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唯一一个拍电影从来不找替身的国际动作明星
他是唯一一个名字被命名为美国某一天节日的动作巨星
他是唯一一个被授予大不列颠帝国勋章的动作巨星
他是唯一一个连获31年不同世界荣誉的动作巨星
他是唯一一个亚洲电影票房最多的动作巨星
如今,他又多了一份荣耀:唯一一个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华人巨星。他就是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成龙大哥”。
好消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理事会8月30日晚投票选出了本届奥斯卡4位终身成就荣誉奖得主。华人巨星成龙就在名单之中。据悉,在此之前没有华人获得过奥斯卡奖项,成龙是第一位华人奥斯卡得主。
此次与他一同获奖的还有资深电影剪辑师安娜·寇茨(Anne V. Coates)、资深选角导演林·斯塔马斯特(Lynn Stalmaster)以及老牌纪录片制作人弗雷德里克·怀斯曼(Frederick Wiseman)。
据悉,在成龙之前获得过此殊荣的亚洲人一共有三位:日本导演黑泽明(Akira Kurosawa)、印度导演萨蒂亚吉特·雷伊(Satyajit Ray)和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Hayao Miyazaki),他们分别在1989、1991、2014年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人物评价:最具世界影响力的“文化符号”
作为演员,成龙不仅代表了香港电影的成就,而且还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
作为中国功夫电影的代言人,他在好莱坞向人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英雄的概念,为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发扬者。
作为电影人,他热心培养和扶植新人,为中国电影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作为公众人物,他以对国家的情感和对社会的爱心影响着他人。一身唐装下的他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银幕英雄,更承载着一个中国人面向世界舞台的榜样。他将慈善作为一种责任,尽可能地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并因此在社会上获得很高的评价。
当然,成龙之所以能够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功夫巨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创新和变通。他将武术与戏曲杂耍嫁接,在注重动作的观赏性的同时,大幅度地降低了功夫电影中常见的血腥暴力场面,并由此开创出“功夫喜剧”的先河。当功夫喜剧开始泛滥时,他又打出高危动作、杜绝替身的招牌,还吸收了好莱坞的各种电影元素,从而形成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当银幕上的“拼命三郎”越来越多时,他又开始尝试更刺激的挑战,动作一次比一次更难,设计一次比一次新鲜。
除电影事业外,成龙热心公益慈善。2004年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2006年入选《福布斯》杂志评出的“十大慈善之星”。
他的电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成龙的气质和性格契合了中国电影的时代需求,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他一直都在维持着正能量的形象,从武打明星到偶像,再到榜样,对于这样的升华,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所以,说到成龙,不自觉就会想到“大哥”这个标签。
虽然现在成龙的身份有很多,比如演员、导演、动作指导、制作人、编剧、歌手、慈善家等等,但观众更喜欢的或许还是银幕上诙谐搞怪的充满正义感的英雄角色。
大鼻子,憨笑,是让观众记住他的脸部标签。打出一拳就会痛得甩手,经常在各种尴尬境地里连滚带爬的“成龙式功夫喜剧”,是他能多年活跃荧屏的保证,因为中国电影最缺的是特立独行的喜剧。这些特质,让他成为了观众心目中不可替代的明星,也是导演眼中的票房保证。
如今,62岁的成龙依然保持着动作喜剧电影的高产,从《警察故事》到《飞鹰计划》,从《红番区》到《我是谁》再到《尖峰时刻》,每一部电影人们都如数家珍。动作+喜剧的元素搭配已然成为成龙电影的一块金字招牌。2016年7月21日,成龙大哥的又一力作《绝地逃亡》上映,当看到这部电影中成龙用招牌式的诙谐打斗击倒敌人、轻盈敏捷的身形上下跳跃、NG镜头中多次受伤的时候,回忆如潮,满满都是成龙30年前的影子。
不知道看着成龙电影长大的我们,是否还记得小时候租录像带借DVD的那些欢乐的夏天,还有成龙带给我们的一部部经典贺岁片?
你不知道的大哥前传:“成龙”并非真名!
成龙,原名房仕龙,在没有拍电影前,曾拜于占元为师傅,并于1961年进入于占元开办的中国戏剧学院学习舞台化妆以及舞台表演技巧。
在中国戏剧学院学习期间,成龙的艺名是元楼。在一次京剧演出时,他与元龙(洪金宝)、元泰、元华、元彪、元奎、元武等人的表演获得了关注,于是七人组成了“七小福”。
1971年,陈元龙在学艺期满后开始担任武师。1971年,17岁的成龙以武师身份进入电影圈,参与李小龙《精武门》特技工作,随后被导演罗维看中,取艺名“成龙”。
从1976年《新精武门》开始继承李小龙形象,但是始终不成功。直至1978年《蛇形刁手》《醉拳》终于令成龙一飞冲天,也锻造了他活泼机灵、逗趣十足的武打风格。当年《蛇形刁手》上映后随即轰动香港、日本、东南亚,成绩直追李小龙,开创功夫喜剧片潮流,历数十年不衰;在《醉拳》中成龙以反传统的手法塑造了黄飞鸿的形象,这部电影的出现也标志着功夫喜剧片正式成为香港电影的一个经典类型。
曾称霸亚洲问鼎好莱坞 45年收获全球票房超200亿
1980年,成龙自编自导了动作片《师弟出马》,他在片中借鉴了卓别林和基顿的表演手法,通过武打动作来展现谐趣的电影风格,该片上映后以1002万港币的票房成绩打破香港票房纪录。
1983年,《A计划》开辟了1980年代成龙电影的全新剧情模式,也是我们大多数人最早也最熟悉的一部成龙喜剧。
1985年,上映的《警察故事》,是香港第一部警匪功夫片,它不仅让成龙的银幕形象从功夫小子过渡到警察英雄,同时也让成龙找到了在功夫片领域的发展方向。该片不用替身搏命演出的成龙也是该片独一无二的标志。同年,主演的喜剧动作片《夏日福星》打破香港地区的票房纪录。
1986年,《龙兄虎弟》是成龙在八十年代期间最为成功的电影模式之一,环游世界,大耍功夫拳脚,走商业喜剧路线,成为他的电影走向世界的一条康庄大路。同年自导自演的动作片《警察故事》获得第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奖。
1993年,凭借警匪片《重案组》获得第3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 。
1995年,凭借在动作片《红番区》中饰演胆识过人的马汉强,成龙正式打入美国好莱坞市场。《红番区》是成龙电影转向国际化的一个标志,奠定了成龙在国际上的地位。
1998年,成龙正式赴美国好莱坞发展。同年,主演动作片《尖峰时刻》,该片位列北美年度票房排行榜第7位,不仅让成龙登上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同时也确立了他在好莱坞一线动作演员的地位。
2001年,主演的喜剧动作片《尖峰时刻2》上映,该片以6680万美元的首周票房获得北美票房排行榜冠军,并最终创下华人演员主演好莱坞电影的票房纪录以及喜剧片在美国的首映票房纪录。
2002年,成龙永驻好莱坞星光大道,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留下一颗星。同年,在《好莱坞报道》评选的“好莱坞明星权力排行榜”上,成龙位居第16位。
虽然成龙于2004年重新回归华语影坛,但他在好莱坞的星光之路依然灿烂。
2007年10月,被美国《娱乐周刊》评选为“影史25大动作英雄第15位”。2012年,美国《纽约时报》评选了“史上20位最伟大的动作影星“,成龙排名第一位。
2015年8月,成龙以5000万美元的收入位列福布斯全球演员富豪榜第2位。2016年5月,在英国民调公司“YouGov”公布的调查中,位列“世界最受尊敬男士第4名”。
值得一提的是,凭借高超的演技和卓越的贡献,从1981年到2002年,美国洛杉矶、旧金山、加州、芝加哥、三藩市、好莱坞6个城市还前后设置了以成龙命名的“成龙日”,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耀,更是一种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的体现。
若按作品数量来说,从影45年来,成龙一共饰演了108个角色,收获全球票房超200亿。但回归现实后,只有一个成龙,对于演戏,大哥是认真的。
事实上,成龙,早已不仅仅是电影明星,而是中国的文化标签。
祝贺成龙!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微信(ID:chuangyiyun)。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