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券商为何扎堆赴港上市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券商为何扎堆赴港上市

除招商证券外,国泰君安、中信建投等券商也有赴港上市的计划。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上嗅觉最敏锐的机构,券商似乎已经嗅出了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重大发展机遇。此前,中国政府也已经在多个不同场合释放了其发展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强烈意愿。

发展资本市场的具体措施也在不断落实之中。近日,中国版信用违约掉期(简称CDS)推出,这是一种债券的信用衍生品,最早为美国资本市场所采用。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推出CDS,将促进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

公开报道显示,深港通或将在11月中下旬开通,这是继沪港通之后内地资本市场与香港市场之间加强互通的又一重要举措。中国还与英国积极研究沪伦通,也就是上海与伦敦之间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尽管这一机制还处于研究之中,与深港通、沪港通一样,都表明中国坚定不移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意愿。

种种迹象表明,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空间是巨大的。无论是债券市场,还是股票,亦或是衍生品市场,券商作为这些领域的最重要参与者,将享受这一发展机遇。

券商的业务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从人员招聘、网点开设,及至各种自营业务、创新业务等的开展,都离不开资金。正是看到了未来资本市场的巨大空间,国内券商纷纷通过内地或者香港股市,寻求IPO上市募集资金,以支撑其业务的快速发展。

自2015年10月以来,已经有中金公司、东方证券以及光大证券在香港实现上市融资,合计募集资金超过160亿元。目前,又有招商证券、国泰君安、中信建投寻求香港股市IPO,这三家机构在香港股市募集资金的资金额预计超过250亿元人民币。

尽管也有部分券商在内地实现IPO上市——自2015年5月国泰君安登陆A股以来,仅有第一创业通过IPO上市。不过,第一创业募集的资金额只有23亿元,其首发对市场资金影响很小。

此外,A股首发融资需要等待时间较长,目前向中国证监会提交IPO申请的企业超过1500家(不含中止审查)。

而在香港联交所的注册制下,这些急于募集资金发展业务的券商,条件符合,将可以立即申请并获上市。这是巨大时间优势,也因此驱动券商赴港上市融资。

除此以外,不可否认的是,即将开通的深港通也构成这些券商在香港IPO的重要考量。普遍认为,深港通体制下,有助于资金南下。这将有助于消除此前港股相比A股大幅折价的情形。券商作为深港通以及沪港通机制的最大受益者,迎来股价上涨空间。在中国资本市场,拥有牌照的内资券商是当前深(沪)港通机制下买卖香港市场股票的唯一合法途径。

券商积极上市融资,对于行业影响是积极的。这至少应该被认为是未来资本市场将会大力发展的重要信号。毕竟,当前部分券商还在裁员、降薪。考虑到这一背景,如果没有业务发展的巨大空间,券商大可不必考虑股权融资。

事实上,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支点。通过发展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可以降低中国过高的负债率,降低系统性风险。健全的资本体系,还可以帮助培养中国的风险投资等资本力量,最终有助于政府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目标,加速经济转型。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升资本回报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减缓资本外流的压力。截至目前,房地产依然是中国财富投资的最大途径。但是考虑到人口结构变化、房价与收入的比例等因素,房地产很难继续成为未来中国居民财富投资最大标的。因此,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也就具备了一箭多雕之意。通过积极培育资本市场,可以帮助吸纳货币,从而减轻对于房地产的依赖,考虑到中国高达150万亿的货币发行量,这还有助于降低资金从房地产流出而对现货市场产生的通货膨胀压力。

毫无疑问,资本市场未来在中国的空间巨大。券商作为当前中国资本体系下核心参与机构,将尽享这一资本红利。当前,前提是需要有足够的弹药——资本。这才是券商扎堆香港上市的真正动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券商为何扎堆赴港上市

除招商证券外,国泰君安、中信建投等券商也有赴港上市的计划。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上嗅觉最敏锐的机构,券商似乎已经嗅出了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重大发展机遇。此前,中国政府也已经在多个不同场合释放了其发展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强烈意愿。

发展资本市场的具体措施也在不断落实之中。近日,中国版信用违约掉期(简称CDS)推出,这是一种债券的信用衍生品,最早为美国资本市场所采用。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推出CDS,将促进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

公开报道显示,深港通或将在11月中下旬开通,这是继沪港通之后内地资本市场与香港市场之间加强互通的又一重要举措。中国还与英国积极研究沪伦通,也就是上海与伦敦之间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尽管这一机制还处于研究之中,与深港通、沪港通一样,都表明中国坚定不移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意愿。

种种迹象表明,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空间是巨大的。无论是债券市场,还是股票,亦或是衍生品市场,券商作为这些领域的最重要参与者,将享受这一发展机遇。

券商的业务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从人员招聘、网点开设,及至各种自营业务、创新业务等的开展,都离不开资金。正是看到了未来资本市场的巨大空间,国内券商纷纷通过内地或者香港股市,寻求IPO上市募集资金,以支撑其业务的快速发展。

自2015年10月以来,已经有中金公司、东方证券以及光大证券在香港实现上市融资,合计募集资金超过160亿元。目前,又有招商证券、国泰君安、中信建投寻求香港股市IPO,这三家机构在香港股市募集资金的资金额预计超过250亿元人民币。

尽管也有部分券商在内地实现IPO上市——自2015年5月国泰君安登陆A股以来,仅有第一创业通过IPO上市。不过,第一创业募集的资金额只有23亿元,其首发对市场资金影响很小。

此外,A股首发融资需要等待时间较长,目前向中国证监会提交IPO申请的企业超过1500家(不含中止审查)。

而在香港联交所的注册制下,这些急于募集资金发展业务的券商,条件符合,将可以立即申请并获上市。这是巨大时间优势,也因此驱动券商赴港上市融资。

除此以外,不可否认的是,即将开通的深港通也构成这些券商在香港IPO的重要考量。普遍认为,深港通体制下,有助于资金南下。这将有助于消除此前港股相比A股大幅折价的情形。券商作为深港通以及沪港通机制的最大受益者,迎来股价上涨空间。在中国资本市场,拥有牌照的内资券商是当前深(沪)港通机制下买卖香港市场股票的唯一合法途径。

券商积极上市融资,对于行业影响是积极的。这至少应该被认为是未来资本市场将会大力发展的重要信号。毕竟,当前部分券商还在裁员、降薪。考虑到这一背景,如果没有业务发展的巨大空间,券商大可不必考虑股权融资。

事实上,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支点。通过发展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可以降低中国过高的负债率,降低系统性风险。健全的资本体系,还可以帮助培养中国的风险投资等资本力量,最终有助于政府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目标,加速经济转型。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升资本回报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减缓资本外流的压力。截至目前,房地产依然是中国财富投资的最大途径。但是考虑到人口结构变化、房价与收入的比例等因素,房地产很难继续成为未来中国居民财富投资最大标的。因此,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也就具备了一箭多雕之意。通过积极培育资本市场,可以帮助吸纳货币,从而减轻对于房地产的依赖,考虑到中国高达150万亿的货币发行量,这还有助于降低资金从房地产流出而对现货市场产生的通货膨胀压力。

毫无疑问,资本市场未来在中国的空间巨大。券商作为当前中国资本体系下核心参与机构,将尽享这一资本红利。当前,前提是需要有足够的弹药——资本。这才是券商扎堆香港上市的真正动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