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政协委员张志勇呼吁:清理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 | 两会·最希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政协委员张志勇呼吁:清理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 | 两会·最希望

将此作为“双减”改革建立良好教育生态的突破口。

记者 | 陈琼烨

“建议在全国开展‘清理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全面修复教育生态’专项治理行动,着重聚焦清理七种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日前,政协委员张志勇公开呼吁。

一是宣传、炒作、重奖高考升学率行为。

张志勇认为,这种片面的教育政绩观,导致当地的教育只顾当下,不管长远;只要成绩,不管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因此必须严禁各地政府再念“清北率”“一本率”的紧箍咒,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总体方案》强调的“三个不得”“一个严禁”,作为教育管理的“红线”和“高压线”,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触碰,否则一律予以严惩。

二是“唯成绩”“唯升学”的教育政绩观。

“有的县区,教育主管者一门心思抓考试成绩、抓中高考升学政绩,诱导教师加班加点,周六组织学生上课;为了在全市争中考成绩第一,将全区学习差的学生劝退等。”张志勇指出,这种违规竞争的做法,加剧了地方教育的恶性竞争,极大地助推了功利化、短视化教育。

三是违规争抢中小学生源行为。

他指出,有的重点高中通过所谓合作办学、集团化办学,从小学、初中就大抢生源;有的小学、初中与校外培训机构联手,把培训成绩作为录取依据等做法,会加大“内卷效应”,放大教育焦虑,是破坏区域优质均衡发展、严重恶化教育生态的重要推手,必须予以根除。

四是各种教育抢跑、提前结束课程备考行为。

张志勇认为,不少学校不按照国家规定课程课时安排教授新课,校外培训机构教到哪里就从哪里教起,这种行为严重助推“超前学习”行为。

“有的初中学校提前一年、高中学校甚至提前两年时间结束新课,用于中高考复习备考,导致大量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成为所谓的‘差生’。”张志勇认为,对中小学超前教授新课、提前结束国家课程,围绕升学考试科目长时间重复训练、复习备考的行为,国家必须严厉禁止、严肃查处。

五是不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的行为。

有的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对国家课程方案的执行采取选择性态度,只重视考试升学需要的文化科目的教学,即有利于追求升学率的课程,就大量地增加和加强,而与升学考试没有直接关联的课程和科目就被边缘化、弱化、虚化。

特别是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程,经常要为升学考试科目让路,随时不开、少开、停开这些课程。一些学校为了迎接各种检查,搞阴阳课程表,对孩子的教育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六是在寒暑假、法定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行为。

他指出,此举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剥夺了学生的正常休息权、自主学习权,也破坏了学生参加校外社会实践和家庭生活教育的权益,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七是严重剥夺学生正常睡眠的行为。

不少地方的高中学校5点、5点半就让学生起床;不少地方中小学存在组织学生在国家正常课程上课前到校进行早读现象;不少地方校内减负不到位,学生家庭作业量仍然过大,晚上11点、12点才能休息等,导致中小学生睡眠严重不足,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对于上述七类乱象,张志勇呼吁:

一是将清理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作为“双减”改革建立良好教育生态的突破口,国家集中开展专项治理行动。

二是国家出台《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专项治理行为具体表现清单》,各地、各部门、中小学对照专项治理行为具体表现清单,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切实做到令行禁止。

三是把清理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的成效,作为考核地方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业绩和中小学校长、教师工作评价的重要内容,对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严重、清理整顿不力的地方、部门和学校主要负责人予以严肃问责。

四是专项治理行动结束后,相关治理任务纳入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督导的常规内容,并作为一段时期内督导检查的重点内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政协委员张志勇呼吁:清理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 | 两会·最希望

将此作为“双减”改革建立良好教育生态的突破口。

记者 | 陈琼烨

“建议在全国开展‘清理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全面修复教育生态’专项治理行动,着重聚焦清理七种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日前,政协委员张志勇公开呼吁。

一是宣传、炒作、重奖高考升学率行为。

张志勇认为,这种片面的教育政绩观,导致当地的教育只顾当下,不管长远;只要成绩,不管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因此必须严禁各地政府再念“清北率”“一本率”的紧箍咒,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总体方案》强调的“三个不得”“一个严禁”,作为教育管理的“红线”和“高压线”,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触碰,否则一律予以严惩。

二是“唯成绩”“唯升学”的教育政绩观。

“有的县区,教育主管者一门心思抓考试成绩、抓中高考升学政绩,诱导教师加班加点,周六组织学生上课;为了在全市争中考成绩第一,将全区学习差的学生劝退等。”张志勇指出,这种违规竞争的做法,加剧了地方教育的恶性竞争,极大地助推了功利化、短视化教育。

三是违规争抢中小学生源行为。

他指出,有的重点高中通过所谓合作办学、集团化办学,从小学、初中就大抢生源;有的小学、初中与校外培训机构联手,把培训成绩作为录取依据等做法,会加大“内卷效应”,放大教育焦虑,是破坏区域优质均衡发展、严重恶化教育生态的重要推手,必须予以根除。

四是各种教育抢跑、提前结束课程备考行为。

张志勇认为,不少学校不按照国家规定课程课时安排教授新课,校外培训机构教到哪里就从哪里教起,这种行为严重助推“超前学习”行为。

“有的初中学校提前一年、高中学校甚至提前两年时间结束新课,用于中高考复习备考,导致大量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成为所谓的‘差生’。”张志勇认为,对中小学超前教授新课、提前结束国家课程,围绕升学考试科目长时间重复训练、复习备考的行为,国家必须严厉禁止、严肃查处。

五是不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的行为。

有的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对国家课程方案的执行采取选择性态度,只重视考试升学需要的文化科目的教学,即有利于追求升学率的课程,就大量地增加和加强,而与升学考试没有直接关联的课程和科目就被边缘化、弱化、虚化。

特别是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程,经常要为升学考试科目让路,随时不开、少开、停开这些课程。一些学校为了迎接各种检查,搞阴阳课程表,对孩子的教育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六是在寒暑假、法定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行为。

他指出,此举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剥夺了学生的正常休息权、自主学习权,也破坏了学生参加校外社会实践和家庭生活教育的权益,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七是严重剥夺学生正常睡眠的行为。

不少地方的高中学校5点、5点半就让学生起床;不少地方中小学存在组织学生在国家正常课程上课前到校进行早读现象;不少地方校内减负不到位,学生家庭作业量仍然过大,晚上11点、12点才能休息等,导致中小学生睡眠严重不足,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对于上述七类乱象,张志勇呼吁:

一是将清理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作为“双减”改革建立良好教育生态的突破口,国家集中开展专项治理行动。

二是国家出台《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专项治理行为具体表现清单》,各地、各部门、中小学对照专项治理行为具体表现清单,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切实做到令行禁止。

三是把清理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的成效,作为考核地方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业绩和中小学校长、教师工作评价的重要内容,对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严重、清理整顿不力的地方、部门和学校主要负责人予以严肃问责。

四是专项治理行动结束后,相关治理任务纳入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督导的常规内容,并作为一段时期内督导检查的重点内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