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虹
9月12日,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和住建部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力破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难题,并拟分批在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等地重点城市开展试点示范。
根据《通知》,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自用桩和公用桩,并提出11条相关措施,包括鼓励探索居住区整体智能充电管理模式、加强现有居民区设施改造,规范新建居住区设施建设、积极开展试点示范等多项措施。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停车位的电气化改造《通知》提出要酌情给予专项建设基金等政策支持。业内人士分析,国家的资金政策支除了专项建设基金,还包括贴息、专项债券等多种方式。
《通知》对现有居民区与新建居住区的充电设施改造提出了不同要求。
在改进现有居民区设施改造方面,通知明确,供电企业要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积极推进现有居民区停车位的电气化改造。对专用固定停车位(含一年及以上租赁期车位),按“一表一车位”模式进行配套供电设施增容改造,每个停车位配置适当容量电能表。对公共停车位,应结合小区实际情况及电动车用户的充电需求,开展配套供电设施改造,合理配置供电容量。
在规范新建居住区设施建设方面,通知提出,新建居住区应统一将供电线路敷设至专用固定停车位(或预留敷设条件),预留电表箱、充电设施安装位置和用电容量,并因地制宜制定公共停车位的供电设施建设方案,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安装提供便利。同时,支持新建居民区结合实际条件,建设占地少、成本低、见效快的机械式与立体式停车充电一体化设施。
此外,对于充电基础设施的运营管理上,《通知》鼓励多种创新运营模式,包括引入局部集中改造、智能充电管理、多用户分时共享等模式。
业内人士表示,所谓智能充电管理包括单一桩串联后的网络化管理和一体多个桩的网络化管理等多种智能管理模式。
汽车产经了解到,智能充电管理模式可为消费者提供掌握充电时间、充电预约提醒、计费等实时远程控制服务,同时为充电站经营者提供充电定价多样化方案,可根据充电时间、充电流程、充电电量等多种方案定价。不过,在智能充电管理方面目前国内尚无十分成熟的模式,处于探索阶段。
近日,南京、镇江等地对充电桩建设出台了补贴政策,随着充电桩地方补贴政策陆续出台,相关充电运用领域与充电桩企业迎来行业高速增长期。此外,根据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这意味着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一荣俱荣的充电桩产业也迎来市场春天。
以下是《通知》全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