1990年的《大气层消失》表达出的对环境的忧患,中国科幻片第一次真正地将关注目光扩大到人类的整个种群。
自此以后,也陆续有不断地科幻片出现,但似乎总是差,额差那么一些。这个时候西方的科幻片不断涌入,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香港的几部片子还不错
当然除了大陆,香港也拍了很多还不错的科幻片。大家比较熟知的估计是刘德华主演《蓝血人 》了。
《蓝血人》海报
《蓝血人》设计了许多新颖的场景,还在人物造型和动作上吸收了中国武术的理念,使影片区别于西方的科幻动作片。而且票房情况也很不错。
《长江七号》海报
另外一部香港的科幻片自然就是《长江七号》,这部电影在内地的票房就超过2亿,在科幻的外衣下,讲述小人物的命运。同时是软科幻领域讲故事的范本。
为啥我们拍不出好科幻?
制作技术差要排第一
而且一刻君要再提一遍,技术差。五毛特效真的不是说说而已。而且让很多人难以接受的是,明明在宣传时,大张旗鼓的说用了好莱坞特效,某某电影原班特效人马,额,结果还是这样呢?
《三体》不也是因为“对后期的要求超过以往,预算在增加”而跳票了吗?
《火星救援》截图
看看,同期的好莱坞电影。同样是去年上映的好莱坞电影《火星救援》,据说,电影拍摄使用了至少11台RED,16台GoPro HERO4 ,并且部分采用48帧、RAW格式的3D实拍。我们呢?
第二、创作上人才依然匮乏
虽然《三体》、《北京折叠》陆续获得雨果奖,中国科幻看起来风光无限,科幻小说仍然是个小众的领域,甚至刚刚获得雨果奖的郝景芳自己也曾在澎拜的专访中表示,她不太愿意别人一再提及她的《北京折叠》,更不愿意大家因此而界定她的写作。她并不是纯粹的科幻作家。
同时国外的好多科幻都是硬科幻,里面也有比较可靠的科学知识,不像软科幻你可以随便写,就很难让大家信服。在这一点上,也反映出我们在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科学普及上的不足。
第三、电影人急功近利
打着科幻名义的电影现在很多,就在前几个月,还有一部名气很大的科幻电影《不可思异》。一看主演我就乐了,小沈阳、王宝强,导演是孙周,曾执导过爱情片《周渔的火车》。
试着看了下,没看完。插边球的科幻,故事也不那么好笑。豆瓣评分:3.8。网友panda的阴影这样评价道,“对本片唯一失望的就是:片子虽烂却无法给我烂出惊喜!”
这部电影用了多长时间?花了多少导演多少精力?可以想象,一定是大干快上的结果。而比一比我们榜样好莱坞。《阿凡达》这部电影是卡梅隆酝酿了14年的结果,历时四年才拍摄完成。而在好莱坞,很多大片都是这样产生的。
像《阿凡达》这样的电影,好莱坞还有太多,《星球大战》、《星际迷航》《盗梦空间》、《异形》、《火星救援》,实在太多了。但每一步说出来都耳熟能详。我们呢?也不少,但都懒得记住名字。
编剧史航在评价当今科幻片时这样说,“现在是在一个IP时代,IP时代就是等不到编剧写完剧本,直接拿小说就来圈钱,就来组局。这么着急的时代,科幻电影和动漫电影甚至游戏电影,都是无法养成的,我们永远交出的都是半成品。”
其实这种着急在本质上来说,就是缺乏对电影的敬畏。电影只是他们圈钱的工具,如何在这个IP还有粉丝关注的时候,把钱挣到,或许这才是他们眼里的关键。
现在我倒是对《三体》不是那么急切了,我们的技术就在那,慢一点,没关系。就怕拍出来,坏了好作品。
这时一刻君想到了,郝景芳在雨果奖的获奖发言中用流利的英语说到,“她早已为这个发言做好了准备”
我希望,我们会有一天真正硬气的说,“中国科幻电影我们已经做好准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