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外部强敌环伺,内部荆棘丛生,张勇带领阿里放手一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外部强敌环伺,内部荆棘丛生,张勇带领阿里放手一搏

“我喜欢说一句话,如果我们不杀死自己,就会被敌人杀死,你要抱有杀死自己的勇气。”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程璐

界面新闻编辑 | 宋佳楠

面对24岁的阿里巴巴,张勇决定通过自我变革来实现自我纠正。

3月28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以一封全员信的方式,宣布启动24年来最重要的组织架构调整:“1+6+N”组织变革,在阿里巴巴集团之下,设立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未来这些业务将保留独立融资和上市的可能性。

据了解,这轮变革由张勇发起,已分别经集团合伙人与董事会一致通过,目的在于让组织更敏捷、更快速地响应市场的变化和竞争。

从集团顶层入手,也意味着创始人级别的马云了解并支持此次变革。

一位阿里内部人士向界面新闻表示,当天早上就听说了集团将被拆解的消息。此前他一直好奇,当组织变得足够庞大之后,到底需要以什么样的形态作应对?现在终于尘埃落定,“集团的人都在想自己要去哪里。”

此次变革,并非简单的公司变化,而是组织上和管理上的完全独立。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将分别成立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新CEO们将对各自的董事会而不是张勇汇报。

以“变”制变

“变化”,可以说是阿里员工最为熟悉的两个字。历史上,阿里以每年平均2到3次的速度作出或小或大的组织调整,阿里高管轮换与之相伴。而更复杂的变革,自阿里1999年创立以来就保持了数年一变的频率。

本世纪初,阿里在国内首次提出电子商务这一概念,以强大的组织能力和企业文化,成为中国一众互联网中最有战斗力的公司之一。

2005年,支付宝从淘宝中剥离,成为一家单独的公司专门做支付平台,之后就长出了蚂蚁集团。

2010年,淘宝被拆分成“C2C+B2C+搜索”三个模式的部门,全面探索电商模式。到了2011年6月,淘宝网进一步“一拆三”,由此长出了一淘网、淘宝网和淘宝商城(后更名“天猫”)。当时阿里内部对于B2C还是C2C谁能跑出来,没有达成共识,因此三家分拆,分头试水跑结果。

这也为阿里后来的核心电商业务打下了坚实集中的基础。阿里早期贯彻的战斗力、执行力,也让其成为互联网届的黄埔军校,向行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如前美团COO干嘉伟、滴滴创始人程维等人。

2012年7月,阿里巴巴宣布将原有6大子公司的体系调整为7大事业群,被称为阿里史上的“七剑下天山”,各总裁直接向马云汇报,希望借此加强各事业部之间的合作。

仅仅半年之后,7大事业群继续拆分为25个事业部,采取总裁负责制,内部赛马,这在当时马云的眼中被称之为“阿里13年来最艰难的一次组织、文化变革”。 彼时,京东、唯品会等行业对手崛起,移动端流量兴起,为了面对内外部市场环境变化,阿里需要给出应对策略。

对于此次的“1+6+N”的组织变革,张勇称也是酝酿多年,经过过去几年的多元化治理铺垫,阿里才有底气跨出这历史性的一步。

2015年12月,新任阿里巴巴集团CEO的张勇力推“大中台、小前台”战略,整合阿里生态能力,支撑前线业务更加灵动、敏捷。中台的价值在于,利用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快速复制新业务,阿里旗下的聚划算、盒马鲜生都是通过中台快速搭建起来的。

“但问题在于,整个中台的技术架构没有跟上业务的演进速度。增长进入稳定后,公司再想实现颠覆式创新,中台反而成了组织效率上的拖累。”界面新闻曾解读过中台的特点与变化,大企业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制度性低效等问题。

然而,外部环境今非昔比。2019年之后,阿里在各个战线、各个纵队上都遭遇了强敌环伺。拼多多、京东和抖音的迅猛扩张,直接威胁到阿里最核心的电商业务;本地生活领域有美团劲敌和抖音的突袭;国内云计算厂商蓬勃发展,支付赛道也变化颇多。过去阿里主打的体系优势,让各业务产生意料之外的化学反应,反而成为拖累。

有业务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阿里的决策机制是从上到下,当体量足够大的时候,多业态下利益链条错综复杂,决策链路也变得越来越长。

“很多人不习惯互联网增速的改变,有些创新在盲目浪费资源,比如一个看起来再简单不过的事情,由两个不同团队操作时,就会产生分歧,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只能相互内耗。”上述人士说道。

相较于京东创始人意志的强势,阿里这艘巨轮的转向难度更高。张勇也曾在内部多次提出,阿里巴巴的集团策略不应该在整个集团内一刀切,以阿里的体量和复杂程度,任何一刀切都极其有害。

因此,变化势在必行。

2019年,阿里旗下的云智能、B系两个业务板块开始实行板块治理,由业务总裁代表集团分管。

2020年,阿里提倡打造敏捷组织,推行多元化治理结构下的经营责任制,并在2021年双11之后,进一步推进这项制度。

2021年12月6日,张勇在CEO和事业群总裁之间,设立了四个分管大总裁,成立国内数字商业、海外数字商业、本地生活、阿里云智能四大业务板块。随后,盒马、飞猪等业务分别成为独立的环路公司,有自己单独的薪酬、福利、预算和员工期权激励机制。

种种动作都在释放这样一个信号:阿里告别规模竞争后,将更加关注质量竞争。

勇于“杀死自己”

伴随着“1+6+N”巨大组织变革的落地,阿里充分给各个业务集团放权,让他们拥有空前的灵活性,自行决定不同的组织形态。具体到业务人员的反馈是,重点关注自负盈亏的能力,业务有独立上市的可能,以产生市场激励效果。

张勇在内部信中强调,让组织变敏捷,让决策链路变短,让响应变快,是本次变革的初衷和根本目的。

变革的好处显而易见,首先能提高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估值、融资能力。目前阿里巴巴的市值在2500亿美元,仅电商竞争对手拼多多的市值就有920亿美元。以阿里旗下云计算集团、菜鸟集团的体量来说,都因为业务打包,在估值上有所打折。

其次,分别融资上市,意味着更高的流动性,母公司和子公司都可以分别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得到更好的资金支持,各业务也能公开透明地接受市场验证。

对于本地生活、大文娱这样的业务来说,他们第一次和强势的核心电商业务站在同一起跑线,拥有更自由的决策权,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和边界。

但各业务负责人的挑战也随之而来。首先集团内部不再输血,与过去动不动就轮岗相比,他们需要更长期地对业务未来负责,直接与京东、拼多多、抖音乃至美团相争。

变革也可能让管理层变得更加谨慎,每一个创新、每一笔补贴能获得多少效果,需要得到充分论证。

还有更多细节尚待披露。例如在后续的人员流动上,中台员工要到哪里去,转岗下沉到业务还是离开?集团HR体系、OC体系会怎么动?各业务之间未来的协同和互补要怎么做?不同业务下员工一次拉齐的职级、薪酬会有哪些变化?大量没有创造直接价值的冗余部门是否会被干掉等等。

但“变”这件事是确定无疑的。

张勇选择在马云回国的第二天,就交出了对组织架构升级思考的最新答卷,可见其决策早已经过深思熟虑。这位职业经理人出身的掌舵者,深谙战略的重要性:“一切商业竞争,到最后都会变成组织的竞争”,“互联网企业看上去都是依赖互联网、技术来发展的,但背后的战略、资源和执行力却决定了不同的高度和成绩。”

新的“1+6+N”,是阿里的新起点,但张勇不惧怕试错。这家涵盖了电商、云计算、本地生活、文娱、物流、金融等领域的巨型公司,选择用一贯擅长的组织活力来应对挑战,把握未来。

“我喜欢说一句话,如果我们不杀死自己,就会被敌人杀死,你要抱有杀死自己的勇气。”今天,张勇又拿出了勇气,但他能否用变革带领阿里涅槃重生,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阿里巴巴

5.3k
  • 阿里云在上海成立信息技术公司,注册资本2.5亿元
  • 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官宣启动,首次向AI开放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外部强敌环伺,内部荆棘丛生,张勇带领阿里放手一搏

“我喜欢说一句话,如果我们不杀死自己,就会被敌人杀死,你要抱有杀死自己的勇气。”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程璐

界面新闻编辑 | 宋佳楠

面对24岁的阿里巴巴,张勇决定通过自我变革来实现自我纠正。

3月28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以一封全员信的方式,宣布启动24年来最重要的组织架构调整:“1+6+N”组织变革,在阿里巴巴集团之下,设立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未来这些业务将保留独立融资和上市的可能性。

据了解,这轮变革由张勇发起,已分别经集团合伙人与董事会一致通过,目的在于让组织更敏捷、更快速地响应市场的变化和竞争。

从集团顶层入手,也意味着创始人级别的马云了解并支持此次变革。

一位阿里内部人士向界面新闻表示,当天早上就听说了集团将被拆解的消息。此前他一直好奇,当组织变得足够庞大之后,到底需要以什么样的形态作应对?现在终于尘埃落定,“集团的人都在想自己要去哪里。”

此次变革,并非简单的公司变化,而是组织上和管理上的完全独立。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将分别成立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新CEO们将对各自的董事会而不是张勇汇报。

以“变”制变

“变化”,可以说是阿里员工最为熟悉的两个字。历史上,阿里以每年平均2到3次的速度作出或小或大的组织调整,阿里高管轮换与之相伴。而更复杂的变革,自阿里1999年创立以来就保持了数年一变的频率。

本世纪初,阿里在国内首次提出电子商务这一概念,以强大的组织能力和企业文化,成为中国一众互联网中最有战斗力的公司之一。

2005年,支付宝从淘宝中剥离,成为一家单独的公司专门做支付平台,之后就长出了蚂蚁集团。

2010年,淘宝被拆分成“C2C+B2C+搜索”三个模式的部门,全面探索电商模式。到了2011年6月,淘宝网进一步“一拆三”,由此长出了一淘网、淘宝网和淘宝商城(后更名“天猫”)。当时阿里内部对于B2C还是C2C谁能跑出来,没有达成共识,因此三家分拆,分头试水跑结果。

这也为阿里后来的核心电商业务打下了坚实集中的基础。阿里早期贯彻的战斗力、执行力,也让其成为互联网届的黄埔军校,向行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如前美团COO干嘉伟、滴滴创始人程维等人。

2012年7月,阿里巴巴宣布将原有6大子公司的体系调整为7大事业群,被称为阿里史上的“七剑下天山”,各总裁直接向马云汇报,希望借此加强各事业部之间的合作。

仅仅半年之后,7大事业群继续拆分为25个事业部,采取总裁负责制,内部赛马,这在当时马云的眼中被称之为“阿里13年来最艰难的一次组织、文化变革”。 彼时,京东、唯品会等行业对手崛起,移动端流量兴起,为了面对内外部市场环境变化,阿里需要给出应对策略。

对于此次的“1+6+N”的组织变革,张勇称也是酝酿多年,经过过去几年的多元化治理铺垫,阿里才有底气跨出这历史性的一步。

2015年12月,新任阿里巴巴集团CEO的张勇力推“大中台、小前台”战略,整合阿里生态能力,支撑前线业务更加灵动、敏捷。中台的价值在于,利用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快速复制新业务,阿里旗下的聚划算、盒马鲜生都是通过中台快速搭建起来的。

“但问题在于,整个中台的技术架构没有跟上业务的演进速度。增长进入稳定后,公司再想实现颠覆式创新,中台反而成了组织效率上的拖累。”界面新闻曾解读过中台的特点与变化,大企业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制度性低效等问题。

然而,外部环境今非昔比。2019年之后,阿里在各个战线、各个纵队上都遭遇了强敌环伺。拼多多、京东和抖音的迅猛扩张,直接威胁到阿里最核心的电商业务;本地生活领域有美团劲敌和抖音的突袭;国内云计算厂商蓬勃发展,支付赛道也变化颇多。过去阿里主打的体系优势,让各业务产生意料之外的化学反应,反而成为拖累。

有业务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阿里的决策机制是从上到下,当体量足够大的时候,多业态下利益链条错综复杂,决策链路也变得越来越长。

“很多人不习惯互联网增速的改变,有些创新在盲目浪费资源,比如一个看起来再简单不过的事情,由两个不同团队操作时,就会产生分歧,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只能相互内耗。”上述人士说道。

相较于京东创始人意志的强势,阿里这艘巨轮的转向难度更高。张勇也曾在内部多次提出,阿里巴巴的集团策略不应该在整个集团内一刀切,以阿里的体量和复杂程度,任何一刀切都极其有害。

因此,变化势在必行。

2019年,阿里旗下的云智能、B系两个业务板块开始实行板块治理,由业务总裁代表集团分管。

2020年,阿里提倡打造敏捷组织,推行多元化治理结构下的经营责任制,并在2021年双11之后,进一步推进这项制度。

2021年12月6日,张勇在CEO和事业群总裁之间,设立了四个分管大总裁,成立国内数字商业、海外数字商业、本地生活、阿里云智能四大业务板块。随后,盒马、飞猪等业务分别成为独立的环路公司,有自己单独的薪酬、福利、预算和员工期权激励机制。

种种动作都在释放这样一个信号:阿里告别规模竞争后,将更加关注质量竞争。

勇于“杀死自己”

伴随着“1+6+N”巨大组织变革的落地,阿里充分给各个业务集团放权,让他们拥有空前的灵活性,自行决定不同的组织形态。具体到业务人员的反馈是,重点关注自负盈亏的能力,业务有独立上市的可能,以产生市场激励效果。

张勇在内部信中强调,让组织变敏捷,让决策链路变短,让响应变快,是本次变革的初衷和根本目的。

变革的好处显而易见,首先能提高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估值、融资能力。目前阿里巴巴的市值在2500亿美元,仅电商竞争对手拼多多的市值就有920亿美元。以阿里旗下云计算集团、菜鸟集团的体量来说,都因为业务打包,在估值上有所打折。

其次,分别融资上市,意味着更高的流动性,母公司和子公司都可以分别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得到更好的资金支持,各业务也能公开透明地接受市场验证。

对于本地生活、大文娱这样的业务来说,他们第一次和强势的核心电商业务站在同一起跑线,拥有更自由的决策权,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和边界。

但各业务负责人的挑战也随之而来。首先集团内部不再输血,与过去动不动就轮岗相比,他们需要更长期地对业务未来负责,直接与京东、拼多多、抖音乃至美团相争。

变革也可能让管理层变得更加谨慎,每一个创新、每一笔补贴能获得多少效果,需要得到充分论证。

还有更多细节尚待披露。例如在后续的人员流动上,中台员工要到哪里去,转岗下沉到业务还是离开?集团HR体系、OC体系会怎么动?各业务之间未来的协同和互补要怎么做?不同业务下员工一次拉齐的职级、薪酬会有哪些变化?大量没有创造直接价值的冗余部门是否会被干掉等等。

但“变”这件事是确定无疑的。

张勇选择在马云回国的第二天,就交出了对组织架构升级思考的最新答卷,可见其决策早已经过深思熟虑。这位职业经理人出身的掌舵者,深谙战略的重要性:“一切商业竞争,到最后都会变成组织的竞争”,“互联网企业看上去都是依赖互联网、技术来发展的,但背后的战略、资源和执行力却决定了不同的高度和成绩。”

新的“1+6+N”,是阿里的新起点,但张勇不惧怕试错。这家涵盖了电商、云计算、本地生活、文娱、物流、金融等领域的巨型公司,选择用一贯擅长的组织活力来应对挑战,把握未来。

“我喜欢说一句话,如果我们不杀死自己,就会被敌人杀死,你要抱有杀死自己的勇气。”今天,张勇又拿出了勇气,但他能否用变革带领阿里涅槃重生,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