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伦敦、纽约、香港?买豪宅现在还是新加坡最划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伦敦、纽约、香港?买豪宅现在还是新加坡最划算

新加坡豪华住宅价格比2011年巅峰时期已下跌了15%至25%,摩根大通的分析师认为,超高净值投资者可以出手了。

图片来源:homeadverts.com

新加坡豪宅市场降温缘起于2009年该国政府抑制房价上涨的政策。

从2009年9月起,新加坡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展开了一系列“降温措施”,包括逐步提高房屋交易的卖方印花税,增加按揭贷款首付比例,缩短贷款年限,以及提高所有印花税等。截止到2014年,新加坡政府先后八次对房地产市场交易行为进行改革和监控,多管齐下的对政府组屋、私宅以及工业房地产市场进行全面调控。

不过,新加坡政府的调控并不是针对整体市场为之。为了追求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所有调控政策均有的放矢,首先调节“供给”和“需求”。最重要的是,为了严格打击炒卖高价房、防止少部分富人通过房地产泡沫敛财,新加坡政府还对外国人和永久居民开始征收额外买方印花税,以应对外国人投资新加坡房地产市场的行为。

在政府大力调控下,新加坡楼市明显降温。《联合日报》今年10月3日的报道称:追踪民间房价的指数资料显示,截至9月30日止的三个月期间,新加坡房价下滑1.5%,为2009年以来的最大降幅。市区重建局(URA)的初期资料则显示,(新加坡)房价已连续第12季下滑,为该国房价于1975年首度公布以来的最长跌势。

尽管如此,新加坡政府也暗示不愿解除过去七年所实施的房产紧缩措施,以避免房市再度升温。新加坡金管局局长Ravi Menon8月时曾对媒体表示,当局不打算尽快放宽房产限制。

摩根大通驻新加坡房地产分析师布兰登•李(Brandon Lee)指出,与其他一些大城市的同类高端地产相比,新加坡的超高档地产价格现在仍然很便宜。布兰登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自2011年新加坡豪宅价格触及市场巅峰以来,该国高档与豪华住宅价格已下跌了15%至25%,因而对于在不同国家都会城市之间挑选豪宅的超高净值投资者来说,投资新加坡的房地产,尤其是豪宅,现在是个好买卖。他同时强调,现在伦敦、香港与纽约的房屋交易价格几乎要比新加坡的同类地产价格高出165%。

目前,新加坡持有永久地契的豪宅价格在每平方英尺2000美元上下。而根据英国房地产交易中介机构Knight Frank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在英国进行脱欧公投后,伦敦市中心的高档住宅价格持续下跌,尽管如此,布兰登仍然明确表示:在伦敦,2000美元每平方英尺的价格所能购买的房产根本算不上豪宅!

说到全球高端房地产市场则不能不提英国伦敦。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伦敦一直是各路富豪“必争之地”。从阿拉伯酋长、俄罗斯寡头,到非洲巨富、东方显贵,几乎都以拥有一栋“伦敦的房子“作为身份的象征”。尤其近十年来,伦敦一再刷新单位面积售价的世界纪录(伦敦“海德公园一号”2007年开盘时顶层复式公寓以2.14亿美元成交,成为世界“楼王”;2011年该楼盘每平方米均价6.45万英镑,为全球最贵公寓;截止到2016年5月,这里还是全球售价最高),毫无争议的称为世界豪宅市场的“头牌”。

当然还有纽约。尽管由于美国和全球股市波动,2015年第三季度高端住宅的售价出现下滑,但在第四季度便有所回升。美国房地产评估和咨询公司Miller Samuel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乔纳森米勒(Jonathan Miller)在今年初接受Mansion Global采访时透露,2016年曼哈顿将有6500套豪华公寓上市,而2015年则有5500套。尽管他同时指出2016年纽约豪宅市场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豪宅卖家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差距增大,但从开发商对新建项目数量的增加则可以看出他们对未来的销售情况信心满满。

谈到亚洲高端房产市场则不能落下香港。2016年莱坊的财富报告显示,新加坡房价排名亚洲第二,第一则是香港。

根据一财网的相关报道,2016年初,香港楼市整体开始走下坡路,然而,豪宅市场却开始逆袭。港大豪宅指数显示,自2015年中开始,香港豪宅指数就一路飙升至8月创下历史新高。截止2015年10月,港大豪宅指数同比上升14.5%。2015年豪宅市场交易量下降少许,但总金额达到141.52亿港元,同比上升20%。美元加息,人民币贬值等因素似乎没有影响香港豪宅市场,尤其是3亿港元以上的超级豪宅市场。

对比之下,在其他同量级都会城市豪宅市场“只涨不跌”的大环境下,新加坡高端房产市场的降温对投资者来说显然充满诱惑。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新加坡豪宅市场的开发商们也实在是“等不起”:新加坡政府不允许开发商的房产项目“闲置”,规定任何在竣工两年之后还未出售的房屋,在接下来的第一年内需缴纳相当于土地成本8%的“延期费用”,第二年该比例会增至16%,第三年为24%。如此一来,即使“有价”,也“无市”。对于开发商而言,新房放越久就越像烫手山芋。

因此,和大幅的折扣,以及目前豪宅市场的低价相比,新加坡政府针对出手阔绰的高端房产买家征收的买家印花税就有些“微不足道”了。买家印花税是2011年起新加坡政府推行的房市新政,要求买家购房时须缴付一笔额外税收。当前,新加坡公民在购买第二、第三套及更多套私宅房子,分别需付额外7%和10%印花税;永久公民购买第一、第二及更多套房子,分别需付额外5%和10%印花税;外国人(除来自包括美国、瑞士和列支敦士登的买家外)购买房子时,一律得付额外15%印花税。摩根大通驻新加坡房地产分析师布兰登•李(Brandon Lee)指出,今年第二季度,美国人成为了新加坡高端地产市场第二大经常光顾的买家。来自马来西悬崖、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的个人买家也经常名列榜首。

可以肯定的是,目前新加坡高端房产未售出的库存已经处于创纪录低位。如果你想买豪宅投资,新加坡应该是最划算的选择。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伦敦、纽约、香港?买豪宅现在还是新加坡最划算

新加坡豪华住宅价格比2011年巅峰时期已下跌了15%至25%,摩根大通的分析师认为,超高净值投资者可以出手了。

图片来源:homeadverts.com

新加坡豪宅市场降温缘起于2009年该国政府抑制房价上涨的政策。

从2009年9月起,新加坡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展开了一系列“降温措施”,包括逐步提高房屋交易的卖方印花税,增加按揭贷款首付比例,缩短贷款年限,以及提高所有印花税等。截止到2014年,新加坡政府先后八次对房地产市场交易行为进行改革和监控,多管齐下的对政府组屋、私宅以及工业房地产市场进行全面调控。

不过,新加坡政府的调控并不是针对整体市场为之。为了追求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所有调控政策均有的放矢,首先调节“供给”和“需求”。最重要的是,为了严格打击炒卖高价房、防止少部分富人通过房地产泡沫敛财,新加坡政府还对外国人和永久居民开始征收额外买方印花税,以应对外国人投资新加坡房地产市场的行为。

在政府大力调控下,新加坡楼市明显降温。《联合日报》今年10月3日的报道称:追踪民间房价的指数资料显示,截至9月30日止的三个月期间,新加坡房价下滑1.5%,为2009年以来的最大降幅。市区重建局(URA)的初期资料则显示,(新加坡)房价已连续第12季下滑,为该国房价于1975年首度公布以来的最长跌势。

尽管如此,新加坡政府也暗示不愿解除过去七年所实施的房产紧缩措施,以避免房市再度升温。新加坡金管局局长Ravi Menon8月时曾对媒体表示,当局不打算尽快放宽房产限制。

摩根大通驻新加坡房地产分析师布兰登•李(Brandon Lee)指出,与其他一些大城市的同类高端地产相比,新加坡的超高档地产价格现在仍然很便宜。布兰登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自2011年新加坡豪宅价格触及市场巅峰以来,该国高档与豪华住宅价格已下跌了15%至25%,因而对于在不同国家都会城市之间挑选豪宅的超高净值投资者来说,投资新加坡的房地产,尤其是豪宅,现在是个好买卖。他同时强调,现在伦敦、香港与纽约的房屋交易价格几乎要比新加坡的同类地产价格高出165%。

目前,新加坡持有永久地契的豪宅价格在每平方英尺2000美元上下。而根据英国房地产交易中介机构Knight Frank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在英国进行脱欧公投后,伦敦市中心的高档住宅价格持续下跌,尽管如此,布兰登仍然明确表示:在伦敦,2000美元每平方英尺的价格所能购买的房产根本算不上豪宅!

说到全球高端房地产市场则不能不提英国伦敦。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伦敦一直是各路富豪“必争之地”。从阿拉伯酋长、俄罗斯寡头,到非洲巨富、东方显贵,几乎都以拥有一栋“伦敦的房子“作为身份的象征”。尤其近十年来,伦敦一再刷新单位面积售价的世界纪录(伦敦“海德公园一号”2007年开盘时顶层复式公寓以2.14亿美元成交,成为世界“楼王”;2011年该楼盘每平方米均价6.45万英镑,为全球最贵公寓;截止到2016年5月,这里还是全球售价最高),毫无争议的称为世界豪宅市场的“头牌”。

当然还有纽约。尽管由于美国和全球股市波动,2015年第三季度高端住宅的售价出现下滑,但在第四季度便有所回升。美国房地产评估和咨询公司Miller Samuel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乔纳森米勒(Jonathan Miller)在今年初接受Mansion Global采访时透露,2016年曼哈顿将有6500套豪华公寓上市,而2015年则有5500套。尽管他同时指出2016年纽约豪宅市场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豪宅卖家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差距增大,但从开发商对新建项目数量的增加则可以看出他们对未来的销售情况信心满满。

谈到亚洲高端房产市场则不能落下香港。2016年莱坊的财富报告显示,新加坡房价排名亚洲第二,第一则是香港。

根据一财网的相关报道,2016年初,香港楼市整体开始走下坡路,然而,豪宅市场却开始逆袭。港大豪宅指数显示,自2015年中开始,香港豪宅指数就一路飙升至8月创下历史新高。截止2015年10月,港大豪宅指数同比上升14.5%。2015年豪宅市场交易量下降少许,但总金额达到141.52亿港元,同比上升20%。美元加息,人民币贬值等因素似乎没有影响香港豪宅市场,尤其是3亿港元以上的超级豪宅市场。

对比之下,在其他同量级都会城市豪宅市场“只涨不跌”的大环境下,新加坡高端房产市场的降温对投资者来说显然充满诱惑。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新加坡豪宅市场的开发商们也实在是“等不起”:新加坡政府不允许开发商的房产项目“闲置”,规定任何在竣工两年之后还未出售的房屋,在接下来的第一年内需缴纳相当于土地成本8%的“延期费用”,第二年该比例会增至16%,第三年为24%。如此一来,即使“有价”,也“无市”。对于开发商而言,新房放越久就越像烫手山芋。

因此,和大幅的折扣,以及目前豪宅市场的低价相比,新加坡政府针对出手阔绰的高端房产买家征收的买家印花税就有些“微不足道”了。买家印花税是2011年起新加坡政府推行的房市新政,要求买家购房时须缴付一笔额外税收。当前,新加坡公民在购买第二、第三套及更多套私宅房子,分别需付额外7%和10%印花税;永久公民购买第一、第二及更多套房子,分别需付额外5%和10%印花税;外国人(除来自包括美国、瑞士和列支敦士登的买家外)购买房子时,一律得付额外15%印花税。摩根大通驻新加坡房地产分析师布兰登•李(Brandon Lee)指出,今年第二季度,美国人成为了新加坡高端地产市场第二大经常光顾的买家。来自马来西悬崖、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的个人买家也经常名列榜首。

可以肯定的是,目前新加坡高端房产未售出的库存已经处于创纪录低位。如果你想买豪宅投资,新加坡应该是最划算的选择。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