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冰清
《温州一家人》封面上有这么一句话:宁肯睡地板,也要做老板。他们经历过绝境,但是不绝望。
温州人被称为“东方犹太”,他们从倒卖到作坊到工厂,从家门口到全国到全球,用他们的商业智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斗志,实现了最初的财富积累,之后开始沉迷与更快速的商业投资,开始炒房。
如果说,20世纪以前,温州炒房小分队还仅仅实在家门口小打小闹,把市区房价从2000元麻利的抬升到7000元以上。那么从2000年开始炒房大军就开始拓展势力范围,上演商业大篇。势力范围遍及上海、杭州、苏州、厦门、北京、宁波、金华等:01年8月18日,5000多万砸向上海,3天100多套!短短几年的时间,2000亿元花落各地房产,开发规模相当于江西一个省的总量,所到之处房价井喷,炒房大军瞬间晋升全国网红!
然而,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温州人有高度的商业嗅觉,但缺乏政策灵敏度,他们忘了那只无形的手的存在——宏观调控!
“限购令”等房地产调控政策迭出,宏观调控使得房价大幅下滑,温州新房价格甚至一度腰斩。温州人的炒房模式一般是先在一个地方买一套房子,用这套房子作抵押,去买第二套房子,以此类推,换换相套。这样做有一个很大的bug,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处房产下跌,就会殃及整体。过大的下跌幅度以及过高的融资成本,让前期入市的炒房者套牢,就算能把房子卖出去,也已经资不抵债。
同时,他们的发家之宝-实体企业也是萎靡不振, 2012年上半年六成温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现减产或停产,实业资本进入房地产动力锐减;只有放假上涨超过交易及融资成本,实体资产才会有动力进入房地产行业,显然,这已是奢望。
最后不能不提的是民间借贷危机,据了解,民间借贷中,不乏几亿甚至几十亿上高速的事件,几十万几百万的更是多如牛毛,企业倒闭破产,亲友分道扬镳,家庭分崩离析,更不乏结束生命求解脱的“一劳永逸”。任何依附于民间借贷的房企,其命运都是GAME OVER!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爆发之际,正是温州房价拦腰截断之时,足见民间借贷是炒房资金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那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温州市活期存款余额为2582.76亿元,定期及其他存款余额为2436.57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200.98亿元和130.47亿元,活期存款余额比去年同期多增加128.21亿元。
截至今年7月末,温州银行业储蓄存款余额达5019.33亿元,比年初增加了331.45亿元,成为继杭州、宁波之后我省第三个储蓄存款余额突破5000亿元的城市。按照全市常住人口915万人计算,人均储蓄存款54856元,比年初增加821元,创历史新高。
目前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比重49.17%,比例将近一半。大量资金无处泄洪,重新回流至银行储蓄,一方面彰显了居民投资渠道的贫瘠,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温州人民宁愿选择吃低利息“旱涝保收”的无奈心态。
《温州一家人》中还有句名言:想赚钱呢,脸皮厚一点,嗓门大一点,胆子大一点,钱就哗啦哗啦进来了……一代网红,鸣金收兵,退出也好等待也罢,温州炒房团还会不会王者归来?
(本文版权属于作者ID:方冰清和挖财社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