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青年”来源于英文“Slash”,其概念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博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
如今,越来越多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专一职业”,而是选择拥有多重职业的多元生活。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例如——韩寒:作家/赛车手/导演/餐厅老板。
在餐饮界,也有不少出色的斜杠青年,看似冷落本职不务正业,却把小梦想玩出了一片春天。
不做米其林餐厅主厨后,他开了家居店
在魔都势头正劲的共禾京品,老板Barry其身份在品牌创始人、主厨、生活创意家之间切换自如。在纽约米其林三星餐厅Jean-Georges做了四年行政副主厨后,他把生意从美食扩展到美食下那只盘子,开始考虑其背后的产品开发、室内设计、团队打造和运营管理。
问及在餐饮业摸爬滚打多年的Barry开家居店的初衷,他先是开玩笑地说自己是巨蟹座很恋家,继而很认真地告诉我们:大约两年前,发现餐饮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一个店两个月内不见起色,之后就可能关门大吉;而另一重大发现则是民众对于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是时候进入与美食密切相关的家居行业了。
这位一心想着“让家更好玩”的非典型性大厨,将共禾京品发展成为融美食、家居、生活教学为一体的家居生活体验馆,用心营造都会化的趣致生活体验。
Barry对数字非常敏感,特别爱以数据说话。禾京品目前有桃江路、安福路、汾阳路、泰兴路四家店铺,皆为原法租界地段,市中心特别小资、有情调之地,如此选址的背后有周密的数据分析。
家居销售背后亦有“快时尚”的销售策略:产品每两周更新一次,每个系列备货 300 件,卖完即止。对于每一季的产品、何种顾客年龄层,以每家店 100 人为依据,每个月零售总监都会有详细的数据分析。
“Urban”是Barry给共禾京品的风格定义。Urban源自美国纽约,都会、个性、创意与时髦兼具;明快活泼,层次丰富饱满,充满质感又不失舒适体验,且特别适合混搭,是都市精英向往的理想之家,也非常契合国内的小户型:“家其实不用那么无聊和单一,可以很有设计感。”
虽是带着大顽童的心态做着家居店,但其背后却有周密的数据分析,以及对本地文化、生活方式的深度思考。有句俗话说得好:“不懂数据的大厨绝非生活家”,大凡有所成就的人,其实都是斜杠青年,在餐饮业也不例外。
他是茶筒店第六代传人,开起了咖啡馆
今年五月在京都开幕的开化堂咖啡馆,是由创立于1875年、拥有最悠久历史纯手工茶筒制作老铺〝开化堂〞所开。没看错,做茶筒的百年老店开起了咖啡馆。
开咖啡馆的始作俑者,正是开化堂第六代传人八木隆裕。开化堂是日本京都地区唯一一家坚持手做茶筒的老字号。这家老铺在业界有多资深、文化有多深厚、出品有多牛在此不展开,有兴趣的朋友可度娘求问,相信更多人好奇的是——他为何会画风突变开起了咖啡馆?
八木隆裕虽然已经将开化堂的茶筒做得几近完美,但他依然觉得必须要与时俱进,他坚信传统手工艺如果一直以同样的技术和材料做一样的事情,那永远只是一个工艺而已。
脑洞大开的他开始思考:“用优秀的传统技艺是不是可以制作出其他精美器物?茶筒不仅仅可以装茶,还可以装咖啡豆、调料、意大利面等各种干货啊~~~”于是他开始制作除了茶筒之外的东西,咖啡杯、咖啡壶以及餐具。
有了咖啡壶、咖啡杯、装咖啡的密封罐,八木隆裕心思更加活络起来:“我想要个可以使用这些东西的场所。”行动力超强的他看上了原京都市电车事务所兼修理厂房——一栋建于1927年已经荒废多年的老建筑。
八木隆裕把二层作为画廊,一层与院子改成咖啡馆。咖啡厅最大可能的保留了老建筑的原始结构,清水混凝土的墙面与地坪,搭配开化堂的最新设计的铜制吊灯,有着旧时光的安静与从容。
木制门把手是将原市营电车的刹车杆赋予新生命,与同样百年老店的金网细工、中川木工艺开发日本特有的滴滤式咖啡壶和滤网架,玻璃杯亦使用手工吹制玻璃的工坊PONTE。
八木隆裕将坚持130道手工制作工序的开化堂职人精神同样用在了开咖啡馆上,更将百年老工艺之美与潮流时尚结合,不但年轻人爱上这家咖啡馆里旧而温醇又新锐时髦的氛围,连那些传统技艺打造的茶筒器物也爱屋及乌地一并爱上,百年老店的传承与复兴就在这个跨界创业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拥有斜杠身份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聪明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勇于挖掘自身的潜力,并且敢于改变和行动。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
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王小波
与各位斜杠青年共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