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PMI生产指数连续第三个月处于荣枯线,且12月收缩程度加剧,仅录得44.6%,较11月下降3.2个百分点。其中,尤以小型企业最弱,仅录得40.8%,中型企业次之,为44.1%,大型企业则为46.6%。
反映服务业和建筑业的业务活动总量包括客户数、销售量、工程量等实物量的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下降幅度更大,12月录得41.6%,较11月下降5.1个百分点,连续第三个月处于荣枯线下。
就业压力再次加大。12月,三大行业从业人员指数都在荣枯线下进一步下降,收缩程度明显加大。
服务业受到的影响最大。12月服务业PMI从业人员指数仅录得42.4%,较11月下降2.8个百分点,也是2020年2月以来新低,比4月份还低3.4个百分点。
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也处于2020年2月以来的新低,仅录得44.8%,较4月份低2.4个百分点,较11月低2.6个百分点。制造业小型企业相对大中型企业在用工方面表现出一定韧性,从业指数相对更高、下降幅度相对较小。
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高于制造业和服务业,但也仅录得45.7%。2022年以来,建筑业用工情况明显变弱,2020-2021年间除2020年2月份外,其他月份都处于50%荣枯线上,2022年除2、3月份外,都处于收缩区间。
此前,城镇调查失业率再次上升,11月升至5.7%。其中,尤以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大城市失业率上升幅度最大,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录得6.7%,与4月份相同,较10月上升0.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外来户籍人口失业率上升0.5个百分点至6.2%。
不同消费类型分化明显。与线下消费关系紧密的人员流动,在跨区域和市内流动上表现并不相同。12月,跨境执行航班环同比都在增长,境内航班环比转正、同比降幅有所收窄,但市内的地铁客运量环同比降幅均在扩大。
电影市场明显回暖。12月,上映场次、观影人次、电影票房环比由负转正,上升幅度较为可观,环比增速分别上升36.8个、158.5个、202.9个百分点至11%、88%、130%。不过,与上年同期相比,电影市场仍然偏冷,观影人次和电影票房同比腰斩。
乘用车销售有一定改善。厂家零售的乘用车日均销量环比增速由负转正,从11月的下降1.6%逆转为达47.1%,同比增速则继续维持正增长,增速有所上升;厂家批发日均销量环比增速上升7.8个百分点至8.6%,同比则由正转负。
二线城市推动商品房成交环比继续改善。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套数连续第二个月正增长,12月环比增长逾9%,较11月低3.5个百分点;与成交套数对比,成交面积的环比增速更高,12月录得18.3%,较11月高近7.8个百分点,这可能是因为改善型住房成交占比更多。
与上年同期相比,商品房销售仍然负增长,同比降幅仅有小幅收敛。12月,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套数和成交面积同比降幅分别为28.2%、22.8%。
分一二三线城市来看,一线城市商品房成交同比降幅扩大,12月成交套数和成交面积同比下降逾30%,环比由正转负;二线城市同比降幅变化不大,但环比增速显著扩大,成交套数环比增长23.7%、成交面积环比增长30.0%;三线城市成交面积明显改善,环比增速从11月的9.5%扩张至12.3%、同比降幅收窄至2.8%,成交套数环比由正转负、同比降幅收窄。
企业签订的服务和订货合同仍在减少,显示短期内需求仍在走弱。12月,三大行业新订单均处于收缩区间,制造业和服务业收缩程度明显扩大,建筑业收缩程度则有所收窄。
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下降2.5个百分点至43.9%;小型企业已低于40%,中型企业下降3.9个百分点至42.9%,大型企业也降至了46.4%。制造业新出口订单也进一步收缩至44.2%,小型企业下降6个百分点至38.6%,大中型企业分别录得46.5%、41.7%。
服务业收缩程度更大,12月服务业PMI新订单指数下降4个百分点到37.4%。由此拖累制非制造业企业新订单指数至44.5%。建筑业新订单指数则上升1.9个百分点至48.8%。
不过,与2022年4月份相比,2022年12月订单情况相对较好,PMI各项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均更高。
从高频数据来看,部分全国和地方指标已从疫情冲击的底部走出。
就快递而言,上周末(12月24-25日)和本周工作日(12月26-29日),环比上期均实现正增长,特别是工作日投递量增长幅度达264%,远高于快递日揽量增速13%,显示快递行业员工已在返岗。
公路货运和航班货运虽然在上周末环比上期仍在负增长,但在工作日已经转正,货车实现微幅正增长、国内航班货运环比增长8.6%。
航司执行率在12月19-23日这一周显著下降后持续回升,到12月30日,已经上升50%。
地铁客运量在12月17-18日周末、12月19-23日工作日显著减少后(环比分别下降45.3%、33.5%),在上周末和本周工作日再次回升,客运量环比分别增长7.9%、39.8%。
各大城市陆续过峰,经济活动开始恢复。地铁客运量周环比正增长的城市数量显著增长,在跟踪的28个城市中,已经有26个城市本周工作日地铁客运量日均值环比由负转正,上一周工作日还只有9个城市正增长。
四个一线城市受疫情冲击的时点不同,北京和广州最先受到影响,也最先从底部回升。本周工作日和上一个周末,北京地铁客运量、电影市场、商品房成交环比上一期增长速度均较为显著。深圳有后来居上之势,虽然上周末仍略显落后,但本周工作日,商品房成交和观影人次、电影票房增速高于北京;上海在本周工作日回升势头明显。
整体来看,目前中国经济仍在探底中,这一情况可能会延续到2023年1月份之后。各地正处于不同阶段的疫情冲击中,部分城市已开始陆续过峰,且2023年春节在1月21-27日,部分经济活动可能会被动或主动推到春节后。到2月份,伴随各地陆续走出这波疫情冲击,再加上节后的复工复产,中国经济可能会迎来较为明显的恢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