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绿色金融发展提速 首次纳入G20彰显大国责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绿色金融发展提速 首次纳入G20彰显大国责任

在G20峰会东道主中国的大力倡导下,绿色金融首次被纳入G20重要议程,并设立了由中国和英国牵头的绿色金融研究小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立秋以来,“G20蓝”高频率出现在北京上空,而在前几年,雾霾还时常笼罩北京城。除雾霾之外,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土壤饮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正引起全球社会广泛关注。

面对全球性环境问题,在此次G20峰会东道主中国的大力倡议下,今年2月的G20财长、央行行长会上首次将绿色金融纳入G20议程,并设立了由中国和英国牵头的绿色金融研究小组。

G20峰会开幕前夕,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和北方新金融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首届“天津绿色金融论坛”上,央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作为一种市场化的制度安排,金融在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创新型金融产品不断涌现,金融业和生态环境保护正在深度融合,绿色金融发展步伐明显提速。

陈雨露同时表示,“央行等金融管理部门不断加强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环境违法企业的资金支持。”

作为全国首家采纳“赤道原则”的银行,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表示,绿色发展最终要靠整个社会绿色意识、绿色生活形成。金融作为一个中介、一个工具,能够在绿色大潮中起到促进作用,但也不能过于苛求,绿色金融还要遵循客观规律。另一方面,金融是不可或缺的血液、是有力的杠杆,绿色金融更快更好地发展,能够带动、撬动整个社会的绿色事业取得超常发展。

赤道原则是2002年10月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银行提出的一项企业贷款准则。这项准则要求金融机构在向一个项目投资时,要对该项目可能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并且利用金融杠杆促进该项目在环境保护以及周围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目前全球已有60多家金融机构宣布采纳赤道原则。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各大银行截至2015年底绿色信贷余额约8.1万亿,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68%。在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金融来促进绿色事业发展的同时,绿色金融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和中国一样,全球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到绿色产业,来应对环境挑战和气候挑战。但是绿色金融却面临着五大挑战,第一是外部性的内生化问题;第二是期限错配问题;第三是缺乏绿色定义;第四是信息不对称的挑战:第五是风险分析方面能力缺失。

面对绿色金融发展的挑战,G20峰会设立的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提出,各个国家提供支持绿色投资的政策信号、推广绿色金融的原则、发展本币的绿色债券市场以及强化能力建设。

陶以平认为,应该加大对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的激励力度。从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角度,建议向商业银行提供绿色再贷款,鼓励银行扩大绿色信贷规模;对绿色金融产品项下的资产,建议能够实行比较优惠的风险权重和资本监管要求;鼓励开展绿色资产流转特别是证券化,扩大绿色金融市场参与面和规模。

此外,建立和完善绿色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也成为各方呼吁的要点。兴业银行分析师汤维祺认为,针对绿色债券,央行和发改委发布指引、产业目录,信息共享有利于绿色债券市场的推动,而其他绿色门类也需要类似的指引和目录,才能够指引绿色金融有效支持绿色经济的发展。此外还需要发展第三方绿色认证,在政府及金融机构市场制定相关规划,进行第三方独立认证,评判行业和项目是否符合绿色发展,保证市场发展的规范性。

谈及即将召开的G20峰会为何首次将绿色金融纳入议程,汤维祺分析称,目前面对气候、资源等可持续发展都遇到非常严重的问题,此外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各国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民众对环境越来越重视,成为绿色金融列为经济重要增长点的契机。但是绿色金融所应对的问题是全球性、跨区域的问题,各个国家和地区要独自推动都面临困难,亟需一个全球的权威平台、框架来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

“在上述背景之下,G20把绿色金融列为重要议题。从中国来讲,面临雾霾、土壤污染、极端气候等环境问题,也在十三五规划中将绿色金融列为发展目标。中国作为此次G20峰会东道国,将绿色金融放在G20峰会的议题中,符合中国的利益。”汤维祺分析道。

对于国际合作,陈雨露表示,应对气候变化、治理大气污染等环境保护问题是重大的国际议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需要充分利用G20、“一带一路”等重要全球性战略平台和机制的作用,积极推广绿色金融领域的最佳实践,进一步凝聚绿色金融发展的全球共识。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绿色金融发展提速 首次纳入G20彰显大国责任

在G20峰会东道主中国的大力倡导下,绿色金融首次被纳入G20重要议程,并设立了由中国和英国牵头的绿色金融研究小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立秋以来,“G20蓝”高频率出现在北京上空,而在前几年,雾霾还时常笼罩北京城。除雾霾之外,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土壤饮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正引起全球社会广泛关注。

面对全球性环境问题,在此次G20峰会东道主中国的大力倡议下,今年2月的G20财长、央行行长会上首次将绿色金融纳入G20议程,并设立了由中国和英国牵头的绿色金融研究小组。

G20峰会开幕前夕,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和北方新金融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首届“天津绿色金融论坛”上,央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作为一种市场化的制度安排,金融在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创新型金融产品不断涌现,金融业和生态环境保护正在深度融合,绿色金融发展步伐明显提速。

陈雨露同时表示,“央行等金融管理部门不断加强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环境违法企业的资金支持。”

作为全国首家采纳“赤道原则”的银行,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表示,绿色发展最终要靠整个社会绿色意识、绿色生活形成。金融作为一个中介、一个工具,能够在绿色大潮中起到促进作用,但也不能过于苛求,绿色金融还要遵循客观规律。另一方面,金融是不可或缺的血液、是有力的杠杆,绿色金融更快更好地发展,能够带动、撬动整个社会的绿色事业取得超常发展。

赤道原则是2002年10月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银行提出的一项企业贷款准则。这项准则要求金融机构在向一个项目投资时,要对该项目可能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并且利用金融杠杆促进该项目在环境保护以及周围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目前全球已有60多家金融机构宣布采纳赤道原则。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各大银行截至2015年底绿色信贷余额约8.1万亿,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68%。在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金融来促进绿色事业发展的同时,绿色金融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和中国一样,全球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到绿色产业,来应对环境挑战和气候挑战。但是绿色金融却面临着五大挑战,第一是外部性的内生化问题;第二是期限错配问题;第三是缺乏绿色定义;第四是信息不对称的挑战:第五是风险分析方面能力缺失。

面对绿色金融发展的挑战,G20峰会设立的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提出,各个国家提供支持绿色投资的政策信号、推广绿色金融的原则、发展本币的绿色债券市场以及强化能力建设。

陶以平认为,应该加大对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的激励力度。从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角度,建议向商业银行提供绿色再贷款,鼓励银行扩大绿色信贷规模;对绿色金融产品项下的资产,建议能够实行比较优惠的风险权重和资本监管要求;鼓励开展绿色资产流转特别是证券化,扩大绿色金融市场参与面和规模。

此外,建立和完善绿色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也成为各方呼吁的要点。兴业银行分析师汤维祺认为,针对绿色债券,央行和发改委发布指引、产业目录,信息共享有利于绿色债券市场的推动,而其他绿色门类也需要类似的指引和目录,才能够指引绿色金融有效支持绿色经济的发展。此外还需要发展第三方绿色认证,在政府及金融机构市场制定相关规划,进行第三方独立认证,评判行业和项目是否符合绿色发展,保证市场发展的规范性。

谈及即将召开的G20峰会为何首次将绿色金融纳入议程,汤维祺分析称,目前面对气候、资源等可持续发展都遇到非常严重的问题,此外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各国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民众对环境越来越重视,成为绿色金融列为经济重要增长点的契机。但是绿色金融所应对的问题是全球性、跨区域的问题,各个国家和地区要独自推动都面临困难,亟需一个全球的权威平台、框架来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

“在上述背景之下,G20把绿色金融列为重要议题。从中国来讲,面临雾霾、土壤污染、极端气候等环境问题,也在十三五规划中将绿色金融列为发展目标。中国作为此次G20峰会东道国,将绿色金融放在G20峰会的议题中,符合中国的利益。”汤维祺分析道。

对于国际合作,陈雨露表示,应对气候变化、治理大气污染等环境保护问题是重大的国际议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需要充分利用G20、“一带一路”等重要全球性战略平台和机制的作用,积极推广绿色金融领域的最佳实践,进一步凝聚绿色金融发展的全球共识。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