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的理想不是造一台‘有钱人的玩具’,而是真正改变大众出行生态和出行体验的主流产品。”在与博泰分道扬镳之后,继续自己造车梦想的沈晖在9月21日首次公开向媒体阐述了其打造威马汽车的目标。
依旧一身西装的沈晖笑着说:“现在好像都流行穿黑色圆领加牛仔裤啊,但并不是穿上那身行头就有了互联网思维。”
沈晖坦言,造车这件事需要脚踏实地,传统的制造流程需要敬畏。威马汽车团队最大的优势就是“比新兴造车企业更踏实一些,比传统车企更创新一些。”
关于产品:充电15分钟跑400公里
与一些新兴造车企业一开始推出高端电动跑车不同,沈晖一上来就要做大众化的主流产品。沈晖透露了威马汽车未来产品规划的“128战略”,即基于德国技术,调动全球资源,围绕1个核心架构,延伸出“STD”、“PL”两个整车平台,至少8款高品质主流智能汽车。
沈晖为威马汽车的产品性能做了简单的描述:“充电15分钟,续航400公里。”他认为未来续航在250公里以下的电动汽车都会被淘汰。
关于续航里程和电池,沈晖认为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关键在于电芯、电机和车身的轻量化。“我们有信心做出最具性价比的电池。”
目前比较火热的自动驾驶,沈晖认为三年内还无法普及,在其计划中,届时威马汽车的产品会部分使用一些辅助驾驶的功能。在这一点上,沈晖看起来有些保守,但很实际。
关于工厂:8-10万辆起步
目前的新兴造车企业中,除了蔚来汽车与江淮签订了代工协议外,乐视、车和家都选择了自建工厂。
从传统车企出来的沈晖自然知道把工厂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重要性。
“建厂不是问题。”对于建厂,沈晖很自信,“沃尔沃的大庆工厂和成都工厂都是我搞的。”
不过,威马的工厂与传统车企的造车工厂可能会有些不同。威马的制造环节选择了工业化定制模式:C2M(Customer-to-Manufactory),既“顾客对工厂”。
从流程角度看,C2M是通过互联网将不同生产线连接,运用软件系统随时进行数据交换,按照客户的产品订单要求设定供应商和生产工序,最终生产出个性化产品。这种模式对工厂的软件、硬件要求非常高,而且还需要供应链条的高度匹配。
目前,威马已经与西门子等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达成合作意向。
沈晖并未透露工厂的选址和产能,但不出意外的话,威马汽车的工厂应该在长三角区域。
在沈晖的计划中,威马汽车不仅仅是个产品制造商,更是一个出行服务提供商。他希望将威马汽车打造成一个开放的硬件平台,任何有意愿的智能联网供应商只要达到标准都可以加入。但是,要做平台,显然需要一定的规模。“一般来说,8-10万辆起步是至少的。”
关于供应商:靠刷脸
目前,威马汽车首款产品的供应商签约已完成了80%。9月21日,威马汽车领衔13家企业共同组成了“智慧出行精英企业汇”。其中包括,复星集团、华为、腾讯、滴滴出行、博世、西门子、联通、地平线机器人精进电动、合普友电、深圳键桥、汉逸科技。
很多供应商之前都与沈晖曾工作过的菲亚特和沃尔沃有过交集。对于这些供应商为何愿意给威马汽车做配套,沈晖笑言,“靠刷脸啊,因为以前都有过合作,对我们这个团队很了解。现在兄弟出来创业了,大家多多少少都会帮一把。”
关于团队:新公司老团队
目前,威马汽车的8位合伙人都已经就位,各司其职。沈晖介绍说,团队所有成员都有过在传统车企造车的经验积累,也有一颗创新的心。
团队目前有200多人,基本上是从原来博泰造车的团队整体过来的,之前的经验都没有浪费。说起那段经历,沈晖坦言,“感谢那段经历,让我们了解了车联网,知道了创业企业的生存法则。”
“我们尤其看重有过创业失败经理或者像在吉利、奇瑞这些资源紧缺的车企工作过的人才。”沈晖说,有过这些经历的人才会懂得该如何集中资源客服困难。
沈晖认为,威马团队最大的优势就是新公司、老团队,大家相互之间非常了解。
关于融资:对投资者我很挑
之前,有媒体报道称,威马汽车已获得10亿美元融资。沈晖并未透露具体的金额。从目前各个新兴造车企业公布的融资情况来看,基本都在10亿美元左右。
对于曾主导吉利收购沃尔沃项目融资的沈晖而言,融资似乎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沈晖在国内外投行和基金圈依然拥有不少的人脉。
“我们对投资者比较挑剔,我们希望选择一些长期投资者,没有短期套现的要求。”沈晖希望通过引入长期投资者,以确保威马汽车的运营目标、战略目标不受影响。
关于生产资质:套路很熟
目前,按照发改委27号文件,获得新建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牌照的有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和长城华冠三家。
对于媒体报道的最终牌照可能仅有10个的传言,沈晖进行了解读。“10家的数量限制是工信部提的建议,但真正的生产资质牌照发放权是发改委。”
之前曾为沃尔沃国产拿下了生产资质的沈晖对于获得生产资质的套路显得驾轻就熟。“国家是鼓励新兴车企造车的,获得生产资质的路径我很清楚,80%跟原来是一样的,只是增加了要有样车的要求。”
目前,已有20多家企业在申请新建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对此,沈晖认为“太多了,个人认为申请条件应该再严格一些,让真正愿意制造优质产品的企业留下。:”
最后,沈晖还卖了个关子,“10月份我们还会有些新的消息公布,到时候再见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