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讲之前,我们先听一首曲子,是不是莫名地熟悉。
一般配音都是:“现在向我们走来的是高一3班,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他们口号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卡拉扬指挥
一股心塞,悠然而来,这首曲子其实是著名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卡拉扬1987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全场鼓掌打节奏,而所有人全程沉浸,享受……
有人说,没有系统学过乐理,古典音乐好难懂,对专业术语,什么“和声”、“调式”、“曲式”、“织体”等一无所知;
可是,一点都不懂乐理,不懂技法,欣赏只能停留在感性共鸣阶段,不能理解音乐中所蕴含的深意宏大,此话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
嘿哟音乐,从今天起将开设【西方古典音乐入门】专题文章。
在这里你可以了解50多位经典大师的作品;也可以了解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更能了解西方古典音乐发展史,跟着嘿哟音乐一起,打开西方古典乐新世界!
卡拉扬指挥
今天第一期,先为大家介绍一些乐理和基本常识,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了解最基础的知识,更有利于以后我们更深的欣赏作品。
一、什么是音乐
有人说,音乐不就是一种声音嘛,这样说也没错,但声音,要想成为音乐,就不能是随机拼凑、杂乱无章的,必须具有一定的结构和章法,以表达某种思想或情绪。
音乐的基本元素包括旋律、节拍、和声、音色等,音乐要想激发人们的思考,就要关注音乐的基本元素、基本元素与意义之间的关联,各种手法的运用、细节的处理等。
二、音高
大多数乐音都有高低之分,震动越快,声音听起来就越高。
两个音在音高上的距离,叫做音程。最基本的音程是八度。两个音高相差八度的音同时响起,由于震动频率成整倍数关系,听起来就会非常和谐。
柏林爱乐乐团
一个八度(CDEFGABC),可以分成距离相等的12个半音,这几个音之间的半音只是偶尔用一下做装饰,也有将12个半音平均使用,不分主次,例如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
第一卷 C大调 BWV846 ,前奏曲
很多人不明白,一个八度(CDEFGABC),音是平均的,两个半音等于一个全音,不是应该要14个半音吗?
那是因为Mi-Fa 、Si-Do 这两组基本音级之间就是半音关系,所以是12个半音。
以钢琴来说,就是一个标准的十二平均律的乐器,钢琴上一个8度12个键,每相连的两个键(包括黑键)就是一个小二度,也就是一个半音,所以称之为12平均律。
三、旋律
作曲家经过艺术构思,使不同音高的乐音构成有逻辑、有意义的序列,这一序称为旋律,也称曲调。
在大型音乐作品中,一个基础旋律会有发展变化,从而构成主题,既一部作品的灵魂。音符的长短与高低起伏形成的线条,人们常称为“旋律线”。
上行的旋律给人以飞升的感觉,下行的旋律从给人以压抑和挫败感。在同一音高上不断重复的音符构成的旋律会让人产生不祥的预感。
四、对位与和声
除了调整一个声音的高度和在序列中的位置以外,将它与另外一个或数个声音结合在一起也可以使之发生改变,这种结合可通过两种方式:
01对位法
就是在音乐创作中使两条或更多条互相独立独立的旋律的同时发声并且彼此融洽的技术,拉丁文punctus contra punctum,即音符对音符。
对位法在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以巴赫所作的《赋格的艺术》以及《音乐的奉献》最为闻名。
巴赫:赋格的艺术
整部作品由14首赋格和6首卡农组成,并且他们都是由同一个主题发展得来的。其中多运用对位法,4声部赋格。
2
和声
另一种是【和声】(harmony),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的法则同时发声而构成的音响组合。
它包含:①和弦,是和声的基本素材,由3个或3个以上不同的音,这是和声的纵向结构。②和声进行,指各和弦的先后连接,这是和声的横向运动。
有时,作曲家可能会故意制造不和谐的效果,使人产生烦躁、紧张、不祥的感觉。
例如巴赫在《马太受难曲》中用低音的半音上行、变音和弦与不协和弦等手法,描绘了“大地震动,岩石崩裂,死者从墓中升起……”的情景。
对位与和声没有明确的界限,它们强调的是音乐不同的方面。和声是有明显的浓,淡,厚,薄的色彩作用;还有构成分句,分乐段和终止乐曲的功能作用。
五、调与调式
按照稳定与不稳定关系组织起来的一组音,内以某一个音为主音联结成一个体系,就成为调式(mode)。
一般从乐曲的终止音上可以看出大小调式。大调一般终止于主音do上,小调则一般终止于主音la上。调式的差异往往会影响音乐的情绪,一般大调色彩明亮,小调则暗淡和忧伤,几乎所有的葬礼音乐都是小调。
比如聆听巴赫的D大调小步舞曲,感觉很明亮。
再听听巴赫的B小调弥撒曲,感觉会很阴沉。
六、织体
织体是指音乐中同时进行的各种声音和旋律线的组合方式。就好比,纺织业里各种线的交织方式,或松弛、或紧密、或平滑。
音乐借用了这一术语,所以也用“致密”、“厚重”、“稀疏”、“单薄”等形容音乐的织体。
就像粗花呢,不同的色彩的毛线,但编制在一起,就构成了美丽的图案。
七、节奏
作曲家们摆弄声音的方式除了上面的方法,还从时间上控制声音,即安排节奏,音乐响的长短、快慢、强弱、停顿等以某种模式出现,就是节奏。
节奏最基本的成分是节拍,但有些歌剧、清唱剧,节奏高度自由,或者说没有节拍,如一拍、二分之一拍等。
歌剧
节拍的快慢是乐曲的速度(tempo),平缓乐曲诗人沉静,急促乐曲使人激动。
速度的标记常用意大利文,常见的有:
Largo广板。宽广、缓慢、风格庄严。
Grave非常缓慢而庄重。
Adagio柔板。舒缓、从容,比广板稍快,比行板稍慢。
Andante行板,即走动的速度。中速,不匆忙。
Andantino小行板。比行板略快。
Moderato中板。速度有节制、适中。
Allegretto小快板。中等速度,活泼、无拘无束。
Allegro快板。快速、活泼、明朗。
Allegro molto很快的快板。非常轻快、活泼。
Vivace活泼、轻快、有生气。
Presto急板,很快。
Prestissimo最急板。尽可能地快。
比如听维瓦尔第的《四季》,会明显感觉到每个季节的节奏不同。
曲目:
从上到下分别是春、夏、秋、冬,每个季节,有三段小品。
先听冬二:广板,很舒缓,一副很祥和的感觉。
再听春一:快板,明显比广板节奏快,轻盈的感觉。
再听夏三:急板,节奏很快,赶紧琴弦都要拉断,腿抖停不下来。
有感觉这三品之间的节奏速度,这就是调整节奏,带给曲子的变化。
八、力度
力度是指声音震动的强弱程度,在五线谱中,力度用意大利文表示:
缩写 pp p mp mf f ff
代表 很弱 弱 中弱 中强 强 很强
九、音色
同一音高,用人声、用大提琴、用小号、用钢琴,任何人都能听出分辨来,这是因为发音器的音色不同,甚至同一乐器,奏出音高不同的声音,音色也会有差异。
音色无法测定,只能用不精确的形容词,如“明与暗”、“冷与暖”、“刚与柔”、“厚与薄”等描述。
弄清了音乐诸要因素之后,知道音乐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种听觉的艺术,不像解析一道数学题,会有精确的答案。
会随着阅历、生活加深,即使同一位指挥家,对同一部作品,相隔数年后,对作品的演绎也会有不小的差异。
柴科夫斯基 Symphonie 6 Pathetique
卡拉扬分别在60年代和80年代指挥,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如果不事先告诉你,你肯定猜不出是同一个指挥家。
今天就介绍到这里,因为很多都是专业术语,可能需要一定的理解和消化,但对于后续的鉴赏古典乐,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嘿哟音乐:下一期将继续为大家介绍西方古典音乐的类型、器乐,管弦乐的主要形式,声乐、以及曲式,当然,这一些专业术语介绍完之后,我们就会为大家介绍那些大师们的趣事和作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