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北大光华:建议发行特别国债,用于消费、基础研究和租赁房建设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北大光华:建议发行特别国债,用于消费、基础研究和租赁房建设

北大光华称,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将恢复至5%左右,如要实现更高的增长目标,需要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2022年7月3日,江西赣州,在上犹县的江西星科电子基材有限公司的自动化车间内,员工在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生产线上忙碌。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光华思想力”宏观经济课题组周日发布研究报告称,随着宏观政策发力、疫情扰动消退,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将恢复至5%左右,如要实现更高的增长目标,需要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报告建议发行特别国债,筹集的资金可以通过消费券的方式来对居民进行补贴,投资于基础研究领域,以及设立“开发建设引导基金”,参与租赁住房建设。

报告预计,202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3%,低于年初制定的5.5%的经济增速目标。疫情超预期扰动、房地产投资和销售下行、居民和企业信心不足以及外需走弱是影响2022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报告称,随着宏观政策的进一步发力,将在一定程度缓解困扰当下中国经济的房地产下行和信心不足问题。如果疫情对经济的扰动能够逐渐消退,2023年我国经济增速将恢复至5%左右。

不过,报告强调,2022年经济的疲弱表现不能完全归结于三年疫情的叠加影响。在国内外大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以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动能急剧变迁的大背景下,2022年中国经济运行低于基本面,集中体现在大量市场主体尤其是小微经济者面临需求不足、运营成本高企等方面。

“仅靠经济自身动能和常态化的财政货币政策支持,2023年我国经济将实现弱复苏,如要实现经济全面整体好转,让经济运行回归到长期基本面上,需要更加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报告强调。

报告认为,当前宏观政策处于发力窗口期,通过发行特别国债,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不仅有助于在短期内帮助经济快速回到上升通道,而且在中长期将极大地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报告指出,从四方面来看,我国仍存在发行特别国债的可能性。一是考虑到我国的制度优势以及发展潜力,国家的整体价值要远高于当前GDP,因此如果用国家整体价值作为分母来计算政府杠杆率,会发现政府杠杆率并不高。二是,即使采用GDP作为分母的宏观杠杆率衡量债务水平,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仍有较大的政府举债空间。三是,发行特别国债的融资成本低,国债利率长期小于实体经济增长速度,偿付压力相对较小。四是,发行特别国债带来的通胀风险相对可控。

报告进一步指出,鉴于内需不足是我国经济长期以来的一个突出问题,尤其在受到新冠疫情冲击后,居民预期降低,信心不足使得消费进一步疲弱,发行特别国债所筹集到的资金,可以通过消费券的方式来对居民进行补贴。

从实施的角度看,报告称,为了解决消费券发放的公平性问题,可以采取线上发放的形式,通过电信、第三方支付平台、民政部门、财政部门等协同,甄别出受益群体,实施精准发放,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通过数字人民币的方式来进行。

此外,报告建议,发行特别国债所获得的资金,可以大量且长期投资于基础研究领域。根据过去20年我国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18%的增速计算,未来五年要使基础研究投入占比达到GDP的10%,从而更接近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需要2.36万亿元的资金投入。因此,特别国债的资金也可以大规模投资于基础研究,为中国式现代化打下坚实的科技基础。

报告还建议,可以考虑由特别国债提供资本金,设立“开发建设引导基金”,加上市场机构的参与和金融机构提供的融资,直接参与租赁住房建设,或者收购现有资产,将其更新为租赁住房,培育成熟之后通过公募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退出,形成“开发→培育→退出→开发”的投、融资闭环。

根据北大光华课题组的测算,用这种方式,每一年投资0.9万亿元,大概能够解决360万户家庭的住房问题,“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基本能够解决1800万户家庭的住房问题。这项举措不仅在短期之内对经济增长有好处,从长期来看也有助于使中国经济摆脱长期被房地产市场制约的被动局面。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北大光华:建议发行特别国债,用于消费、基础研究和租赁房建设

北大光华称,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将恢复至5%左右,如要实现更高的增长目标,需要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2022年7月3日,江西赣州,在上犹县的江西星科电子基材有限公司的自动化车间内,员工在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生产线上忙碌。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光华思想力”宏观经济课题组周日发布研究报告称,随着宏观政策发力、疫情扰动消退,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将恢复至5%左右,如要实现更高的增长目标,需要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报告建议发行特别国债,筹集的资金可以通过消费券的方式来对居民进行补贴,投资于基础研究领域,以及设立“开发建设引导基金”,参与租赁住房建设。

报告预计,202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3%,低于年初制定的5.5%的经济增速目标。疫情超预期扰动、房地产投资和销售下行、居民和企业信心不足以及外需走弱是影响2022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报告称,随着宏观政策的进一步发力,将在一定程度缓解困扰当下中国经济的房地产下行和信心不足问题。如果疫情对经济的扰动能够逐渐消退,2023年我国经济增速将恢复至5%左右。

不过,报告强调,2022年经济的疲弱表现不能完全归结于三年疫情的叠加影响。在国内外大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以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动能急剧变迁的大背景下,2022年中国经济运行低于基本面,集中体现在大量市场主体尤其是小微经济者面临需求不足、运营成本高企等方面。

“仅靠经济自身动能和常态化的财政货币政策支持,2023年我国经济将实现弱复苏,如要实现经济全面整体好转,让经济运行回归到长期基本面上,需要更加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报告强调。

报告认为,当前宏观政策处于发力窗口期,通过发行特别国债,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不仅有助于在短期内帮助经济快速回到上升通道,而且在中长期将极大地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报告指出,从四方面来看,我国仍存在发行特别国债的可能性。一是考虑到我国的制度优势以及发展潜力,国家的整体价值要远高于当前GDP,因此如果用国家整体价值作为分母来计算政府杠杆率,会发现政府杠杆率并不高。二是,即使采用GDP作为分母的宏观杠杆率衡量债务水平,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仍有较大的政府举债空间。三是,发行特别国债的融资成本低,国债利率长期小于实体经济增长速度,偿付压力相对较小。四是,发行特别国债带来的通胀风险相对可控。

报告进一步指出,鉴于内需不足是我国经济长期以来的一个突出问题,尤其在受到新冠疫情冲击后,居民预期降低,信心不足使得消费进一步疲弱,发行特别国债所筹集到的资金,可以通过消费券的方式来对居民进行补贴。

从实施的角度看,报告称,为了解决消费券发放的公平性问题,可以采取线上发放的形式,通过电信、第三方支付平台、民政部门、财政部门等协同,甄别出受益群体,实施精准发放,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通过数字人民币的方式来进行。

此外,报告建议,发行特别国债所获得的资金,可以大量且长期投资于基础研究领域。根据过去20年我国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18%的增速计算,未来五年要使基础研究投入占比达到GDP的10%,从而更接近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需要2.36万亿元的资金投入。因此,特别国债的资金也可以大规模投资于基础研究,为中国式现代化打下坚实的科技基础。

报告还建议,可以考虑由特别国债提供资本金,设立“开发建设引导基金”,加上市场机构的参与和金融机构提供的融资,直接参与租赁住房建设,或者收购现有资产,将其更新为租赁住房,培育成熟之后通过公募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退出,形成“开发→培育→退出→开发”的投、融资闭环。

根据北大光华课题组的测算,用这种方式,每一年投资0.9万亿元,大概能够解决360万户家庭的住房问题,“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基本能够解决1800万户家庭的住房问题。这项举措不仅在短期之内对经济增长有好处,从长期来看也有助于使中国经济摆脱长期被房地产市场制约的被动局面。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