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了腾讯文学与原盛大文学资源而成为国内网络文学领域执牛耳者的阅文集团,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动画出品方。
在泛娱乐全产业链开发盛行,IP成为市场追捧的稀缺资源的当下,作为国内最大的IP源头,阅文集团自然不会满足于出售IP版权的商业模式。
从倡导“全民阅读”到提出“IP共营合伙人”模式,阅文一直在尝试更深入地参与到IP开发中,在产业链上争取更大的话语权,并延续自己的核心资源IP的生命周期与开发价值。
阅文集团副总裁罗立在日前接受数娱梦工厂专访时表示:“我们所有的动画计划,一定是围绕全产业链IP开发计划打造的。所以阅文不会做单纯的二次元产业,这一点也是我们跟很多二次元公司不一样的地方。动画其实是全产业链开发中很好的营销环节,我们不指望从动画业务中赚钱,更看重动画在填补IP开发周期空档,为后续产品做前置营销的功能。”
2016年是阅文推出动画业务的第二年,已经制作了7部动画,2017年预计将上映12~15部动画。不过,阅文推出动画战略,并不是为了成为一家二次元公司。
动画业务的推出,对阅文集团来说,无疑是从单纯的IP版权商向IP泛娱乐全产业链开发商转型中最容易的一步——二次元产业开始崛起,但还没有形成行业壁垒与真正的龙头企业,占据了网络文学半壁江山的玄幻、奇幻、异界、热血等类型小说,又天然地契合了二次元属性,适合以动画形式来表现。
1、动画战略:赚不赚钱是次要的,关键在于IP营销
2015年,阅文集团正式成立了动画业务部门,首部自制动画就是《择天记》,这也是阅文第一个全产业链开发的IP。不过,阅文的动画业务部门并没有制作人员,而是以制片策划为导向的。部门里有4个制片人,负责策划、导演、编剧、流程控制等工作,而具体制作则交由外部动画制作公司完成。
这种轻资产的外包模式让阅文在短时间里以最少的人力投入生产更多的动画,2016年阅文集团已经制作了7部动画,未来还将持续增加产量。除了番剧,IP改编动画电影的项目今年也开始启动了,目前都在前期的策划中。
不过,要维持高产,最大的问题在于下游产能。阅文没有自己的制作人员,产能要仰赖外部的制作团队,但目前行业的现状是,越来越多的版权方开始改编动画,国内真正有能力完整制作一部动画的公司实际上已经被排满。而且以前以接订单为主业的动画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也开始做原创动画,减少了外包订单的数量,导致制作团队供不应求。
“就算在日韩也没有大家以为的那么多团队,日本整个动画市场在萎缩,不仅是内容方面,也包括人才方面。所以怎么解决这个产能是我们面临最大的挑战。”阅文集团副总裁罗立向数娱梦工厂表示。
实际上,阅文目前其实并不太愿意将IP交由日本公司制作成动画。阅文集团版权拓展副总经理王芸就对数娱梦工厂表示:“很早之前就有日本公司找过我们,希望改编我们的作品。但是我们现在不想做成特别日系的风格,我们的很多小说,故事背景在中国,那么细节上,比如街道、装饰等,还是希望能还原中国的风格。虽然很多二次元受众是看着日本的动漫长大的,但是现在对于国产IP的改编,我们还是希望让大家习惯‘去日本化’的风格,然后逐渐形成阅文自己的风格。”
为了解决产能问题,阅文已经入股了曾制作动画《幸福小镇》的上海福煦影视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罗立表示:“我们已经接触了很多公司,希望通过投资或者其他方式,与他们达成稳定的合作,从而确保产能。明年的挑战比较大,因为行业的需求一下子增多了,人才却还没有培养出来,如果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明年可能也只能保持今年的产量了。但从长远来说,这个行业出现了这么大的需求,从业人员的待遇与社会地位都在提升,那么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进入这个行业。”
对于这个刚开始的动画业务,阅文并不吝于投入。《择天记》动画投入了5000万元,而明年即将上线的重磅IP《全职高手》动画,则将投入1亿元左右,推出5~6季动画。但目前动画番剧本身却很难变现,推出动画并不能为公司带来什么利润。
对此罗立表示:“我们其实并不想从动画片上挣钱,除非动画片的市场能够再扩容几倍,真正看动画的人群和看网剧的人群相互之间可以包容或者相互接近。但动画不管是在填充档期、孵化IP、还是做整个产业链IP的营销方面都是非常有效的。”
一部成本投入较大的电影通常需要3~5年的筹备与拍摄期,而电视剧也需要2~3年,从拍摄完成到真正播出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当一个IP进入全产业链开发的议程中,从策划开始到影视剧上映,中间往往会出现一年多的档期空白。
“对IP来说,有一年的空档其实是不能接受的,必须保持话题度,但是也不能总是用拍摄花絮来制造话题。而动画的制作周期一般就是一年,正好填补这段空白。从这个角度来说,虽然不能带来什么现金流,但制作动画实际上是很划算的。现在一部电视剧或者电影的宣发,少则千万,多则上亿的投入,用来制作动画反而更便宜。”罗立表示。
也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逻辑,阅文改编成动画的IP必然也要适合于改编真人剧,如果只适合改编动画,就不会去开发。
2、挑战既有规则:是为了掌握IP开发更多主动权
作为IP源头,阅文集团比其他购买版权的产业链下游公司都更看重自己IP本身的生命力与价值。推出动画业务,实际上还有一个原因——掌握IP开发的主动权。
在架构没有成熟之前,阅文集团的一些超级IP的影视开发授权就被卖出。以《全职高手》为例,这个IP目前只有动画开发权还在阅文手中。“我们希望至少动画能够让《全职高手》可以继续延续下去,因为我不知道电视剧最终会怎么样,那至少保证有一端能让粉丝满意。”罗立表示。
至少对原作粉丝来说,最关心的就是从小说到影视剧改编的质量,越是重磅的IP,越容易引发粉丝的不满。在罗立看来,改编出现问题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首先是审核问题,为了通过审核往往需要作出妥协,就很容易伤害到原作的世界观与剧情,但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在整个流转环节里,当原始的IP方缺位的时候,IP剧很容易产生改编上的问题。因为现在这个时代正好是处于传统的影视剧制作向新的网络时代影视剧过渡的过程,传统影视剧制作编辑的价值也体现在对原作的修改上,他会加入很多自己的理解。但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舆论的时代,所有的影视剧其实是叫做文化商品,而商品是有标准化生产模式的。既然是IP改编,又涉及粉丝经济,实际上原作者或原著授权人才是决定故事怎么讲的人。”罗立表示。
按照以往的模式,一旦版权被卖出,阅文集团就很容易失去对IP改编的话语权。阅文集团版权拓展副总经理王芸也告诉数娱梦工厂,“如果仅仅是把版权卖出去,就很难再对改编作品提出什么意见。即使是现在与外部动画制作公司合作,也有很多要磨合的地方,因为尤其是那些成熟的动画制作公司,往往有自己的风格与审美,比较坚持自己的理念。”
总而言之,阅文集团希望挑战原来的规则,对于IP的改编乃至其他开发都掌握更大的话语权,也基于这种诉求,阅文集团提出了“IP共营合伙人”制度。
“原来卖IP的时候我们无能为力,但现在我们需要有话语权,作为合伙人我们要确切地参与到整个过程里来。网络文学目前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它还属于新兴产业,而现在的改编方向还处于传统与新型的过渡时期,所以我们建立IP合伙人制度,是为了让IP价值最大化。”罗立说。
3、IP合伙人:变革传统外包合作模式
从今年6月提出“IP共营合伙人”至今不足3个月(阅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可回顾《吴文辉首推IP合伙人制度新玩法》),虽然还没有具体成型的产品出现,但很多项目已经在组建过程中了。
如果说以往制片方与发行方的合作更像一种外包的合作,那么阅文想打造的合伙人制度是基于实体项目,更看重双方在整个联动上的能力,合作双方一起参与整个环节,而不是一家在上游一家在下游。
今年3月,阅文集团就和光线合资成立了一家公司,针对白金作家“我吃西红柿”的《星辰变》这一IP做开发,目前已经完成了剧本的基本框架,但整个项目总体还在初期阶段。“光线的强项是电影,所以我们先从电影做起。未来《星辰变》的电视剧也一定会开发,只是因为公司刚成立,一切还未最后确定。”罗立表示。
而成立公司后,产生的收益分配也不再是按照以往电影出品方、发行方、院线分成的形式来进行了。作为合资公司的股东,入局的各方将根据股权关系分配最终的收益。在罗立看来,公司化运营是一个成熟的体系,相比项目制来说,对各方来说都将更公开透明,风险性也比项目制要小,更能确保各方利益。
除了影视剧公司,阅文也希望更多游戏公司加入到合伙人体系中。罗立表示:“我们已经在和游戏公司谈合作,现在还在保密阶段。其实对我们IP最有兴趣的是游戏公司,影视公司可能还处于一种从传统时代向互联网时代转变的过程,他们可能会觉得IP很好,可是没有IP也不会那么差,因此也不会付出所有一定要去拿一个IP。这跟游戏公司不一样,游戏公司很清楚,可能这个IP拿到了公司就成了,拿不到就关门了,所以它更愿意付出很多代价去拿一个IP。”
不过,开发游戏已经是IP的变现方式,而不是对IP的进一步开发。因此阅文集团目前主要还是寻求与影视剧公司的合作,推出更多影视、动画产品,而与游戏公司合作,主要是预留更多的游戏开发周期,避免因为前期介入不及时,只能赶时间做套皮游戏这种情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