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本田汽车开年组织架构大调整,当务之急是提升产品对消费者吸引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本田汽车开年组织架构大调整,当务之急是提升产品对消费者吸引力

中国和美国两大主要市场的竞争格局和政策环境的快速变化导致本田汽车转型迫在眉睫。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范剑磊

记者 | 周姝祺

新能源汽车浪潮之下,销量受挫的日系汽车公司按捺不住开始寻求变革。继丰田汽车更换社长后,新一家有大动作的是本田汽车。

日前,本田中国连发三条公告,对组织架构和内部人事多方面调整,希望“进一步加速电动事业”。其中,自2023年4月1日起,本田汽车将开始实施新组织运营体制,新设电动事业开发本部,重编地域本部组织体制和重编企业领域组织体制。

此次成立的电动事业开发本部将主要负责汽车事业战略及纯电动产品开发、摩托和其他动力产品的事业战略和车型开发。新设的企业战略本部和企业管理本部着重企业战略联动和优化整体经营资源。

本田汽车组织架构调整。图片来源:本田中国官网

为强化各地域电动化战略的开发和实施,本田汽车将现行的六大市场整合为三个市场,分别为中国、北美和统合地区。统合地区包括日本、亚洲和大洋洲、南美洲、欧洲和非洲以及中东地区共计四个区域。

另外,本田汽车内部提拔支持电动化路线高管。被任命为电动事业开发部本部长的井上胜史是本田内部对电动化、智能化极为推崇的高管之一,曾多次表示“本田要在中国市场加速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并在去年主导了本田中国 “e:N品牌”与车型发布。他此前是本田中国本部长。

在新能源汽车竞争最激烈的中国市场,本田汽车决定将全资子公司本田技研科技和本田生产技术合并,将生产战略规划和生产技术规划的职能融为一体,强化本田汽车在中国生产领域的战略运营体制。

本田汽车开年即大刀阔斧实行改革,与近两年公司在全球市场表现不佳密切相关。2022年本田中国累计销量为137.31万辆,同比下降12.1%,这是本田中国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且跌幅不断扩大。而在美国市场,本田汽车去年销量下跌超过三成。

本田中国将销量下滑由头指向疫情波动和零部件供应紧张。但在燃油车市场萎缩的大趋势下,即使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去年引入多款新产品,并对主力车型换代更新,也未能对销量产生明显提振。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燃油车销量下跌13%至1487万辆。

同时,本田中国并未吃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红利,其电动车产品在中国市场存在感不高。2022年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相继推出新能源产品e:NS1和 e:NP1极湃1,月均销量维持在三位数,去年累计销量分别为5747辆和3608辆。

惠誉评级企业董事合伙人杨菁向界面新闻表示,过去两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超预期发展,尤其是2022年比亚迪在插电混动车市场的强势崛起,导致日系品牌以往通过高口碑、低能耗在燃油车市场积攒的竞争优势被弱化,丢失了部分市场份额。

“中国和美国两大主要市场的竞争格局和政策环境的快速变化也导致本田汽车转型迫在眉睫。”杨菁告诉界面新闻,即使是在电动化政策上犹豫不前的美国也在去年发布《通胀削减法案》,从消费者税收补贴到全产业链建设全面支持电动车发展,这意味着日企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也将加速电动化。

紧张形势下,本田汽车加快了电动化进程。界面新闻此前报道,2022年12月本田汽车向宁德时代下了一笔大订单,计划7年时间采购约123GWh纯电动车动力电池,预计将装配200万辆纯电动汽车。

另外,去年8月,本田汽车宣布和LG新能源达成协议,将在美国成立一家合资公司,生产锂电池,为北美市场的本田和讴歌电动车型供应电池。

根据规划,本田汽车计划在2030年销售200万辆新能源汽车,预计其中40%是电动汽车,60%是混合动力车。到2027年,本田汽车将向中国投放10款e:N品牌纯电动车,到2030年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要提高至80万辆。

从产业链布局,到此次组织架构调整和内部人事变动,本田汽车在电动化事业上动作频频。但想要真正转化为实际效益,本田汽车还需解决当下面临的多项挑战。

杨菁认为,合资汽车公司电动车销售的主要阻力在于价格。由于中资汽车公司及新造车势力短期内以价换量,若合资公司以同样的价格策略竞争,电动车的盈利性将远低于燃油车业务。

目前在中国市场除了大众和部分豪华品牌,还未看到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等合资汽车公司展现出革新的决心。一种普遍的心态是想要保住燃油车基本大盘的同时,加大电动车资源投入。

此外,由于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方面高调的军备竞赛,中国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技术配置认知已经大幅提升。在渠道布局上,电动车品牌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建设销售服务充电网络,对本田汽车等新的市场入局者后来居上的难度正在加大。

可以预料的是,接下来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合资企业、自主品牌和新势力将迎来非生即死的比拼。本田汽车想要获得长远发展,不得不牺牲短期燃油车市场的盈利,向电动车事业倾斜资源,投放更高性价比和更具吸引力的电动车型。

“从短期来看,当务之急是提升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若要走性价比路线则需要在销量和利润率中找到平衡。”杨菁表示,“中长期来看,还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拿出过硬的技术和产品,同时发挥日本汽车公司供应链管理经验,优化整合电动车供应链,降本增利。”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本田汽车开年组织架构大调整,当务之急是提升产品对消费者吸引力

中国和美国两大主要市场的竞争格局和政策环境的快速变化导致本田汽车转型迫在眉睫。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范剑磊

记者 | 周姝祺

新能源汽车浪潮之下,销量受挫的日系汽车公司按捺不住开始寻求变革。继丰田汽车更换社长后,新一家有大动作的是本田汽车。

日前,本田中国连发三条公告,对组织架构和内部人事多方面调整,希望“进一步加速电动事业”。其中,自2023年4月1日起,本田汽车将开始实施新组织运营体制,新设电动事业开发本部,重编地域本部组织体制和重编企业领域组织体制。

此次成立的电动事业开发本部将主要负责汽车事业战略及纯电动产品开发、摩托和其他动力产品的事业战略和车型开发。新设的企业战略本部和企业管理本部着重企业战略联动和优化整体经营资源。

本田汽车组织架构调整。图片来源:本田中国官网

为强化各地域电动化战略的开发和实施,本田汽车将现行的六大市场整合为三个市场,分别为中国、北美和统合地区。统合地区包括日本、亚洲和大洋洲、南美洲、欧洲和非洲以及中东地区共计四个区域。

另外,本田汽车内部提拔支持电动化路线高管。被任命为电动事业开发部本部长的井上胜史是本田内部对电动化、智能化极为推崇的高管之一,曾多次表示“本田要在中国市场加速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并在去年主导了本田中国 “e:N品牌”与车型发布。他此前是本田中国本部长。

在新能源汽车竞争最激烈的中国市场,本田汽车决定将全资子公司本田技研科技和本田生产技术合并,将生产战略规划和生产技术规划的职能融为一体,强化本田汽车在中国生产领域的战略运营体制。

本田汽车开年即大刀阔斧实行改革,与近两年公司在全球市场表现不佳密切相关。2022年本田中国累计销量为137.31万辆,同比下降12.1%,这是本田中国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且跌幅不断扩大。而在美国市场,本田汽车去年销量下跌超过三成。

本田中国将销量下滑由头指向疫情波动和零部件供应紧张。但在燃油车市场萎缩的大趋势下,即使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去年引入多款新产品,并对主力车型换代更新,也未能对销量产生明显提振。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燃油车销量下跌13%至1487万辆。

同时,本田中国并未吃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红利,其电动车产品在中国市场存在感不高。2022年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相继推出新能源产品e:NS1和 e:NP1极湃1,月均销量维持在三位数,去年累计销量分别为5747辆和3608辆。

惠誉评级企业董事合伙人杨菁向界面新闻表示,过去两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超预期发展,尤其是2022年比亚迪在插电混动车市场的强势崛起,导致日系品牌以往通过高口碑、低能耗在燃油车市场积攒的竞争优势被弱化,丢失了部分市场份额。

“中国和美国两大主要市场的竞争格局和政策环境的快速变化也导致本田汽车转型迫在眉睫。”杨菁告诉界面新闻,即使是在电动化政策上犹豫不前的美国也在去年发布《通胀削减法案》,从消费者税收补贴到全产业链建设全面支持电动车发展,这意味着日企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也将加速电动化。

紧张形势下,本田汽车加快了电动化进程。界面新闻此前报道,2022年12月本田汽车向宁德时代下了一笔大订单,计划7年时间采购约123GWh纯电动车动力电池,预计将装配200万辆纯电动汽车。

另外,去年8月,本田汽车宣布和LG新能源达成协议,将在美国成立一家合资公司,生产锂电池,为北美市场的本田和讴歌电动车型供应电池。

根据规划,本田汽车计划在2030年销售200万辆新能源汽车,预计其中40%是电动汽车,60%是混合动力车。到2027年,本田汽车将向中国投放10款e:N品牌纯电动车,到2030年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要提高至80万辆。

从产业链布局,到此次组织架构调整和内部人事变动,本田汽车在电动化事业上动作频频。但想要真正转化为实际效益,本田汽车还需解决当下面临的多项挑战。

杨菁认为,合资汽车公司电动车销售的主要阻力在于价格。由于中资汽车公司及新造车势力短期内以价换量,若合资公司以同样的价格策略竞争,电动车的盈利性将远低于燃油车业务。

目前在中国市场除了大众和部分豪华品牌,还未看到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等合资汽车公司展现出革新的决心。一种普遍的心态是想要保住燃油车基本大盘的同时,加大电动车资源投入。

此外,由于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方面高调的军备竞赛,中国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技术配置认知已经大幅提升。在渠道布局上,电动车品牌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建设销售服务充电网络,对本田汽车等新的市场入局者后来居上的难度正在加大。

可以预料的是,接下来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合资企业、自主品牌和新势力将迎来非生即死的比拼。本田汽车想要获得长远发展,不得不牺牲短期燃油车市场的盈利,向电动车事业倾斜资源,投放更高性价比和更具吸引力的电动车型。

“从短期来看,当务之急是提升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若要走性价比路线则需要在销量和利润率中找到平衡。”杨菁表示,“中长期来看,还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拿出过硬的技术和产品,同时发挥日本汽车公司供应链管理经验,优化整合电动车供应链,降本增利。”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