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作者胡福明去世,享年87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作者胡福明去世,享年87岁

胡福明曾坦言,“文中的观点并不是我的首创,很多哲学教师都懂。只是由我在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把它写了出来。而文章发表之后产生的巨大影响,当时是万万没有想到的。”

胡福明资料图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23年1月2日,据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消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胡福明去世。另据北京青年报从南京大学哲学系工作人员处了解到,胡福明于1月2日上午6时许不幸离世,享年87岁。

公开资料显示,胡福明,1935年7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江苏无锡人。1955年9月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专业,翌年进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1962年毕业后,到南京大学政治系(后更名哲学系)任教。1982年11月,胡福明调至江苏省委工作,历任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省委常委、省委党校校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等职。2001年退休。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文章鲜明地提出: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不能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剪裁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应该勇于研究新的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该文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胡福明曾表示,该文是集体智慧的结晶。2018年1月,胡福明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回忆该文的创作过程时介绍,1977年2月,当时的“两报一刊”发表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提出“两个凡是”,引发了广泛关注。胡福明决定撰文反驳,1977年7月,妻子因病住院,他就把马列著作和《毛泽东选集》等书拿到医院,借走廊上的灯阅读、写作。

妻子出院后,胡福明用了7天时间将文章写出,初稿的标题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随后他反复阅读修改,在1977年8月底定稿。他思考再三,决定投给光明日报。但文稿寄出后近5个月,才收到回复说“文章很尖锐,请继续修改完善,不要授人以柄,也不要让人产生马列主义过时论的感觉。”

1978年2月和3月,胡福明多次修改了文章,再次发往光明日报。此后,恰逢中央党校正举行真理标准讨论,光明日报总编辑杨西光审阅决定,把文章安排在头版发表,但需要进一步修改。最后该文经过多人参与修改后最终定稿,题目也改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南方周末报道称,杨西光将改定的稿子呈交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时任中央党校副校长的胡耀邦审阅后,决定由《理论动态》首发,再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在光明日报头版发表。文章发表后,新华社当天转发全文,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也于次日全文转载。

据瞭望杂志报道,胡福明曾坦言,“文中的观点并不是我的首创,很多哲学教师都懂。只是由我在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把它写了出来。而文章发表之后产生的巨大影响,当时是万万没有想到的。”

2018年8月出版的《我的学术小传》中,胡福明说,“经过了一些事,我更坚定自己的一贯主张,就是要独立自主地思考,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像马克思主义永远不会过时一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论断也不会过时,因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胡福明说。

胡福明曾荣获“江苏社科名家”称号。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胡福明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代表人物。2019年9月25日,胡福明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2020年10月18日,胡福明荣获南京大学哲学系“最高贡献奖”。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作者胡福明去世,享年87岁

胡福明曾坦言,“文中的观点并不是我的首创,很多哲学教师都懂。只是由我在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把它写了出来。而文章发表之后产生的巨大影响,当时是万万没有想到的。”

胡福明资料图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23年1月2日,据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消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胡福明去世。另据北京青年报从南京大学哲学系工作人员处了解到,胡福明于1月2日上午6时许不幸离世,享年87岁。

公开资料显示,胡福明,1935年7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江苏无锡人。1955年9月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专业,翌年进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1962年毕业后,到南京大学政治系(后更名哲学系)任教。1982年11月,胡福明调至江苏省委工作,历任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省委常委、省委党校校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等职。2001年退休。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文章鲜明地提出: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不能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剪裁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应该勇于研究新的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该文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胡福明曾表示,该文是集体智慧的结晶。2018年1月,胡福明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回忆该文的创作过程时介绍,1977年2月,当时的“两报一刊”发表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提出“两个凡是”,引发了广泛关注。胡福明决定撰文反驳,1977年7月,妻子因病住院,他就把马列著作和《毛泽东选集》等书拿到医院,借走廊上的灯阅读、写作。

妻子出院后,胡福明用了7天时间将文章写出,初稿的标题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随后他反复阅读修改,在1977年8月底定稿。他思考再三,决定投给光明日报。但文稿寄出后近5个月,才收到回复说“文章很尖锐,请继续修改完善,不要授人以柄,也不要让人产生马列主义过时论的感觉。”

1978年2月和3月,胡福明多次修改了文章,再次发往光明日报。此后,恰逢中央党校正举行真理标准讨论,光明日报总编辑杨西光审阅决定,把文章安排在头版发表,但需要进一步修改。最后该文经过多人参与修改后最终定稿,题目也改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南方周末报道称,杨西光将改定的稿子呈交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时任中央党校副校长的胡耀邦审阅后,决定由《理论动态》首发,再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在光明日报头版发表。文章发表后,新华社当天转发全文,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也于次日全文转载。

据瞭望杂志报道,胡福明曾坦言,“文中的观点并不是我的首创,很多哲学教师都懂。只是由我在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把它写了出来。而文章发表之后产生的巨大影响,当时是万万没有想到的。”

2018年8月出版的《我的学术小传》中,胡福明说,“经过了一些事,我更坚定自己的一贯主张,就是要独立自主地思考,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像马克思主义永远不会过时一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论断也不会过时,因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胡福明说。

胡福明曾荣获“江苏社科名家”称号。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胡福明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代表人物。2019年9月25日,胡福明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2020年10月18日,胡福明荣获南京大学哲学系“最高贡献奖”。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