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闪耀“中国科技第一展”,凭什么?

通过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南山的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创新潮起,涌动南山。11月15日至19日,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在深圳举行。作为深圳科技创新高地的南山,再次绽放异彩。

本届高交会,南山科技展区聚焦战略前沿核心科技,引领热点领域技术创新,围绕深圳市“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8大未来产业”战略部署,设置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航团队、创赛项目等科技企业进行专题展示。

南山“新、奇、特”产品吸睛,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加速建设

界面新闻大湾区频道记者在高交会现场看到,有20多家南山本土高科技研发企业参展,既有大疆创新、雷曼光电等大家耳熟能详的“老牌”企业,也有比邻星球、元化智能等科技新星组团亮相,现场还有机器人、AI交互、无人机……它们的产品互动性强,具备“新、奇、特”等特点。

来自深圳大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墙面机器人,可以根据户型地图进行定位,同时通过AI算法规划出智能、高效的墙面作业路径,有效完成墙面的打磨、抹刮腻子和漆面粉刷。

乔品科技带来了自研的新一代沉浸式协作与管理系统Arbor 3D Work。运用该系统搭建的全景会议场景,人们在家或办公室也可以管控田间地头、工厂车间、项目工地的物联网传感器设备。

比邻星球在现场展出了元宇宙社交APP——比邻星球。比邻星球APP是国内第一个发布的,面向海量用户的内容+社交平台级元宇宙应用。同时,还展示了部分元宇宙落地项目。

不止南山展区,在人工智能、环保与能源、数字经济、5G+智慧城市、智慧生活等专业展区,南山品牌、南山创造随处可见。

连续24年参展高交会的大族激光亮相1号馆,展示了协作智能激光焊接机、高速全自动焊线机等新品,并呈现了公司2004年上市以来各年度营业收入的上升情况,从年收入4.08亿到2021年年收入达163亿,大族激光用了17年。

与此同时,作为高交会重要部分的2022西丽湖论坛同步开展,也在助力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下称“科教城”)加速建设。

西丽湖论坛围绕科教城建设的目标及功能定位,以“创新·可持续发展”为永久主题,邀请中外各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此次论坛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深圳举办的首个国家级科教领域盛会,也是全国科技创新的一次重要盛会。

“几个月前,我决定永久定居深圳。”菲尔兹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埃菲·杰曼诺夫在2022西丽湖论坛主旨演讲中透露,在过去25年中,他看到中国政府对科学发展,特别是数学发展给予的极大关注。“粤港澳大湾区计划建立高水平的教育和研究中心,可谓志存高远。坦白来讲,我想投身于此。”

两个月前,与南方科技大学结缘已久的埃菲·杰曼诺夫全职加入南科大,任讲席教授。

埃菲·杰曼诺夫的选择并非个例。数据显示,科教城拥有全职院士35名、高层次人才近5000人、各类科教人员2.4万余人。这些数据仍被不断刷新。

科教城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北部,规划面积69.8平方公里,是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高质量发展高地的核心载体、部省市共建的重大创新平台。

截至2022年10月,科教城已拥有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等7所高校,同时,香港大学拟在深圳设立校区,已选址科教城石壁龙片区。

另外,科教城还集聚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国家超算深圳中心、深圳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9家诺奖科学家实验室等高层次创新平台,初步形成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条和各类创新载体良性互动的融合创新体系。

在2022西丽湖论坛开幕式上,还集中发布了一批具有原始创新性、重大突破性、前沿引领性的重大创新成果和举措,包括“国际科技信息中心”“深圳零一学院”“深圳科创学院”正式揭牌,“新基石科学基金会”正式落户。

从 “中国科技第一展”看南山发展

“未来某一天,当你回到家中,向挂在墙上的多媒体电子屏幕发出开机指令后,屏幕开始播放你所喜爱的体育节目……”

这是1999年第一届高交会举办之际,比尔·盖茨在同年出版的《未来之路》中描述的他早年的科技梦想。

自1999年创办以来,从“出生”到“成长”,高交会不仅是科技创新的“催化剂”,助力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中国的一面旗帜,也见证了我国传统制造业向高新技术制造业转型升级、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跨越转变的历史轨迹。高交会,被誉为“中国科技第一展”,更是深圳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浓缩城市“高交会情结”的一个经典故事,早因故事主角、“企鹅”掌门人在不同场合的多次讲述而家喻户晓:当年还略显青涩的马化腾和他的创业伙伴们,正是在首届高交会展馆内,拿到了腾讯企业发展史上最关键的第一笔风险投资——由IDG和盈科数码共同投资的220万美元。如今回望,那几乎就是“企鹅”商业传奇的起点。马化腾曾说,没有高交会,就没有今日腾讯。

二十四年来,高交会仍不断吸引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企业、知名投资人奔赴于此,无数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走上了高交会的舞台,无数创新企业从“草根”变成家喻户晓的明星。例如三诺、超美、腾讯、朗科、迈瑞、同洲、达实智能、云来网络、金蝶、大族激光等在内的一大批国内知名科技企业,都是从高交会上获得项目或风投、产业资金的支持,从而实现进一步的腾飞。

为支持高新技术发展,1999年首届高交会前夕,深圳市政府出资并引导社会资本出资成立深创投。至今,深创投已连续参加24届高交会。本届高交会,深创投、深圳市引导基金共携27家企业亮相。

20多年来,腾讯、迈瑞等一大批在南山成长的企业,其展示产品都曾在高交会大放异彩,如今,又有一批后起之秀追赶而上。此次高交会南山科技展区参展的20家企业,是南山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及未来产业的一次代表展示,从中可管窥南山强大科创实力。

不难发现,在各个新兴领域,总能看到南山企业的身影。南山已然成为一片孵化独角兽的沃土。胡润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2年中全球独角兽榜》显示,深圳共有33家独角兽企业入围,其中17家来自南山区。

以近年来创投领域的热点之一无人机为例,打上“南山制造”标签的无人机产品既能上天还能入水。据统计,南山区目前拥有无人机产业链企业超过150家,2021年,南山区无人机产业总产值超400亿元,同比增幅超过10%,尽显“世界无人机之都”核心区的实力。

面向未来,南山抢抓机遇。根据全市战略布局,南山重点发展1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7大未来产业。这“14+7”产业集群包括四大类:七大千百亿支柱产业集群、两大战略发展产业集群、五大潜力发展产业集群、七大未来产业。

七大千百亿支柱产业集群已有“气势”。2021年底,这七大产业集群增加值均已达千亿、百亿级。其中,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已超1800亿元,占全市比例近80%,数字创意、高端医疗器械、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超50%。

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两大战略发展集群,南山围绕关键环节加强攻坚突破: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领域,南山落地了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公共平台等创新载体,聚集了国微电子、安谋等行业“隐形冠军”,上游设计能力突出,下游应用场景广泛;

在生物医药领域,南山培育了健康元、康哲药业、康泰生物等一批龙头企业,行业企业总数排全市前列,规划建设了智园二期、智城等专业园区。

围绕智能传感器、现代时尚、智能机器人、精密仪器设备、智能网联汽车等5大潜力发展产业集群,南山重点支持新型传感材料与器件技术研发,驱动时尚数字化提升和科技产品时尚化改造,着力突破机器人智能感知、交互、控制等关键共性技术,围绕工业自动化测控等领域推动部分精密仪器设备高端产品国产化替代,推动智能化技术在量产车平台的应用普及。

对七大未来产业,南山着力突破前沿引领技术。南山区创新能力在全国名列前茅,已经建成市级以上创新载体约1400家,其中国家部委级约130家,部分未来产业生态已初具雏形,如区块链领域南山区已聚集有5000余家相关企业,占全市近30%。

科技创新的“南山路径”

建区32年来,南山蝶变成“中国硅谷”,这里不仅走出华为、腾讯、平安银行、招商银行等世界500强企业,还培育了中兴通讯、中集集团、迈瑞医疗等航母级企业和大疆创新、海能达、万魔科技等一批新锐企业。

事实上,在1990年建区之时,南山的产业还是以“农业+渔业”为主,凭借毗邻港澳的优势,南山果断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三来一补”“贴牌代工”“前店后厂”,使“南山加工”崭露头角,也让南山赚来了“第一桶金”。

在此后的发展大潮中,南山不断“求变”,瞅准机遇再做选择,在原来“三来一补”的业务基础上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总部经济”逐渐成为南山区的新标签,也成为了推动南山区快速发展的金钥匙。

7月27日,赛迪顾问2022全国百强区榜单发布,深圳南山连续五年获百强区第一名,南山依然是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中国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作为深圳科技创新高地,南山聚集了无数精英企业,截至2022年8月,拥有市级以上各类创新载体15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4300家,平均每万人发明专利511.5件。南山辖区面积仅有187.53平方公里,占深圳总土地面积不足十分之一,截至目前的上市企业数量高达203家,每平方公里上市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

南山区副区长夏雷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概括总结了南山区上市公司群体的三“高”特点:

第一,民营企业占比高,占比达86%,成为上市企业的中坚力量;

第二,科技创新含量高,超过70%为科技创新型企业,123家企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第三,企业发展质量高,约75%的企业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约53%的企业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不仅有腾讯、中兴通讯、迈瑞医疗等龙头企业,也涌现出了德方纳米、芯海科技、锐明技术等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夏雷表示,“十四五”期间,南山区将力争GDP站上1万亿元新台阶。为实现这一目标,南山将依托“十百千”亿级大型企业和龙头企业,推动全产业链提升质量、标准、品牌。

目前,深圳已明确提出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最大程度贡献深圳力量。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提升基础科研水平,持续发挥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整体效应。

而南山区正在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国家战略需求,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立足优势抢占产业赛道。依托鹏城实验室、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深圳高新区“三大国家级战略科技平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识创造策源地、科技创新辐射地。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汪云兴认为,南山区走出了一条以科技自主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子,为全国科技自立自强探索打造出一个全新样板。通过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南山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全国科创看深圳,深圳科创看南山,南山是创业者的“天堂”,也是深圳速度、深圳创新的最佳代言。

早在2008年,南山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亮丽名片——首届“创业之星”大赛应运而生。这是一项立足南山、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大型双创示范性活动和科技界武林盛会,已成企业顺利对接资本、人才、产业等资源的最好帮手,政府服务创新创业的重要抓手,南山企业走向世界和南山国际化的有力推手。

据南山区科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创办15年来,“创业之星”大赛累计超2万个项目报名,从大赛走出的企业(团队)已有不少发展成为“隐形冠军”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乃至上市公司,如大疆创新、奥比中光、优博讯等。

科技创新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而创新驱动背后关键是人才驱动。筑巢引凤聚人才,南山也有一招。

南山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相继出台政策为引进人才保驾护航、搭建载体为人才发展提供平台、落实保障措施为人才解除后顾之忧、优化环境营造重才爱才用才的氛围,让人才引得进来、留得下来、用得起来。

继2016年率先在全市发布“领航计划”之后,南山去年又出台“领航计划2.0”,实现人才政策由零散分布到集中呈现,政策实施由局部先行到整体推进,不断增强人才吸引力。近几年来,南山向企业补租人才住房近25亿元,配租实物房约1.4万套,惠及人才约20万人(次),有效缓解了人才住房压力。

11月3日,历经为期1年的试运营,南山区西丽湖人才服务中心正式开园。中心采用“政府+社会+市场”的运营模式,开展政务、商务、生活三大服务,为高端人才提供全链条服务。

当前,南山正牢牢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切实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后劲。

11月18日,深圳市南山区举行2022年招商大会。深圳市委常委、前海管理局局长、南山区委书记曾湃在致辞中表示,南山是企业孕育梦想、蓬勃生长的“沃土”,希望大家扎根南山、开枝散叶、顶天立地。

今年以来,南山区坚持走出深圳、面向全国、面向全球招商引资。在南山持续释放的政策红利和优质营商环境吸引下,包括ABB电动交通总部、麦德龙南方总部、飞利浦深圳创新中心等22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此前已先后在南山落地。截至目前,累计引进项目126个,预计投资额超1700亿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南山闪耀“中国科技第一展”,凭什么?

通过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南山的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创新潮起,涌动南山。11月15日至19日,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在深圳举行。作为深圳科技创新高地的南山,再次绽放异彩。

本届高交会,南山科技展区聚焦战略前沿核心科技,引领热点领域技术创新,围绕深圳市“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8大未来产业”战略部署,设置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航团队、创赛项目等科技企业进行专题展示。

南山“新、奇、特”产品吸睛,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加速建设

界面新闻大湾区频道记者在高交会现场看到,有20多家南山本土高科技研发企业参展,既有大疆创新、雷曼光电等大家耳熟能详的“老牌”企业,也有比邻星球、元化智能等科技新星组团亮相,现场还有机器人、AI交互、无人机……它们的产品互动性强,具备“新、奇、特”等特点。

来自深圳大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墙面机器人,可以根据户型地图进行定位,同时通过AI算法规划出智能、高效的墙面作业路径,有效完成墙面的打磨、抹刮腻子和漆面粉刷。

乔品科技带来了自研的新一代沉浸式协作与管理系统Arbor 3D Work。运用该系统搭建的全景会议场景,人们在家或办公室也可以管控田间地头、工厂车间、项目工地的物联网传感器设备。

比邻星球在现场展出了元宇宙社交APP——比邻星球。比邻星球APP是国内第一个发布的,面向海量用户的内容+社交平台级元宇宙应用。同时,还展示了部分元宇宙落地项目。

不止南山展区,在人工智能、环保与能源、数字经济、5G+智慧城市、智慧生活等专业展区,南山品牌、南山创造随处可见。

连续24年参展高交会的大族激光亮相1号馆,展示了协作智能激光焊接机、高速全自动焊线机等新品,并呈现了公司2004年上市以来各年度营业收入的上升情况,从年收入4.08亿到2021年年收入达163亿,大族激光用了17年。

与此同时,作为高交会重要部分的2022西丽湖论坛同步开展,也在助力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下称“科教城”)加速建设。

西丽湖论坛围绕科教城建设的目标及功能定位,以“创新·可持续发展”为永久主题,邀请中外各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此次论坛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深圳举办的首个国家级科教领域盛会,也是全国科技创新的一次重要盛会。

“几个月前,我决定永久定居深圳。”菲尔兹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埃菲·杰曼诺夫在2022西丽湖论坛主旨演讲中透露,在过去25年中,他看到中国政府对科学发展,特别是数学发展给予的极大关注。“粤港澳大湾区计划建立高水平的教育和研究中心,可谓志存高远。坦白来讲,我想投身于此。”

两个月前,与南方科技大学结缘已久的埃菲·杰曼诺夫全职加入南科大,任讲席教授。

埃菲·杰曼诺夫的选择并非个例。数据显示,科教城拥有全职院士35名、高层次人才近5000人、各类科教人员2.4万余人。这些数据仍被不断刷新。

科教城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北部,规划面积69.8平方公里,是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高质量发展高地的核心载体、部省市共建的重大创新平台。

截至2022年10月,科教城已拥有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等7所高校,同时,香港大学拟在深圳设立校区,已选址科教城石壁龙片区。

另外,科教城还集聚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国家超算深圳中心、深圳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9家诺奖科学家实验室等高层次创新平台,初步形成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条和各类创新载体良性互动的融合创新体系。

在2022西丽湖论坛开幕式上,还集中发布了一批具有原始创新性、重大突破性、前沿引领性的重大创新成果和举措,包括“国际科技信息中心”“深圳零一学院”“深圳科创学院”正式揭牌,“新基石科学基金会”正式落户。

从 “中国科技第一展”看南山发展

“未来某一天,当你回到家中,向挂在墙上的多媒体电子屏幕发出开机指令后,屏幕开始播放你所喜爱的体育节目……”

这是1999年第一届高交会举办之际,比尔·盖茨在同年出版的《未来之路》中描述的他早年的科技梦想。

自1999年创办以来,从“出生”到“成长”,高交会不仅是科技创新的“催化剂”,助力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中国的一面旗帜,也见证了我国传统制造业向高新技术制造业转型升级、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跨越转变的历史轨迹。高交会,被誉为“中国科技第一展”,更是深圳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浓缩城市“高交会情结”的一个经典故事,早因故事主角、“企鹅”掌门人在不同场合的多次讲述而家喻户晓:当年还略显青涩的马化腾和他的创业伙伴们,正是在首届高交会展馆内,拿到了腾讯企业发展史上最关键的第一笔风险投资——由IDG和盈科数码共同投资的220万美元。如今回望,那几乎就是“企鹅”商业传奇的起点。马化腾曾说,没有高交会,就没有今日腾讯。

二十四年来,高交会仍不断吸引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企业、知名投资人奔赴于此,无数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走上了高交会的舞台,无数创新企业从“草根”变成家喻户晓的明星。例如三诺、超美、腾讯、朗科、迈瑞、同洲、达实智能、云来网络、金蝶、大族激光等在内的一大批国内知名科技企业,都是从高交会上获得项目或风投、产业资金的支持,从而实现进一步的腾飞。

为支持高新技术发展,1999年首届高交会前夕,深圳市政府出资并引导社会资本出资成立深创投。至今,深创投已连续参加24届高交会。本届高交会,深创投、深圳市引导基金共携27家企业亮相。

20多年来,腾讯、迈瑞等一大批在南山成长的企业,其展示产品都曾在高交会大放异彩,如今,又有一批后起之秀追赶而上。此次高交会南山科技展区参展的20家企业,是南山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及未来产业的一次代表展示,从中可管窥南山强大科创实力。

不难发现,在各个新兴领域,总能看到南山企业的身影。南山已然成为一片孵化独角兽的沃土。胡润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2年中全球独角兽榜》显示,深圳共有33家独角兽企业入围,其中17家来自南山区。

以近年来创投领域的热点之一无人机为例,打上“南山制造”标签的无人机产品既能上天还能入水。据统计,南山区目前拥有无人机产业链企业超过150家,2021年,南山区无人机产业总产值超400亿元,同比增幅超过10%,尽显“世界无人机之都”核心区的实力。

面向未来,南山抢抓机遇。根据全市战略布局,南山重点发展1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7大未来产业。这“14+7”产业集群包括四大类:七大千百亿支柱产业集群、两大战略发展产业集群、五大潜力发展产业集群、七大未来产业。

七大千百亿支柱产业集群已有“气势”。2021年底,这七大产业集群增加值均已达千亿、百亿级。其中,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已超1800亿元,占全市比例近80%,数字创意、高端医疗器械、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超50%。

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两大战略发展集群,南山围绕关键环节加强攻坚突破: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领域,南山落地了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公共平台等创新载体,聚集了国微电子、安谋等行业“隐形冠军”,上游设计能力突出,下游应用场景广泛;

在生物医药领域,南山培育了健康元、康哲药业、康泰生物等一批龙头企业,行业企业总数排全市前列,规划建设了智园二期、智城等专业园区。

围绕智能传感器、现代时尚、智能机器人、精密仪器设备、智能网联汽车等5大潜力发展产业集群,南山重点支持新型传感材料与器件技术研发,驱动时尚数字化提升和科技产品时尚化改造,着力突破机器人智能感知、交互、控制等关键共性技术,围绕工业自动化测控等领域推动部分精密仪器设备高端产品国产化替代,推动智能化技术在量产车平台的应用普及。

对七大未来产业,南山着力突破前沿引领技术。南山区创新能力在全国名列前茅,已经建成市级以上创新载体约1400家,其中国家部委级约130家,部分未来产业生态已初具雏形,如区块链领域南山区已聚集有5000余家相关企业,占全市近30%。

科技创新的“南山路径”

建区32年来,南山蝶变成“中国硅谷”,这里不仅走出华为、腾讯、平安银行、招商银行等世界500强企业,还培育了中兴通讯、中集集团、迈瑞医疗等航母级企业和大疆创新、海能达、万魔科技等一批新锐企业。

事实上,在1990年建区之时,南山的产业还是以“农业+渔业”为主,凭借毗邻港澳的优势,南山果断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三来一补”“贴牌代工”“前店后厂”,使“南山加工”崭露头角,也让南山赚来了“第一桶金”。

在此后的发展大潮中,南山不断“求变”,瞅准机遇再做选择,在原来“三来一补”的业务基础上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总部经济”逐渐成为南山区的新标签,也成为了推动南山区快速发展的金钥匙。

7月27日,赛迪顾问2022全国百强区榜单发布,深圳南山连续五年获百强区第一名,南山依然是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中国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作为深圳科技创新高地,南山聚集了无数精英企业,截至2022年8月,拥有市级以上各类创新载体15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4300家,平均每万人发明专利511.5件。南山辖区面积仅有187.53平方公里,占深圳总土地面积不足十分之一,截至目前的上市企业数量高达203家,每平方公里上市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

南山区副区长夏雷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概括总结了南山区上市公司群体的三“高”特点:

第一,民营企业占比高,占比达86%,成为上市企业的中坚力量;

第二,科技创新含量高,超过70%为科技创新型企业,123家企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第三,企业发展质量高,约75%的企业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约53%的企业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不仅有腾讯、中兴通讯、迈瑞医疗等龙头企业,也涌现出了德方纳米、芯海科技、锐明技术等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夏雷表示,“十四五”期间,南山区将力争GDP站上1万亿元新台阶。为实现这一目标,南山将依托“十百千”亿级大型企业和龙头企业,推动全产业链提升质量、标准、品牌。

目前,深圳已明确提出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最大程度贡献深圳力量。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提升基础科研水平,持续发挥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整体效应。

而南山区正在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国家战略需求,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立足优势抢占产业赛道。依托鹏城实验室、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深圳高新区“三大国家级战略科技平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识创造策源地、科技创新辐射地。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汪云兴认为,南山区走出了一条以科技自主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子,为全国科技自立自强探索打造出一个全新样板。通过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南山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全国科创看深圳,深圳科创看南山,南山是创业者的“天堂”,也是深圳速度、深圳创新的最佳代言。

早在2008年,南山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亮丽名片——首届“创业之星”大赛应运而生。这是一项立足南山、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大型双创示范性活动和科技界武林盛会,已成企业顺利对接资本、人才、产业等资源的最好帮手,政府服务创新创业的重要抓手,南山企业走向世界和南山国际化的有力推手。

据南山区科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创办15年来,“创业之星”大赛累计超2万个项目报名,从大赛走出的企业(团队)已有不少发展成为“隐形冠军”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乃至上市公司,如大疆创新、奥比中光、优博讯等。

科技创新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而创新驱动背后关键是人才驱动。筑巢引凤聚人才,南山也有一招。

南山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相继出台政策为引进人才保驾护航、搭建载体为人才发展提供平台、落实保障措施为人才解除后顾之忧、优化环境营造重才爱才用才的氛围,让人才引得进来、留得下来、用得起来。

继2016年率先在全市发布“领航计划”之后,南山去年又出台“领航计划2.0”,实现人才政策由零散分布到集中呈现,政策实施由局部先行到整体推进,不断增强人才吸引力。近几年来,南山向企业补租人才住房近25亿元,配租实物房约1.4万套,惠及人才约20万人(次),有效缓解了人才住房压力。

11月3日,历经为期1年的试运营,南山区西丽湖人才服务中心正式开园。中心采用“政府+社会+市场”的运营模式,开展政务、商务、生活三大服务,为高端人才提供全链条服务。

当前,南山正牢牢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切实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后劲。

11月18日,深圳市南山区举行2022年招商大会。深圳市委常委、前海管理局局长、南山区委书记曾湃在致辞中表示,南山是企业孕育梦想、蓬勃生长的“沃土”,希望大家扎根南山、开枝散叶、顶天立地。

今年以来,南山区坚持走出深圳、面向全国、面向全球招商引资。在南山持续释放的政策红利和优质营商环境吸引下,包括ABB电动交通总部、麦德龙南方总部、飞利浦深圳创新中心等22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此前已先后在南山落地。截至目前,累计引进项目126个,预计投资额超1700亿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