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视频】郝云:一个37岁前中学老师用音乐报复平庸的故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视频】郝云:一个37岁前中学老师用音乐报复平庸的故事

他说比起物质上的享受,自己更重视职业的的底线,他享受自己的状态,不求改变。

一扇大大的落地窗,漆成白色的木质椅子,午后茶时间往往是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候,闲适,静好。

身体越懒,耳朵就越喜欢轻快的音乐,像把自己丢进轻飘飘的风里,静静体验时光泡沫淹没肌体的浪漫感触...

独居久了,最大的好处就是什么事都可以将就,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生病,一个人去医院,一个人吃晚餐...

夜晚微凉,灯光氤氲,没人交谈的晚餐显得太过漫长,怎么吃也吃不完,空气湿润鲜甜,让人直想昏昏欲睡。

一直以来,我都挺喜欢郝云的歌,轻松、俏皮、表面顽淘,但骨子里却总是以真诚示人,不油滑,不黏腻。

今天就来说说我知道的郝云的二三事吧。

回到那一天

姐姐又在叫我回家吃饭我总是躲着不让她看见她的声音越来越远时光一晃就三十年

郝云接触音乐的机缘很有意思。13岁那年,有个男生整天抱着吉他弹给郝云姐姐听,终于有一天姐姐被打动了,那把吉他也就不可避免地被闲置了。郝云觉得这东西挺有意思,便拿过来细细把玩,没想到竟一发不可收拾。

父母对此很支持,他们觉得,青春期的男孩不惹事、不给家里人添乱本来就是一件好事,更何况学了件乐器也算是有了项才艺,一举两得,高兴还来不及呢。

不知道郝云算不算一个早熟的男生,19岁那年他就已经在北京舞蹈学院附中里当老师了,当时班里最大的学生只比他小两岁。

其实结了婚以后挺好的兄弟你不要害怕除了不能随便去采野花还多了一个爸一个妈

任教的那段日子,郝云留长头发,骑改装摩托车去上课,油门被踩得轰轰作响。他曾无不骄傲地说:“我的课学生从来不用定表,听见我车声儿再洗漱去教室都不晚!”

舞蹈学院的孩子都很机灵,总能想出各种“小阴招”。这倒是对了郝云的脾气,他常常对当年和学生斗智斗勇的日子津津乐道,这样的时光一过就是6年。

六年后,郝云离开了学校,在一家影视公司做音乐总监,成了一名朝九晚五、十分标准的上班族。

活着

慌慌张张 匆匆忙忙为何生活总是这样难道说我的理想就是这样度过一生的时光

上班的生活确实不太适合他,每天要走六七分钟的路,还要坐地铁上班,地铁站里人群拥挤,有的拎着饭盒,有的拎着公文包,神情麻木,目无表情。

很快,他辞去了这份工作,成立了个人工作室。事实证明,郝云做得还不错,现场录音,词曲创作,编曲混音,他样样做得有声有色。

只是他时常感到恍惚,他觉得像自己这样站在幕后的人,无论有多大的贡献,做出的成绩总是小于等于站在台前的那个人。于是,他做了一个孤注一掷的决定——做一张属于自己的唱片!

7个月,每天睡眠不超过4个小时,郝云把自己锁在房间里闭门造车,在这种极度自虐的状态下,他完成了创作、编曲和录音部分。

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在等着他——自己并没有混音经验。他花了整整14个月尝试混音,摸着石头过河,最终定稿的时候已经花光了自己的积蓄。

这张专辑就是后来我们能听到的《郝云北京》。因为唱片的不俗质量,环球唱片公司仅用了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与郝云的签约。

日复一日谈着理想年复一年的那条小巷

突然想到理想这个词

没有时间弹琴看书没有时间享受庸俗

郝云真正被大多数人知道是在他登上春晚之后。尽管很多人说郝云是当年春晚的一匹黑马,但是郝云自己却不这么想。

他说:“像那种平地一声雷陡然一夜成名的这种事我没有体验过,我也没有体验到这种心态。”有人曾这样评价他:蛰伏了这么多年,虽然没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但他早就学会了荣辱不惊。

有次郝云和宋冬野聊天聊到这个事儿,他问宋冬野一夜成名膨胀的感觉到底什么样?宋冬野哈哈大笑,狠狠地拍了他一下说:“云哥你可不知道,那感觉可好了!”

如果来生还能遇见你我会紧紧拥抱你在怀里陪你挨过每一个寒冷的夜带你走过每一个季节

时至今日,郝云依然活跃在舞台上,他说比起物质上的享受,自己更重视职业的的底线,他享受自己的状态,不求改变。不希望变得没底线,变成一个对自己没有标准,没有底线的人。

事实也确实如此,钱这个东西哪有什么够的时候,欲望膨胀的速度总是会超过获得时的感觉。所以他能写出《去大理》这样的歌也就不奇怪了。

“既然不快乐又不想在这里,不如一路向西去大理。”这句话一直记在了我的心里,从没忘记...

既然不快乐又不想在这里...

后来我真的去了大理,见到了彩云,衣着斑斓的姑娘小伙,还有一直没遇见过的美丽心情。

行笔至此,下午也过去了一半,想想我也该准备晚餐了。晚餐吃什么呢?什么都好,玻璃落地窗外,行人已经融入一片绀蓝...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视频】郝云:一个37岁前中学老师用音乐报复平庸的故事

他说比起物质上的享受,自己更重视职业的的底线,他享受自己的状态,不求改变。

一扇大大的落地窗,漆成白色的木质椅子,午后茶时间往往是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候,闲适,静好。

身体越懒,耳朵就越喜欢轻快的音乐,像把自己丢进轻飘飘的风里,静静体验时光泡沫淹没肌体的浪漫感触...

独居久了,最大的好处就是什么事都可以将就,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生病,一个人去医院,一个人吃晚餐...

夜晚微凉,灯光氤氲,没人交谈的晚餐显得太过漫长,怎么吃也吃不完,空气湿润鲜甜,让人直想昏昏欲睡。

一直以来,我都挺喜欢郝云的歌,轻松、俏皮、表面顽淘,但骨子里却总是以真诚示人,不油滑,不黏腻。

今天就来说说我知道的郝云的二三事吧。

回到那一天

姐姐又在叫我回家吃饭我总是躲着不让她看见她的声音越来越远时光一晃就三十年

郝云接触音乐的机缘很有意思。13岁那年,有个男生整天抱着吉他弹给郝云姐姐听,终于有一天姐姐被打动了,那把吉他也就不可避免地被闲置了。郝云觉得这东西挺有意思,便拿过来细细把玩,没想到竟一发不可收拾。

父母对此很支持,他们觉得,青春期的男孩不惹事、不给家里人添乱本来就是一件好事,更何况学了件乐器也算是有了项才艺,一举两得,高兴还来不及呢。

不知道郝云算不算一个早熟的男生,19岁那年他就已经在北京舞蹈学院附中里当老师了,当时班里最大的学生只比他小两岁。

其实结了婚以后挺好的兄弟你不要害怕除了不能随便去采野花还多了一个爸一个妈

任教的那段日子,郝云留长头发,骑改装摩托车去上课,油门被踩得轰轰作响。他曾无不骄傲地说:“我的课学生从来不用定表,听见我车声儿再洗漱去教室都不晚!”

舞蹈学院的孩子都很机灵,总能想出各种“小阴招”。这倒是对了郝云的脾气,他常常对当年和学生斗智斗勇的日子津津乐道,这样的时光一过就是6年。

六年后,郝云离开了学校,在一家影视公司做音乐总监,成了一名朝九晚五、十分标准的上班族。

活着

慌慌张张 匆匆忙忙为何生活总是这样难道说我的理想就是这样度过一生的时光

上班的生活确实不太适合他,每天要走六七分钟的路,还要坐地铁上班,地铁站里人群拥挤,有的拎着饭盒,有的拎着公文包,神情麻木,目无表情。

很快,他辞去了这份工作,成立了个人工作室。事实证明,郝云做得还不错,现场录音,词曲创作,编曲混音,他样样做得有声有色。

只是他时常感到恍惚,他觉得像自己这样站在幕后的人,无论有多大的贡献,做出的成绩总是小于等于站在台前的那个人。于是,他做了一个孤注一掷的决定——做一张属于自己的唱片!

7个月,每天睡眠不超过4个小时,郝云把自己锁在房间里闭门造车,在这种极度自虐的状态下,他完成了创作、编曲和录音部分。

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在等着他——自己并没有混音经验。他花了整整14个月尝试混音,摸着石头过河,最终定稿的时候已经花光了自己的积蓄。

这张专辑就是后来我们能听到的《郝云北京》。因为唱片的不俗质量,环球唱片公司仅用了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与郝云的签约。

日复一日谈着理想年复一年的那条小巷

突然想到理想这个词

没有时间弹琴看书没有时间享受庸俗

郝云真正被大多数人知道是在他登上春晚之后。尽管很多人说郝云是当年春晚的一匹黑马,但是郝云自己却不这么想。

他说:“像那种平地一声雷陡然一夜成名的这种事我没有体验过,我也没有体验到这种心态。”有人曾这样评价他:蛰伏了这么多年,虽然没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但他早就学会了荣辱不惊。

有次郝云和宋冬野聊天聊到这个事儿,他问宋冬野一夜成名膨胀的感觉到底什么样?宋冬野哈哈大笑,狠狠地拍了他一下说:“云哥你可不知道,那感觉可好了!”

如果来生还能遇见你我会紧紧拥抱你在怀里陪你挨过每一个寒冷的夜带你走过每一个季节

时至今日,郝云依然活跃在舞台上,他说比起物质上的享受,自己更重视职业的的底线,他享受自己的状态,不求改变。不希望变得没底线,变成一个对自己没有标准,没有底线的人。

事实也确实如此,钱这个东西哪有什么够的时候,欲望膨胀的速度总是会超过获得时的感觉。所以他能写出《去大理》这样的歌也就不奇怪了。

“既然不快乐又不想在这里,不如一路向西去大理。”这句话一直记在了我的心里,从没忘记...

既然不快乐又不想在这里...

后来我真的去了大理,见到了彩云,衣着斑斓的姑娘小伙,还有一直没遇见过的美丽心情。

行笔至此,下午也过去了一半,想想我也该准备晚餐了。晚餐吃什么呢?什么都好,玻璃落地窗外,行人已经融入一片绀蓝...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