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他是中国最宝贵的百年瑰宝,学贯文理,堪称中国达芬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他是中国最宝贵的百年瑰宝,学贯文理,堪称中国达芬奇

顾毓琇不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较高的造诣,同时也是诗人、戏剧家、音乐家、教育家。

水深的河寂静

博学的人谦逊

...

1925年3月28日,熙熙攘攘的美国波士顿美术剧院座无虚席

白皮肤的观众们满心期待一场由中国留学生出演的古典话剧

这场由谢文秋、梁实秋、顾一樵、冰心主演的《琵琶记》还得到了闻一多的大力支持

《琵琶记》公演

“最后幕落,掌声如雷,几乎把屋顶震塌下来。”

顾一樵与梁实秋用英语改编的《琵琶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一时间不单是美国的华文报纸,就连美国的大报刊都毫不吝啬对其的赞美之词

成功后,很多人都曾认为这群学生多半是学戏剧或者文学的

然而话剧的编剧虽在日后也成为了大文豪,但他当时可是如假包换的工科高材生

而话剧也只是他一点点“不足挂齿”的小爱好

顾毓琇

此顾一樵便是中国的旷世奇才顾毓琇

他不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较高的造诣

同时也是诗人、戏剧家、音乐家、教育家

他还是冰心的红娘,促成了两位挚友的幸福婚姻

顾毓琇的身世背景似乎没有多少人知道

这也许和老爷子一贯谦逊的作风有关

但是事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影响对他而言,不说是决定性的也至少是关键性的

顾毓琇

1902年,顾毓琇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传统的书香世家

其祖母乃宋朝大诗人秦观的第41代女孙

而其母则是书圣王羲之的第66代女孙

自幼顾毓琇就受到祖母与父亲的先进的思想教育

也正是这样的家庭氛围,催生了顾家一门五博士的奇迹

祖母从小就教顾毓琇吟诗诵词,他对文学的爱就在那时扎下了根

6岁时,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我国最早的新式学堂——俟实学堂

当时顾毓琇的国文教师是钱钟书的父亲、国学大师钱基博

小小年纪他就已经接受了新式的读书救国、科学救国的先进理念

钱钟书与钱基博

从学堂毕业后,父亲有远见地将顾毓琇送入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

可天有不测风云,顾毓琇的父亲在其13岁时突然去世

顾毓琇还未出生的弟弟成了遗腹子,从此家道中落

辛亥革命后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

供养大哥和顾毓琇求学成了一件艰苦事,可是母亲王镜苏一直不愿意放弃

她变卖了大部分家产,含辛茹苦、省吃俭用、甚至亲自种菜养猪供养他们

母亲的坚韧给了顾毓琇很大的动力和精神上的鼓舞

顾毓琇将故居改名为诵芬(其母之字)堂

以纪念自己辛勤的母亲

这时仍在清华学校就读的顾毓琇与梁思成是同窗

他与梁思成就已私交甚密,常常到其家中蹭饭

除了给家里减轻一点负担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听取梁启超的教诲

日后顾毓琇赴美留学前,梁启超还曾亲笔书写对联相赠

梁启超

顾毓琇在清华学校的8年时间与很多优秀学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包括文章开头时支援《琵琶记》话剧的闻一多、梁实秋等等

直到1923年从清华毕业,后至美国留学时顾毓琇仍与梁实秋一起合租公寓

闻一多

顾毓琇赴美的路上还有一段趣事

当时顾毓琇与梁实秋都因成绩优秀被保送至美国公费留学

赴美时,同船的还有冰心、许地山以及校友兼同乡的吴文藻

为期一个月的旅程,他们几个留学生打得火热

包括顾毓琇在内的几名爱好文学的学生还一同创办了《海啸》壁报

从此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梁实秋

这其中当时的文艺少女冰心与顾毓琇最是兴趣相投

常常在一起讨论文学诗词相关的话题

而吴文藻虽然对文学无甚兴趣,但因为地理位置关系

吴文藻无论北上或是乘船赴美都要经过顾家

每每都会在顾家留宿,一来二去他也与顾毓琇交往甚密

也正是这样的巧合,吴文藻、冰心因顾毓琇而结识

日渐熟悉,互生情愫,终修成正果,成为一段佳话

冰心与吴文藻

顾毓琇在美国留学期间也是一个积极分子

他在波士顿与几名留学生经常一起聚会,探讨国事时事

某次,同学会讨论到希望用英语演出中国戏剧以弘扬中国文化

可是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剧本,计划一度搁浅

一次, 顾毓琇在公寓中随口诵起了南宋诗人刘后村的七绝

斜阳古道柳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唱蔡中郎

在一旁的梁实秋心里突然起意,蔡郎中的故事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顾毓琇也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可是要改编成英语话剧难度也是不小

这时梁实秋许诺道:“只要你能用汉语白话把《琵琶记》改编出来,我翻译英文!”

传统戏剧《琵琶记》

顾毓琇白天上课学习,晚上就腾出时间来改编话剧

仅一周,就拿出了三幕戏,共一万八千字的剧本

而梁实秋更是热情高涨,一天一夜便把剧本译成初稿

这才有了那场轰动世人的话剧演出

顾毓琇(中排右一)闻一多(中排左二)

顾毓琇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经历也可谓是传奇

他1923年入学,本硕博连读一共才花了三年半

不仅创下了麻省理工的记录,也成为第一位获得科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

麻省理工学院

23岁时,他发明了四次方程通解法,被称为顾氏变数

以及日后潜心研究非线性自动控制,发明了顾氏图解法和顾氏定则

他在国际电机学领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权威

2000年,IEEE授予了他至高的千禧奖,他被称为现代电机理论最有贡献者

国内设立顾毓琇电机工程奖以纪念其突出贡献

在美国留学结束后,顾毓琇毅然回到国内开始投身教育

在他的努力下,先后筹建了清华大学工学院、上戏前身上海市市立实验戏剧学校

甚至是中央音乐学院前身青木关国立音乐院

一辈子担任的教授院长数不胜数,还曾任上海市教育局局长

而在文学领域,顾毓琇的成就同样杰出,他一生创作超过八千首诗词

成为历史上仅次于陆游的最高产诗人

不但如此,他的作品质量也非常高,被国际诗人大会加冕为桂冠诗人

他甚至还在音乐领域有非常高的造诣

对于佛学也颇有研究,曾出版《禅宗师承记》

1979年,他以英文巨著《禅史》响誉国际佛学界

作为国内大名鼎鼎的教育家,顾毓琇结识的名宿不胜数

大画家张大千与顾毓琇交往甚密,常在其家中作画

他也还亲自促成了张大千的敦煌之行

张大千

另一位顾毓琇的至交是清华四哲人之一的叶企孙

当时顾任清华大学工学院院长,而叶为理学院院长

1937年,清华筹划将一些仪器与书籍转移至汉口

顾毓琇与叶企孙两人主动承担起这一重任

成功躲避了日军的侦查,顺利将物资转移到目的地

《三体》叶泰哲的原型叶企孙

说起教育,顾毓琇对全中国的贡献是巨大的

例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其就是顾毓琇亲自推荐进台湾中央研究院的

就连朱棣文其父也曾是他亲自推荐进入研究院的

朱棣文获奖时,其母李静贞在酒店就按捺不住给顾老写下感谢信

还有三钱之一的著名物理学家钱伟长

是顾毓琇担任清华工学院院长时期的学生

三钱的另一位钱学森则是顾毓琇亲自推荐给自己的好友冯·卡门的

“三钱”

除了科学方面,文学的教育也同样出色

著名的戏剧家曹禺也是顾毓琇的学生

抗战期间两人交往频繁,曹禺曾请教关于抗战前途的看法

顾说:“如果中国的知识分子认为抗战有望,则未必得胜;但如知识分子认为抗战无胜利希望,则抗战必败。”

曹禺

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后,台湾与大陆两地割据的局面下

顾毓琇对两岸的教育依旧是一视同仁的

他不仅是蒋介石儿子蒋纬国的老师

也是朱镕基和江泽民的恩师

江还曾多次亲自拜访以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

此外,首任香港特首董建华的父亲董浩云也是顾毓琇的挚友

台湾总统马英九的父亲也是顾毓琇的学生

董先生

顾毓琇的客厅里曾摆放着两幅墨联

一副来自时任中共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

而另一幅来自台湾国民党副主席副总统李元簇

他不止一次戏称:大陆和台湾在我的客厅里已经统一了

重教尊师新地天,艰辛攻读忆华年

微分运算功无比,耄耋恢恢乡国篇

这是一位长者对其恩师的最高评价

对于顾毓琇传奇的一生,其子在他的追悼会上总结道

父亲百年人生,艰难曲折,生活俭朴,不图享受,有点积蓄就用来设奖学金和捐献救灾。他教育子孙发奋图强,自己靠自己,他没有遗产留给我们。父亲留下来的是巨大的精神财富,是属于全体中国人的,它激励我们爱国爱乡、弘扬中华文化。

不得不说,顾毓琇是中国宝贵的财富

内容为【SME】公众号“Dizzy In Science”栏目原创,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无授权转载,一定举报的哦!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他是中国最宝贵的百年瑰宝,学贯文理,堪称中国达芬奇

顾毓琇不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较高的造诣,同时也是诗人、戏剧家、音乐家、教育家。

水深的河寂静

博学的人谦逊

...

1925年3月28日,熙熙攘攘的美国波士顿美术剧院座无虚席

白皮肤的观众们满心期待一场由中国留学生出演的古典话剧

这场由谢文秋、梁实秋、顾一樵、冰心主演的《琵琶记》还得到了闻一多的大力支持

《琵琶记》公演

“最后幕落,掌声如雷,几乎把屋顶震塌下来。”

顾一樵与梁实秋用英语改编的《琵琶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一时间不单是美国的华文报纸,就连美国的大报刊都毫不吝啬对其的赞美之词

成功后,很多人都曾认为这群学生多半是学戏剧或者文学的

然而话剧的编剧虽在日后也成为了大文豪,但他当时可是如假包换的工科高材生

而话剧也只是他一点点“不足挂齿”的小爱好

顾毓琇

此顾一樵便是中国的旷世奇才顾毓琇

他不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较高的造诣

同时也是诗人、戏剧家、音乐家、教育家

他还是冰心的红娘,促成了两位挚友的幸福婚姻

顾毓琇的身世背景似乎没有多少人知道

这也许和老爷子一贯谦逊的作风有关

但是事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影响对他而言,不说是决定性的也至少是关键性的

顾毓琇

1902年,顾毓琇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传统的书香世家

其祖母乃宋朝大诗人秦观的第41代女孙

而其母则是书圣王羲之的第66代女孙

自幼顾毓琇就受到祖母与父亲的先进的思想教育

也正是这样的家庭氛围,催生了顾家一门五博士的奇迹

祖母从小就教顾毓琇吟诗诵词,他对文学的爱就在那时扎下了根

6岁时,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我国最早的新式学堂——俟实学堂

当时顾毓琇的国文教师是钱钟书的父亲、国学大师钱基博

小小年纪他就已经接受了新式的读书救国、科学救国的先进理念

钱钟书与钱基博

从学堂毕业后,父亲有远见地将顾毓琇送入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

可天有不测风云,顾毓琇的父亲在其13岁时突然去世

顾毓琇还未出生的弟弟成了遗腹子,从此家道中落

辛亥革命后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

供养大哥和顾毓琇求学成了一件艰苦事,可是母亲王镜苏一直不愿意放弃

她变卖了大部分家产,含辛茹苦、省吃俭用、甚至亲自种菜养猪供养他们

母亲的坚韧给了顾毓琇很大的动力和精神上的鼓舞

顾毓琇将故居改名为诵芬(其母之字)堂

以纪念自己辛勤的母亲

这时仍在清华学校就读的顾毓琇与梁思成是同窗

他与梁思成就已私交甚密,常常到其家中蹭饭

除了给家里减轻一点负担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听取梁启超的教诲

日后顾毓琇赴美留学前,梁启超还曾亲笔书写对联相赠

梁启超

顾毓琇在清华学校的8年时间与很多优秀学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包括文章开头时支援《琵琶记》话剧的闻一多、梁实秋等等

直到1923年从清华毕业,后至美国留学时顾毓琇仍与梁实秋一起合租公寓

闻一多

顾毓琇赴美的路上还有一段趣事

当时顾毓琇与梁实秋都因成绩优秀被保送至美国公费留学

赴美时,同船的还有冰心、许地山以及校友兼同乡的吴文藻

为期一个月的旅程,他们几个留学生打得火热

包括顾毓琇在内的几名爱好文学的学生还一同创办了《海啸》壁报

从此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梁实秋

这其中当时的文艺少女冰心与顾毓琇最是兴趣相投

常常在一起讨论文学诗词相关的话题

而吴文藻虽然对文学无甚兴趣,但因为地理位置关系

吴文藻无论北上或是乘船赴美都要经过顾家

每每都会在顾家留宿,一来二去他也与顾毓琇交往甚密

也正是这样的巧合,吴文藻、冰心因顾毓琇而结识

日渐熟悉,互生情愫,终修成正果,成为一段佳话

冰心与吴文藻

顾毓琇在美国留学期间也是一个积极分子

他在波士顿与几名留学生经常一起聚会,探讨国事时事

某次,同学会讨论到希望用英语演出中国戏剧以弘扬中国文化

可是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剧本,计划一度搁浅

一次, 顾毓琇在公寓中随口诵起了南宋诗人刘后村的七绝

斜阳古道柳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唱蔡中郎

在一旁的梁实秋心里突然起意,蔡郎中的故事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顾毓琇也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可是要改编成英语话剧难度也是不小

这时梁实秋许诺道:“只要你能用汉语白话把《琵琶记》改编出来,我翻译英文!”

传统戏剧《琵琶记》

顾毓琇白天上课学习,晚上就腾出时间来改编话剧

仅一周,就拿出了三幕戏,共一万八千字的剧本

而梁实秋更是热情高涨,一天一夜便把剧本译成初稿

这才有了那场轰动世人的话剧演出

顾毓琇(中排右一)闻一多(中排左二)

顾毓琇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经历也可谓是传奇

他1923年入学,本硕博连读一共才花了三年半

不仅创下了麻省理工的记录,也成为第一位获得科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

麻省理工学院

23岁时,他发明了四次方程通解法,被称为顾氏变数

以及日后潜心研究非线性自动控制,发明了顾氏图解法和顾氏定则

他在国际电机学领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权威

2000年,IEEE授予了他至高的千禧奖,他被称为现代电机理论最有贡献者

国内设立顾毓琇电机工程奖以纪念其突出贡献

在美国留学结束后,顾毓琇毅然回到国内开始投身教育

在他的努力下,先后筹建了清华大学工学院、上戏前身上海市市立实验戏剧学校

甚至是中央音乐学院前身青木关国立音乐院

一辈子担任的教授院长数不胜数,还曾任上海市教育局局长

而在文学领域,顾毓琇的成就同样杰出,他一生创作超过八千首诗词

成为历史上仅次于陆游的最高产诗人

不但如此,他的作品质量也非常高,被国际诗人大会加冕为桂冠诗人

他甚至还在音乐领域有非常高的造诣

对于佛学也颇有研究,曾出版《禅宗师承记》

1979年,他以英文巨著《禅史》响誉国际佛学界

作为国内大名鼎鼎的教育家,顾毓琇结识的名宿不胜数

大画家张大千与顾毓琇交往甚密,常在其家中作画

他也还亲自促成了张大千的敦煌之行

张大千

另一位顾毓琇的至交是清华四哲人之一的叶企孙

当时顾任清华大学工学院院长,而叶为理学院院长

1937年,清华筹划将一些仪器与书籍转移至汉口

顾毓琇与叶企孙两人主动承担起这一重任

成功躲避了日军的侦查,顺利将物资转移到目的地

《三体》叶泰哲的原型叶企孙

说起教育,顾毓琇对全中国的贡献是巨大的

例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其就是顾毓琇亲自推荐进台湾中央研究院的

就连朱棣文其父也曾是他亲自推荐进入研究院的

朱棣文获奖时,其母李静贞在酒店就按捺不住给顾老写下感谢信

还有三钱之一的著名物理学家钱伟长

是顾毓琇担任清华工学院院长时期的学生

三钱的另一位钱学森则是顾毓琇亲自推荐给自己的好友冯·卡门的

“三钱”

除了科学方面,文学的教育也同样出色

著名的戏剧家曹禺也是顾毓琇的学生

抗战期间两人交往频繁,曹禺曾请教关于抗战前途的看法

顾说:“如果中国的知识分子认为抗战有望,则未必得胜;但如知识分子认为抗战无胜利希望,则抗战必败。”

曹禺

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后,台湾与大陆两地割据的局面下

顾毓琇对两岸的教育依旧是一视同仁的

他不仅是蒋介石儿子蒋纬国的老师

也是朱镕基和江泽民的恩师

江还曾多次亲自拜访以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

此外,首任香港特首董建华的父亲董浩云也是顾毓琇的挚友

台湾总统马英九的父亲也是顾毓琇的学生

董先生

顾毓琇的客厅里曾摆放着两幅墨联

一副来自时任中共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

而另一幅来自台湾国民党副主席副总统李元簇

他不止一次戏称:大陆和台湾在我的客厅里已经统一了

重教尊师新地天,艰辛攻读忆华年

微分运算功无比,耄耋恢恢乡国篇

这是一位长者对其恩师的最高评价

对于顾毓琇传奇的一生,其子在他的追悼会上总结道

父亲百年人生,艰难曲折,生活俭朴,不图享受,有点积蓄就用来设奖学金和捐献救灾。他教育子孙发奋图强,自己靠自己,他没有遗产留给我们。父亲留下来的是巨大的精神财富,是属于全体中国人的,它激励我们爱国爱乡、弘扬中华文化。

不得不说,顾毓琇是中国宝贵的财富

内容为【SME】公众号“Dizzy In Science”栏目原创,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无授权转载,一定举报的哦!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