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悬在距离环形山遍布的月球表面仅几英里的高度,已经环绕月球运行了7年。7年里,飞行器上装载的摄像机每天都会为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沙丘、高山拍下600多张照片。从而帮助科学家了解月球的地质及地形。不过这并不是为月球拍摄照片的唯一原因。
“当然还因为这些照片实在太美了。”Mark Robinson说。他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地球与太空探索学院负责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照相机(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 Camera)的首席科学家。“它们(照片)展现出了月球的壮美,让它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我们用三天时间就能抵达的世界。”




当然在几十年前,像是阿波罗或者克莱芒蒂娜这些宇宙飞行器上装载的摄像机就已经拍下了许多月球之美的照片传回地球。但在2004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给NASA下达新指令——重返月球,但是并没有布置下一寸一寸详尽拍摄月球表面及两极情况的任务。Robinson明白拍摄这些图像对于确定着陆地点至关重要,于是他和NASA航天局科学家们组成的团队决定发射装载有相机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2009年6月,搭载了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的擎天神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升空。
飞行器每天环月球轨道飞行12.7次,为相机提供大量拍摄机会。拍摄系统包括一台小到可以装进背包的广角相机以及两台较大的窄角相机。广角相机能够拍摄7色图像,达到每像素328英尺的中等分辨率。而窄角相机每台都超过4英尺长,加在一起相当于一台500万像素的相机。它们拍摄的照片分辨率高达到每像素1.6英尺——足够抓拍到尼尔·阿姆斯特朗在月球插下的那面旗子的影子——快门速度也达到34毫秒。(当你以每小时3600英里的速度在太空移动时,抓拍时机至关重要。)
显然不可能有人坐在飞行器上进行抓拍,而是利用系统自带的目标锁定软件对已飞行器的飞行路径进行预测,并合理安排95%的图像的拍摄。自动对焦所拍摄的图像中,最受Robinson喜欢的就是临时匹配的那些——飞行器会对和已有相片光线类似的区域进行再次拍摄。这些相似度匹配的照片中有7成都展现了月球表面新出现的撞击坑以及各种变化。




而最酷炫的图像则是由Robinson的团队经过精心策划拍下的。“‘OK,在一周之内,我们会飞过月球上一处最美丽而妙不可言的凹陷——布鲁诺环形山’诸如这样的想法真的很有趣,”Robinson说道,“如果我们把飞行器偏移60度角,在这样的光线条件下它看起来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Robinson和他的同事们每天都要把三天的加载命令捆绑发送至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由飞行中心再把这些命令上传给探测飞行器。有时他们会把同一地点拍下的两张照片交错排列从而创建3D立体图像。他们也能让飞行器向一侧倾斜60度或70度角进行倾斜拍摄——就像你透过飞机舷窗看到的那样。
“从人类的角度观测就变得更加容易,”Robinson说,“就能更加直观地观察地形。”


这些图像通过在新墨西哥州白沙的Ka波段天线传输回地球。虽然Robinson工作的每一天都充斥着写不完的论文报告和开不完的会,他也总会抽出时间手动调整一些图像。他会移除原始文件中的电子噪声,然后把它们发送去做视角偏差矫正;等图片校正完成再次返回后,再利用ISIS编辑软件对它们进行修复,把12位元的图像降至8位元的tiff格式;最后把这些图像打印出来,在办公室传看,有时还会把它们挂在走廊上。
“在这7年零3个月的时间里我一直在这么做,然而当这些图像在屏幕上出现时,依旧会惊艳到我。”他说,“它们真的很壮观。”
这些图像展现出的逆断层一类的地质特征表明月球正在萎缩;火山口也显示月球上的活动比先前预测的时间要晚大概14亿年。当然,飞行器所拍下的这些详尽的地理图像和照片也会为宇航员重返月球时的着陆点提供很好的参考。
现在一切就绪,只待重返月球的那一刻。


翻译:殷晓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想要获取更多有意思的内容,请移步界面网站首页(http://www.jiemian.com/),并在微博上和我们互动,调戏萌萌哒歪楼菌→【歪楼-Viral】(请猛戳这里)。

来源:Wired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