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高质量发展的2022年:公募不再追求爆款,万亿“固收+”迎整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高质量发展的2022年:公募不再追求爆款,万亿“固收+”迎整改

公募年内分红超2200亿元。

来源:界面图库

记者 杜萌

今年4月26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积极培育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全面强化专业能力建设”、“着力打造行业良好发展生态”、“不断提升监管转型效能”四个方面制定了16条举措,为加快构建基金行业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临近年底,又到了总结的时候。对照《意见》,公募行业这一年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基金数量突破万亿大关,资产总规模超27万亿

自1998年蹒跚起步至今,经过22个春秋,中国公募产品数量今年正式突破了10000只,成为公募基金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公募基金管理规模整体也保持增长势头,在今年2月末首次突破26万亿大关后,7月底再上27万亿新台阶。

与此同时,行业的发行和退出机制也不断完善。 今年,针对行业内长期以来存在的迷你基金“保壳”问题,监管展开了一次摸底调查,要求基金公司上报新产品时需提供旗下迷你基金的具体情况说明、解决方案,以及解决时间点。此次要求相对以往更为严格,这被视为公募基金产品层面的一次“供给侧改革”。

今年以来,共有212只基金清盘,其中有115只因为“基金持有人大会同意终止”而主动清盘,这反映了管理人对迷你基金态度的变化。

加大自购力度,提高中长期资金占比

Wind数据显示,今年共有147家公募公司进行了自购,资金合计188.31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自购金额为13.65亿元,混合型基金自购金额为17.97亿元。

统计发现,今年2-3月份、10月份的两次市场下行阶段,恰恰是公募自购的密集期。其中,2月到3月期间,就有超50家公募公司对旗下基金自购,区间总申购次数超过90次。10月17日当日,易方达、广发、华夏、南方、汇添富、嘉实、华安等七家公募基金相继发布了申购自家产品的公告,申购金额合计达到6.8亿元。

年内分红超2200亿元

《意见》提到,要着力提高投资者获得感。分红作为公募基金常见的激励措施之一,可以提高基金投资者的获得感、持有体验感,增加持有人对基金的认可度,

因为今年股市整体盈利能力较差,所以公募的分红总金额比去年有所下降。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5日,今年以来全市场公募基金分红总额达2193.99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2520.35亿元同比减少12.95%。不过,年内总分红次数为5188次,相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10.62%。

若从单只基金来看,国富深化价值混合以37.54亿元的分红总额拔得头筹,此外进入前三名的还有广发小盘成长混合、易方达价值精选混合,分别为30.96亿元、27.93亿元。

“爆款基金”消失之后

《意见》提到,基金管理人避免“盲目跟风追热点”,扭转过度依赖“明星基金经理”的发展模式。数据显示,今年爆款新基金正逐渐消失。相比曾经首发时盲目冲规模,公募管理人更愿意将好基金慢慢“养出来”。

在市场低迷中,仍有多只主动权益基金坚持发行。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4月份、10月份,新发基金数量分别为174只、94只、67只,其中混合型基金数量为80只、27只、13只。

逆市发行,压力更大,但更容易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以今年4月份成立的招商核心竞争力为例,该基金A/C份额规模合计为7.56亿元。截至12月15日,基金回报率为46.4%,位居今年新基金业绩第一位。

REITs加速扩容

今年共有12只REITs成立并上市。公募REITs在加速扩容的同时,正扩展到更多基础设施领域。今年下半年以来,公募REITs的发行上市明显提速。从覆盖的领域来看,除了生态环保、产业园、收费公路外,首批保租房REIT也已经顺利发行并上市。

截至12月15日,年内共有12只公募REITs产品分红,分红总额达18.1亿元。其中,平安广州交投广河高速公路REIT的年内分红总额达3.79亿元。

调整“一参一控”,多家新公募获批并展业

《意见》提到,调整优化公募基金牌照制度,适度放宽同一主体下公募牌照数量限制,支持证券资管子公司、保险资管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等专业资产管理机构依法申请公募基金牌照,从事公募基金管理业务。即同一主体“一参一控”基础上,还可以申请一张公募牌照,从而拓宽券商等机构布局公募基金行业的途径。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0家,其中,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5家,内资基金管理公司95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2家。

统计信息显示,今年以来,共有开源证券、财信证券两家券商向证监会提交了设立公募管理公司的申请,拟设立的公募公司分别为鹏安基金、财信基金。今年11月25日,由苏州银行、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CapitaLand Fund Management Pte.Ltd.联合申请设立的苏新基金已经证监会核准设立。而富达国际旗下的外商独资企业富达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已于12月初获得证监会核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

助力个人养老金落地实施,首批129只养老FOF基金Y份额开售

11月4日,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这意味着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落地实施。作为养老第三支柱的重要部分,个人养老金业务在推进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备受市场关注。11月28日,经证监会批准,首批129只个人养老金FOF新增Y份额开售,投资人可以通过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购买。

与其他基金不同,养老FOF基金以追求养老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为目的,鼓励投资人长期持有,通过在大类资产和基金经理两个层面分散风险,力求稳健,更契合个人养老金客户的投资需求。多家机构表示,个人养老金基金的落地将为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体系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对于资本市场生态优化和实体经济长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降费成效显著,管理费五连降

《意见》提到,鼓励合理让利型产品等创新产品发展,同时要求引导基金管理人与基金销售机构牢固树立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营销理念,着力提高投资者获得感。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近五年以来,我国的公募基金各类型基金管理费一直处于下降通道。以主动权益类基金(统计普通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为例,截至今年11月底,近五年该类型基金的平均管理费率从1.302%降至1.276%;债券型基金近五年平均管理费率也从0.479%降至0.367%,同样处于逐年下降的态势。

万亿“固收+”市场迎来整改

自2020年以来,主打“债券打底、权益增强“的“固收+”基金迅速发展,在今年年初已经达到了1.3万亿规模。“固收+”产品在今年迎来最新的监管规范。

首先,在产品层面,资产配置中将可转债算入权益投资范围;其次,基金组合权益投资比例上限超过30%的产品则不能以“固收+”名义宣传;第三,在对外宣传口径上,不得一味强调“稳稳的幸福”、“低回撤”等误导投资者的字眼。

在基金经理任职资质上,所有混合类基金以及二级债基(除同业存单基金)的基金经理,原则上应具备1年以上的含权产品投资管理经验或权益资产的研究经验。

监管从多方面规范“固收+”类基金业务,让其回归原本的风险收益特征,提高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度,将更有利于“固收+”产品的发展。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高质量发展的2022年:公募不再追求爆款,万亿“固收+”迎整改

公募年内分红超2200亿元。

来源:界面图库

记者 杜萌

今年4月26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积极培育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全面强化专业能力建设”、“着力打造行业良好发展生态”、“不断提升监管转型效能”四个方面制定了16条举措,为加快构建基金行业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临近年底,又到了总结的时候。对照《意见》,公募行业这一年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基金数量突破万亿大关,资产总规模超27万亿

自1998年蹒跚起步至今,经过22个春秋,中国公募产品数量今年正式突破了10000只,成为公募基金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公募基金管理规模整体也保持增长势头,在今年2月末首次突破26万亿大关后,7月底再上27万亿新台阶。

与此同时,行业的发行和退出机制也不断完善。 今年,针对行业内长期以来存在的迷你基金“保壳”问题,监管展开了一次摸底调查,要求基金公司上报新产品时需提供旗下迷你基金的具体情况说明、解决方案,以及解决时间点。此次要求相对以往更为严格,这被视为公募基金产品层面的一次“供给侧改革”。

今年以来,共有212只基金清盘,其中有115只因为“基金持有人大会同意终止”而主动清盘,这反映了管理人对迷你基金态度的变化。

加大自购力度,提高中长期资金占比

Wind数据显示,今年共有147家公募公司进行了自购,资金合计188.31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自购金额为13.65亿元,混合型基金自购金额为17.97亿元。

统计发现,今年2-3月份、10月份的两次市场下行阶段,恰恰是公募自购的密集期。其中,2月到3月期间,就有超50家公募公司对旗下基金自购,区间总申购次数超过90次。10月17日当日,易方达、广发、华夏、南方、汇添富、嘉实、华安等七家公募基金相继发布了申购自家产品的公告,申购金额合计达到6.8亿元。

年内分红超2200亿元

《意见》提到,要着力提高投资者获得感。分红作为公募基金常见的激励措施之一,可以提高基金投资者的获得感、持有体验感,增加持有人对基金的认可度,

因为今年股市整体盈利能力较差,所以公募的分红总金额比去年有所下降。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5日,今年以来全市场公募基金分红总额达2193.99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2520.35亿元同比减少12.95%。不过,年内总分红次数为5188次,相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10.62%。

若从单只基金来看,国富深化价值混合以37.54亿元的分红总额拔得头筹,此外进入前三名的还有广发小盘成长混合、易方达价值精选混合,分别为30.96亿元、27.93亿元。

“爆款基金”消失之后

《意见》提到,基金管理人避免“盲目跟风追热点”,扭转过度依赖“明星基金经理”的发展模式。数据显示,今年爆款新基金正逐渐消失。相比曾经首发时盲目冲规模,公募管理人更愿意将好基金慢慢“养出来”。

在市场低迷中,仍有多只主动权益基金坚持发行。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4月份、10月份,新发基金数量分别为174只、94只、67只,其中混合型基金数量为80只、27只、13只。

逆市发行,压力更大,但更容易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以今年4月份成立的招商核心竞争力为例,该基金A/C份额规模合计为7.56亿元。截至12月15日,基金回报率为46.4%,位居今年新基金业绩第一位。

REITs加速扩容

今年共有12只REITs成立并上市。公募REITs在加速扩容的同时,正扩展到更多基础设施领域。今年下半年以来,公募REITs的发行上市明显提速。从覆盖的领域来看,除了生态环保、产业园、收费公路外,首批保租房REIT也已经顺利发行并上市。

截至12月15日,年内共有12只公募REITs产品分红,分红总额达18.1亿元。其中,平安广州交投广河高速公路REIT的年内分红总额达3.79亿元。

调整“一参一控”,多家新公募获批并展业

《意见》提到,调整优化公募基金牌照制度,适度放宽同一主体下公募牌照数量限制,支持证券资管子公司、保险资管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等专业资产管理机构依法申请公募基金牌照,从事公募基金管理业务。即同一主体“一参一控”基础上,还可以申请一张公募牌照,从而拓宽券商等机构布局公募基金行业的途径。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0家,其中,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5家,内资基金管理公司95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2家。

统计信息显示,今年以来,共有开源证券、财信证券两家券商向证监会提交了设立公募管理公司的申请,拟设立的公募公司分别为鹏安基金、财信基金。今年11月25日,由苏州银行、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CapitaLand Fund Management Pte.Ltd.联合申请设立的苏新基金已经证监会核准设立。而富达国际旗下的外商独资企业富达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已于12月初获得证监会核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

助力个人养老金落地实施,首批129只养老FOF基金Y份额开售

11月4日,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这意味着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落地实施。作为养老第三支柱的重要部分,个人养老金业务在推进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备受市场关注。11月28日,经证监会批准,首批129只个人养老金FOF新增Y份额开售,投资人可以通过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购买。

与其他基金不同,养老FOF基金以追求养老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为目的,鼓励投资人长期持有,通过在大类资产和基金经理两个层面分散风险,力求稳健,更契合个人养老金客户的投资需求。多家机构表示,个人养老金基金的落地将为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体系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对于资本市场生态优化和实体经济长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降费成效显著,管理费五连降

《意见》提到,鼓励合理让利型产品等创新产品发展,同时要求引导基金管理人与基金销售机构牢固树立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营销理念,着力提高投资者获得感。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近五年以来,我国的公募基金各类型基金管理费一直处于下降通道。以主动权益类基金(统计普通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为例,截至今年11月底,近五年该类型基金的平均管理费率从1.302%降至1.276%;债券型基金近五年平均管理费率也从0.479%降至0.367%,同样处于逐年下降的态势。

万亿“固收+”市场迎来整改

自2020年以来,主打“债券打底、权益增强“的“固收+”基金迅速发展,在今年年初已经达到了1.3万亿规模。“固收+”产品在今年迎来最新的监管规范。

首先,在产品层面,资产配置中将可转债算入权益投资范围;其次,基金组合权益投资比例上限超过30%的产品则不能以“固收+”名义宣传;第三,在对外宣传口径上,不得一味强调“稳稳的幸福”、“低回撤”等误导投资者的字眼。

在基金经理任职资质上,所有混合类基金以及二级债基(除同业存单基金)的基金经理,原则上应具备1年以上的含权产品投资管理经验或权益资产的研究经验。

监管从多方面规范“固收+”类基金业务,让其回归原本的风险收益特征,提高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度,将更有利于“固收+”产品的发展。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