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黄奇帆、屠光绍、周延礼齐发声:利用产业数字金融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黄奇帆、屠光绍、周延礼齐发声:利用产业数字金融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

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金融服务风险成本高,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本原因。

2023年2月25日,广州,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2023明珠湾金融峰会上演讲。图片来源:2023明珠湾金融峰会

记者 樊旭

在周六召开的2023明珠湾金融峰会上,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上海市原常务副市长屠光绍和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共同就数字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出谋划策。

黄奇帆表示,目前,我国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金融服务风险成本高。

他解释称,金融机构在服务很多产业时都面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痛点,由于缺乏技术手段,金融机构对产业链情况难以掌握,融资资产的真实背景和潜在风险都难以穿透,对民营、中小企业主体信用更是不信任。这些现象背后是产业链上物流、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信息不对称的结果造成的。

因此,黄奇帆表示,应该尽快提高产业数字金融的运用。具体而言,就是依托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信息数据的全透明,资产情况的全穿透,潜在风险的实时监控提前预警。

“让金融机构看得清、管得住资产,显著降低金融服务的风险成本,帮助众多中小微企业获得普惠金融服务,从而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他说。

黄奇帆强调,在后疫情时代,首要的就是保住重点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它们的稳定发展对稳定产业链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将产业链各企业主体经营情况全数字化、透明化,让产业链上各类企业获得平等的金融服务基础,让金融机构能够在技术赋能的帮助下直接深入过去无法服务的民营中小微企业,为其提供金融服务。

他表示,产业数字金融不是阶段性的政策扶持,而是一项长期的“管道疏通”工程,配合当前积极的财政和金融政策,将成为提振民营中小微企业经营活力的一种长期有效的手段。

“数字技术的特点是,每1%的小小改变,就会带来无法想象的显著变化。实体企业应收应付账款和存量固定资产粗略测算超100万亿,如在全社会大力发展产业数字金融,每降低企业这两块资产1%的融资利率,就能为实体企业释放总量超过1万亿的融资成本。这种成效在社会融资成本较高的民营和中小微企业中,发挥的效果更加显著。”黄奇帆指出。

周延礼在会上直指,当前我国服务产业的数字金融存在数据使用水平较低、服务水平有限等问题。

他表示,2021年发布的《国家数据资源调查报告》显示,虽然我国数据产量位居全球第二,但是优质数据要素资源匮乏,数据开发利用水平不高,数据交易流动性不足,数据交易价值低。

为此,周延礼认为,目前,要加快建立数据确权、定价、交易、流通的标准和制度。首先,要以数据要素投入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金融与产业数字化融合。其次,金融科技要与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进行网络、数据智能对接,形成一个适合产业金融需要的金融科技生态环境,利用上下游企业的数据、场景,为金融精准高效服务提供可能。

此外,对于产业数字金融的发展现状,屠光绍指出,相比大型银行和券商机构具有较为雄厚的资金用于数字化转型以服务实体经济,大量的中小金融机构尚不具备这一条件,面临很多挑战和困难,这也是当前我国产业数字金融发展不充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建议,中小金融机构有针对性地围绕对小微企业和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进行数字化转型。一方面,对于中小机构来说可以降低转型成本,另一方面,也有益于规模庞大的小微企业获得更多金融服务。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黄奇帆、屠光绍、周延礼齐发声:利用产业数字金融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

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金融服务风险成本高,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本原因。

2023年2月25日,广州,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2023明珠湾金融峰会上演讲。图片来源:2023明珠湾金融峰会

记者 樊旭

在周六召开的2023明珠湾金融峰会上,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上海市原常务副市长屠光绍和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共同就数字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出谋划策。

黄奇帆表示,目前,我国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金融服务风险成本高。

他解释称,金融机构在服务很多产业时都面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痛点,由于缺乏技术手段,金融机构对产业链情况难以掌握,融资资产的真实背景和潜在风险都难以穿透,对民营、中小企业主体信用更是不信任。这些现象背后是产业链上物流、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信息不对称的结果造成的。

因此,黄奇帆表示,应该尽快提高产业数字金融的运用。具体而言,就是依托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信息数据的全透明,资产情况的全穿透,潜在风险的实时监控提前预警。

“让金融机构看得清、管得住资产,显著降低金融服务的风险成本,帮助众多中小微企业获得普惠金融服务,从而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他说。

黄奇帆强调,在后疫情时代,首要的就是保住重点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它们的稳定发展对稳定产业链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将产业链各企业主体经营情况全数字化、透明化,让产业链上各类企业获得平等的金融服务基础,让金融机构能够在技术赋能的帮助下直接深入过去无法服务的民营中小微企业,为其提供金融服务。

他表示,产业数字金融不是阶段性的政策扶持,而是一项长期的“管道疏通”工程,配合当前积极的财政和金融政策,将成为提振民营中小微企业经营活力的一种长期有效的手段。

“数字技术的特点是,每1%的小小改变,就会带来无法想象的显著变化。实体企业应收应付账款和存量固定资产粗略测算超100万亿,如在全社会大力发展产业数字金融,每降低企业这两块资产1%的融资利率,就能为实体企业释放总量超过1万亿的融资成本。这种成效在社会融资成本较高的民营和中小微企业中,发挥的效果更加显著。”黄奇帆指出。

周延礼在会上直指,当前我国服务产业的数字金融存在数据使用水平较低、服务水平有限等问题。

他表示,2021年发布的《国家数据资源调查报告》显示,虽然我国数据产量位居全球第二,但是优质数据要素资源匮乏,数据开发利用水平不高,数据交易流动性不足,数据交易价值低。

为此,周延礼认为,目前,要加快建立数据确权、定价、交易、流通的标准和制度。首先,要以数据要素投入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金融与产业数字化融合。其次,金融科技要与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进行网络、数据智能对接,形成一个适合产业金融需要的金融科技生态环境,利用上下游企业的数据、场景,为金融精准高效服务提供可能。

此外,对于产业数字金融的发展现状,屠光绍指出,相比大型银行和券商机构具有较为雄厚的资金用于数字化转型以服务实体经济,大量的中小金融机构尚不具备这一条件,面临很多挑战和困难,这也是当前我国产业数字金融发展不充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建议,中小金融机构有针对性地围绕对小微企业和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进行数字化转型。一方面,对于中小机构来说可以降低转型成本,另一方面,也有益于规模庞大的小微企业获得更多金融服务。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