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那些生育率逆势回升的国家,可能做对了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那些生育率逆势回升的国家,可能做对了什么?

在部分高收入国家,“质量数量权衡”理论已经不再是生育率变动的主因。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丨闫桂花

2022年,中国人口迎来了61年来的首次负增长,比普遍预计提早了近十年。中国的负增长是典型的生育主导型,即生育率过低无法抵消死亡人数。从2000年到2017年,中国每年的出生人口基本在1700多万浮动;但从2017年之后,每年出生人口就逐渐跌破了1000万。中国总和生育率在2020年已降至1.3,远低于2.1的替代水平,也低于很多欧美发达国家的生育率水平。

人口学者通常都将生育率下降归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越发达、生育率越低。对此,主流的解释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等经济学家在1960年代提出的“质量数量权衡”(quality-quantity trade-off)理论,即家庭的生育选择会权衡成本和收益。该理论认为,当一国越来越富有,教育投资的回报越来越高,一个家庭理性的反应就是少生、多投资,尤其是增加教育投资。而当女性工作机会增加,她们的时间机会成本也会增加,养育孩子的成本因减少了工作时间,实际上也会变高,少育甚至不育就成了更理性的选择。

长期以来,该理论在现实中得到普遍验证。世界范围内,穷国生育率相对富裕国家更高;同样的情形也适用于一国范围内,比如在中国,农村的父母们更倾向于选择生育更多数量的孩子。

然而,就在中国出现人口剧烈转型之际,在欧洲等部分发达国家出现了一种新的生育率现象:人均GDP越高,生育率越高;女性劳动参与率越高和受教育水平越高,生育率越高。这不仅仅是跨国别现象,在特定的一国内部也成立。皮尤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也显示,大约从1990年开始,女性受教育程度和生育率的关系开始逆转,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女性,相比更低学历的女性更愿意生育。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那些生育率逆势回升的国家,可能做对了什么?

在部分高收入国家,“质量数量权衡”理论已经不再是生育率变动的主因。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丨闫桂花

2022年,中国人口迎来了61年来的首次负增长,比普遍预计提早了近十年。中国的负增长是典型的生育主导型,即生育率过低无法抵消死亡人数。从2000年到2017年,中国每年的出生人口基本在1700多万浮动;但从2017年之后,每年出生人口就逐渐跌破了1000万。中国总和生育率在2020年已降至1.3,远低于2.1的替代水平,也低于很多欧美发达国家的生育率水平。

人口学者通常都将生育率下降归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越发达、生育率越低。对此,主流的解释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等经济学家在1960年代提出的“质量数量权衡”(quality-quantity trade-off)理论,即家庭的生育选择会权衡成本和收益。该理论认为,当一国越来越富有,教育投资的回报越来越高,一个家庭理性的反应就是少生、多投资,尤其是增加教育投资。而当女性工作机会增加,她们的时间机会成本也会增加,养育孩子的成本因减少了工作时间,实际上也会变高,少育甚至不育就成了更理性的选择。

长期以来,该理论在现实中得到普遍验证。世界范围内,穷国生育率相对富裕国家更高;同样的情形也适用于一国范围内,比如在中国,农村的父母们更倾向于选择生育更多数量的孩子。

然而,就在中国出现人口剧烈转型之际,在欧洲等部分发达国家出现了一种新的生育率现象:人均GDP越高,生育率越高;女性劳动参与率越高和受教育水平越高,生育率越高。这不仅仅是跨国别现象,在特定的一国内部也成立。皮尤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也显示,大约从1990年开始,女性受教育程度和生育率的关系开始逆转,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女性,相比更低学历的女性更愿意生育。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