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芝麻
我去天桥艺术中心看了一场芭蕾舞剧《睡美人》。作为一个几乎从来不听古典音乐也很少观看芭蕾舞的古典艺术小白,我选择看这部戏绝对是慕名而来。
马修·伯恩,对于中国舞台剧观众来说可能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名字,但是对于英国戏剧观众来说,绝对堪称家喻户晓。
马修·伯恩是目前世界上演出时间最长的芭蕾舞剧的创作者,5次奥利弗奖(地位堪称英国的托尼奖),唯一一位同时获得过托尼奖(堪称美国戏剧界的奥斯卡)“最佳编舞”和“最佳音乐剧导演”的英国编导全才。
这是一版完全颠覆的《睡美人》。导演把故事伊始的时间定在古典芭蕾舞剧《睡美人》首演的1890年,把公主的成年礼和被沉睡打断的初恋设定在了爱德华时代的全盛期1911年,下半场则直接穿越到了100年后的今天。
随着演员们在舞台上轻舞飞扬,时间流转,岁月变迁,导演巧妙地在芭蕾技巧和现代舞呈现的结合中加入了精灵、魔法、穿越乃至吸血鬼等元素,在精美的舞台布景和恢弘大气的灯光设计下,呈现了一出哥特风格的浪漫童话。
观看这一版《睡美人》的直观感觉就是——“床戏”真多。
整场演出从一张婴儿床开始。为了在舞台上活灵活现地展现一个健康活泼、好动机智的女婴,导演甚至动用了木偶!远远的追光打亮一个满台乱爬的白色小木偶,别提有多萌了。
精灵们的祝福,黑暗女巫的诅咒,沉睡魔咒的开启和破除都是围绕着婴儿床展开的。精灵之王战胜了黑暗女巫,诅咒被遗忘,女巫被流放。
紧接着纱幕降临,时间流转,公主21岁了。婴儿床变成了公主的卧房。公主在床上展现慵懒和大胆,在床边接受生日礼物和母亲的祝福,在床边偷会自己的初恋情人并掩护他悄悄溜走。
然后,场景变换成了公主成年的盛大生日趴,全剧最大的改编出现了,女巫的儿子以吸血鬼的形象出现,回到公主的身边伺机复仇。
公主与女巫之子卡拉多克的共舞着实惊呆了我,虽然背景音乐依旧是端庄典雅、严肃活泼的柴可夫斯基,但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自己看的是《歌剧魅影》。
随着这段相爱相杀的哥特风畸恋渐渐展开,《睡美人》的舞蹈设计从比较传统的芭蕾舞渐渐开始向现代舞方向倾斜,视觉风格也渐渐从简洁明快、歌舞升平的爱德华盛世向阴暗压抑甚至略带朋克感的方向转向。
就这样,我们来到了下半场。
悄悄地告诉你,作为一个看不懂芭蕾技巧的吃瓜群众,上半场的时候,我还有一点点犯困,但是到了下半场,我就完全被导演的大胆改编震撼了,完全没有倦意,当然这也可能与画风越来越像《歌剧魅影》了有关。
下半场是以一段穿越戏开始的,几个大学生模样的青年来到深山中探险。如果你也是一个担心芭蕾舞剧过于高雅而一直对这个戏剧门类望而却步的观众,那你真应该好好看看这场戏。
这场戏里,你会看到一群芭蕾舞演员穿着现代人的衣服,用一段优美的舞姿展现如何自拍。非常搞笑非常逗,不过说不定下次自己拍照的时候会用得到。
接着,命中注定为公主献上真爱之吻的王子以穿着现代服装的精灵形象出现,他在精灵之王的指引下,进入了一片如梦如幻的梦境森林,邂逅了公主的灵魂,赢得了公主的爱。
这段舞蹈浪漫而迷离,两位演员在传送带的帮助下更是显得轻盈而漂浮。人类的肢体似乎可以表达所有的情绪,音乐的故事性和对话感与和谐美完全融为一体,此时的我感受到了语言在表达感情上的匮乏。
突然画风一转,转场之后导演安排了一段非常大胆的情欲展现。
公主的床榻好像被安置到了吸血鬼栖息的高塔,卡拉多克一边摆弄着沉睡的公主,一边思考如何俘获她的心。
当年轻精灵终于穿越重重障碍为躺在床榻上的公主献上真爱之吻之后,公主醒来却第一眼看到了卡拉多克。
卡拉多克想要骗取公主的爱,年轻精灵在精灵之王的帮助下努力想要救回公主,两种爱在舞台上交织,两种感情在演员的举手投足之间泛滥——《睡美人》的剧情被推到了高潮点。
又是一个月圆之夜,女巫之子吸血鬼卡拉多克正要把公主变成吸血鬼与她长相厮守,结果被混入在他侍卫中的精灵之王斩杀。
正义终于战胜了邪恶,真爱终于拯救了占有。星光璀璨,树林之中烟雾缭绕,在精灵们的簇拥下,公主与王子终于幸福地一块盖上了床单。
很快,他们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婴儿,只不过这次的小木偶背上多出了一对小翅膀。
这绝对不是我熟悉的《睡美人》,尽管它同样以“很久很久以前”开始,以“他们终于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结束。
我从来没想过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可以在剧情上如此跌宕起伏,一直以传统、古老、刻板、教条著称的古典音乐竟然可以让人如此的热血澎湃。
所以是不是我也可以说,这恰恰就是我所期待的《睡美人》?它还是那么通俗易懂,还是那么天真烂漫,还是那么美好圆满。
如果你既想努力成为一名风雅之士,又因为没有艺术基础而经常对古典音乐和芭蕾舞蹈望而却步,那么我敢说马修·伯恩的这版《睡美人》绝对是入门首选,我都能看懂,你们怕什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