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何小鹏一度哽咽,小鹏汽车内部架构大调整,能扭转颓势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何小鹏一度哽咽,小鹏汽车内部架构大调整,能扭转颓势吗?

G9改配风波是小鹏汽车内部管理问题的缩影。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难以想象这是一家新势力公司会犯下的错误。在各个业务条线相互博弈之下,内部出现了决策失误。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范剑磊

记者 | 周姝祺

小鹏G9的上市风波还在继续。

36氪报道,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近期多次召开管理层会议,对公司运营和产品策略等问题反思,并在10月21日晚发布全员邮件,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组织架构调整。

根据组织调整公告,小鹏汽车计划成立五大虚拟委员会组织,拉通公司各条业务线的沟通渠道,提升协作效率。

何小鹏本人担任战略委员会、产规委员会和技术规划委员会主任,直接负责公司品牌战略、产品规划以及技术路线制定等决策工作。联合创始人何涛为产销平衡委员会主任;分管互联网中心的副总裁陈永海担任OTA委员会主任。

另外,小鹏汽车将建立三个虚拟产品矩阵组织,围绕一款车从市场、客服、传播、销售 、培训、销售管理等各个职能协同,确保以客户和市场导向为主,端到端的负责产品(含服务产品)全业务闭环。三大产品平台负责人均直接向何小鹏汇报。

在日常的运营当中,小鹏汽车将改变过去集群式策略,设立“战略、研发、供应生产、营销服、职能支撑五大体系,推动各业务链条目标一致,高效协同,支撑公司战略和大产品矩阵落地”。

小鹏汽车内部人士向界面新闻证实的确发生内部组织架构变动,并表示属于工作业务策略正常调整。在他看来,经调整后业务线将更加清晰,员工工作方向更为明白。

据该人士透露,在内部大会上,何小鹏一度哽咽,并反思了执行上存在的问题。

“有反思才会有进步,每个员工都希望公司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高层也适时调整公司发展策略,顺应市场和客户需求最重要。”

安永博智隆战略咨询合伙人章一超接受界面新闻采访表示,随着产品线增多以及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组织架构变得多层级、矩阵化通常是必然,G9风波催化了这一进程。

“过去按照职能来分,在企业初期产品比较少,市场也不成熟的早期阶段比较适用。但现在端到端打通后,各个虚拟组织由高层挂帅,可以打破部门墙,为总体目标一起协调努力,达到最好的效果。”

截至发稿,小鹏汽车暂未回应界面新闻置评请求。

9月21日,承担了小鹏汽车高端化发展和毛利率增加双重重担的小鹏G9宣布上市。但其过于复杂的选配逻辑和高价低配的市场策略,引发消费者不满。最终在不到48小时时间里,小鹏紧急调整了价格和配置,挽回了部分订单。

G9改配风波是小鹏汽车内部管理问题的缩影。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难以想象这是一家新势力公司会犯下的错误。在各个业务条线相互博弈之下,内部出现了决策失误。

多名小鹏汽车基层员工向界面新闻反映,内部的确存在执行效率不高问题。一名已离职的小鹏汽车员工告诉界面新闻,去年小鹏汽车大肆扩招埋下了管理隐患,内部派系斗争严重。

“从华为、小米这些智能手机公司挖来的中高端人才、传统汽车公司跳槽过来的腰部人才,以及小鹏汽车早年的元老级员工构成了三大派系,彼此理念不一,相互竞争,内耗严重。”

事实上,早在G9上市之前,何小鹏就已经意识到公司出现了管理问题。今年2月,何小鹏发布内部信,提出要降本增效,提升毛利率,并启动裁员。

以小鹏汽车员工人数最多的互联网中心为例,分管副总裁陈永海今年初从高德地图离职加入小鹏后,开始着手部门组织调整。

有内部员工告诉界面新闻,今年上半年被裁的不仅是应届生,从P8到P10部分高P员工也有被裁退。这次组织结构虽然有了大调整,但暂未提到裁员。

界面新闻注意到,2021年,小鹏汽车员工人数从5084人扩张至13978人,是“蔚小理”中员工人数增长最快的企业。但2022年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30日,小鹏员工人数为13955人,不增反减。

从财报数据看,小鹏汽车上半年降本增效的成果并不明显。小鹏汽车的净亏损从48.63亿元略微收窄至44.02亿元,但毛利率从去年的12.5%下降至11.6%。

销量的持续下跌更为小鹏汽车增添压力。2022年8月和9月,小鹏汽车的交付量分别为9578辆和8468辆,其中8月交付量出现环比下降,9月交付量则是同比和环比双降。

按照预期规划,小鹏汽车今年的销量目标是确保25万辆,冲击30万辆。但小鹏汽车前9月累计销量为9.85万辆,仅完成销量目标的大约40%,今年KPI已难以完成。

小鹏汽车的销量主力仍是两年前推出的P7。在当时的环境下,这款智能化比肩特斯拉Model 3但售价更为便宜的车型,率先抢占了市场空白。随着入局的造车势力增多,小鹏汽车急需证明自己的成功不是偶尔,而是具有充分的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可延续性。

G9担负了这一重任,却开局失利。上市发布会第二天,小鹏汽车港股收跌超11.5%,市值蒸发超120亿港元。截止目前,小鹏汽车今年累计跌幅超过80%,最新市值已经跌至540亿港元。

内部管理问题的集中爆发,让何小鹏意识到必须做出改变。

《晚点》曾报道介绍,何小鹏不喜欢做管理,但由于找不到合适的搭档,他把自己“逼”成了CEO。现在,这份不被喜欢的工作他需要做得更多。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小鹏汽车

5.4k
  • 美股开盘:三大指数集体高开,热门中概股普遍上涨,小鹏汽车涨近9%
  • 港股通消费ETF(513960)大涨3.99%,小鹏汽车领涨8%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何小鹏一度哽咽,小鹏汽车内部架构大调整,能扭转颓势吗?

G9改配风波是小鹏汽车内部管理问题的缩影。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难以想象这是一家新势力公司会犯下的错误。在各个业务条线相互博弈之下,内部出现了决策失误。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范剑磊

记者 | 周姝祺

小鹏G9的上市风波还在继续。

36氪报道,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近期多次召开管理层会议,对公司运营和产品策略等问题反思,并在10月21日晚发布全员邮件,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组织架构调整。

根据组织调整公告,小鹏汽车计划成立五大虚拟委员会组织,拉通公司各条业务线的沟通渠道,提升协作效率。

何小鹏本人担任战略委员会、产规委员会和技术规划委员会主任,直接负责公司品牌战略、产品规划以及技术路线制定等决策工作。联合创始人何涛为产销平衡委员会主任;分管互联网中心的副总裁陈永海担任OTA委员会主任。

另外,小鹏汽车将建立三个虚拟产品矩阵组织,围绕一款车从市场、客服、传播、销售 、培训、销售管理等各个职能协同,确保以客户和市场导向为主,端到端的负责产品(含服务产品)全业务闭环。三大产品平台负责人均直接向何小鹏汇报。

在日常的运营当中,小鹏汽车将改变过去集群式策略,设立“战略、研发、供应生产、营销服、职能支撑五大体系,推动各业务链条目标一致,高效协同,支撑公司战略和大产品矩阵落地”。

小鹏汽车内部人士向界面新闻证实的确发生内部组织架构变动,并表示属于工作业务策略正常调整。在他看来,经调整后业务线将更加清晰,员工工作方向更为明白。

据该人士透露,在内部大会上,何小鹏一度哽咽,并反思了执行上存在的问题。

“有反思才会有进步,每个员工都希望公司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高层也适时调整公司发展策略,顺应市场和客户需求最重要。”

安永博智隆战略咨询合伙人章一超接受界面新闻采访表示,随着产品线增多以及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组织架构变得多层级、矩阵化通常是必然,G9风波催化了这一进程。

“过去按照职能来分,在企业初期产品比较少,市场也不成熟的早期阶段比较适用。但现在端到端打通后,各个虚拟组织由高层挂帅,可以打破部门墙,为总体目标一起协调努力,达到最好的效果。”

截至发稿,小鹏汽车暂未回应界面新闻置评请求。

9月21日,承担了小鹏汽车高端化发展和毛利率增加双重重担的小鹏G9宣布上市。但其过于复杂的选配逻辑和高价低配的市场策略,引发消费者不满。最终在不到48小时时间里,小鹏紧急调整了价格和配置,挽回了部分订单。

G9改配风波是小鹏汽车内部管理问题的缩影。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难以想象这是一家新势力公司会犯下的错误。在各个业务条线相互博弈之下,内部出现了决策失误。

多名小鹏汽车基层员工向界面新闻反映,内部的确存在执行效率不高问题。一名已离职的小鹏汽车员工告诉界面新闻,去年小鹏汽车大肆扩招埋下了管理隐患,内部派系斗争严重。

“从华为、小米这些智能手机公司挖来的中高端人才、传统汽车公司跳槽过来的腰部人才,以及小鹏汽车早年的元老级员工构成了三大派系,彼此理念不一,相互竞争,内耗严重。”

事实上,早在G9上市之前,何小鹏就已经意识到公司出现了管理问题。今年2月,何小鹏发布内部信,提出要降本增效,提升毛利率,并启动裁员。

以小鹏汽车员工人数最多的互联网中心为例,分管副总裁陈永海今年初从高德地图离职加入小鹏后,开始着手部门组织调整。

有内部员工告诉界面新闻,今年上半年被裁的不仅是应届生,从P8到P10部分高P员工也有被裁退。这次组织结构虽然有了大调整,但暂未提到裁员。

界面新闻注意到,2021年,小鹏汽车员工人数从5084人扩张至13978人,是“蔚小理”中员工人数增长最快的企业。但2022年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30日,小鹏员工人数为13955人,不增反减。

从财报数据看,小鹏汽车上半年降本增效的成果并不明显。小鹏汽车的净亏损从48.63亿元略微收窄至44.02亿元,但毛利率从去年的12.5%下降至11.6%。

销量的持续下跌更为小鹏汽车增添压力。2022年8月和9月,小鹏汽车的交付量分别为9578辆和8468辆,其中8月交付量出现环比下降,9月交付量则是同比和环比双降。

按照预期规划,小鹏汽车今年的销量目标是确保25万辆,冲击30万辆。但小鹏汽车前9月累计销量为9.85万辆,仅完成销量目标的大约40%,今年KPI已难以完成。

小鹏汽车的销量主力仍是两年前推出的P7。在当时的环境下,这款智能化比肩特斯拉Model 3但售价更为便宜的车型,率先抢占了市场空白。随着入局的造车势力增多,小鹏汽车急需证明自己的成功不是偶尔,而是具有充分的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可延续性。

G9担负了这一重任,却开局失利。上市发布会第二天,小鹏汽车港股收跌超11.5%,市值蒸发超120亿港元。截止目前,小鹏汽车今年累计跌幅超过80%,最新市值已经跌至540亿港元。

内部管理问题的集中爆发,让何小鹏意识到必须做出改变。

《晚点》曾报道介绍,何小鹏不喜欢做管理,但由于找不到合适的搭档,他把自己“逼”成了CEO。现在,这份不被喜欢的工作他需要做得更多。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