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婷
(↑诚品创始人吴清友与陈婷合影)
缘,妙不可言
十三年前,跟随一个地产考察团第一次到台北已经是深夜,我和同屋的姐妹没有在酒店里住,放下行李直接去了诚品书店呆了一宿,如醉如痴地体验了一把诚品的文化,带了半箱子的书回北京。那一次对台北最深刻的记忆就是诚品书店,居然二十四小时营业、居然有那么多在大陆买不到的书、居然可以随便喝咖啡聊天、居然像个艺术殿堂……这个书店似乎并不是为了卖书,而是在推广阅读,有很多适合阅读的空间,在里面徜徉一整夜也不觉得漫长。
书店环境的设计中,将颜色、灯光、布置或者店员的微笑都考虑进去,甚至还有烹调分享,都是为了人。据说诚品办的活动绝大部分是免费的,人文思维关乎人和自我、人和他人、人和社会、人和天地、甚至人与鬼魂之间……那一次的体验完全超过了我对一个书店的所有想象。遗憾的是那时还没有台湾朋友引荐,无缘面见诚品创办人吴清友先生,没有机会探寻这张文化名片背后的力量。十三年后,我带着传承中国的小伙伴们重新走进台北,因为带着特殊的使命,在好朋友汪小菲的帮助下,我们得以见到诚品创办人吴清友先生,那一天台北下着小雨。
(↑诚品生活松烟店)
遇见吴清友
四月末的雨季,台北在烟雨朦胧中弥漫着一股浪漫的气息,走在大街小巷,都仿佛置身在琼瑶小说中的某个片段里。在台北诚品的旗舰店,我第一次见到了吴清友。
吴先生个头高挑、面容清瘦,头发花白,衣着朴素。一副黑色的眼镜框里藏着深邃的眼神,那眼神中的陌生与距离,让我想起王勃那句著名的诗“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我们跟台湾同胞虽然同宗同族,但气场却是完全不同,从他的眼神里仿佛看到,我们只是他乡之客而已,想迅速拉近距离成了我们来到台湾后的第一个挑战。我们按照事先排好的次序落座,礼节性地打招呼。吴先生微微点头、淡淡微笑、轻轻握手、浅浅寒暄。没有开场白,直接问我:“陈女士,你看我们如何开始?”特有的台湾腔充满磁性,他的眼睛透过黑色的镜框打量我带的这些来自大陆的“富二代”,感觉是想尽快开始亦尽快结束。从眼神中可以看出,接见我们只是为了朋友之谊的应酬。那一刻我心里多少有些落差,如此著名的文化名片的创办人却如此的高傲,是一种文人的孤傲,并非我喜欢的气质。恍惚间,我有些语塞,也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开始。“我们可否先听您讲讲诚品的故事,然后再给大家一些提问的机会?”,他透过黑框眼镜微微颔首,表示可以。于是,我们的交流从他的一段朗诵开始。
(↑吴清友诵读《雨后的黄昏》)
遇见自我,遇见生命
“1988的深秋,朋友送我一本赫曼·赫塞的文集《轻微的喜悦》,我依稀记得赫曼·赫塞在书中提过,大自然是上天最伟大的创作,而人类最伟大的创作尽在书本当中,我们都是生命的过客,都是时空中的流浪者,纵然每个生命的功课和经历的风景皆不同,现实生活中的、想象世界中的、心灵云游虚空中的。生命的阶段似乎不应以年龄来区分,而应以智慧体验来定标。人,是无名的,生命是无常的,每个生命,每位流浪者的DNA,就是每人具有不同姻缘。无论是上天赋予的,或是自身修习的,我认为生命其实是一连串生生不息的思索、了解、觉察、抉择、创造与精进的循环历程。印度有一位哲人叫做克里希那穆提,他曾经主张“真理纯属个人的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生命就是生命,往外看到的景象,往内觉知的心理,时时刻刻变幻万千,无量无边,独一无二,无可取代,不能言传。
再读《流浪者之歌》,我心明白,再多的文字都是笨拙与愚蠢的,但我仍然想说,活着真好,因为可以阅读。因为赫曼·赫塞的《流浪者之歌》,是生命中绝不能错过的。我在青壮年正想鹏程万里的时候读,我在经营诚品、亏损不堪的年代读,我也在病痛苦闷的时光中读,《流浪者之歌》最令人赞叹的是永恒的、私密的,成为不同读者在不同生命情境时刻的的心灵知音,此刻再读,我依然想说,这是深秋的生命遇见生命的深秋。”
这段文字是吴先生自己的作品,名字叫《雨后的黄昏》,是他在2015年5月24日写于台北松烟诚品书店的散文。他在朗读自己的作品时非常投入,像一个初登演讲台的讲者,略有些紧张又非常虔诚,两张A4稿纸被他认真地举在手里,逐字逐句地读完,中间没有停顿,也没有表情。一口气读完,他微微抬起头用深邃的目光打量我们,依然是陌生与距离感十足的眼神。而那一刻,我却完全沉浸在他的文字中,深秋的生命遇见生命的深秋,多么美的文字,这样一位写出美妙文字的老者,很难跟激烈竞争的商业联系在一起。于是我不假思索地近水楼台先发问:“您的文字太感人了,是什么机缘让您对生命有如此深刻的思考?又是什么力量让您坚持亏损十五年也不放弃诚品”。这个问题似乎激起了他的许多回忆,他用目光打量了我一下,慢慢讲述自己生命经历挑战的历程和坚持做诚品的故事。
(↑诚品书店)
遇见诚品,遇见初心
1950年代,吴清友出生在台湾西南沿海,他自嘲自己小时候是家里表现最差的小孩,但得到非常多的爱,尤其是他的父亲,给了他这一辈子最伟大的养分。那个年代,台湾很贫困,父亲经历了非常大的风波。“但是,他在我心目中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也是一位伟大的爱人”。他把生命定为“留得清白在人间”,虽然没有钱,但很有骨气,希望他的小孩将“诚”字作为生命的信仰,“财物有时而尽,惟有‘诚’字是终身受用不尽的”,所以吴先生有机会成家立业,公司全部以诚为始。诚品的名字由此而来,也是一种家族传承。他讲到父亲,充满深情,眼神也亲切了很多。
“1980年代,承蒙上天眷顾,我赚到了很多钱,也买了很多房子。那时候觉得人生其实是失去了方向,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改变了我的人生。1988年的一早晨,我被救护车送到了医院ICU,之后三次大手术,几乎与死神擦肩而过,手术在当时是很危险也很痛苦的。这场大病让我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我决定创办诚品书店,并没有想过商业模式,只是一个理想。因为病痛,我对书店无法做五年、十年长远的计划,而是要考虑每个当下安定心灵的可能。我本以为准备一点小本钱可以赔5-8年,没想到一直赔了15年。诚品书店不是商学院的好案例,却是我对生命的一种创作和探索。”
(↑诚品书店)
吴清友说,诚品赔钱的15年,是他一生中最丰富的时间,“因为这让我第二次看到了自己”。第一次看到自己,是当我拥有的金钱超过生活所需之后,觉得钱不是那么重要。经过诚品赔钱的15年,我至少看到了自己对生命态度的诚恳,即便是执迷不悟,不知变通。
对于“困而知之”,我有切身的体会。诚品曾经走投无路,我安慰自己说,“人生在事业之上,心念在能力之上;所有这些困惑,都为你在人生上的遭遇让你对生命有新的发现。”我所有的领悟都是在困境当中得到的。陷入困厄之时会问为什么是我?其实,为什么不是你?只问“为什么是我?”会很委屈,心不甘、情不愿,心灵是负面的;想“为什么不是我?”就会豁然开朗多了。没有人有资格说贫困不该归我、苦难不该归我、病痛不该归我。生命当中没有那种理所当然的回报。你要做什么,你自己可以决定;你要得到什么?对不起,上天做主。这可能不太合乎商学院的逻辑,但可能是人的心灵最需要的养分。
(↑诚品书店)
短暂的交流只开启了吴先生思想的冰山一角,听他讲诚品故事的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初见时的矜持和偏见烟消云散,一个经历苦难、穿越生死的生命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韧劲和穿透力,他对生命的了悟、对商业的淡定、对人生价值的思考都深深地触动我的心。商业成功或许只是数字的叠加,只是改变自己和亲人的生存状态,而那些愿意用生命深处的顿悟浇筑商业使之成为艺术、成为生活的美学、成为改变人类思维的场域,并且矢志不渝、不忘初心,用文字记录分享生命价值的人才是真正令人尊敬的人,才是创造历史的人。
离开诚品与吴先生握别,他说:“你带的团队改变了我对大陆人的印象,也让我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再一次看他的眼神,不再是漠然与怀疑,而是温慈与期许,他送我们的礼物是一本书《爱的艺术》。我建议他带着诚品尽早来北京,北京的读者一定不会让他失望。他说北京的读者值得受到更好的待遇,机缘到了一定会来。期待诚品落户北京的那一天!
(↑传承中国俱乐部与诚品创始人吴清友合影)
陈婷:一个经历苦难、穿越生死的生命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韧劲和穿透力,他对生命的了悟、对商业的淡定、对人生价值的思考都深深地触动我的心。商业成功或许只是数字的叠加,只是改变自己和亲人的生存状态,而那些愿意用生命深处的顿悟浇筑商业使之成为艺术、成为生活的美学、成为改变人类思维的场域,并且矢志不渝、不忘初心,用文字记录分享生命价值的人才是真正令人尊敬的人,才是创造历史的人。
(本文作者:陈婷 慧谷家族创始人、CEO ,传承中国创始人、执行主席 ,写于2016年8月16日北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