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电车市场“冰火两重天”    本土品牌有望借高端化走上浪潮之巅

2022整体豪华车销量309万辆,同比增长6%。豪华电动失速价格下坠,自主量价齐升品牌向上去年受市场政策和原材料上涨影响,本土电动车品牌纷纷择涨价以减轻压力,但销量并未受到影响。相形之下,中国电动车品牌却呈现量价齐升的市场需求火爆之势。今年上半年以来,中国电动车品牌受原材料影响集体涨价,但销量未受影响。

2022年,虽然政策端有油车购置税减半影响,但受益于缺芯逐渐缓解带来的供给改善,以及油价持续维持高位,电车销量不断走高,反应强劲的市场需求。乘联会数据显示,1-12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567.4万辆,同比增长90.0%。12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64.0万辆,同比增长35.1%,环比增6.5%,1-12月保持趋势性上升走势。

不过,同一个市场,悲欢却各不相同。12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份额为70.6%,同比增加11.4个百分点,而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为6.5%,同比仅增加0.8个百分点。从全年来看,宝马在中国市场纯电动车型只销售了41,886辆,奔驰和奥迪则未披露具体数据。对比国内新能源车市场,比亚迪180.4万辆,上汽107.3万辆,吉利超64万辆的全年销量,BBA电动化集体失速,疲软态势可见一斑。

BBA们要担心的不仅是电动车销量,还有同一价格带,来自自主品牌不断涌入带来的竞争压力。2022整体豪华车销量309万辆,同比增长6%。其中传统燃豪华车市场整体下降4%,而新能源豪华车市场同比增长49%,其中的增量主要是自主品牌的高端电车。乘联会发布的1-12月高端轿车销量前十榜单中,BBA车型虽仍占据前六,但蔚来ET7、红旗H9以及蔚来ET 5,也成功上榜,中国自主品牌已站稳脚跟。

自主品牌的亮眼表现,很大程度得益于在高端市场的影响力日渐增大,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蔚来、理想全年销量都超过了10万辆。李斌称,蔚来在一些发达城市销量已经超过BBA。华为余承东则在内部讲话放言,要在50万的价格区间里,彻底将BBA赶出去。

豪华电动失速价格下坠,自主量价齐升品牌向上

去年受市场政策和原材料上涨影响,本土电动车品牌纷纷选择涨价以减轻压力,但销量并未受到影响。自上半年自主品牌涨价潮以来,销量反而一直呈上涨趋势。反观以BBA为首的众多合资品牌,纷纷选择降价促销缓解竞争困境,但仍无法阻止销量逐步下滑,相比之下,自主品牌向上的势头显得势不可挡。

曾经的二线豪华车王者雷克萨斯今年开始了打折促销。最新的市场信息显示,雷克萨斯LS系列部分车型已有10万元左右的优惠,但终端表现却不如人意。雷克萨斯在华销量曾保持连续17年增长的传奇,今年一改向上态势,按前11月累计销量16.86万辆估计,今年突破20万辆已不可能,出现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首次销量下滑。

一线豪华品牌的日子也不好过。近几个月以来,奔驰、宝马和奥迪为代表的传统豪华品牌纷纷降价刺激销量。日前,奔驰就官宣EQE降价5万左右,价格下探至40万元区间;家族旗舰奔驰EQS更直降23.76万元。宝马i3、iX3最高降幅甚至可高达9.9万。一汽奥迪的Q2L e-tron更是开始进行最高达6折的甩卖。不过这些救急之策并未缓解销量的下滑。

相形之下,中国电动车品牌却呈现量价齐升的市场需求火爆之势。

今年上半年以来,中国电动车品牌受原材料影响集体涨价,但销量未受影响。哪吒针对旗下产品进行了不同幅度的价格涨幅后,其全年全系销量152,073辆,反而同比增长了118%。蔚来ET7在5月份对全系车型起售价上调10,000元,但在上调后整体销量也呈现上涨状态,其中6-9月环比销量增加288%。

同一时段,极氪也进行一波调价,不同型号涨价5,000-20,500元不等,但并未影响产品的销量。极氪001在今年全年累计交付71941辆,平均订单金额超33.6万元。其中12月的交付量为11,337辆,同比增长198.7%,极氪更是由此成为唯一单车型月交付量过万的中国纯电自主品牌。

不止是被动调价,中国自主品牌也在尝试发布全新车型或品牌,实现产品更高价位突破,为品牌向上开路,开始全面挑战传统豪华车的市场份额。

今年8月,高合旗下大型纯电豪华四门GT HiPhi Z正式上市,定价61-63万元,成为继HiPhi X后的又一旗舰车型。而其此前发布的首款可进化超跑SUV高合HiPhi X,在2022年荣登50万元以上豪华品牌电动车销量榜冠军位置,始终领跑细分市场,成为智能豪华纯电汽车品牌的标杆。

新势力方面,此前发售的哪吒S官方售价最高定在34.18万、理想L9官方售价定在45.98万、小鹏G9官方售价最高定在46.99万、蔚来ES8官方售价最高定在63.8万。

传统自主品牌也开始加入高端电动车阵营。近期比亚迪发布的仰望品牌系列产品定价预计在80-150万之间,广汽推出中国第一超跑Hyper SSR,预售价格为128.6万元。

大象难转身,传统豪车纯电市场乏力   

过往,20万以上区间仿佛是一个“价格天花板”,中国品牌始终难以突破。传统豪华车凭借发动机、变速箱等垄断技术,和百年历史带来的品牌溢价,占据了用户的心智。

但随着汽车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以来,“旧世界”开始崩坏,技术和市场的逻辑改变了,中国品牌开始实现弯道超车,而且也成功迈向了中高端市场。

传统豪华车不是没有想过,在新能源汽车革命中赢得先机。但其自燃油车以来形成的技术优势、组织架构、既有利润等因素,反而成为其转型的最大阻力,一二线豪华车在面对来自中国本土高端新能源车的进攻中,始终拿不出能打的产品,进退失据,不断丢失市场。

以奔驰为例,在纯电动SUV市场所投入的3款车型,在11月份的销量表现都可以说是“惨不忍睹”。其中,奔驰EQA在11月份售出8辆新车、奔驰EQC在11月份卖出6辆新车、奔驰EQB在11月售出4辆新车,3款EQ系列车型合计共售18辆。

豪华品牌也在加码电动化,但速度还远远不够快。按照各大品牌的规划,豪华车企全新平台打造的车型普遍在2025年前后。宝马在传统豪华车电动车领域领先,但较造车新势力仍落后一个身位。市场数据显示,去年前11月,宝马纯电动车销量达3.4万辆,其次是奔驰,仅1.3万辆,奥迪、沃尔沃、保时捷、雷克萨斯、凯迪拉克纯电销量均在1万辆以下,与自主品牌电动车表现有很大差距。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认为,一线豪华品牌凭借既有的客户基盘以及强大的品牌号召力,牺牲一点利润还可以顶住电动化的冲击。而二线豪华品牌资金实力不足,在电动化转型上少有作为,面对电动化品牌的崛起难以招架,很有可能在接下来的正面较量中一路溃败。

技术壁垒被打破,造成产品技不如人之外,用户心智的改变也是传统豪华车表现乏力的另一原因。从消费端来看,用户年轻化和以增换购需求为主,让传统豪华车的品牌溢价不再“一招通杀”。

据JD Power调研,在消费者的认知里,新能源电动车是一个新品类,过往那些传统的豪华品牌的品牌影响力不再像以前的燃油车那么大。一方面,用户年轻化,在选车时往往更要求品质、潮流、个性,更追求尝鲜,传统豪华车品牌溢价的重要性在下降。

另一方面,目前中国中高端汽车市场的驱动力以增换购为主。车主主要是上一辆主要来自于豪华与合资的燃油车用户,消费层次较高,增换购时,除了会有更多体验需求,对品牌黏性下降之外,电动车的路权优势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在高端车消费需求大的地区,往往购买新能源汽车意愿较强。

然而,传统豪华车的燃油车性能表现、智能化程度,不及同价格带的自主品牌高端电车,同时其滞后的电动车产品力,也不能带来油车时代的巨大优势。

以长攻短,自主品牌冲击高端 

以高端电车来抢占传统豪华车的市场,是自主品牌多年来尝试品牌向上失败后,难得的被时代赋予的机会。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曾在采访中表示:“当前超豪华品牌在电动化转型上进展缓慢,尽管他们有百年品牌的积淀和积累,但还是侧重于燃油车领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优势并不明显,技术积累不够,产业链不够完整,这给中国品牌留出了上升空间,推出超豪华品牌将填补高端电动化市场空档。” 

高端电动市场的顺利切入,首先是来自对本土消费者的精准洞察。其中既有凭借前卫造型和华为技术而异军突起的问界,也有凭借特别设计博出圈的阿维塔,更有强打宽大、舒适、家庭出行的理想,和拥有强大用户服务能力的蔚来,共同加快了对消费者的心智抢占。

定位进一步上探的高合,更是开始探究一种成功者的自我表达。在消费群体满足电动车智能体验的基础之上,高合用更具前瞻性的产品理念,为用户带来全新的科技豪华体验,同时基于场景化洞察,将定义汽车的权限交给用户,让车辆真正体现“千人千乘”的意义。

有了成功的定位,更要有能打的产品。最近几年,中国新能源自主品牌不断通过技术和服务的双重升级,来争取对传统豪华车品质的定义权。

理想虽然在技术的发展上相比蔚来、小鹏起步略晚,但李想这一年的发力也可圈可点,3年时间与百亿级别的技术研发投入,实现了核心技术的全栈自研,下一步将实现核心技术的全栈自研、供应链体系的自建、智能制造基地的升级。

而华为则凭借它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方面的全方位自研能力,以及依托鸿蒙搭建起了庞大而丰富的软件生态系统,成为了多款新能源车背后的“灵魂”。

除此之外,多个品牌更是开始加速对定价50万以上豪华车市场的攻占,在1月初,比亚迪百万级品牌“仰望”的新能源硬派越野与纯电超跑已正式亮相,首次应用的四电机驱动技术——“易四方”技术表现亮眼。

而蔚来已明确表示将开发对标迈巴赫的百万豪车。他们的信心来自于产品、服务、社区的体系性创新,来自于围绕智能电动汽车核心全栈技术的坚决投入,来自于NIO House、NIO Power、NSC等基础设施的坚决布局。

作为“国产新能源车价格天花板”高合汽车是首个直接杀入50万以上,最高80万的新能源自主品牌,成为中国品牌向上战役的带头冲锋者。得益于高合汽车CEO丁磊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提前押宝50万以上豪华车市常,高合汽车也有着清晰的产品战略思路,凭借着HiPhi X与HiPhi Z两款旗舰级车型,奠定了豪华市场“一哥”地位,真正达到了高端豪华的格局,开始与顶级豪华品牌角力。各家在看到高合汽车的优秀战绩下,也都开始发力50万以上甚至百万豪车市场。

高端纯电市场“搅局者”,高合引领豪华车国产替代

作为高端电动车市场的“搅局者”,高合一直就以其清晰的战略布局和市场洞察,成为自主豪华品牌的天花板级别的存在。2022年,尽管高端新能源车入局者增多,市场竞争激烈,HiPhi X在2022年全年销量4349辆,保持了在该细分市场第一的地位。

独占细分市场鳌头的底气来自于高合对高端豪华人群的精准洞察,以全新品类带动全新市场。高合汽车从一开始就提出了完全不同于传统车企的、面向未来的产品理念。高合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丁磊曾对外界给出了自己对产品的“三大定义”,即场景定义设计、软件定义汽车、共创定义价值。

高合首款车型HiPhi X,就是基于这三大突破性理念打造,其整车应用的全球首个量产开放式电子电气架构H-SOA超体电子电气架构,赋予了HiPhi X不断自主学习和迭代的能力,成为可进化超跑SUV。

H-SOA超体电子架构六大独立计算域

结合具体用车场景来看,基于“三大定义”高合汽车拥有了领先传统豪华品牌的产品路线。一款真正的豪华车需要的是极致的自我表达的灵魂,而这正是高合要给出来的。

HiPhi Z是继HiPhi X之后的高合第二款旗舰车型,定位大型豪华纯电四门GT,与可进化超跑SUV——HiPhi X共同构成了双旗舰,标志着高合正式进入双旗舰瀑布式发展的新阶段。

在动力领域,HiPhi Z搭载高效能双电机,百公里加速加速仅为3.8秒,此外,HiPhi Z还全系配备电量与能量密度双项领先的120kWh电池包,在CLTC工况下续航里程最高可达705公里。同时配合智能四驱系统、±6.6°的全速域主动后轮转向系统、空气悬架等高规格底盘配置,打破了传统豪华GT难以同时兼顾运动与舒适的壁垒,为驾驶者提供了电子时代的卓越驾控。

在智能领域,相比传统豪华品牌难以摆脱的old money设计风格,高合汽车展示了独一无二的“科技豪华”前卫体验,大胆而充满想象的设计语言和智能化功能定义,代表着国产电动车的想象极限。HiPhi Z搭载高合自研的全新HiPhi OS系统,在高通骁龙8155车载芯片加持下,在车内创造出一个有生命感的智能数字机器人——HiPhi Bot,其创新地采用了多轴位移机械系统,提升了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操作车机系统的便利性。

2023盘整期的机遇,中国高端纯电将“杀出个黎明”

2023,高增了两年的新能源车市场或将迎来盘整期。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预计同比增长30%左右。中汽协对新能源车的增速预测则是35%。大幅低于2022年的90%,更是难以再现2021年三位数的超高增长。

原因主要来自政策和成本因素。始于2009年的国家购置补贴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这意味着自今年1月1日起,购买续航里程在300至400公里的纯电动车要多花9100元,续航400公里以上的要多花12600元。失去了补贴优势的新能源车开始与燃油车完全站在同一赛道,进行正面竞争。

电池成本约占电车成本的三分之一。而电碳价格从2020年6月的4.1万元/吨价格一路上涨至2022年11月的59万元/吨,暴涨了13倍。虽然去年年末价格出现松动,但供需持续紧张的格局决定了价格高位仍将持续。业界预计今年年上半年价格大概率仍将维持在52万元以上,高企的成本将给主机厂带来巨大的涨价压力。

以高合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乘电动智能化东风,凭借高端纯电开始全面抢占对价格不敏感的豪华车市场,或将成为2023中国车市的主基调之一。此前高端市场被BBA们一骑绝尘的局面将迎来改变,中国品牌极有可能凭纯电利器“杀出个黎明”。

毕竟旧世界的格局在松动,这是上位者最好的机会。中国自主品牌们敢于向豪车市场发起冲击,底气还在于中国的豪车品牌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中汽协数据显示,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388.6万辆,占比16.5%。而全球汽车信息平台 MarkLines 预计,到 2030 年中国豪华车份额有望超过 20%。

而在新能源市场里,高端车型销量只能算刚起步。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在新能源乘用车中,目前主要销量贡献集中于15万~20万元的车,累计销量185.5万辆。而35万元以上市场销量仅86.4万辆。

做个保守的测算,即便中国高端车市场只有一半是纯电车型,也有数倍的增长空间。更重要的是,汽车百年,时代赋予的康波机会是很少的,中国品牌必须要把握能源变革完成逆袭,为中国的汽车工业和汽车市场赢得最重要的尊严。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奔驰

5.2k
  • 丰田旗下日野汽车据悉拟同三菱扶桑卡客车合并
  • 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召回部分进口AMG S级和AMG GT插混汽车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2022电车市场“冰火两重天”    本土品牌有望借高端化走上浪潮之巅

2022整体豪华车销量309万辆,同比增长6%。豪华电动失速价格下坠,自主量价齐升品牌向上去年受市场政策和原材料上涨影响,本土电动车品牌纷纷择涨价以减轻压力,但销量并未受到影响。相形之下,中国电动车品牌却呈现量价齐升的市场需求火爆之势。今年上半年以来,中国电动车品牌受原材料影响集体涨价,但销量未受影响。

2022年,虽然政策端有油车购置税减半影响,但受益于缺芯逐渐缓解带来的供给改善,以及油价持续维持高位,电车销量不断走高,反应强劲的市场需求。乘联会数据显示,1-12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567.4万辆,同比增长90.0%。12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64.0万辆,同比增长35.1%,环比增6.5%,1-12月保持趋势性上升走势。

不过,同一个市场,悲欢却各不相同。12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份额为70.6%,同比增加11.4个百分点,而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为6.5%,同比仅增加0.8个百分点。从全年来看,宝马在中国市场纯电动车型只销售了41,886辆,奔驰和奥迪则未披露具体数据。对比国内新能源车市场,比亚迪180.4万辆,上汽107.3万辆,吉利超64万辆的全年销量,BBA电动化集体失速,疲软态势可见一斑。

BBA们要担心的不仅是电动车销量,还有同一价格带,来自自主品牌不断涌入带来的竞争压力。2022整体豪华车销量309万辆,同比增长6%。其中传统燃豪华车市场整体下降4%,而新能源豪华车市场同比增长49%,其中的增量主要是自主品牌的高端电车。乘联会发布的1-12月高端轿车销量前十榜单中,BBA车型虽仍占据前六,但蔚来ET7、红旗H9以及蔚来ET 5,也成功上榜,中国自主品牌已站稳脚跟。

自主品牌的亮眼表现,很大程度得益于在高端市场的影响力日渐增大,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蔚来、理想全年销量都超过了10万辆。李斌称,蔚来在一些发达城市销量已经超过BBA。华为余承东则在内部讲话放言,要在50万的价格区间里,彻底将BBA赶出去。

豪华电动失速价格下坠,自主量价齐升品牌向上

去年受市场政策和原材料上涨影响,本土电动车品牌纷纷选择涨价以减轻压力,但销量并未受到影响。自上半年自主品牌涨价潮以来,销量反而一直呈上涨趋势。反观以BBA为首的众多合资品牌,纷纷选择降价促销缓解竞争困境,但仍无法阻止销量逐步下滑,相比之下,自主品牌向上的势头显得势不可挡。

曾经的二线豪华车王者雷克萨斯今年开始了打折促销。最新的市场信息显示,雷克萨斯LS系列部分车型已有10万元左右的优惠,但终端表现却不如人意。雷克萨斯在华销量曾保持连续17年增长的传奇,今年一改向上态势,按前11月累计销量16.86万辆估计,今年突破20万辆已不可能,出现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首次销量下滑。

一线豪华品牌的日子也不好过。近几个月以来,奔驰、宝马和奥迪为代表的传统豪华品牌纷纷降价刺激销量。日前,奔驰就官宣EQE降价5万左右,价格下探至40万元区间;家族旗舰奔驰EQS更直降23.76万元。宝马i3、iX3最高降幅甚至可高达9.9万。一汽奥迪的Q2L e-tron更是开始进行最高达6折的甩卖。不过这些救急之策并未缓解销量的下滑。

相形之下,中国电动车品牌却呈现量价齐升的市场需求火爆之势。

今年上半年以来,中国电动车品牌受原材料影响集体涨价,但销量未受影响。哪吒针对旗下产品进行了不同幅度的价格涨幅后,其全年全系销量152,073辆,反而同比增长了118%。蔚来ET7在5月份对全系车型起售价上调10,000元,但在上调后整体销量也呈现上涨状态,其中6-9月环比销量增加288%。

同一时段,极氪也进行一波调价,不同型号涨价5,000-20,500元不等,但并未影响产品的销量。极氪001在今年全年累计交付71941辆,平均订单金额超33.6万元。其中12月的交付量为11,337辆,同比增长198.7%,极氪更是由此成为唯一单车型月交付量过万的中国纯电自主品牌。

不止是被动调价,中国自主品牌也在尝试发布全新车型或品牌,实现产品更高价位突破,为品牌向上开路,开始全面挑战传统豪华车的市场份额。

今年8月,高合旗下大型纯电豪华四门GT HiPhi Z正式上市,定价61-63万元,成为继HiPhi X后的又一旗舰车型。而其此前发布的首款可进化超跑SUV高合HiPhi X,在2022年荣登50万元以上豪华品牌电动车销量榜冠军位置,始终领跑细分市场,成为智能豪华纯电汽车品牌的标杆。

新势力方面,此前发售的哪吒S官方售价最高定在34.18万、理想L9官方售价定在45.98万、小鹏G9官方售价最高定在46.99万、蔚来ES8官方售价最高定在63.8万。

传统自主品牌也开始加入高端电动车阵营。近期比亚迪发布的仰望品牌系列产品定价预计在80-150万之间,广汽推出中国第一超跑Hyper SSR,预售价格为128.6万元。

大象难转身,传统豪车纯电市场乏力   

过往,20万以上区间仿佛是一个“价格天花板”,中国品牌始终难以突破。传统豪华车凭借发动机、变速箱等垄断技术,和百年历史带来的品牌溢价,占据了用户的心智。

但随着汽车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以来,“旧世界”开始崩坏,技术和市场的逻辑改变了,中国品牌开始实现弯道超车,而且也成功迈向了中高端市场。

传统豪华车不是没有想过,在新能源汽车革命中赢得先机。但其自燃油车以来形成的技术优势、组织架构、既有利润等因素,反而成为其转型的最大阻力,一二线豪华车在面对来自中国本土高端新能源车的进攻中,始终拿不出能打的产品,进退失据,不断丢失市场。

以奔驰为例,在纯电动SUV市场所投入的3款车型,在11月份的销量表现都可以说是“惨不忍睹”。其中,奔驰EQA在11月份售出8辆新车、奔驰EQC在11月份卖出6辆新车、奔驰EQB在11月售出4辆新车,3款EQ系列车型合计共售18辆。

豪华品牌也在加码电动化,但速度还远远不够快。按照各大品牌的规划,豪华车企全新平台打造的车型普遍在2025年前后。宝马在传统豪华车电动车领域领先,但较造车新势力仍落后一个身位。市场数据显示,去年前11月,宝马纯电动车销量达3.4万辆,其次是奔驰,仅1.3万辆,奥迪、沃尔沃、保时捷、雷克萨斯、凯迪拉克纯电销量均在1万辆以下,与自主品牌电动车表现有很大差距。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认为,一线豪华品牌凭借既有的客户基盘以及强大的品牌号召力,牺牲一点利润还可以顶住电动化的冲击。而二线豪华品牌资金实力不足,在电动化转型上少有作为,面对电动化品牌的崛起难以招架,很有可能在接下来的正面较量中一路溃败。

技术壁垒被打破,造成产品技不如人之外,用户心智的改变也是传统豪华车表现乏力的另一原因。从消费端来看,用户年轻化和以增换购需求为主,让传统豪华车的品牌溢价不再“一招通杀”。

据JD Power调研,在消费者的认知里,新能源电动车是一个新品类,过往那些传统的豪华品牌的品牌影响力不再像以前的燃油车那么大。一方面,用户年轻化,在选车时往往更要求品质、潮流、个性,更追求尝鲜,传统豪华车品牌溢价的重要性在下降。

另一方面,目前中国中高端汽车市场的驱动力以增换购为主。车主主要是上一辆主要来自于豪华与合资的燃油车用户,消费层次较高,增换购时,除了会有更多体验需求,对品牌黏性下降之外,电动车的路权优势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在高端车消费需求大的地区,往往购买新能源汽车意愿较强。

然而,传统豪华车的燃油车性能表现、智能化程度,不及同价格带的自主品牌高端电车,同时其滞后的电动车产品力,也不能带来油车时代的巨大优势。

以长攻短,自主品牌冲击高端 

以高端电车来抢占传统豪华车的市场,是自主品牌多年来尝试品牌向上失败后,难得的被时代赋予的机会。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曾在采访中表示:“当前超豪华品牌在电动化转型上进展缓慢,尽管他们有百年品牌的积淀和积累,但还是侧重于燃油车领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优势并不明显,技术积累不够,产业链不够完整,这给中国品牌留出了上升空间,推出超豪华品牌将填补高端电动化市场空档。” 

高端电动市场的顺利切入,首先是来自对本土消费者的精准洞察。其中既有凭借前卫造型和华为技术而异军突起的问界,也有凭借特别设计博出圈的阿维塔,更有强打宽大、舒适、家庭出行的理想,和拥有强大用户服务能力的蔚来,共同加快了对消费者的心智抢占。

定位进一步上探的高合,更是开始探究一种成功者的自我表达。在消费群体满足电动车智能体验的基础之上,高合用更具前瞻性的产品理念,为用户带来全新的科技豪华体验,同时基于场景化洞察,将定义汽车的权限交给用户,让车辆真正体现“千人千乘”的意义。

有了成功的定位,更要有能打的产品。最近几年,中国新能源自主品牌不断通过技术和服务的双重升级,来争取对传统豪华车品质的定义权。

理想虽然在技术的发展上相比蔚来、小鹏起步略晚,但李想这一年的发力也可圈可点,3年时间与百亿级别的技术研发投入,实现了核心技术的全栈自研,下一步将实现核心技术的全栈自研、供应链体系的自建、智能制造基地的升级。

而华为则凭借它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方面的全方位自研能力,以及依托鸿蒙搭建起了庞大而丰富的软件生态系统,成为了多款新能源车背后的“灵魂”。

除此之外,多个品牌更是开始加速对定价50万以上豪华车市场的攻占,在1月初,比亚迪百万级品牌“仰望”的新能源硬派越野与纯电超跑已正式亮相,首次应用的四电机驱动技术——“易四方”技术表现亮眼。

而蔚来已明确表示将开发对标迈巴赫的百万豪车。他们的信心来自于产品、服务、社区的体系性创新,来自于围绕智能电动汽车核心全栈技术的坚决投入,来自于NIO House、NIO Power、NSC等基础设施的坚决布局。

作为“国产新能源车价格天花板”高合汽车是首个直接杀入50万以上,最高80万的新能源自主品牌,成为中国品牌向上战役的带头冲锋者。得益于高合汽车CEO丁磊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提前押宝50万以上豪华车市常,高合汽车也有着清晰的产品战略思路,凭借着HiPhi X与HiPhi Z两款旗舰级车型,奠定了豪华市场“一哥”地位,真正达到了高端豪华的格局,开始与顶级豪华品牌角力。各家在看到高合汽车的优秀战绩下,也都开始发力50万以上甚至百万豪车市场。

高端纯电市场“搅局者”,高合引领豪华车国产替代

作为高端电动车市场的“搅局者”,高合一直就以其清晰的战略布局和市场洞察,成为自主豪华品牌的天花板级别的存在。2022年,尽管高端新能源车入局者增多,市场竞争激烈,HiPhi X在2022年全年销量4349辆,保持了在该细分市场第一的地位。

独占细分市场鳌头的底气来自于高合对高端豪华人群的精准洞察,以全新品类带动全新市场。高合汽车从一开始就提出了完全不同于传统车企的、面向未来的产品理念。高合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丁磊曾对外界给出了自己对产品的“三大定义”,即场景定义设计、软件定义汽车、共创定义价值。

高合首款车型HiPhi X,就是基于这三大突破性理念打造,其整车应用的全球首个量产开放式电子电气架构H-SOA超体电子电气架构,赋予了HiPhi X不断自主学习和迭代的能力,成为可进化超跑SUV。

H-SOA超体电子架构六大独立计算域

结合具体用车场景来看,基于“三大定义”高合汽车拥有了领先传统豪华品牌的产品路线。一款真正的豪华车需要的是极致的自我表达的灵魂,而这正是高合要给出来的。

HiPhi Z是继HiPhi X之后的高合第二款旗舰车型,定位大型豪华纯电四门GT,与可进化超跑SUV——HiPhi X共同构成了双旗舰,标志着高合正式进入双旗舰瀑布式发展的新阶段。

在动力领域,HiPhi Z搭载高效能双电机,百公里加速加速仅为3.8秒,此外,HiPhi Z还全系配备电量与能量密度双项领先的120kWh电池包,在CLTC工况下续航里程最高可达705公里。同时配合智能四驱系统、±6.6°的全速域主动后轮转向系统、空气悬架等高规格底盘配置,打破了传统豪华GT难以同时兼顾运动与舒适的壁垒,为驾驶者提供了电子时代的卓越驾控。

在智能领域,相比传统豪华品牌难以摆脱的old money设计风格,高合汽车展示了独一无二的“科技豪华”前卫体验,大胆而充满想象的设计语言和智能化功能定义,代表着国产电动车的想象极限。HiPhi Z搭载高合自研的全新HiPhi OS系统,在高通骁龙8155车载芯片加持下,在车内创造出一个有生命感的智能数字机器人——HiPhi Bot,其创新地采用了多轴位移机械系统,提升了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操作车机系统的便利性。

2023盘整期的机遇,中国高端纯电将“杀出个黎明”

2023,高增了两年的新能源车市场或将迎来盘整期。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预计同比增长30%左右。中汽协对新能源车的增速预测则是35%。大幅低于2022年的90%,更是难以再现2021年三位数的超高增长。

原因主要来自政策和成本因素。始于2009年的国家购置补贴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这意味着自今年1月1日起,购买续航里程在300至400公里的纯电动车要多花9100元,续航400公里以上的要多花12600元。失去了补贴优势的新能源车开始与燃油车完全站在同一赛道,进行正面竞争。

电池成本约占电车成本的三分之一。而电碳价格从2020年6月的4.1万元/吨价格一路上涨至2022年11月的59万元/吨,暴涨了13倍。虽然去年年末价格出现松动,但供需持续紧张的格局决定了价格高位仍将持续。业界预计今年年上半年价格大概率仍将维持在52万元以上,高企的成本将给主机厂带来巨大的涨价压力。

以高合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乘电动智能化东风,凭借高端纯电开始全面抢占对价格不敏感的豪华车市场,或将成为2023中国车市的主基调之一。此前高端市场被BBA们一骑绝尘的局面将迎来改变,中国品牌极有可能凭纯电利器“杀出个黎明”。

毕竟旧世界的格局在松动,这是上位者最好的机会。中国自主品牌们敢于向豪车市场发起冲击,底气还在于中国的豪车品牌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中汽协数据显示,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388.6万辆,占比16.5%。而全球汽车信息平台 MarkLines 预计,到 2030 年中国豪华车份额有望超过 20%。

而在新能源市场里,高端车型销量只能算刚起步。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在新能源乘用车中,目前主要销量贡献集中于15万~20万元的车,累计销量185.5万辆。而35万元以上市场销量仅86.4万辆。

做个保守的测算,即便中国高端车市场只有一半是纯电车型,也有数倍的增长空间。更重要的是,汽车百年,时代赋予的康波机会是很少的,中国品牌必须要把握能源变革完成逆袭,为中国的汽车工业和汽车市场赢得最重要的尊严。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