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创新药械成果频出,产业规模超6000亿,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即将开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创新药械成果频出,产业规模超6000亿,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即将开幕

11月14日至18日,上海将举办第二届“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活动。

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新闻发布会现场。拍摄:陈杨

记者 | 陈杨

编辑 | 谢欣

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集中精锐力量发展突破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近年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增长,产业规模从2019年3800亿元升至2021年7600亿元,实现翻番。

今年以来,上海生物医药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韧性和创新活力,不少企业在抗击疫情期间作出积极贡献;从未来趋势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本面没有变、在新发展格局中应有的地位没有变、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变。

11月14日至18日,上海将举办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活动。据悉,今年的产业周以“共济未来,万物「升」长”为主题,由1场高规格的开幕活动、近40场高层级的同期活动组成。例如,针对“引领突破”,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等活动聚焦高端生物制品、创新化学药、现代中药等板块;针对“转化融合”, 上海市级医院临床科技创新论坛等活动聚焦临床转化、精准医学等领域;针对“人才汇聚”,举办海聚英才-生物医药产业人才论坛等活动。

据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介绍,本届产业周的亮点有以下四个方面:

  1. 构筑起链接创新的开放场景。本届产业周汇聚了全球生物医药领域上千名嘉宾、20家国内外知名药企、15家头部投资等金融机构、37家顶尖科研院所,将从权威视角分析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源动力,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建言献策。
  2. 呈现出生物医药的产业全景。本届产业周设置5大“主题矩阵”,分别是引领突破、数智发展、转化融合、生态支持、人才汇聚,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产品链不同角度,贯穿生物医药产业的全生命周期,全面展现生物医药产业全景。
  3. 开拓了融合发展的赋能实景。近年来,上海大力推进产医深度融合发展和生物医药领域数字化转型。本届产业周将发布一系列创新平台和创新成果,将产医深度融合的蓝图逐步转为可触、可及的实景。
  4. 共同擘画生物医药上海愿景。开幕活动上,国内外龙头企业、创新主体将一起重磅发布 “生物医药上海愿景”,协力同心勾勒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未来3-5年的发展布局。

近年来,上海在生物医药领域持续发力,且成绩喜人。今年7月出台的《上海市产业地图(2022)》进一步优化了“3+6”新型产业体系布局。其中,生物医药领域重点推出了生命蓝湾、东方美谷、湾区生物医药港等7个特色产业园区,可供产业用地1.2万亩。特别是生命蓝湾近两年集聚了全市40%的生物医药项目。2021年首届生物医药产业周上签约的86个重点项目加快在这些优质载体空间上落地,实现了“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刘平介绍,今年,上海已新增获批4个1类国产创新药,6个通过国家创新特别审批程序上市的医疗器械产品,实现了多个“全球/全国首创”;新开工重大项目32个,投资金额近80亿元;新签约生物医药重点项目42个,投资额368亿。

近两年,上海生物医药领域PE/VC总融资规模达549亿元,全国占比超1/4,位居全国首位。今年以来,上海11家生物医药领域企业登陆科创板。此外,今年前三季度,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6166亿元,同比增长4.6%;制造业产值达1345.45亿元,同比增长5.5%。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朱启高介绍,上海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截至今年10月,上海共有143个I类创新药获批进入临床,同时,产业创新政策制度环境日益优化。11月10日,《上海市促进细胞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4年)》正式发布实施,明确了上海建设细胞治疗创新策源地和产业新高地的目标、任务和发展路线图。上海市浦东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服务站即将揭牌运行,将进一步促进上海市人类遗传资源高效、合理利用。

据悉,未来上海市科委还将从推进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建设、临床研究和转化能力建设、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创新氛围和环境建设等五个方面强化创新策源功能,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胡鸿毅介绍,在医学前沿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多方力量,提出五方面措施,包括在传统的临床研究项目以外增设医学创新人才研究专项,鼓励医务人员从事临床应用研究;每年定期举办“春昇杯”医学创新人才大赛,搭建医学科研成果展示平台;引入社会资本设立“海上医昇”创新人才专项基金,用于对接企业孵化成果;与市科委下属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合作,共同打造上海医药卫生技术转移服务平台,进一步畅通医企互动渠道;与多部门合作逐步制定出台针对成果作价投资、转化现金奖励、国有资产管理、赋权改革试点等难点堵点问题的配套政策。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创新药械成果频出,产业规模超6000亿,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即将开幕

11月14日至18日,上海将举办第二届“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活动。

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新闻发布会现场。拍摄:陈杨

记者 | 陈杨

编辑 | 谢欣

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集中精锐力量发展突破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近年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增长,产业规模从2019年3800亿元升至2021年7600亿元,实现翻番。

今年以来,上海生物医药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韧性和创新活力,不少企业在抗击疫情期间作出积极贡献;从未来趋势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本面没有变、在新发展格局中应有的地位没有变、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变。

11月14日至18日,上海将举办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活动。据悉,今年的产业周以“共济未来,万物「升」长”为主题,由1场高规格的开幕活动、近40场高层级的同期活动组成。例如,针对“引领突破”,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等活动聚焦高端生物制品、创新化学药、现代中药等板块;针对“转化融合”, 上海市级医院临床科技创新论坛等活动聚焦临床转化、精准医学等领域;针对“人才汇聚”,举办海聚英才-生物医药产业人才论坛等活动。

据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介绍,本届产业周的亮点有以下四个方面:

  1. 构筑起链接创新的开放场景。本届产业周汇聚了全球生物医药领域上千名嘉宾、20家国内外知名药企、15家头部投资等金融机构、37家顶尖科研院所,将从权威视角分析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源动力,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建言献策。
  2. 呈现出生物医药的产业全景。本届产业周设置5大“主题矩阵”,分别是引领突破、数智发展、转化融合、生态支持、人才汇聚,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产品链不同角度,贯穿生物医药产业的全生命周期,全面展现生物医药产业全景。
  3. 开拓了融合发展的赋能实景。近年来,上海大力推进产医深度融合发展和生物医药领域数字化转型。本届产业周将发布一系列创新平台和创新成果,将产医深度融合的蓝图逐步转为可触、可及的实景。
  4. 共同擘画生物医药上海愿景。开幕活动上,国内外龙头企业、创新主体将一起重磅发布 “生物医药上海愿景”,协力同心勾勒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未来3-5年的发展布局。

近年来,上海在生物医药领域持续发力,且成绩喜人。今年7月出台的《上海市产业地图(2022)》进一步优化了“3+6”新型产业体系布局。其中,生物医药领域重点推出了生命蓝湾、东方美谷、湾区生物医药港等7个特色产业园区,可供产业用地1.2万亩。特别是生命蓝湾近两年集聚了全市40%的生物医药项目。2021年首届生物医药产业周上签约的86个重点项目加快在这些优质载体空间上落地,实现了“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刘平介绍,今年,上海已新增获批4个1类国产创新药,6个通过国家创新特别审批程序上市的医疗器械产品,实现了多个“全球/全国首创”;新开工重大项目32个,投资金额近80亿元;新签约生物医药重点项目42个,投资额368亿。

近两年,上海生物医药领域PE/VC总融资规模达549亿元,全国占比超1/4,位居全国首位。今年以来,上海11家生物医药领域企业登陆科创板。此外,今年前三季度,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6166亿元,同比增长4.6%;制造业产值达1345.45亿元,同比增长5.5%。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朱启高介绍,上海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截至今年10月,上海共有143个I类创新药获批进入临床,同时,产业创新政策制度环境日益优化。11月10日,《上海市促进细胞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4年)》正式发布实施,明确了上海建设细胞治疗创新策源地和产业新高地的目标、任务和发展路线图。上海市浦东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服务站即将揭牌运行,将进一步促进上海市人类遗传资源高效、合理利用。

据悉,未来上海市科委还将从推进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建设、临床研究和转化能力建设、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创新氛围和环境建设等五个方面强化创新策源功能,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胡鸿毅介绍,在医学前沿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多方力量,提出五方面措施,包括在传统的临床研究项目以外增设医学创新人才研究专项,鼓励医务人员从事临床应用研究;每年定期举办“春昇杯”医学创新人才大赛,搭建医学科研成果展示平台;引入社会资本设立“海上医昇”创新人才专项基金,用于对接企业孵化成果;与市科委下属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合作,共同打造上海医药卫生技术转移服务平台,进一步畅通医企互动渠道;与多部门合作逐步制定出台针对成果作价投资、转化现金奖励、国有资产管理、赋权改革试点等难点堵点问题的配套政策。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