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是一柄双刃剑,人生来俱有,并且是推动社会向前的动力,但欲望必须有控制,人不能无节制,无控制,无底线。人如何在欲望与良知之间取得平衡,至少是当下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文学母题,非常值得写。
——王宛平
由王宛平编剧,金晔执导,华谊浩瀚、耀客传媒、浙江常升联合出品,杨子姗、郑恺、张国立、江珊等人主演的《好久不见》正在北京热拍。作为今年下半年中备受关注和期待的一部现实主义题材都市情感剧,该剧讲述了应届毕业生花朵朵(杨子姗饰)与想证明自己能力的企业家儿子贺言(郑恺饰)机缘巧合从误打误撞发生冲突相互厌弃,到彼此之间发现共同的价值追求,互相许诺、陪伴,在完成创业梦想的过程中,他们之间的爱情修成正果的故事。
近日该剧首次开放媒体探班,编剧帮受邀来到拍摄现场。探班当天正在拍摄一场贺言(郑恺饰)的“坠楼戏”,这场戏正是全剧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坠楼的紧张、惊险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这让我们对于整个剧本的创作过程更加的好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剧中的主演们纷纷表示了对剧本的肯定。
从《致青春》的小鸭子船吵到了《好久不见》的宝马车,两位主演杨子姗和郑恺经历了五年之后的“好久不见”。 杨子姗选择《好久不见》作为电视剧首秀的主要是因为剧本打动她。“有好的剧本和好的团队,我没有什么理由拒绝。”
当郑恺被问及和张国立合作的感受,“所谓无仇不父子,在戏中编剧王宛平老师对这段关系的描写,很真实,很感人,就像年轻时候的自己,跟老爸对着干,彼此见面都没好脸色,处处护着老妈,这些在戏里都有真实的情感体现。”
贺文华的饰演者张国立表示:“与王宛平合作过《金婚》,我跟她有一个非常好的合作,对剧本的质量有一种天然的相信,所以我就来了。”
“当制片人告诉我把张国立老师签下来了,我从椅子上跳下来了,我一直想和国立哥合作。” 成名多年的实力演员江珊,出手便是佳作。因为对剧本和张国立的信任,专程从美国赶来拍戏。
“《好久不见》对我来说,是一次新的尝试,即,尽可能真实的展示当下社会矛盾,冲突,又细致地描写美好的年轻的爱情,二者之间,如何有机融合,是一次尝试。《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播出时,我曾写过这样一段话:本剧献给那些爱过,爱着的人们。爱,与年龄无关,与时代无关,与情感,心灵有关。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好久不见》这部戏。”编剧王宛平表示。
媒体探班现场
重塑国人十年非典记忆,再现生死别离的爱情。混合家庭、职场、商战等元素,这部“编年体式”的当代情感剧究竟是如何讲述当代人面临的种种情感困扰?剧本究竟在哪点上俘获了主演们的心?关于爱情,是选择“门当户对”还是“精神上的势均力敌”,金牌编剧王宛平帮助主角们做了一道证明题还是选择题?
王宛平
一、欲望与良知之间的平衡
当下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文学母题
编剧帮 《好久不见》是今年下半年中备受关注和期待的一部现实主义题材都市情感剧,您致力于把他打造成当下的《欲望号街车》,对“欲望”您怎样理解?为什么选择这一主题来呈现这个现实主义题材的故事?您的创作初衷是什么?
王宛平:继《金婚》、《甜蜜蜜》、《幸福像花儿一样》想写一部反应当下都市生活和情感的剧,尽可能真实地表现当代人必须面对的种种情感困惑、困扰。而这部“编年体式”的当代情感剧,截取的正是非典之后十年内中国快速的发展,房地产和互联网创业潮下的行业大变革时代。这是一部有批判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从编剧角度,它更接近我之前写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可以称之为“欲望三部曲第二部”。因为这个主题我还会写下去。)
“欲望”是一柄双刃剑,人生来俱有,并且是推动社会向前的动力,但欲望必须有控制,人不能无节制,无控制,无底线。人如何在欲望与良知之间取得平衡,至少是当下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文学母题,非常值得写。
编剧帮 您被称为“婚姻题材金牌编剧”《甜蜜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都有很多的情感描述,相比之下《好久不见》中年轻人的婚恋描写有哪些新的尝试?
王宛平:虽然我写过很多情感剧,但之前主要侧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或者五六十年代,认真描写当今社会情感困惑,严格意义上算第一次。本剧写了年轻一代的多种婚恋观,以及对精神上门当户对的价值观的认可。
爱情应提倡“门当户对”,不是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的“门当户对”,而是个人兴趣爱好以及人生价值观的势均力敌。这是我认为最好的爱情、最牢固的婚姻,也是《好久不见》传递的价值观之一。
我的婚恋题材作品,男女之情,夫妻之情,从未脱离过所处时代,之前所写基本是上世纪婚恋,《好久不见》写得是本世纪近十年情感,所谓新的尝试,应该是主人公所处环境 ,时代变了,情感形态有所变化 ,但核心不变。
杨子姗
编剧帮 剧中虽然以年轻人的爱情为主,但是人到中年的情感危机描写也是重头戏,您对剧中张国立和江珊两位老戏骨爱情的时代感是怎么考虑的?
王宛平:张国立和江珊扮演的夫妻,可看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陆毅和秦海璐那对夫妻的继续,这对门不当户不对的夫妇,因为爱情而结婚,但人到中年,时代发生巨变,夫妻情感也经历巨大的情感冲击,这对夫妻的矛盾冲突,充分彰显人性复杂之处。当时代发生变化,夫妻关系也应该与时俱进,如果不能,就会带来家庭复杂的矛盾。
所有的爱情因时代不同,形态不一,外在原因不同;但爱情的核心是永恒的,人们对爱情的想往,爱情中的波折,感受,酸甜苦辣,亘古不变。
编剧帮 在人物关系设定上,花朵朵、贺言、这对CP很容易被认为是“高富帅&傻白甜”组合,两人出身不同,所谓门不当户不对,两个主人公分别有怎样的个人魅力? 您怎样做到让他们谈了一场势均力敌的爱情?
王宛平:本剧并不是一个灰姑娘和王子的故事,不是一个傻白甜和高富帅的故事,而是两个独立的 ,有个性的,价值观相近,并且能互相激励的年轻人,从人性最根本出发,两情相悦,相互吸引,彼此相爱的故事。
本剧,女主人公是灵魂人物,花朵朵的成长贯穿始终, 如果可以用其它网络用语描述,花朵朵可以形容为“女小强”,非傻白甜,而个性十足,从始至终坚持独立人格。她这个人物身上可以看到《幸福像花儿一样》《甜蜜蜜》里女主的影子,单纯,善良,性格爽朗,倔强,个性坚毅,目标明确,是她们共同特点。
贺言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物,除了富二代出身,经历坎坷,九死一生,很难说是高富帅标配。贺言表面的高冷傲慢,嘴巴的毒舌,内心的孤独,过人的才智,濒于死亡的悲惨状态等等,会激发花朵朵单纯女孩的女性怜悯;总之,在郑恺扮演的这个人物身上,亲情,友情,爱情,统统遭遇严峻考验。
两人都是单纯明朗的个性,贺言能直击花朵朵内心深处最脆弱最敏感之处,两个单纯的心更容易心灵相通。花朵朵与贺言虽然出身不同,但智力相当,情商匹配,到最后财力也相当,当然是一场势均力敌的CP。也就是说,真正的般配,在于两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个性,相互欣赏,相互吸引。我想这也是一场势均力敌的爱情的最终释义。
郑恺
二、写到了家庭、职场、商战
但它最终还是一部情感剧
编剧帮 《好久不见》写到了家庭,写到了职场,写了商战,但它最终还是一部情感剧,以上这些如何有机融合?把美好的爱情故事写进当下的社会矛盾中所传达的情绪难免有些忧伤,您如何准确把握观众的情绪?
王宛平:本剧呈现了两代人的情感纠结与矛盾,但以年轻一代为主,而无论哪代人,面临的都是生活种种坎坷和考验,人性无时无刻不处于被审视被考察的边缘。人物不得不一次次面对自己真实的内心。和我以往写作不同,本剧也写了几个因强烈的欲望,不择手段,丧失自我的年轻人。除此之外,两个主人公是独立的 ,有个性的,价值观相近,并且能互相激励的年轻人,从人性最根本出发,两情相悦,相互吸引,从坚持美好的爱情之后经历坎坷最终收获爱情的故事。这样的过程会自然而然的引领观众的情绪。
我一直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美好的爱情是人类永远的想往,也是生活永恒的动力之一,所谓准确的把握观众情绪,这个我觉得大概哪个编剧也不敢说自己做到了,只能说,尊重艺术规律,尊重人类情感,尽可能准确地表达出这份情感。
张国立
编剧帮 故事开始于03年非典,这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很有代入感,除此之外这部带有强烈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还通过在哪些方式展现它接地气的一面?
王宛平:现实题材作品必须是接地气的,从人物设置,到性格发展,情节设定,故事演变,以及场景选择,方方面面都接地气吧。本剧不是当下常见的生活轻喜剧,所有的情节和状态,都不是一笑了之,要再深一步,走向人物的内心。
创作上我一直希望回到戏剧本身,重视传统的戏剧冲突,重视细节,重视情感的细微表达。把情感与情绪,尽可能推到极致。不是简单的模拟生活,而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剧中人物的成长,阵痛,蜕变,都是必然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商业社会,每个人面临的困扰,诱惑,欲望,情感,伤痛,这都是我们想表现的。当然,它是通过跌宕起伏,爱恨情仇,充满戏剧性的故事,来展现我们想表达的主题。这个过程,有人成长,有人伤痛,有人堕落,有人付出惨痛代价。
编剧帮 您一直专注于现实题材的创作,近年来随着中国影视市场繁荣现实题材作品的数目与日俱增,这一类型作品怎样完成质的飞跃?市场与艺术如何统一?
王宛平:作为一个有自己职业操守和职业理想的编剧,必须尊重市场,但绝对不能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和尊重,二者之间,并非完全不可融合,但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影视剧是团队作业,编剧负责的只是剧本这块,但一部戏能作到优质,编,导,演,以及制作 ,都要精良,否则,很难有质的突破。
江珊
编剧帮 华谊浩瀚、耀客传媒、浙江常升三家在剧本、拍摄和投资、营销合作等领域各司其职力求呈现最优秀的作品,在与整个团队的合作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王宛平:与专业公司,团队合作,是每一个编剧的幸福。
三、不忘初衷,坚持自我最重要
编剧帮 《好久不见》是您现代都市情感剧的第一次尝试,接下来您还想要在哪些题材上做出尝试?
王宛平:描写当代都市情感,是我一直专注的,也是我的强项,我会坚持。
之前写过一部古装戏,到现在也没有开机,希望接下来的数年内,能看到这部戏有个开始。
编剧帮 您如何兼顾家庭和创作,又是怎样经营自己的家庭与婚姻的?您个人的家庭生活、情感经历对于创作有什么影响?
王宛平:人生经历,情感经历,对写作者都是财富,不只是影响,而是源头。在我所有作品关于情感的描述中,都能看到我自身生活的影子。(笑)
编剧帮 在创作上您有哪些准则?对年轻编剧有哪些寄语?
王宛平:也许是老生常谈,我还是觉得,不管市场怎么变,不忘初衷,坚持自我最重要,当然,前提是尊重市场规律。
金晔
编剧帮 对于编剧帮将于10月12日主办的“2016首届中国编剧脱口秀大会”有哪些期待?
王宛平:首先要热烈祝贺“2016首届中国编剧脱口秀大会”召开,并祝成功。
五名表演者,有四名来自中戏戏文系,作为中戏戏文系任教25年的资深教师,看到年轻同行,不仅能写,还会说,不仅会说,还会说段子,不仅写作品能吸引观众,上台还能逗乐观众,堪称奇迹,太神奇了。以后都自编自演吧。
当然,不是所有编剧都能成段子手,所以,能说的尽可能说吧,不能说的,也别自卑,跟我似的,老实写吧,这是一个不会埋没人才的时代,所需的只是努力,机会给每个努力的人。
还有一个希望,届时有可能不能参会,希望大会能够直播,并且保证能听清每个字,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