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北京楼市量价齐涨,供需基本面能告诉我们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北京楼市量价齐涨,供需基本面能告诉我们什么?

北京住房需求仍有支撑。

北京国贸CBD夜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北京常住人口总规模几乎停止增长,结婚对数和出生人数快速下降。2016年北京常住人口达到2195万人,此后再未突破,甚至略有减少,2021年降至2189万人。北京常住的外来人口在2015年达到862.5万人的峰值,此后持续减少,2021年降至834.8万人,较峰值减少了27.7万人。

与此同时,结婚对数在2016年达到阶段性峰值16.6万对后快速减少,到2021年,结婚对数降至10万对附近,较2016年减少了38%。

出生人数也在2016年达到阶段峰值20.2万人,此后快速减少,到2021年降至13.9万人,与2016年相比,减少31%。

北京家庭自有住房比例超过84%,但住房需求仍有支撑。从北京市全市的居民家庭居住房屋来源结构看,2021年,购买商品房占比已升至28.2%,购买房改住房已经降至20.3%,占比次之的是自建住房的19.2%。

就城市而言,家庭居住房屋来源结构略有变化,购买商品房占比超过三成,达31.9%;购买房改房占比达23%;紧随其后的是拆迁安置房,占比13.5%;自建住房占比降至9.7%(全市自建房占比主要受农村自建房占比90%影响);保障性住房占比5.3%。

在城市中,居住在租赁房屋的占比13%,其中,租赁公房占比6.9%、租赁私房占比6.2%。

我们可以由此估算出北京城市家庭自有住房比例,也就是对自建住房占比+购买商品房占比+购买房改住房占比+购买保障性住房占比+拆迁安置房占比+继承或获赠住房占比进行合计,结果为84.2%。考虑到部分有房家庭居住在租赁的房屋,实际自有住房拥有率可能高于此值,但这一群体规模有限,最终结果预计不会偏离太多。

一面是北京城镇自有住房比例不低于84.2%,一面是常住人口增长停滞、结婚对数和出生人数快速减少,北京市的住房需求似乎缺乏支撑。

但是,就自有住房比例而言,84%的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似乎并不低,但我国社会文化对拥有产权归属自己的房屋有更大的偏好,另据央行2020年发布的调查,我国城镇住房拥有率达到96%,北京城镇自有住房拥有率据此仍差10个百分点左右。

与此同时,北京市人口结构变化和居住条件不足也蕴含着较大的需求。

家庭户数增长显著快于常住人口增长速度。第七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七普时北京市家庭户数823万户,2010年六普时则为668万户,增长了23.2%,其中,城市家庭户七普为669万户、六普为537.6万户,增长了24.46%。同一时期,北京市常住人口从1962万人增加至2189万人,增长了11.6%。

这主要是因为家庭规模总体在减小。一人户在家庭户中的占比从2010年的24.82%进一步升至2020年29.93%,两人户家庭占比也从30.24%升至33.14%。

一方面,晚婚晚育、不婚丁克的人数在上升,另一方面,离婚率也处于较高水平。

2020年,一人户中, 30-34岁、35-39岁、40-44岁、40-49岁,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95.9%、60.7%、29.5%、52.9%,合计增长62.9%,在一人户中的合计占比也从2010年的37.5%升至41.15%。

家庭规模的结构性变化将带来改善型需求。北京市平均家庭规模在下降,主要是由一人户和二人户家庭户数大幅增长带来的,其他不同规模家庭数量变化不等,有增有减。

具体来看,第七次人口普查时,北京城市家庭中的四人户、五人户、六人户家庭较第六次人口普查都有明显增长,依次增加了31.35%、24.71%、74.01%;三代户增长了33.84%,占比从9.21%上升至9.9%,其中,三人到六人的三代户增加了17.8万户,占比从8.8%升至9.7%。

北京城市家庭居住条件改善空间较大。从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看,北京城市家庭住房间数以两间、一间、三间为主,在家庭户中占比依次为45.3%、26.6%、23.1%,四间及以上占比断崖式下降,合计为4.9%。

尽管七普时只有一间房的家庭户数较六普时减少了7.5%,但仍然有近170万户家庭只有一间房。不论是与一人户重叠的家庭户,还是二人及以上家庭户,一间房家庭户都有较大改善空间。

从供给端来看,住宅竣工面积持续处于低位。在家庭户数持续增长、人均居住面积持续上升的同时,住宅竣工面积则处于较低水平。2017-2020年间,北京市每年竣工住宅面积不足800万平方米。随着2020年、2021年住宅施工面积有明显回升,住宅竣工面积也出现回升,2021年竣工住宅面积981万平方米,是2014年阶段性高点的54%。

如果比较大中城市土地供应情况,北京的供应规模相对于其他城市比较少,据WIND汇总各城市的土地供应数据,在2020-2022年间,北京供应的住宅用地规划建筑面积合计为2122万平米,在70大中城市中排在第47位。

考虑到2019-2021年间,竣工住宅面积为2292.8万平方米、销售住宅面积为2399万平方米,北京新房供应偏紧。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关于界面智库

界面智库是界面新闻旗下的财经和商业智库,聚焦宏观政策、区域经济、产业趋势和资本市场等。我们的宗旨是扎根事实、演绎趋势、探索新知,助力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关于专题策划、研究报告、指数产品和论坛培训等合作,请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jiemianzhiku@jiemian.com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北京楼市量价齐涨,供需基本面能告诉我们什么?

北京住房需求仍有支撑。

北京国贸CBD夜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北京常住人口总规模几乎停止增长,结婚对数和出生人数快速下降。2016年北京常住人口达到2195万人,此后再未突破,甚至略有减少,2021年降至2189万人。北京常住的外来人口在2015年达到862.5万人的峰值,此后持续减少,2021年降至834.8万人,较峰值减少了27.7万人。

与此同时,结婚对数在2016年达到阶段性峰值16.6万对后快速减少,到2021年,结婚对数降至10万对附近,较2016年减少了38%。

出生人数也在2016年达到阶段峰值20.2万人,此后快速减少,到2021年降至13.9万人,与2016年相比,减少31%。

北京家庭自有住房比例超过84%,但住房需求仍有支撑。从北京市全市的居民家庭居住房屋来源结构看,2021年,购买商品房占比已升至28.2%,购买房改住房已经降至20.3%,占比次之的是自建住房的19.2%。

就城市而言,家庭居住房屋来源结构略有变化,购买商品房占比超过三成,达31.9%;购买房改房占比达23%;紧随其后的是拆迁安置房,占比13.5%;自建住房占比降至9.7%(全市自建房占比主要受农村自建房占比90%影响);保障性住房占比5.3%。

在城市中,居住在租赁房屋的占比13%,其中,租赁公房占比6.9%、租赁私房占比6.2%。

我们可以由此估算出北京城市家庭自有住房比例,也就是对自建住房占比+购买商品房占比+购买房改住房占比+购买保障性住房占比+拆迁安置房占比+继承或获赠住房占比进行合计,结果为84.2%。考虑到部分有房家庭居住在租赁的房屋,实际自有住房拥有率可能高于此值,但这一群体规模有限,最终结果预计不会偏离太多。

一面是北京城镇自有住房比例不低于84.2%,一面是常住人口增长停滞、结婚对数和出生人数快速减少,北京市的住房需求似乎缺乏支撑。

但是,就自有住房比例而言,84%的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似乎并不低,但我国社会文化对拥有产权归属自己的房屋有更大的偏好,另据央行2020年发布的调查,我国城镇住房拥有率达到96%,北京城镇自有住房拥有率据此仍差10个百分点左右。

与此同时,北京市人口结构变化和居住条件不足也蕴含着较大的需求。

家庭户数增长显著快于常住人口增长速度。第七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七普时北京市家庭户数823万户,2010年六普时则为668万户,增长了23.2%,其中,城市家庭户七普为669万户、六普为537.6万户,增长了24.46%。同一时期,北京市常住人口从1962万人增加至2189万人,增长了11.6%。

这主要是因为家庭规模总体在减小。一人户在家庭户中的占比从2010年的24.82%进一步升至2020年29.93%,两人户家庭占比也从30.24%升至33.14%。

一方面,晚婚晚育、不婚丁克的人数在上升,另一方面,离婚率也处于较高水平。

2020年,一人户中, 30-34岁、35-39岁、40-44岁、40-49岁,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95.9%、60.7%、29.5%、52.9%,合计增长62.9%,在一人户中的合计占比也从2010年的37.5%升至41.15%。

家庭规模的结构性变化将带来改善型需求。北京市平均家庭规模在下降,主要是由一人户和二人户家庭户数大幅增长带来的,其他不同规模家庭数量变化不等,有增有减。

具体来看,第七次人口普查时,北京城市家庭中的四人户、五人户、六人户家庭较第六次人口普查都有明显增长,依次增加了31.35%、24.71%、74.01%;三代户增长了33.84%,占比从9.21%上升至9.9%,其中,三人到六人的三代户增加了17.8万户,占比从8.8%升至9.7%。

北京城市家庭居住条件改善空间较大。从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看,北京城市家庭住房间数以两间、一间、三间为主,在家庭户中占比依次为45.3%、26.6%、23.1%,四间及以上占比断崖式下降,合计为4.9%。

尽管七普时只有一间房的家庭户数较六普时减少了7.5%,但仍然有近170万户家庭只有一间房。不论是与一人户重叠的家庭户,还是二人及以上家庭户,一间房家庭户都有较大改善空间。

从供给端来看,住宅竣工面积持续处于低位。在家庭户数持续增长、人均居住面积持续上升的同时,住宅竣工面积则处于较低水平。2017-2020年间,北京市每年竣工住宅面积不足800万平方米。随着2020年、2021年住宅施工面积有明显回升,住宅竣工面积也出现回升,2021年竣工住宅面积981万平方米,是2014年阶段性高点的54%。

如果比较大中城市土地供应情况,北京的供应规模相对于其他城市比较少,据WIND汇总各城市的土地供应数据,在2020-2022年间,北京供应的住宅用地规划建筑面积合计为2122万平米,在70大中城市中排在第47位。

考虑到2019-2021年间,竣工住宅面积为2292.8万平方米、销售住宅面积为2399万平方米,北京新房供应偏紧。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