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空头利器”做空的是房价,还是你的财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空头利器”做空的是房价,还是你的财富?

即使你看到了时代的拐点,也请不要押上自己全部的身家性命。

天空一声巨响,神器闪亮登场

2016年9月23日,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五仁月饼刚过头七。生死轮回间,中国版CDS呱呱降生了。在这一天,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信用联结票据业务指引》、《信用违约互换业务指引》、《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业务指引》等几则公告,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一时之间,“重磅!大空头来了!”“兄弟们,做空中国房价的时机到了!”等等鸡血言论让安吉丽娜和朱莉以及布拉德和皮特两对贤伉俪的分手黯然失色。

CDS究竟有多美,才会让汉子们如此难以把持?

相信很多人都已经从铺天盖地的鸡血文里搞懂了CDS究竟是什么,不过这里还是简单介绍一下。抛开拗口的“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概念不看,其实CDS本身是一个转移风险的工具。

举个栗子,作为一个传统的土豪,Jenny老板吃饭的时候又忘记带钱包了,于是问同行的小榛子借了一千块。钱借出去以后小榛子开始打起了退堂鼓:“老板这么美,会不会不还钱了?”于是她果断找到了小盼纸:“月半,我跟你做笔生意吧。Jenny问我借了1000块,我给你100块钱,如果她还钱了,这100块钱你就拿去买炸鸡;如果她不还,这1000块得你还给我。”作为老板的脑残粉,我听到后想:“老板这么美怎么可能不还钱,这炸鸡老子吃定了。”

于是在这笔交易中,Jenny女神的信用事件作为标的,小榛子作为买方,而我作为卖方,我们共同完成了一笔CDS的交割。

你们只看到我是神器,却不知道我经历了怎样的过去

大部分人将2008年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归因于CDS的盛行。举世骂名的背后究竟是罪有应得,还是另有玄机?小盼纸带你走近CDS。

还是以和谐的君望学堂来举例。原本Jenny的借款只和小榛子和小盼纸有关系,不曾想“Jenny会不会还钱”成为了吃瓜群众赌博的对象。在君望内部凭空衍生出了无数的CDS合约,一份CDS的票面价值为1000元人民币,买方需支付100块的担保佣金,如Jenny无法按时还款,则可从卖方处获赔全部的1000元;而卖方呢,大多是Jenny女神的铁粉,在笃定Jenny不会违约的前提下,躺着也能收100块的保险金,何乐而不为呢?

看到这里应该很多人会困惑,究竟是脑子被门夹成什么样,才会有那么多愿意花钱来赌Jenny违约的买方。

那让我们回归到实际生活中,要知道:全世界只有一个Jenny,而每家每户,或许都拥有不止一套房子。设想一下这样一个场景:你向银行贷款1000万元购买了一套市价1000万元的房产,于此同时你花了100万购买了一份以贷款的信用行为为标的的CDS。假设房价下跌,你无力偿还贷款,则CDS的卖方会赔付你全部的需还款金额;假设房价上涨,似乎花出去的100万也并没有什么损失。

而实际上买方所付出的担保金费用,也并不像这些例子里这么高昂。

以2008年凭借CDS一战成名的Paulson新发基金为例。10亿美金的本金,可以购买120亿美元针对BBB级的CDS产品,但Paulson并不需要为此付出120亿美元,而是每年交120亿美元1%的保费,即1.2亿美元。而且这支基金可以在缴纳之前存在银行获取5%的利息,即5000万美金,这样第一年只要支出7000万美元,在扣除每年由交易所产生的1000万美金佣金,10亿美金的产品一年最多损失8%(8000万美金),但理论上可以赚1200%(BBB级债券全部违约,CDS将赔付所有的120亿美元,当然实际中能要回多少就是多少)。

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CDS的交易会变得炙手可热:买方希望以此覆盖手中资产的风险敞口,或醉心于高达150倍的利润损失比;而卖方则笃定某项资产价格坚挺,以及那令人眼热的利息收入。

最终CDS早已不复金融资产持有方为违约风险购买保险的清纯,已经异化成为信用保险合约买卖双方的对赌行为。CDS合约双方其实都可以与需要信用保险的金融资产毫无关系,他们赌的就是信用违约事件是否出现。这种对赌的行为和规模早已远远超出信用违约掉期设计的初衷。

手持神器,我能打Boss了吗?

既然CDS如此凶残,我等买不起房的屌丝是否终于盼来了这“一生仅有一次的交易机会”?

小盼纸说,谨慎谨慎,再谨慎。

勤奋的同鞋们一定还记得上周末的荐读。对,就是那部精彩无比的《大空头》。感谢你们对君望的关注,我替Jenny女神送大家一个么么哒。

巴菲特曾经说过,"在美国238年的历史中,那些看空的人谁最终受益了?"尽管这句话是在2015年说的,但其实足以让每个阶段做空(而非看衰美国)的空头们心惊胆战。

按照PerTrac的统计,有13675家对冲基金和数千家其他类型投资机构获得了投资CDS的许可,但在Greg Lippmann疯狂路演的情况下,也仅仅有100家机构涉足了CDS,其中大部分还是为了对冲手上的不动产。只有极少数人,大于10%,小于20%,直接对赌了房地产市场的崩溃 。

这一小撮人,绝非每天羽扇纶巾静待樯橹灰飞烟灭,他们面对的对手盘,本质上是政府、银行、美联储、评级机构等无比强大的机器,他们永远不知道对手盘能够做出什么举动来,1 vs. All,电影中反应的胆战心惊煎熬的场景,是非常真实的。

而早在2005年,也有许多天才预见了这场泡沫的破灭,却由于过早介入市场,而未能生存到亲眼见证自己的判断成真的那一刻。

剔除市场经验不谈,本次“中国版”CDS的推出,监管层也早已对美国的前车之鉴有了充分的警醒。

根据《信用违约互换业务指引》对市场交易对象的资本要求:“任何一家核心交易商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净卖出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500%。任何一家一般交易商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净卖出总余额不得超过其相关产品规模或净资产的100%。专业委员会可根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市场发展运行情况,适时调整上述比例数值。”

换人话来说,我们再绕回Jenny女神会否还钱这件事,不出什么幺蛾子的话,票面价值1000元的CDS合约,核心交易商至多卖出5份,而一般交易商只能卖出一份。这样就大大减小了CDS规模远超标的资产规模的风险。

对手盘是真老虎,而你却不是武松

这个市场上韭菜之所以永远是韭菜,是因为他们连最基本的“趋势”都无法理解。趋势一旦形成,必须经过极为严密的运筹和激烈的抵抗,才有可能改变原本的状态。如果未来的走向是逆转趋势,则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

《大空头》中相当多的笔墨用在描述危机爆发前的场景:违约率已经大幅度提升,房价已经开始拐头,但空头仍然没法赚钱,因为整个系统还在做最后的抗争。这种抵抗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参与做空的很多人都开始怀疑自己,甚至在大胜来临的前一刻转而投向了注定落入深渊的那一阵营。

诸神之战很精彩,然而作为一个普通人,小盼纸想用最大的诚意给各位两条劝诫:

1. 不要独自站在一个无所不能的对手的对面。

2. 即使你看到了时代的拐点,也请不要押上自己全部的身家性命。

*本文参考了《空头盛宴还是风险保护:万字长文说透CDS》,由扑克投资家整理编辑,特此感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DS

4.3k
  • 智界R7全面推送ADS 3.3.2版本,产品总监称S7正努力推动审批
  • 汽车早报|比亚迪第五艘汽车运输船正式交付 丰田下月起将在美国上调部分车型售价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空头利器”做空的是房价,还是你的财富?

即使你看到了时代的拐点,也请不要押上自己全部的身家性命。

天空一声巨响,神器闪亮登场

2016年9月23日,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五仁月饼刚过头七。生死轮回间,中国版CDS呱呱降生了。在这一天,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信用联结票据业务指引》、《信用违约互换业务指引》、《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业务指引》等几则公告,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一时之间,“重磅!大空头来了!”“兄弟们,做空中国房价的时机到了!”等等鸡血言论让安吉丽娜和朱莉以及布拉德和皮特两对贤伉俪的分手黯然失色。

CDS究竟有多美,才会让汉子们如此难以把持?

相信很多人都已经从铺天盖地的鸡血文里搞懂了CDS究竟是什么,不过这里还是简单介绍一下。抛开拗口的“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概念不看,其实CDS本身是一个转移风险的工具。

举个栗子,作为一个传统的土豪,Jenny老板吃饭的时候又忘记带钱包了,于是问同行的小榛子借了一千块。钱借出去以后小榛子开始打起了退堂鼓:“老板这么美,会不会不还钱了?”于是她果断找到了小盼纸:“月半,我跟你做笔生意吧。Jenny问我借了1000块,我给你100块钱,如果她还钱了,这100块钱你就拿去买炸鸡;如果她不还,这1000块得你还给我。”作为老板的脑残粉,我听到后想:“老板这么美怎么可能不还钱,这炸鸡老子吃定了。”

于是在这笔交易中,Jenny女神的信用事件作为标的,小榛子作为买方,而我作为卖方,我们共同完成了一笔CDS的交割。

你们只看到我是神器,却不知道我经历了怎样的过去

大部分人将2008年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归因于CDS的盛行。举世骂名的背后究竟是罪有应得,还是另有玄机?小盼纸带你走近CDS。

还是以和谐的君望学堂来举例。原本Jenny的借款只和小榛子和小盼纸有关系,不曾想“Jenny会不会还钱”成为了吃瓜群众赌博的对象。在君望内部凭空衍生出了无数的CDS合约,一份CDS的票面价值为1000元人民币,买方需支付100块的担保佣金,如Jenny无法按时还款,则可从卖方处获赔全部的1000元;而卖方呢,大多是Jenny女神的铁粉,在笃定Jenny不会违约的前提下,躺着也能收100块的保险金,何乐而不为呢?

看到这里应该很多人会困惑,究竟是脑子被门夹成什么样,才会有那么多愿意花钱来赌Jenny违约的买方。

那让我们回归到实际生活中,要知道:全世界只有一个Jenny,而每家每户,或许都拥有不止一套房子。设想一下这样一个场景:你向银行贷款1000万元购买了一套市价1000万元的房产,于此同时你花了100万购买了一份以贷款的信用行为为标的的CDS。假设房价下跌,你无力偿还贷款,则CDS的卖方会赔付你全部的需还款金额;假设房价上涨,似乎花出去的100万也并没有什么损失。

而实际上买方所付出的担保金费用,也并不像这些例子里这么高昂。

以2008年凭借CDS一战成名的Paulson新发基金为例。10亿美金的本金,可以购买120亿美元针对BBB级的CDS产品,但Paulson并不需要为此付出120亿美元,而是每年交120亿美元1%的保费,即1.2亿美元。而且这支基金可以在缴纳之前存在银行获取5%的利息,即5000万美金,这样第一年只要支出7000万美元,在扣除每年由交易所产生的1000万美金佣金,10亿美金的产品一年最多损失8%(8000万美金),但理论上可以赚1200%(BBB级债券全部违约,CDS将赔付所有的120亿美元,当然实际中能要回多少就是多少)。

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CDS的交易会变得炙手可热:买方希望以此覆盖手中资产的风险敞口,或醉心于高达150倍的利润损失比;而卖方则笃定某项资产价格坚挺,以及那令人眼热的利息收入。

最终CDS早已不复金融资产持有方为违约风险购买保险的清纯,已经异化成为信用保险合约买卖双方的对赌行为。CDS合约双方其实都可以与需要信用保险的金融资产毫无关系,他们赌的就是信用违约事件是否出现。这种对赌的行为和规模早已远远超出信用违约掉期设计的初衷。

手持神器,我能打Boss了吗?

既然CDS如此凶残,我等买不起房的屌丝是否终于盼来了这“一生仅有一次的交易机会”?

小盼纸说,谨慎谨慎,再谨慎。

勤奋的同鞋们一定还记得上周末的荐读。对,就是那部精彩无比的《大空头》。感谢你们对君望的关注,我替Jenny女神送大家一个么么哒。

巴菲特曾经说过,"在美国238年的历史中,那些看空的人谁最终受益了?"尽管这句话是在2015年说的,但其实足以让每个阶段做空(而非看衰美国)的空头们心惊胆战。

按照PerTrac的统计,有13675家对冲基金和数千家其他类型投资机构获得了投资CDS的许可,但在Greg Lippmann疯狂路演的情况下,也仅仅有100家机构涉足了CDS,其中大部分还是为了对冲手上的不动产。只有极少数人,大于10%,小于20%,直接对赌了房地产市场的崩溃 。

这一小撮人,绝非每天羽扇纶巾静待樯橹灰飞烟灭,他们面对的对手盘,本质上是政府、银行、美联储、评级机构等无比强大的机器,他们永远不知道对手盘能够做出什么举动来,1 vs. All,电影中反应的胆战心惊煎熬的场景,是非常真实的。

而早在2005年,也有许多天才预见了这场泡沫的破灭,却由于过早介入市场,而未能生存到亲眼见证自己的判断成真的那一刻。

剔除市场经验不谈,本次“中国版”CDS的推出,监管层也早已对美国的前车之鉴有了充分的警醒。

根据《信用违约互换业务指引》对市场交易对象的资本要求:“任何一家核心交易商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净卖出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500%。任何一家一般交易商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净卖出总余额不得超过其相关产品规模或净资产的100%。专业委员会可根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市场发展运行情况,适时调整上述比例数值。”

换人话来说,我们再绕回Jenny女神会否还钱这件事,不出什么幺蛾子的话,票面价值1000元的CDS合约,核心交易商至多卖出5份,而一般交易商只能卖出一份。这样就大大减小了CDS规模远超标的资产规模的风险。

对手盘是真老虎,而你却不是武松

这个市场上韭菜之所以永远是韭菜,是因为他们连最基本的“趋势”都无法理解。趋势一旦形成,必须经过极为严密的运筹和激烈的抵抗,才有可能改变原本的状态。如果未来的走向是逆转趋势,则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

《大空头》中相当多的笔墨用在描述危机爆发前的场景:违约率已经大幅度提升,房价已经开始拐头,但空头仍然没法赚钱,因为整个系统还在做最后的抗争。这种抵抗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参与做空的很多人都开始怀疑自己,甚至在大胜来临的前一刻转而投向了注定落入深渊的那一阵营。

诸神之战很精彩,然而作为一个普通人,小盼纸想用最大的诚意给各位两条劝诫:

1. 不要独自站在一个无所不能的对手的对面。

2. 即使你看到了时代的拐点,也请不要押上自己全部的身家性命。

*本文参考了《空头盛宴还是风险保护:万字长文说透CDS》,由扑克投资家整理编辑,特此感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