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奥运会落幕。
奥运期间,赛场之外,赞助商们也在角逐,特别是运动品牌。
如耐克和阿迪达斯,这对老对手。
世纪公园,上海跑步爱好者的一个重要训练场。
环绕公园一圈刚好5公里,全是林荫道,一半还专门铺设了塑胶跑道。
另外一半,改造方案已经公示通过:把较窄的人行道拓宽,将5公里的塑胶跑道连成圈。
即便现在是盛夏,凌晨,抑或夜晚,你仍可以看到众多围着世纪公园“打卡”的跑步爱好者,不畏热浪。
“打卡”,跑步爱好者使用app软件记录每次锻炼的昵称,就像每天上班打卡一样。
跑步是这些年的流行运动,一年下来全国几十场上规模的马拉松赛事。
跑步者常出没的地方,就是运动品牌展开竞争的赛场。
阿迪达斯的动作要快些。
七月下旬,公园一圈便立起了多块“夏练国度”的宣传牌。
夜跑团活动期间,还有工作人员手持醒目荧光棒站在交叉路口,协助维护安全。
到了八月初,耐克似乎才回过神来:奥运营销不用等到比赛开始啊!
于是乎,世纪公园一圈的公交站,紧急更换为耐克的“不信极限”。
甚至有些公交站点的广告屏幕,奥运赛程过半还在抢修。
没关系,公共系统不灵光,耐克可以自己上:
两组硕大的电子广告屏幕,被立在公园旁边的绿地上;
人流集中的小广场,耐克架起投影仪,将原本静态的广告牌,变成了动态画面。
对比下来,早早立起半个月的阿迪宣传画板,显得单调寒酸了些。
虽然耐克慢了不止半拍,但明显,耐克是准备干一票大活。
从线下活动的规模也看得出,耐克北上广都有规划,而上海也不止世纪公园。
时间节点失去了保证,估计还是大公司病,越大的事情,牵扯部门越多,繁文缛节羁绊也越多。
幸好在奥运会结束前,耐克的奥运营销算是顺利展开了。
线下肉搏,算是各有千秋吧。
他们倒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营销活动线上部分都交给了移动端的社交媒体:
官方微信公众号是线下活动的导入接口。
扫描线下宣传牌上二维码,可以直接关注微信公众号。
甚至阿迪达斯“夏练国度”的网页宣传,真的就是个宣传网页,要参与活动,还是扫描二维码,进入微信平台。
“夏练国度”引导你进入的是只有品牌形象功能的官微,并没有购物功能。
如果你要买产品,那你还得关注另外一个官方商城公众号。
相对来说,耐克的官微活动界面做的更绚丽。
并且销售链接做得也很直接,很容易诱导消费环节完成变现。
对于奥运营销的把握:
阿迪起步早,筹备稳妥,但是社交媒体运用的似乎复杂冗余。
耐克计划大,制作精良,社交媒体功能整合好,但是时间观念上差点出大问题。
营销这事就告一段落,我更关心他们的产品如何。
就借跑步这档子事来聊聊,不是奥运比赛,就是围着世纪公园跑两圈。
不管专业比赛,还是业余锻炼,跑步最重要的装备是跑鞋。
阿迪达斯的跑鞋,我穿过一双,还是在它刚推出Boost概念的时候。
这个看上去粗糙得像廉价泡沫似的材料,就是阿迪达斯称为Boost的秘密武器。
它具有非常好的耐磨性,以及非常棒的反弹性,作为一款跑鞋鞋底,它得满分。
我穿的那双是第一代Energy Boost。
在跑完1000公里后,橡胶底磨损耗尽,塑料支撑断裂,但这Boost 材料,几乎一点磨损没有!
这双鞋还有一优点:面料织物,也非常耐磨。
1000公里后鞋面没有任何磨损,是我穿过任何一双其他品牌跑鞋都做不到的!
不过,这双鞋有一点不好,鞋面前掌侧壁支撑不足,全靠织物包裹固定前掌,在磨合阶段,会把脚掌磨蹭出水泡,并且磨合期也比较长。
后来Boost系列进化到Ultra Boost以及Pure Boost,但阿迪非常坚持它的织物包裹科技,一直没给鞋面前掌做侧面支撑。
所以,我一直没再染指Boost——跑到快300公里还在磨脚的经历让我心有余悸。
耐克跑鞋,从它做Free,再到Air Max,我一直在观望。
Free系列鞋底是断裂式设计,我一直也没搞明白好处是什么。
作为跑鞋,最重要的功能是支撑和缓震,这个断裂成一段一段的鞋底能缓震,还是帮助支撑呢?
还有Free宣扬的赤足概念,我也没想明白。
跑步需要棉袜保护好足底脚趾,光着脚穿进鞋里,应该只能走路而已,不然会磨破脚趾。
就像五趾鞋一样不可理解:五个脚趾像戴手套一样穿进五个不同的趾筒里!
人类进化过程中,脚趾短化并拢,就是要利于直立行走和奔跑。想把他们分开,还是跑步的时候,那怎么可能舒服?
耐克的Air 概念,用于篮球鞋非常合适。
气垫对于弹跳爆发力的缓冲很有帮助,Air Jordon 是迄今最好的篮球鞋。
用在跑鞋上面,效果如何,我还未尝试过。
如果支撑做得合理,缓冲道理一样,应该是具有不错的缓震效果。
这一次耐克营销创意很棒,大量以黑白做留白背景,让彩色耐克产品极具诱惑力,激发我要加速奔跑的欲望。
也诱使我浏览耐克的销售链接,看看是不是有合适的Air Max在等我。
然而,我穿过最中意的跑鞋,却不是耐克也不是阿迪达斯,而是亚瑟士GEL系列。
GEL之于亚瑟士,就像Boost之于阿迪达斯。
不过GEL要更早,可以说是现代亚瑟士跑鞋扬名立万的必杀技。
GEL胶“吸收”碰撞过程中的冲击力非常有效。
亚瑟士经典的实验,就是让鸡蛋从高空跌落到GEL胶垫上,然后完好无损。
同理,跑步过程中,脚跟与地面的碰撞冲击力会被GEL胶缓冲掉大部分,对足跟和膝盖起到保护作用。
我常穿的是GT-2000系列,与其他跑鞋对比下来,足跟疲劳感出现会比较晚,半马以内慢跑训练,几乎不会感觉到足跟和膝盖不适。
北京奥运会后,李宁曾经请4 X 100米奥运冠军鲍威尔代言跑鞋。
“没有发令枪,没有终点线,不需要世界为我欢呼……”
这么棒的文案,再加上视频里的优美意境,我实在抵制不住。
所以我也穿过李宁的跑鞋。
不过体验并不好。
李宁“轻”系列,并不适合长跑。特别是缓震方面效果不佳,一度引起我膝盖伤痛,直到我换了跑鞋才得到改善。
我一直觉得,只有李宁才能成为阿迪达斯和耐克的竞争对手,因为李宁本人就是体育精神最具说服力的代表。
北京奥运以后李宁的业绩下滑严重,一直在争扎,直到最近李宁本人回归管理一线才有所改观。
好的营销要有好的产品做背书才可以。
李宁在营销创意上不输耐克阿迪,希望它的产品也能够与这些全球品牌比肩。
作者颜启真,自由撰稿人,写些钟表和生活的故事。为《时尚时间》、《时装男士》、《界面》、《iWeekly》等媒体撰稿。邮箱:Sampanla@163.com微信公众号:颜启真(watchandlif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