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蒙古国沙尘暴频发背后:极端气候的恶性循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蒙古国沙尘暴频发背后:极端气候的恶性循环

蒙古国目前约70%的草原已经遭到破坏。过度开矿、放牧、气候变化都被视为破坏因素之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49-11日,我国北方发生了大范围的沙尘天气。中央气象台表示,此次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南部,预计两个月内蒙古国南部至内蒙古中西部沙源地降水偏少,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并且有蒙古气旋阶段性南下影响,有利于形成沙尘天气。

一般而言,影响沙尘天气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气旋活动、植被覆盖和土壤湿度。春季是蒙古气旋活动的高峰期,其移动过程会对我国北方地区的天气(特别是沙尘或沙尘暴天气)造成重要影响。

近年来,土壤水分不足和地表变暖之间的正反馈循环导致了该地区气候更加炎热和干燥,更容易成为新的沙源。

蒙古国面积约156万平方公里,接近中国面积的六分之一,但仅有300多万人口。该国气候为典型的大陆性温带草原气候,春季强风雪和沙尘天气频繁。研究表明,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这个内陆国正在经历高温热浪和干旱的恶性循环。持续受高温干旱、不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叠加影响的蒙古国,折射了全球许多气候脆弱地区的处境。

2020年11月,《科学》期刊的文章《东亚地区超过临界点后突然转向更热更干的气候》指出,蒙古高原可能很快就会变得和美国西南部的部分地区一样贫瘠,热浪的“恶性循环”加剧了土壤的干燥程度。

研究人员发现,该地区创纪录的高温让土壤水分含量迅速下降,土壤湿度也无法对异常高温起到缓解作用。瑞典哥德堡大学的论文合著者陈德亮说,“更多热浪,意味着更多的土壤水分流失,然后又会继续导致更多热浪。”

在这项研究之前,蒙古高原的湖泊已经经历了迅速的减少。截至2014年,中国研究人员发现,蒙古国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湖泊数量减少了26%。

未参与研究的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地理环境和社会系的格里芬(Daniel Griffin)对这项研究点评道,认识到“正常”的气候条件变化过程后,他更担心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极端事件。

“这些事件可能会变得多严重?”格里芬问道。“如果以历史标准衡量,‘新常态’意味着极端炎热和干燥,那么未来的极端天气很可能会不同于以往所目睹的任何情况。”

蒙古国曾有80%的国土被草原覆盖,但目前约70%的草原已经遭到破坏。开矿、气候变化都被视为破坏因素之一,但导致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

而过度放牧的背后则是经济利益考虑:蒙古国是全球第二大羊绒生产国,羊绒供应量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羊绒也是蒙古国除铜和金之外的第三大出口商品。

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显示,从1990年到2020年,蒙古国的牲畜数量增长了三倍,远远超出草地的承受能力。

IMF报告指出,畜牧业占到蒙古国农业生产的90%,每四个蒙古人中就有一人从事畜牧行业。但严重过度放牧和气候变化导致该国草地退化加剧,草地退化反过来进一步导致饲料短缺。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2013年的一项研究还显示,蒙古国草原退化有80%都是由过度放牧引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DS

4.1k
  • 马来西亚肯德基暂时关闭部分门店,称面临成本增加与经济挑战
  • 三星电子半导体部门时隔五个季度再次实现盈利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蒙古国沙尘暴频发背后:极端气候的恶性循环

蒙古国目前约70%的草原已经遭到破坏。过度开矿、放牧、气候变化都被视为破坏因素之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49-11日,我国北方发生了大范围的沙尘天气。中央气象台表示,此次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南部,预计两个月内蒙古国南部至内蒙古中西部沙源地降水偏少,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并且有蒙古气旋阶段性南下影响,有利于形成沙尘天气。

一般而言,影响沙尘天气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气旋活动、植被覆盖和土壤湿度。春季是蒙古气旋活动的高峰期,其移动过程会对我国北方地区的天气(特别是沙尘或沙尘暴天气)造成重要影响。

近年来,土壤水分不足和地表变暖之间的正反馈循环导致了该地区气候更加炎热和干燥,更容易成为新的沙源。

蒙古国面积约156万平方公里,接近中国面积的六分之一,但仅有300多万人口。该国气候为典型的大陆性温带草原气候,春季强风雪和沙尘天气频繁。研究表明,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这个内陆国正在经历高温热浪和干旱的恶性循环。持续受高温干旱、不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叠加影响的蒙古国,折射了全球许多气候脆弱地区的处境。

2020年11月,《科学》期刊的文章《东亚地区超过临界点后突然转向更热更干的气候》指出,蒙古高原可能很快就会变得和美国西南部的部分地区一样贫瘠,热浪的“恶性循环”加剧了土壤的干燥程度。

研究人员发现,该地区创纪录的高温让土壤水分含量迅速下降,土壤湿度也无法对异常高温起到缓解作用。瑞典哥德堡大学的论文合著者陈德亮说,“更多热浪,意味着更多的土壤水分流失,然后又会继续导致更多热浪。”

在这项研究之前,蒙古高原的湖泊已经经历了迅速的减少。截至2014年,中国研究人员发现,蒙古国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湖泊数量减少了26%。

未参与研究的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地理环境和社会系的格里芬(Daniel Griffin)对这项研究点评道,认识到“正常”的气候条件变化过程后,他更担心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极端事件。

“这些事件可能会变得多严重?”格里芬问道。“如果以历史标准衡量,‘新常态’意味着极端炎热和干燥,那么未来的极端天气很可能会不同于以往所目睹的任何情况。”

蒙古国曾有80%的国土被草原覆盖,但目前约70%的草原已经遭到破坏。开矿、气候变化都被视为破坏因素之一,但导致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

而过度放牧的背后则是经济利益考虑:蒙古国是全球第二大羊绒生产国,羊绒供应量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羊绒也是蒙古国除铜和金之外的第三大出口商品。

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显示,从1990年到2020年,蒙古国的牲畜数量增长了三倍,远远超出草地的承受能力。

IMF报告指出,畜牧业占到蒙古国农业生产的90%,每四个蒙古人中就有一人从事畜牧行业。但严重过度放牧和气候变化导致该国草地退化加剧,草地退化反过来进一步导致饲料短缺。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2013年的一项研究还显示,蒙古国草原退化有80%都是由过度放牧引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