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牟其中出狱了:主观进而幻觉,是领导者的大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牟其中出狱了:主观进而幻觉,是领导者的大敌

事实上,90年代后期中国涌现出一批大胆、浪漫,矢志奇迹但踏实不足,因而后劲不足、迅速梦碎的民营企业,比如那家科利华。而牟其中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成了其中最突出的代表。

前首富、南德集团前董事长牟其中,曾被关押超23年。9月27日,湖北洪山监狱,牟其中已在此待了16年,终于出狱了!

据说有多名著名律师曾联名上书,为南德老板牟其中无罪辩白,但最终回天乏术;牟其中爱人曾多次给我送来为牟其中申冤的材料,但我却感无能为力。我曾经为多名遭受不公平待遇的企业家奔走,包括《中外管理》杂志的第一个投资人刘大庆——但这一回,我感觉真的无可奈何。

牟其中一点不冤吗?可能很难这么说。但说牟其中很冤吗?我想至少他的跌倒有一些必然因素。

在90年代中后期他人狱前,我曾和牟其中有过多次见面,恳谈会还请他来做过报告,效果很不错。

那时,我听说他但凡在思索与探索中遇到问题了,就会邀请知名学者前来对话,并直言不讳。也因此,我也成了他的座上宾。而且中午时,他请我一起吃饭,就和员工同样的伙食,并无任何特殊。

但问题是,这些很好的侧面并没有阻止他身陷囹圄。因为我发现他其实很主观,当大家当面提出自己的意见时,他其实并没有听进去,而是依然沉湎在已经萦绕在他心头的主张里。他只回应他认为和自己心意的看法。比如,有一次他跟我说,他认为我所说的应该把一家企业办成一所学校很正确。事实上,他在企业里已经办了一所学校。而他不以为然的,往往便会像水蒸气一样在他眼前挥发而不留痕迹。

后来我曾专门去劝他,建议他能有心胸去听取、吸收那些反对意见。只见他那时眼睛向上,直盯着屋顶看,一言不发。我便知道再多说也无益了。
后来他抱怨上面在查他,而他正在四处找钱发工资。这似乎成了鸡生蛋和蛋生鸡的关系,上边认为他有问题所以要查,而他认为这个因为查他导致他无法经营,才出现了问题。

那么,牟其中该不该为自己的悲剧承担一定的责任呢?我认为是的。

我们说:“在商言商。”但他,走得太远了。他过于关注微观企业运营之外的事情。比如,是他首先提出在喜马拉雅山炸出一个缺口,让印度洋暖湿气流吹起来解决西部的干旱,于是这一主张还上了冯小刚的喜剧电影。又比如,他曾经上赶着对国家说,他愿意为政府解决国有企业的脱困问题。再比如,他拿着白宫的邀请函到外交部门高调“请示”,自己到底该不该去。这些,在中国社会的现有文化体系里,都是很容易招致反感,甚至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的。

再有,因为他的主观,因为他的浪漫,所以他做成了他引以为傲的用几车皮罐头换苏联飞机的壮举。但是,因为他的主观,因为他的浪漫,他把个案当作了规律,于是又发射卫星想出租卫星再一次一鸣惊人,但这一次幸运不再眷顾他,他没有获得再次成功,反而损失很大。而国家的调查,只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事实上,90年代后期中国涌现出一批大胆、浪漫,矢志奇迹但踏实不足,因而后劲不足、迅速梦碎的民营企业,比如那家科利华。而牟其中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成了其中最突出的代表。

点悟:

大跃进式的发展,已经害苦了中国人民。但我们有些民营企业家,却依然沉湎在自己的大跃进梦想里。做企业,可怕的不是创业失败,而是偶然成功却深信为必然,进而沉湎在自己虚幻的逻辑中不可自拔。事实上,很多曾一言九鼎的政治家晚年狼狈,比如袁世凯、卡扎菲,都是如此。他们没有一个不是绝顶聪明。主观,进而幻觉,是领导者的大敌。

来源:中外管理新媒体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牟其中出狱了:主观进而幻觉,是领导者的大敌

事实上,90年代后期中国涌现出一批大胆、浪漫,矢志奇迹但踏实不足,因而后劲不足、迅速梦碎的民营企业,比如那家科利华。而牟其中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成了其中最突出的代表。

前首富、南德集团前董事长牟其中,曾被关押超23年。9月27日,湖北洪山监狱,牟其中已在此待了16年,终于出狱了!

据说有多名著名律师曾联名上书,为南德老板牟其中无罪辩白,但最终回天乏术;牟其中爱人曾多次给我送来为牟其中申冤的材料,但我却感无能为力。我曾经为多名遭受不公平待遇的企业家奔走,包括《中外管理》杂志的第一个投资人刘大庆——但这一回,我感觉真的无可奈何。

牟其中一点不冤吗?可能很难这么说。但说牟其中很冤吗?我想至少他的跌倒有一些必然因素。

在90年代中后期他人狱前,我曾和牟其中有过多次见面,恳谈会还请他来做过报告,效果很不错。

那时,我听说他但凡在思索与探索中遇到问题了,就会邀请知名学者前来对话,并直言不讳。也因此,我也成了他的座上宾。而且中午时,他请我一起吃饭,就和员工同样的伙食,并无任何特殊。

但问题是,这些很好的侧面并没有阻止他身陷囹圄。因为我发现他其实很主观,当大家当面提出自己的意见时,他其实并没有听进去,而是依然沉湎在已经萦绕在他心头的主张里。他只回应他认为和自己心意的看法。比如,有一次他跟我说,他认为我所说的应该把一家企业办成一所学校很正确。事实上,他在企业里已经办了一所学校。而他不以为然的,往往便会像水蒸气一样在他眼前挥发而不留痕迹。

后来我曾专门去劝他,建议他能有心胸去听取、吸收那些反对意见。只见他那时眼睛向上,直盯着屋顶看,一言不发。我便知道再多说也无益了。
后来他抱怨上面在查他,而他正在四处找钱发工资。这似乎成了鸡生蛋和蛋生鸡的关系,上边认为他有问题所以要查,而他认为这个因为查他导致他无法经营,才出现了问题。

那么,牟其中该不该为自己的悲剧承担一定的责任呢?我认为是的。

我们说:“在商言商。”但他,走得太远了。他过于关注微观企业运营之外的事情。比如,是他首先提出在喜马拉雅山炸出一个缺口,让印度洋暖湿气流吹起来解决西部的干旱,于是这一主张还上了冯小刚的喜剧电影。又比如,他曾经上赶着对国家说,他愿意为政府解决国有企业的脱困问题。再比如,他拿着白宫的邀请函到外交部门高调“请示”,自己到底该不该去。这些,在中国社会的现有文化体系里,都是很容易招致反感,甚至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的。

再有,因为他的主观,因为他的浪漫,所以他做成了他引以为傲的用几车皮罐头换苏联飞机的壮举。但是,因为他的主观,因为他的浪漫,他把个案当作了规律,于是又发射卫星想出租卫星再一次一鸣惊人,但这一次幸运不再眷顾他,他没有获得再次成功,反而损失很大。而国家的调查,只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事实上,90年代后期中国涌现出一批大胆、浪漫,矢志奇迹但踏实不足,因而后劲不足、迅速梦碎的民营企业,比如那家科利华。而牟其中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成了其中最突出的代表。

点悟:

大跃进式的发展,已经害苦了中国人民。但我们有些民营企业家,却依然沉湎在自己的大跃进梦想里。做企业,可怕的不是创业失败,而是偶然成功却深信为必然,进而沉湎在自己虚幻的逻辑中不可自拔。事实上,很多曾一言九鼎的政治家晚年狼狈,比如袁世凯、卡扎菲,都是如此。他们没有一个不是绝顶聪明。主观,进而幻觉,是领导者的大敌。

来源:中外管理新媒体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