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韩国爆品诞生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韩国爆品诞生记

下一个引爆全球的美妆单品能诞生在中国吗?

作者:五月

作为一个爱美的女生,她的梳妆台,一定少不了一款BB霜、气垫霜,或许还会有最近火爆的素颜霜;作为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化妆品店,它的货架上,也绝对少不了这三款镇店单品。

而创造了这三款单品并将其发扬光大的韩妆,居功甚伟。某种意义上,除了BB霜的鼻祖身份不确切之外,气垫霜和素颜霜的鼻祖均为韩国品牌——爱茉莉太平洋旗下的IPOE(艾诺碧)和珂莱欧旗下的goodal(果达儿)。

成功打造了这三款爆品,成为美妆界弄潮儿的韩妆,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出生

一个单品能否成为爆品,是从它出生之时就注定了的命运。

从BB 霜到气垫霜再到素颜霜,每一个单品的背后,都饱含着韩国品牌对化妆品细分和融合趋势的洞察。他们善于挖掘消费者普遍存在的深层次需求,并尝试予以满足。

作为BB霜来讲,诞生上个世纪60年代的德国,它虽没有纯正的韩国血统,但却是韩国一手带大的。

90年代电视剧大热,韩国民众渴望像韩剧中的女主角一样,拥有精致五官和无暇的皮肤。前者让韩国整形之风盛起,后者被敏锐的化妆品公司发现,研发推出了主打遮瑕和美白的BB霜。

▍SKIN79BB霜

BB霜流行之后,又有一些新的消费需求逐渐开始显现。消费者希望能有一款“同时满足过去的防晒、隔离、粉底等基础化妆产品的多功能产品”,这也反映出人们在化妆步骤上希望去繁就简。针对这一需求,韩国爱茉莉太平洋的研发人员进行了大量实验,最终成功研制出既方便携带并能够随时随地上妆的气垫霜。

而素颜霜的出现,则是抓住了亚洲消费者对美白和自然裸妆的消费需求,顺势推出能够提亮肤色的护肤品,同时暗合了当下化妆品和护肤品之间界限模糊的趋势。

推广

一个单品研发出来,接下来就是包装推广了。而这个包装推广,包含了初期的市场教育及上市过程中的营销推广技巧。

BB霜本质上是一款粉底类产品,在推向市场的时候,它就被包装成一款美白、隐形毛孔、防晒、遮瑕等多效合一的产品;而气垫霜则是在BB霜的基础的产品升级,增加了保湿、水润、轻薄、上妆补妆方便的卖点;素颜霜则是以能够提亮肤色的护肤品为卖点。至此,这些单品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爆品包装塑造。

▍艾诺碧气垫霜

接下来,韩妆通过广告、促销等一系列营销推广手段,完成了第二阶段的消费者教育,将这些卖点输送到消费者的大脑中。

第三阶段就是单品到爆品的关键阶段,通过明星代言,影视植入,产品测评,网红推荐等,将消费者已经有了一定认知的单品推向爆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三阶段中,助推单品成为爆品,韩剧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甚至创造了“一部韩剧带火一个单品”的神话。

经过这三个阶段,韩国化妆品引领的潮流也逐渐完成全球性的输出。正如欧睿国际日前发表的一篇题为《K-POP, K-BEAUTY AND MORE: EXPORTING KOREAN CULTURE AND BUSINESS(韩流、韩妆及其他:向世界出口韩国文化和生意)》的调查报告中指出的,“韩国产品在世界一级的成就是由于有效的营销活动以及产品定位” 。

爆品在中国

在韩国市场大火之后,这三个单品在走出韩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带来了一众效仿者。

在中国市场上,本土品牌争相跟随潮流,纷纷扩充产品品类,先后推出自己的BB霜、气垫霜、素颜霜,抢占市场份额。

▍果达儿蜗牛晶彩焕亮面霜又名“素颜霜”

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单个品牌的销售额不敌韩国品牌,但在总体销售额上,本土品牌还是占有较大优势的。

根据星图数据对天猫、京东等7大电商平台的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1-8月份,素颜霜的线上销售额达到6065万元,其中国产品牌贡献的销售额占比为73.58%,韩国为24.35%;气垫BB霜为37389万元,其中国产占比52.12%,韩国为34.14%;BB霜为45545万元,国产占比56.59%,韩国为18.97%。

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近两年才在中国火起来的素颜霜,国产品牌在市场份额上占绝对优势。此外,BB霜和气垫BB霜国产品牌销售占比也远超韩国品牌。

但就品牌销售额而言,韩国品牌仍有较大的吸金能力。在三个单品的品牌top10排名当中,有多个韩国品牌上榜,排名还相对靠前。

这一些列数据表明,韩妆爆品在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被本土品牌“拿来”为己所用,在帮助推广韩妆爆品概念的同时,也蚕食着韩国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成功将三个单品推广成为爆品,其中BB霜和气垫霜的火爆更是全球性的,在这一点上,韩妆值得深入研究和学习。问题来了,下一个引爆全球的美妆单品能诞生在中国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韩国爆品诞生记

下一个引爆全球的美妆单品能诞生在中国吗?

作者:五月

作为一个爱美的女生,她的梳妆台,一定少不了一款BB霜、气垫霜,或许还会有最近火爆的素颜霜;作为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化妆品店,它的货架上,也绝对少不了这三款镇店单品。

而创造了这三款单品并将其发扬光大的韩妆,居功甚伟。某种意义上,除了BB霜的鼻祖身份不确切之外,气垫霜和素颜霜的鼻祖均为韩国品牌——爱茉莉太平洋旗下的IPOE(艾诺碧)和珂莱欧旗下的goodal(果达儿)。

成功打造了这三款爆品,成为美妆界弄潮儿的韩妆,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出生

一个单品能否成为爆品,是从它出生之时就注定了的命运。

从BB 霜到气垫霜再到素颜霜,每一个单品的背后,都饱含着韩国品牌对化妆品细分和融合趋势的洞察。他们善于挖掘消费者普遍存在的深层次需求,并尝试予以满足。

作为BB霜来讲,诞生上个世纪60年代的德国,它虽没有纯正的韩国血统,但却是韩国一手带大的。

90年代电视剧大热,韩国民众渴望像韩剧中的女主角一样,拥有精致五官和无暇的皮肤。前者让韩国整形之风盛起,后者被敏锐的化妆品公司发现,研发推出了主打遮瑕和美白的BB霜。

▍SKIN79BB霜

BB霜流行之后,又有一些新的消费需求逐渐开始显现。消费者希望能有一款“同时满足过去的防晒、隔离、粉底等基础化妆产品的多功能产品”,这也反映出人们在化妆步骤上希望去繁就简。针对这一需求,韩国爱茉莉太平洋的研发人员进行了大量实验,最终成功研制出既方便携带并能够随时随地上妆的气垫霜。

而素颜霜的出现,则是抓住了亚洲消费者对美白和自然裸妆的消费需求,顺势推出能够提亮肤色的护肤品,同时暗合了当下化妆品和护肤品之间界限模糊的趋势。

推广

一个单品研发出来,接下来就是包装推广了。而这个包装推广,包含了初期的市场教育及上市过程中的营销推广技巧。

BB霜本质上是一款粉底类产品,在推向市场的时候,它就被包装成一款美白、隐形毛孔、防晒、遮瑕等多效合一的产品;而气垫霜则是在BB霜的基础的产品升级,增加了保湿、水润、轻薄、上妆补妆方便的卖点;素颜霜则是以能够提亮肤色的护肤品为卖点。至此,这些单品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爆品包装塑造。

▍艾诺碧气垫霜

接下来,韩妆通过广告、促销等一系列营销推广手段,完成了第二阶段的消费者教育,将这些卖点输送到消费者的大脑中。

第三阶段就是单品到爆品的关键阶段,通过明星代言,影视植入,产品测评,网红推荐等,将消费者已经有了一定认知的单品推向爆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三阶段中,助推单品成为爆品,韩剧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甚至创造了“一部韩剧带火一个单品”的神话。

经过这三个阶段,韩国化妆品引领的潮流也逐渐完成全球性的输出。正如欧睿国际日前发表的一篇题为《K-POP, K-BEAUTY AND MORE: EXPORTING KOREAN CULTURE AND BUSINESS(韩流、韩妆及其他:向世界出口韩国文化和生意)》的调查报告中指出的,“韩国产品在世界一级的成就是由于有效的营销活动以及产品定位” 。

爆品在中国

在韩国市场大火之后,这三个单品在走出韩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带来了一众效仿者。

在中国市场上,本土品牌争相跟随潮流,纷纷扩充产品品类,先后推出自己的BB霜、气垫霜、素颜霜,抢占市场份额。

▍果达儿蜗牛晶彩焕亮面霜又名“素颜霜”

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单个品牌的销售额不敌韩国品牌,但在总体销售额上,本土品牌还是占有较大优势的。

根据星图数据对天猫、京东等7大电商平台的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1-8月份,素颜霜的线上销售额达到6065万元,其中国产品牌贡献的销售额占比为73.58%,韩国为24.35%;气垫BB霜为37389万元,其中国产占比52.12%,韩国为34.14%;BB霜为45545万元,国产占比56.59%,韩国为18.97%。

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近两年才在中国火起来的素颜霜,国产品牌在市场份额上占绝对优势。此外,BB霜和气垫BB霜国产品牌销售占比也远超韩国品牌。

但就品牌销售额而言,韩国品牌仍有较大的吸金能力。在三个单品的品牌top10排名当中,有多个韩国品牌上榜,排名还相对靠前。

这一些列数据表明,韩妆爆品在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被本土品牌“拿来”为己所用,在帮助推广韩妆爆品概念的同时,也蚕食着韩国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成功将三个单品推广成为爆品,其中BB霜和气垫霜的火爆更是全球性的,在这一点上,韩妆值得深入研究和学习。问题来了,下一个引爆全球的美妆单品能诞生在中国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