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扶桑读史】日本为什么给侵略者树碑立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扶桑读史】日本为什么给侵略者树碑立像?

如果没有佩里,日本可能继续闭关自守,最终沦为殖民地。佩里来航确实“成了将幕府统治下的锁国状态的日本拉回到了世界的原动力”。

佩里雕像。马休·佩里(1794-1858),美国海军将领,因率领黑船打开锁国时期的日本国门而闻名。

横须贺市位于东京湾入海口,是首都东京的门户,也是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黑船事件”发生地。这里的一个著名景点,就是佩里公园。公园面朝大海,占地并不大,最显眼的是一座巍然矗立的石碑,上面是伊藤博文手书的汉字“北米合众国水师提督伯理上陆纪念碑”。纪念碑基座上分别用英文和日文镌刻着说明——

1853年7月8日,来到浦贺海面的美利坚合众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在此地的久里滨海岸登陆,将总统菲尔摩尔的亲笔信递交给江户幕府,翌年在神奈川缔结了日美两国之间的友好条约。这一系列的事件成了将幕府统治下的锁国状态的日本拉回到了世界的原动力。

公园里还有佩里纪念馆,门前树立着佩里的雕像。同样的雕塑在日本还有两尊,一个在东京,一个在北海道。

和中国一样,日本也曾经长期实行“锁国政策”,直到佩里率领美国军舰进入东京湾,才被迫开国。佩里毫无疑问是一个侵略者,可是,为什么日本要为一个侵略者树碑立像呢?答案或许在历史里面。

锁国政策严格执行了200多年,但是日本并不像大清王朝那样闭目塞听,而是一直保留着观察外部世界的信息通道。幕府允许荷兰和中国的船只在长崎入港进行贸易,但是荷兰每年都要报告简海外信息,中国商船则要报告中国的情况。

鸦片战争爆发不久,消息几乎第一时间就传到了日本。中国幅员辽阔,国力强大,竟然惨败于西方“蛮夷”之手。日本震惊之余,对锁国政策也悄悄进行了软化。此前幕府幕府曾下达命令,不分情况,只要有外国船(中、荷除外)驶近日本沿海,立刻开炮驱逐。但是1842年,鸦片战争的战火刚刚熄灭,幕府就发布了“薪水令”,可以给外国船提供燃料、食品和水,但之后要命其尽快离开日本,以防无端挑起战争。

佩里

“地球上各个国家间的交往正变得日益密切。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正把她们凝聚在一起。汽船的发明使得相互之间的距离变得更小”,1844年荷兰国王致信幕府,要求以更自由的方式解决外国贸易问题,警告日本有可能遭受中国已然遭受的命运,“在这一关系迅速发展的时期,倾向于保持孤立的国家将不可避免地与许多其他国家为敌。”

德川幕府回应说,锁国令不可能被抛弃,“既然祖先的法律巳经被制定,子孙后代必须遵守。”这种论调与清政府“祖宗之法不可变”的主张何其相似!但是日本并不闭目塞听,而是密切关注外界变化,捕捉各种信息。

在佩里来航的前一年,1852年荷兰人提交的报告就准确地报道,美国将派出佩里舰队到日本,要求日本开国,甚至连舰队的船名、吨位、炮数、乘员人数等信息都一一载明。所以,幕府早已知道佩里来航的信息,而不像清王朝的统治者那样,对外界消息一无所知。

面对美国舰队,日本自知国力不足,如果抵抗必然重蹈中国覆辙。所以,它没有采取激烈对抗措施,而是冷静避战,虚与委蛇,将佩里打发走了。

1854年2月13日,佩里再次来到日本。这次他率领的舰队比上次多了3艘舰艇,而且没有在横须贺停留,而是深入东京湾里,在横滨水域下锚,要求对他去年带来的美国总统书信给予明确的答复。

这次给幕府的震动似乎比上次更大,因为局势很明显,不可能再像上次那样找借口将不速之客打发走。《现代日本政治史》里这样描述当时执政者的惊恐——

美国军舰在1月28日(日本旧历)从浦贺开船,停泊在神奈川湾,幕府见状惊恐万状,认为美国军舰将绕过羽田滩而进入到品川,如果谈判一旦破裂,江户将在美国人的大炮之下,化为云烟。从神奈川到江户之间,瞭望锁比比皆是,告急的书信如雪花飞来。在将军所驻城堡,忽然得知夷船向江户驶来,大恐,忽然又得知夷船向浦贺驶去,又放宽了一下心。就这样忽惊忽安,日达数次。后经详细调查夷船转舵原委,据说,因为潮汐涨落以及风向的变化,夷船便在停泊的原地改变方向。哨所据此上报,才引起一场虚惊等等。

黑船事件

无奈之下,幕府不得不做坐下来正式谈判,最后正式签订了《日本米利坚合众国和亲条约》,同意开放下田、箱馆等港口,美国可以派领事驻下田,等等。这是日本与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国际条约,也标志着日本锁国体制正式解体。佩里在提交美国国会的报告里这样写道——

日本已经向西方国家开放——向日本说明她的利益将随着与他们的交往而扩大则是西方各国的分内之事并且,随着偏见的逐渐消失,我们可以期待看到未来越来越自由的商业条约的谈判,这不仅仅对干找们自己,对于欧洲所有海洋强国,对于日本的进步,以及对干找们全人类的发展进程都是有利的。

没有开一枪一炮,日本的国门就打开了,而且正当其时。那时正是19世纪中叶,先进国家虽然完成了产业革命,但是它们的技术水平仍然处于提高熟练程度和积累经验的阶段。近代的钢铁工业才开始起步,铁路兴建的热潮也刚刚开始,而帆船还没有被轮船取代。因此,日本的技术水平并没有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通过明治维新完成政治体制改革之后,日本人通过努力追赶,仅仅用三十多年时间就成为亚洲第一强国,将中国远远抛在后面。

如果没有佩里,日本可能继续闭关自守,最终沦为殖民地。佩里来航确实“成了将幕府统治下的锁国状态的日本拉回到了世界的原动力”。如此高的评价给予一个侵略者,在中国人看来匪夷所思。可是,如果剥离道德的评判,以历史的尺度去丈量,这种评价并无不妥。日本近代思想家福泽谕吉就曾这样写道:“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的心头上燃起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烧起来便永不熄灭。”

假如中国与日本互换位置,中国能够像日本那样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放弃锁国政策,融入现代化的世界潮流吗?显然不可能。历史不是没有给过中国机会。“黑船事件”50年前,英国派使团到北京要求通商,被乾隆皇帝断然拒绝了。假如中国当时开放国门,就能够赶上工业革命的第一班车,避免后来的许多历史弯路。

历史当然不可假设,但是它可以启发我们的思考。在面对历史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多一些冷静思考?一百多年来,除了明火执仗的侵略者外,也有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文明进步做出了贡献,我们是不是应给给予他们起码的尊重?像创办燕京大学、培养无数人才的司徒雷登,难道不应该给他在北大校园里树立一尊雕像吗?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扶桑读史】日本为什么给侵略者树碑立像?

如果没有佩里,日本可能继续闭关自守,最终沦为殖民地。佩里来航确实“成了将幕府统治下的锁国状态的日本拉回到了世界的原动力”。

佩里雕像。马休·佩里(1794-1858),美国海军将领,因率领黑船打开锁国时期的日本国门而闻名。

横须贺市位于东京湾入海口,是首都东京的门户,也是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黑船事件”发生地。这里的一个著名景点,就是佩里公园。公园面朝大海,占地并不大,最显眼的是一座巍然矗立的石碑,上面是伊藤博文手书的汉字“北米合众国水师提督伯理上陆纪念碑”。纪念碑基座上分别用英文和日文镌刻着说明——

1853年7月8日,来到浦贺海面的美利坚合众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在此地的久里滨海岸登陆,将总统菲尔摩尔的亲笔信递交给江户幕府,翌年在神奈川缔结了日美两国之间的友好条约。这一系列的事件成了将幕府统治下的锁国状态的日本拉回到了世界的原动力。

公园里还有佩里纪念馆,门前树立着佩里的雕像。同样的雕塑在日本还有两尊,一个在东京,一个在北海道。

和中国一样,日本也曾经长期实行“锁国政策”,直到佩里率领美国军舰进入东京湾,才被迫开国。佩里毫无疑问是一个侵略者,可是,为什么日本要为一个侵略者树碑立像呢?答案或许在历史里面。

锁国政策严格执行了200多年,但是日本并不像大清王朝那样闭目塞听,而是一直保留着观察外部世界的信息通道。幕府允许荷兰和中国的船只在长崎入港进行贸易,但是荷兰每年都要报告简海外信息,中国商船则要报告中国的情况。

鸦片战争爆发不久,消息几乎第一时间就传到了日本。中国幅员辽阔,国力强大,竟然惨败于西方“蛮夷”之手。日本震惊之余,对锁国政策也悄悄进行了软化。此前幕府幕府曾下达命令,不分情况,只要有外国船(中、荷除外)驶近日本沿海,立刻开炮驱逐。但是1842年,鸦片战争的战火刚刚熄灭,幕府就发布了“薪水令”,可以给外国船提供燃料、食品和水,但之后要命其尽快离开日本,以防无端挑起战争。

佩里

“地球上各个国家间的交往正变得日益密切。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正把她们凝聚在一起。汽船的发明使得相互之间的距离变得更小”,1844年荷兰国王致信幕府,要求以更自由的方式解决外国贸易问题,警告日本有可能遭受中国已然遭受的命运,“在这一关系迅速发展的时期,倾向于保持孤立的国家将不可避免地与许多其他国家为敌。”

德川幕府回应说,锁国令不可能被抛弃,“既然祖先的法律巳经被制定,子孙后代必须遵守。”这种论调与清政府“祖宗之法不可变”的主张何其相似!但是日本并不闭目塞听,而是密切关注外界变化,捕捉各种信息。

在佩里来航的前一年,1852年荷兰人提交的报告就准确地报道,美国将派出佩里舰队到日本,要求日本开国,甚至连舰队的船名、吨位、炮数、乘员人数等信息都一一载明。所以,幕府早已知道佩里来航的信息,而不像清王朝的统治者那样,对外界消息一无所知。

面对美国舰队,日本自知国力不足,如果抵抗必然重蹈中国覆辙。所以,它没有采取激烈对抗措施,而是冷静避战,虚与委蛇,将佩里打发走了。

1854年2月13日,佩里再次来到日本。这次他率领的舰队比上次多了3艘舰艇,而且没有在横须贺停留,而是深入东京湾里,在横滨水域下锚,要求对他去年带来的美国总统书信给予明确的答复。

这次给幕府的震动似乎比上次更大,因为局势很明显,不可能再像上次那样找借口将不速之客打发走。《现代日本政治史》里这样描述当时执政者的惊恐——

美国军舰在1月28日(日本旧历)从浦贺开船,停泊在神奈川湾,幕府见状惊恐万状,认为美国军舰将绕过羽田滩而进入到品川,如果谈判一旦破裂,江户将在美国人的大炮之下,化为云烟。从神奈川到江户之间,瞭望锁比比皆是,告急的书信如雪花飞来。在将军所驻城堡,忽然得知夷船向江户驶来,大恐,忽然又得知夷船向浦贺驶去,又放宽了一下心。就这样忽惊忽安,日达数次。后经详细调查夷船转舵原委,据说,因为潮汐涨落以及风向的变化,夷船便在停泊的原地改变方向。哨所据此上报,才引起一场虚惊等等。

黑船事件

无奈之下,幕府不得不做坐下来正式谈判,最后正式签订了《日本米利坚合众国和亲条约》,同意开放下田、箱馆等港口,美国可以派领事驻下田,等等。这是日本与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国际条约,也标志着日本锁国体制正式解体。佩里在提交美国国会的报告里这样写道——

日本已经向西方国家开放——向日本说明她的利益将随着与他们的交往而扩大则是西方各国的分内之事并且,随着偏见的逐渐消失,我们可以期待看到未来越来越自由的商业条约的谈判,这不仅仅对干找们自己,对于欧洲所有海洋强国,对于日本的进步,以及对干找们全人类的发展进程都是有利的。

没有开一枪一炮,日本的国门就打开了,而且正当其时。那时正是19世纪中叶,先进国家虽然完成了产业革命,但是它们的技术水平仍然处于提高熟练程度和积累经验的阶段。近代的钢铁工业才开始起步,铁路兴建的热潮也刚刚开始,而帆船还没有被轮船取代。因此,日本的技术水平并没有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通过明治维新完成政治体制改革之后,日本人通过努力追赶,仅仅用三十多年时间就成为亚洲第一强国,将中国远远抛在后面。

如果没有佩里,日本可能继续闭关自守,最终沦为殖民地。佩里来航确实“成了将幕府统治下的锁国状态的日本拉回到了世界的原动力”。如此高的评价给予一个侵略者,在中国人看来匪夷所思。可是,如果剥离道德的评判,以历史的尺度去丈量,这种评价并无不妥。日本近代思想家福泽谕吉就曾这样写道:“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的心头上燃起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烧起来便永不熄灭。”

假如中国与日本互换位置,中国能够像日本那样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放弃锁国政策,融入现代化的世界潮流吗?显然不可能。历史不是没有给过中国机会。“黑船事件”50年前,英国派使团到北京要求通商,被乾隆皇帝断然拒绝了。假如中国当时开放国门,就能够赶上工业革命的第一班车,避免后来的许多历史弯路。

历史当然不可假设,但是它可以启发我们的思考。在面对历史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多一些冷静思考?一百多年来,除了明火执仗的侵略者外,也有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文明进步做出了贡献,我们是不是应给给予他们起码的尊重?像创办燕京大学、培养无数人才的司徒雷登,难道不应该给他在北大校园里树立一尊雕像吗?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