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太美医疗科创板IPO被否:三年亏掉15亿且毛利率持续走低,长期盈利能力遭质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太美医疗科创板IPO被否:三年亏掉15亿且毛利率持续走低,长期盈利能力遭质疑

上交所上市委关注的主要方面集中于太美医疗凭借其核心技术在未来的盈利能力。

图片来源:太美医疗科技官网微信公众号

界面新闻记者 | 陈杨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3月15日,上交所发布公告称,国内生命科学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应用模式)服务商太美医疗科创板IPO被否。根据公告,上市委会议现场问询的主要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涉及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其二涉及核心技术对公司的重要性及利润贡献。换而言之,上交所上市委关注的主要方面集中于太美医疗凭借其核心技术在未来的盈利能力。

3月16日,记者就IPO被否原因,公司未来的上市计划,国内医药SaaS领域前景等问题,向太美医疗控股股东、实控人、创始人和CEO赵璐发送采访信息,截至发稿暂未获得回复。

赵璐毕业于吉林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和沈阳药科大学制药系,曾在上海医药集团、先灵葆雅公司从事销售管理、市场推广等工作。作为一位医药研发领域的连续创业者,太美医疗并非赵璐的首家创业公司。2008年,他辞去先灵葆雅公司的职务后,创立上海捷信医药。该公司成为国内患者招募和管理领域的头部公司,并于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太美医疗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生命科学产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和服务覆盖临床研究、药物警戒、医药市场营销等环节。

2021年12月,太美医疗IPO获科创板受理。公司拟募集20亿元,用于临床研究智能化协作平台升级项目、临床研究企业端系统研发升级项目、独立影像评估系统研发升级、药物警戒系统研发升级项目。

在此之前,太美医疗几乎以每年一轮的速度完成了8轮融资。其中,2020年9月,公司完成总额超过12亿元的F轮融资。该轮融资由腾讯、高瓴创投、云锋基金等领投。随后公司进入上市辅导阶段。

不过当下,太美医疗尚未实现盈利。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93亿元、3.14亿元、4.66亿元和2.47亿元,增速逐渐放缓。同期,公司净利润分别亏损3.62亿元、4.99亿元、4.79亿元和2.20亿元,三年半时间共计亏损超15亿元。同时,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由2019年的45.59%一路下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33.31%。

在药物研发临床试验领域,随着2015年以来的政策利好,国内新药研发日趋火热。而临床试验众多参与方协作效率低、过程繁杂、信息处理量大等问题给了一众信息化软件、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带来了市场空间,可与传统CRO(医药外包服务)公司展开差异化竞争。

从主营业务变化来看,太美医疗成立之初以提供临床研究关键的SaaS产品为主要业务方向,自主开发了电子数据采集系统(eCollect/EDC),临床试验项目管理系统(eCooperate/CTMS)等系列SaaS产品。

在此基础上,2019年,太美医疗推出TrialOS医药研发协作平台,将不同SaaS产品打通,并提供数字化专业服务,试图连接医药企业/申办方、医院/临床研究机构、第三方服务商、患者/受试者、监管机构等多方。同年,公司还通过收购太美星环,覆盖药品上市后的数字化营销领域。

截至2022年6月末,太美医疗累积与超过1200家国内外医药企业、CRO企业开展业务;累计为超过680家医院/临床研究机构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从收入构成上看,太美医疗营收包括数字化解决方案、临床运营服务、医学会务服务三部分。其中前者是公司营收的绝对主力。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该部分营收占比从84.46%上升至89.36%。该部分营收又分为主要用于临床研究领域的SaaS产品、数字化解决方案相关专业服务,及主要用于医药市场营销领域的定制化软件及技术支持。

太美医疗主营业务营收情况,图源招股书。

具体而言,数字化解决方案相关专业服务在总营收的占比由2019年的36.45%提升至2022年前6个月的50.59%,是所有细分产品形态中营收占比唯一始终增长的项目。这也可以看出太美医疗由经典SaaS模式向产业互联网平台转型,以增值数字化专业服务为主要收入来源。

不过,不同药物研发流程场景中的产品毛利率相差不小。以2022年上半年为例,独立影像评估解决方案、数据解决方案、药物警戒解决方案和数字化SMO解决方案的营收贡献分别为26.12%、14.20%、14.19%和16.89%,位于前列。且前三者的毛利率分别为62.36%、43.01%、64.75%。而后者增长最快,但毛利率仅到2022年上半年才由负转正为0.28%。此外,医药市场营销解决方案营收贡献达到10.55%,而其毛利率由2019年的37.48%一路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13.98%。

低毛利率项目贡献了更多营收,造成的结果即是太美医疗主营业务毛利率一路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33.31%。与业务有重叠或类似的同业公司水平相比,医渡科技、泰格医药的毛利率分别为26.07%、39.70%,美国医药数字化龙头Veeva的毛利率更是达到了71.98%。

同时,由于处于早期成长阶段,太美医疗的期间费用也居于高位。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期间费用由250.52%降至127.36%,但仍超过营收水平。2022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研发费用及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的管理费用占比分别达到31.58%、40.35%、44.56%,均高于医渡科技、泰格医药的水平。另外,同期,公司计提的股份支付费用在期间费用中的占比分别为58.00%、51.10%、21.73%和23.85%。

此外,在延伸药物研发全链条业务时,太美医疗也因收购产生了商誉及商誉减值损失。2019年,太美医疗收购太美星环和诺铭科技,合计形成商誉1.61亿元。后因太美星环经营业绩未达收购时的承诺金额,2020年和2021年,公司对因收购产生的商誉分别计提了2948.35万元、5408.95万元的减值损失。此外,太美星环原股东已向公司合计支付补偿款6143.88万元。

截至2022年6月末,太美医疗因收购太美星环、诺铭科技产生的商誉账面价值分别为5607.31万元、2147.96万元,商誉账面价值合计7755.27万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太美医疗科创板IPO被否:三年亏掉15亿且毛利率持续走低,长期盈利能力遭质疑

上交所上市委关注的主要方面集中于太美医疗凭借其核心技术在未来的盈利能力。

图片来源:太美医疗科技官网微信公众号

界面新闻记者 | 陈杨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3月15日,上交所发布公告称,国内生命科学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应用模式)服务商太美医疗科创板IPO被否。根据公告,上市委会议现场问询的主要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涉及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其二涉及核心技术对公司的重要性及利润贡献。换而言之,上交所上市委关注的主要方面集中于太美医疗凭借其核心技术在未来的盈利能力。

3月16日,记者就IPO被否原因,公司未来的上市计划,国内医药SaaS领域前景等问题,向太美医疗控股股东、实控人、创始人和CEO赵璐发送采访信息,截至发稿暂未获得回复。

赵璐毕业于吉林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和沈阳药科大学制药系,曾在上海医药集团、先灵葆雅公司从事销售管理、市场推广等工作。作为一位医药研发领域的连续创业者,太美医疗并非赵璐的首家创业公司。2008年,他辞去先灵葆雅公司的职务后,创立上海捷信医药。该公司成为国内患者招募和管理领域的头部公司,并于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太美医疗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生命科学产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和服务覆盖临床研究、药物警戒、医药市场营销等环节。

2021年12月,太美医疗IPO获科创板受理。公司拟募集20亿元,用于临床研究智能化协作平台升级项目、临床研究企业端系统研发升级项目、独立影像评估系统研发升级、药物警戒系统研发升级项目。

在此之前,太美医疗几乎以每年一轮的速度完成了8轮融资。其中,2020年9月,公司完成总额超过12亿元的F轮融资。该轮融资由腾讯、高瓴创投、云锋基金等领投。随后公司进入上市辅导阶段。

不过当下,太美医疗尚未实现盈利。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93亿元、3.14亿元、4.66亿元和2.47亿元,增速逐渐放缓。同期,公司净利润分别亏损3.62亿元、4.99亿元、4.79亿元和2.20亿元,三年半时间共计亏损超15亿元。同时,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由2019年的45.59%一路下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33.31%。

在药物研发临床试验领域,随着2015年以来的政策利好,国内新药研发日趋火热。而临床试验众多参与方协作效率低、过程繁杂、信息处理量大等问题给了一众信息化软件、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带来了市场空间,可与传统CRO(医药外包服务)公司展开差异化竞争。

从主营业务变化来看,太美医疗成立之初以提供临床研究关键的SaaS产品为主要业务方向,自主开发了电子数据采集系统(eCollect/EDC),临床试验项目管理系统(eCooperate/CTMS)等系列SaaS产品。

在此基础上,2019年,太美医疗推出TrialOS医药研发协作平台,将不同SaaS产品打通,并提供数字化专业服务,试图连接医药企业/申办方、医院/临床研究机构、第三方服务商、患者/受试者、监管机构等多方。同年,公司还通过收购太美星环,覆盖药品上市后的数字化营销领域。

截至2022年6月末,太美医疗累积与超过1200家国内外医药企业、CRO企业开展业务;累计为超过680家医院/临床研究机构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从收入构成上看,太美医疗营收包括数字化解决方案、临床运营服务、医学会务服务三部分。其中前者是公司营收的绝对主力。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该部分营收占比从84.46%上升至89.36%。该部分营收又分为主要用于临床研究领域的SaaS产品、数字化解决方案相关专业服务,及主要用于医药市场营销领域的定制化软件及技术支持。

太美医疗主营业务营收情况,图源招股书。

具体而言,数字化解决方案相关专业服务在总营收的占比由2019年的36.45%提升至2022年前6个月的50.59%,是所有细分产品形态中营收占比唯一始终增长的项目。这也可以看出太美医疗由经典SaaS模式向产业互联网平台转型,以增值数字化专业服务为主要收入来源。

不过,不同药物研发流程场景中的产品毛利率相差不小。以2022年上半年为例,独立影像评估解决方案、数据解决方案、药物警戒解决方案和数字化SMO解决方案的营收贡献分别为26.12%、14.20%、14.19%和16.89%,位于前列。且前三者的毛利率分别为62.36%、43.01%、64.75%。而后者增长最快,但毛利率仅到2022年上半年才由负转正为0.28%。此外,医药市场营销解决方案营收贡献达到10.55%,而其毛利率由2019年的37.48%一路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13.98%。

低毛利率项目贡献了更多营收,造成的结果即是太美医疗主营业务毛利率一路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33.31%。与业务有重叠或类似的同业公司水平相比,医渡科技、泰格医药的毛利率分别为26.07%、39.70%,美国医药数字化龙头Veeva的毛利率更是达到了71.98%。

同时,由于处于早期成长阶段,太美医疗的期间费用也居于高位。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期间费用由250.52%降至127.36%,但仍超过营收水平。2022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研发费用及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的管理费用占比分别达到31.58%、40.35%、44.56%,均高于医渡科技、泰格医药的水平。另外,同期,公司计提的股份支付费用在期间费用中的占比分别为58.00%、51.10%、21.73%和23.85%。

此外,在延伸药物研发全链条业务时,太美医疗也因收购产生了商誉及商誉减值损失。2019年,太美医疗收购太美星环和诺铭科技,合计形成商誉1.61亿元。后因太美星环经营业绩未达收购时的承诺金额,2020年和2021年,公司对因收购产生的商誉分别计提了2948.35万元、5408.95万元的减值损失。此外,太美星环原股东已向公司合计支付补偿款6143.88万元。

截至2022年6月末,太美医疗因收购太美星环、诺铭科技产生的商誉账面价值分别为5607.31万元、2147.96万元,商誉账面价值合计7755.27万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