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网易云音乐听歌报告又刷屏,但今年有三个新变化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网易云音乐听歌报告又刷屏,但今年有三个新变化

从承载“个人情绪”,走向呼应“社会情绪”

文|深瞳商业  楚青舟

大家好,我是爱听歌的青舟。

又到互联网平台的年终盘点季。12月29号,一年一度的网易云音乐用户年度听歌报告上线。

从2017年初算起,这已经是第七年。本以为可能会有七年之痒的审美疲劳,不过报告上线后整体口碑还是很不错的。

结合用户的反馈来看,我注意到今年的听歌报告有三个比较重要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其实侧面反映出的是网易云音乐等音乐平台本身,这几年在业务层面的一些发展改变。顺着这个脉络去分析,或许我们能够洞察,这个IP每年岁末年初刷屏背后的逻辑所在。

变化一:从承载“个人情绪”,到呼应“社会情绪”

用户年度听歌报告,顾名思义,展现的是用户个人的听歌回忆,和音乐背后的个人情绪、情感,这也是过去多年听歌报告能持续受欢迎的基础所在。

不过我观察到,从去年开始到今年,听歌报告都在此基础上,对社会集体情绪有了更多呼应。

举例来说,今年的报告中有了更多总结性的词语,例如“你的音乐精神”;例如从“四季听歌习惯”里提炼出来的“四季听歌情绪”。

表面上看这还是个人情绪,其实咱们去看这些归纳出来的词语,例如“向上力”“没有人比你更优雅”“灿烂千阳”“夏日赤子心”等等,都是美好的词语,也都有着大部分人“共通性”的期许。

从某种角度来说,网易云音乐似乎也是把“性格测试”类H5的模式方法复用在了年度听歌报告上。

不管是之前运用二十四型人格、性格色彩理论,还是这次报告中引用音乐心理学家 John Sloboda的论著来呈现“音乐与情绪”的关系……

与其说这是用户个人“个性化”的情绪,不如说都是人类群体性的、共通性的情绪状态。

音乐本来就可以是社会情绪的共振器。

以世界杯为例,每次世界杯来临,大家第一反应可能都会想起1998年的《生命之杯》和2010年的《哇咔哇咔(非洲时刻)》这两首作品,音乐一响,立刻就让球迷们代入到当初的情绪中。

今年世界杯也意外推火了《早安隆回》,在短视频平台,这首歌和梅西领奖的画面成了绝配。

疫情之下,最近大家其实多多少少都有点“丧”。今年的听歌报告,从文案到画面、动态效果,都在着力走美好治愈风。

相比而言,去年云村是专门加了一条大事件盘点的广告片「原来音乐都记得」,去呼应那一年热点事件频发背后的公众情绪.

而今年的思路,则是让社会情绪和每个个体的情绪进行更好融合。

变化二:个人情绪展现中,突出的“时间”维度

而在对“个人情绪”的展现上,今年的听歌报告也增加了更多维度。坦率说,传播性的内容怕“复杂”,因为如果加的不好,很容易变臃肿影响传播效果。

不过整体来看,今年增加的数据维度,思路上还是很清晰的。其中很突出的一点是,围绕“时间”的数据维度更加突出。

这里一部分是过往每年都有的数据,例如第一次和平台“遇见”的时间;这一年你最特别的日子,听歌最晚是什么时候等等;一部分是这两年增加的数据,例如“你的四季听歌习惯”;还有一些是今年这次全新增加的:例如,你的听歌时代是80年代、90年代还是新千年等等。

为什么我这么关注时间呢?因为咱们的音乐回忆,其实都和具体的时间、具体的场景有关。

华语乐坛教父罗大佑就曾专门提及,“音乐就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它必须要靠时间来证明它真的是存在的”。

而对普通听歌用户来说,多抓住一个时间维度,就能多唤起一次具体场景里面的情感记忆,对情绪的展现当然就更细腻了。

变化三:为什么要做“轻量社交”?

如果说前面两点,分别侧重大的社会情绪和小的个人情绪,那么听歌报告增加“轻量社交”的功能,应该和平台的社区属性有直接关联。

所谓“轻量社交”,主要体现在今年最后的彩蛋中:让用户进入“云放空”场域,和其他在线用户一起放空听歌、赛博冥想、迎接新年。

其实,之前网易云音乐的年度听歌报告,也曾经尝试过“社交”玩法,也有过争议和讨论。不过,今年报告中对用户交流的“氛围感”的把握,我认为大方向是没问题的。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陌生人社交,其实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诉求。

第一种诉求,追求的就是“简单直接”的效率。这是陌陌、探探等社交产品努力去满足的需求。不过,这并不适合基于兴趣,或者说基于音乐品味的同好之间的交流。

陌生人交流的第二种情感诉求,则恰恰相反,是“反效率”的。最典型的案例如陈星汉打造的游戏《光·遇》,号称社交冒险游戏,但它的社交就是反效率的社交,用户却反而更加喜欢这种温暖、温馨的氛围;

(《光·遇》游戏画面)

再如网易云音乐打造的“一起听”功能也一样,当结束一起听歌之后,你可能就再也遇不到对面的伙伴,但单用户日均长达2个多小时的使用时长,反而证明用户对这种交流方式的高度认可。

反效率的社交,和简单直接、目的性强的陌生人社交一样,反映的是人性的两个侧面,是人性很幽微处的情感诉求。

这次听歌报告,尝试把“情绪共鸣”和“轻量社交”结合起来,确实找到了一种让音乐同好合适的、温馨的相聚氛围。

年度听歌报告变迁背后,在线音乐产品的形态变革

从营销的角度来看,今年的网易云音乐年度听歌报告,确实反映出团队的创新能力;但从更底层的业务逻辑角度来看,这几年听歌报告内容的变迁,其实也正是互联网音乐产品形态变革的一个侧影。

首先,音乐平台已经从“小而美”的产品,成为“百姓日用”的大众产品。

在移动互联网十年发展、车载市场加速拓展、短视频崛起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音乐产品的重要性不是降低了,而是提升了。

一方面,音乐平台影响力持续提升,例如曾经首先在一二线年轻用户中打开局面的“小清新”网易云音乐,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拥有1.82亿月活;另一方面,快手音乐、汽水音乐等新势力加入博弈,这些都反映出音乐市场本身影响力的持续壮大。

音乐平台之所以能够从承载“个体情绪”走向呼应“社会情绪”,前提也正在于此。

虽然说流行音乐是最便捷的文化传播内容载体,但是盗版横行那些年,中国音乐市场也曾经历过多年的低谷;只有当产品的体量和音乐市场的影响力都已经走向全民,音乐作为社会情绪的共振器也好,作为时代精神的传达者也好,才能真正充分发挥其潜在价值。

其次,音乐平台对社区产品形态的探索,也已经进入新阶段。

做社区,始终是互联网内容产品追求的目标,音乐平台也不例外。不管是一上线就打出“音乐+社交”定位的云村,还是这两年加码发力的QQ音乐等平台,都在探索社区产品的形态。

客观来说,网易云音乐对社区的探索是领先的,近年来也持续取得一些新成果。

这次听歌报告“轻量社交”等创新模式,其实也建立在“一起听”等功能提供的参考基础之上:音乐同好间恰到好处的交流与互动模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验证过。

站在2022年五味杂陈的岁末,回望听歌报告陪伴我们走过的这七年,确实让人不由感慨。不管如何,网易云音乐的年度听歌报告,确实已经一步步成为了有时代属性的年度盘点大IP。

而更值得关注的是,音乐,也正一步步在互联网竞争市场和我们的具体生活场景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多少是一件让人感到欣慰的事。

*深瞳商业(ID:DEEP-FOCUS)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网易云音乐

2.4k
  • 云音乐(09899):扭亏为盈,2023年经调整净利润8.19亿元
  • 云音乐:2023年经调整净利润8.19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网易云音乐听歌报告又刷屏,但今年有三个新变化

从承载“个人情绪”,走向呼应“社会情绪”

文|深瞳商业  楚青舟

大家好,我是爱听歌的青舟。

又到互联网平台的年终盘点季。12月29号,一年一度的网易云音乐用户年度听歌报告上线。

从2017年初算起,这已经是第七年。本以为可能会有七年之痒的审美疲劳,不过报告上线后整体口碑还是很不错的。

结合用户的反馈来看,我注意到今年的听歌报告有三个比较重要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其实侧面反映出的是网易云音乐等音乐平台本身,这几年在业务层面的一些发展改变。顺着这个脉络去分析,或许我们能够洞察,这个IP每年岁末年初刷屏背后的逻辑所在。

变化一:从承载“个人情绪”,到呼应“社会情绪”

用户年度听歌报告,顾名思义,展现的是用户个人的听歌回忆,和音乐背后的个人情绪、情感,这也是过去多年听歌报告能持续受欢迎的基础所在。

不过我观察到,从去年开始到今年,听歌报告都在此基础上,对社会集体情绪有了更多呼应。

举例来说,今年的报告中有了更多总结性的词语,例如“你的音乐精神”;例如从“四季听歌习惯”里提炼出来的“四季听歌情绪”。

表面上看这还是个人情绪,其实咱们去看这些归纳出来的词语,例如“向上力”“没有人比你更优雅”“灿烂千阳”“夏日赤子心”等等,都是美好的词语,也都有着大部分人“共通性”的期许。

从某种角度来说,网易云音乐似乎也是把“性格测试”类H5的模式方法复用在了年度听歌报告上。

不管是之前运用二十四型人格、性格色彩理论,还是这次报告中引用音乐心理学家 John Sloboda的论著来呈现“音乐与情绪”的关系……

与其说这是用户个人“个性化”的情绪,不如说都是人类群体性的、共通性的情绪状态。

音乐本来就可以是社会情绪的共振器。

以世界杯为例,每次世界杯来临,大家第一反应可能都会想起1998年的《生命之杯》和2010年的《哇咔哇咔(非洲时刻)》这两首作品,音乐一响,立刻就让球迷们代入到当初的情绪中。

今年世界杯也意外推火了《早安隆回》,在短视频平台,这首歌和梅西领奖的画面成了绝配。

疫情之下,最近大家其实多多少少都有点“丧”。今年的听歌报告,从文案到画面、动态效果,都在着力走美好治愈风。

相比而言,去年云村是专门加了一条大事件盘点的广告片「原来音乐都记得」,去呼应那一年热点事件频发背后的公众情绪.

而今年的思路,则是让社会情绪和每个个体的情绪进行更好融合。

变化二:个人情绪展现中,突出的“时间”维度

而在对“个人情绪”的展现上,今年的听歌报告也增加了更多维度。坦率说,传播性的内容怕“复杂”,因为如果加的不好,很容易变臃肿影响传播效果。

不过整体来看,今年增加的数据维度,思路上还是很清晰的。其中很突出的一点是,围绕“时间”的数据维度更加突出。

这里一部分是过往每年都有的数据,例如第一次和平台“遇见”的时间;这一年你最特别的日子,听歌最晚是什么时候等等;一部分是这两年增加的数据,例如“你的四季听歌习惯”;还有一些是今年这次全新增加的:例如,你的听歌时代是80年代、90年代还是新千年等等。

为什么我这么关注时间呢?因为咱们的音乐回忆,其实都和具体的时间、具体的场景有关。

华语乐坛教父罗大佑就曾专门提及,“音乐就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它必须要靠时间来证明它真的是存在的”。

而对普通听歌用户来说,多抓住一个时间维度,就能多唤起一次具体场景里面的情感记忆,对情绪的展现当然就更细腻了。

变化三:为什么要做“轻量社交”?

如果说前面两点,分别侧重大的社会情绪和小的个人情绪,那么听歌报告增加“轻量社交”的功能,应该和平台的社区属性有直接关联。

所谓“轻量社交”,主要体现在今年最后的彩蛋中:让用户进入“云放空”场域,和其他在线用户一起放空听歌、赛博冥想、迎接新年。

其实,之前网易云音乐的年度听歌报告,也曾经尝试过“社交”玩法,也有过争议和讨论。不过,今年报告中对用户交流的“氛围感”的把握,我认为大方向是没问题的。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陌生人社交,其实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诉求。

第一种诉求,追求的就是“简单直接”的效率。这是陌陌、探探等社交产品努力去满足的需求。不过,这并不适合基于兴趣,或者说基于音乐品味的同好之间的交流。

陌生人交流的第二种情感诉求,则恰恰相反,是“反效率”的。最典型的案例如陈星汉打造的游戏《光·遇》,号称社交冒险游戏,但它的社交就是反效率的社交,用户却反而更加喜欢这种温暖、温馨的氛围;

(《光·遇》游戏画面)

再如网易云音乐打造的“一起听”功能也一样,当结束一起听歌之后,你可能就再也遇不到对面的伙伴,但单用户日均长达2个多小时的使用时长,反而证明用户对这种交流方式的高度认可。

反效率的社交,和简单直接、目的性强的陌生人社交一样,反映的是人性的两个侧面,是人性很幽微处的情感诉求。

这次听歌报告,尝试把“情绪共鸣”和“轻量社交”结合起来,确实找到了一种让音乐同好合适的、温馨的相聚氛围。

年度听歌报告变迁背后,在线音乐产品的形态变革

从营销的角度来看,今年的网易云音乐年度听歌报告,确实反映出团队的创新能力;但从更底层的业务逻辑角度来看,这几年听歌报告内容的变迁,其实也正是互联网音乐产品形态变革的一个侧影。

首先,音乐平台已经从“小而美”的产品,成为“百姓日用”的大众产品。

在移动互联网十年发展、车载市场加速拓展、短视频崛起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音乐产品的重要性不是降低了,而是提升了。

一方面,音乐平台影响力持续提升,例如曾经首先在一二线年轻用户中打开局面的“小清新”网易云音乐,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拥有1.82亿月活;另一方面,快手音乐、汽水音乐等新势力加入博弈,这些都反映出音乐市场本身影响力的持续壮大。

音乐平台之所以能够从承载“个体情绪”走向呼应“社会情绪”,前提也正在于此。

虽然说流行音乐是最便捷的文化传播内容载体,但是盗版横行那些年,中国音乐市场也曾经历过多年的低谷;只有当产品的体量和音乐市场的影响力都已经走向全民,音乐作为社会情绪的共振器也好,作为时代精神的传达者也好,才能真正充分发挥其潜在价值。

其次,音乐平台对社区产品形态的探索,也已经进入新阶段。

做社区,始终是互联网内容产品追求的目标,音乐平台也不例外。不管是一上线就打出“音乐+社交”定位的云村,还是这两年加码发力的QQ音乐等平台,都在探索社区产品的形态。

客观来说,网易云音乐对社区的探索是领先的,近年来也持续取得一些新成果。

这次听歌报告“轻量社交”等创新模式,其实也建立在“一起听”等功能提供的参考基础之上:音乐同好间恰到好处的交流与互动模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验证过。

站在2022年五味杂陈的岁末,回望听歌报告陪伴我们走过的这七年,确实让人不由感慨。不管如何,网易云音乐的年度听歌报告,确实已经一步步成为了有时代属性的年度盘点大IP。

而更值得关注的是,音乐,也正一步步在互联网竞争市场和我们的具体生活场景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多少是一件让人感到欣慰的事。

*深瞳商业(ID:DEEP-FOCUS)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