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哪个外来品牌的中文翻译连它妈都不认识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哪个外来品牌的中文翻译连它妈都不认识了?

想要本土化,不代表译名就得土啊……

作者:陆九

如果一个产品叫蝌蝌啃蜡,想必识字的人都不敢买吧……

其实蝌蝌啃蜡是可口可乐刚进入中国时取的名字,还好后来得高人翻译了可口可乐这个音意兼备的译名。不然百事估计也得叫百事啃蜡了……

可见,译名对外国品牌的重要性。但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仍有些品牌总会沿用“蝌蝌啃蜡”风格取中文译名,不是让人想不起原文名,就是表意一言难尽,譬如:

It’s skin 伊思

原文是“这是皮肤”的意思,中文译名伊思只取了“这是”的发音,“皮肤”不见了

IOPE 艾诺碧

听起来真的很像街边小店里三无彩妆品牌名,有没有?

Su:m 37° 苏秘37°

原来呼吸37°虽与原意“集合37种发酵材料”无关,但有意境,也好记,不懂为什么要换成不明所以的苏谜,也不同于原文sum发音。

Ohui 欧蕙

明明是想走高端线的品牌,活生生让译名变成了TVB剧中的路人角色……

Skinfood 思亲肤

原文是皮肤的食物意思,思亲肤的译名真的是音意全无。

IPSA 茵芙莎

只看这中文名,还以为是淘宝内衣品牌,没想到一搜淘宝,还真是个内衣牌子。

Za姬芮

中文译名两个字单看都非常优美,只是组合到一起就有种说出的“非主流”。

DHC蝶翠诗

除了蝶是音译的D以外,翠诗应该是普通话不太好的译者自由发挥的结果。

Kiss me 奇士美

据闻这个品牌取译名时,考虑到大陆人的保守和含蓄,所以选了带着浓浓台客味的奇士美。

Make up for ever 玫珂菲

之前的译名浮生若梦意境很美,但真的和原文毫无干系。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现在官方都统一叫玫珂菲,虽然有点土……

总体看来,韩妆译名多奇葩,特别是LG生活健康旗下的一些品牌,当然原文名就很奇怪也是一部分原因。

一般外来品牌取名都会遵循如下的方法:

最直接的音译

典型如

Chanel 香奈儿

Givency 纪梵希

Lancome 兰蔻

进阶版的意译

雅诗兰黛 Estee Lauder

悦诗风吟 Innisfree

Innisfree是出自英国诗人济慈的诗《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描述了一座自然安宁的小岛,悦诗风吟的译名完整地传达出这一含义。

最高级的混译

中文既与原音相似,也能很好表意。经典翻译如:

Revlon 露华浓,中文名出自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是化妆品界的经典译名。

head &shoulders海飞丝

英文愿意是头和肩,但经翻译,顿时就有轻舞飞扬的既视感。

据悉,由于注册要求,外来品牌必须有中文译名。同时也能方便对外宣传,让消费者能将中文名与原文名对上,所以品牌多音译。而实际在店铺、专柜的陈设都是以原文名为主。

所以在取中文译名时,很多品牌考虑是让中国消费者如何接受品牌,于是以他们理解的中国人画像来确定一个尽可能被最多数人接受的名称,以达到本土化的目的。

但事实证明这一画像和当下的国人,特别是其目标群体的实际情况有明显偏差,所以有些费劲心思的译名反被消费者嫌弃。

虽说名字起得好坏和销量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有一个让中国消费者朗朗上口的中文名称,起码是一个好的开端。

不过,想要本土化,不代表译名就得土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哪个外来品牌的中文翻译连它妈都不认识了?

想要本土化,不代表译名就得土啊……

作者:陆九

如果一个产品叫蝌蝌啃蜡,想必识字的人都不敢买吧……

其实蝌蝌啃蜡是可口可乐刚进入中国时取的名字,还好后来得高人翻译了可口可乐这个音意兼备的译名。不然百事估计也得叫百事啃蜡了……

可见,译名对外国品牌的重要性。但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仍有些品牌总会沿用“蝌蝌啃蜡”风格取中文译名,不是让人想不起原文名,就是表意一言难尽,譬如:

It’s skin 伊思

原文是“这是皮肤”的意思,中文译名伊思只取了“这是”的发音,“皮肤”不见了

IOPE 艾诺碧

听起来真的很像街边小店里三无彩妆品牌名,有没有?

Su:m 37° 苏秘37°

原来呼吸37°虽与原意“集合37种发酵材料”无关,但有意境,也好记,不懂为什么要换成不明所以的苏谜,也不同于原文sum发音。

Ohui 欧蕙

明明是想走高端线的品牌,活生生让译名变成了TVB剧中的路人角色……

Skinfood 思亲肤

原文是皮肤的食物意思,思亲肤的译名真的是音意全无。

IPSA 茵芙莎

只看这中文名,还以为是淘宝内衣品牌,没想到一搜淘宝,还真是个内衣牌子。

Za姬芮

中文译名两个字单看都非常优美,只是组合到一起就有种说出的“非主流”。

DHC蝶翠诗

除了蝶是音译的D以外,翠诗应该是普通话不太好的译者自由发挥的结果。

Kiss me 奇士美

据闻这个品牌取译名时,考虑到大陆人的保守和含蓄,所以选了带着浓浓台客味的奇士美。

Make up for ever 玫珂菲

之前的译名浮生若梦意境很美,但真的和原文毫无干系。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现在官方都统一叫玫珂菲,虽然有点土……

总体看来,韩妆译名多奇葩,特别是LG生活健康旗下的一些品牌,当然原文名就很奇怪也是一部分原因。

一般外来品牌取名都会遵循如下的方法:

最直接的音译

典型如

Chanel 香奈儿

Givency 纪梵希

Lancome 兰蔻

进阶版的意译

雅诗兰黛 Estee Lauder

悦诗风吟 Innisfree

Innisfree是出自英国诗人济慈的诗《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描述了一座自然安宁的小岛,悦诗风吟的译名完整地传达出这一含义。

最高级的混译

中文既与原音相似,也能很好表意。经典翻译如:

Revlon 露华浓,中文名出自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是化妆品界的经典译名。

head &shoulders海飞丝

英文愿意是头和肩,但经翻译,顿时就有轻舞飞扬的既视感。

据悉,由于注册要求,外来品牌必须有中文译名。同时也能方便对外宣传,让消费者能将中文名与原文名对上,所以品牌多音译。而实际在店铺、专柜的陈设都是以原文名为主。

所以在取中文译名时,很多品牌考虑是让中国消费者如何接受品牌,于是以他们理解的中国人画像来确定一个尽可能被最多数人接受的名称,以达到本土化的目的。

但事实证明这一画像和当下的国人,特别是其目标群体的实际情况有明显偏差,所以有些费劲心思的译名反被消费者嫌弃。

虽说名字起得好坏和销量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有一个让中国消费者朗朗上口的中文名称,起码是一个好的开端。

不过,想要本土化,不代表译名就得土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