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邢自强:低通胀为后续政策发力提供空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邢自强:低通胀为后续政策发力提供空间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中国的通胀低迷更多和此前的宏观政策取向以及当前所处的经济修复阶段有关。

2023年3月11日,广西玉林,容县站前大桥有序开工,施工人员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中国的通胀低迷更多和此前的宏观政策取向以及当前所处的经济修复阶段有关。低通胀反映出需求较弱,但也为后续政策发力提供空间。

邢自强周五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上指出,无需对当前的低通胀过于忧虑。尽管目前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幅较低,但仍处于上升通道,只是幅度较小,这本质上和中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周期有关。

“ 和美国、欧洲等经济体主要靠刺激走出疫情相比,中国走出疫情的经济复苏主要是靠内生动力,内生动力提振的特点就是自发性的供给端恢复较为强劲,比如制造业的产能比较充裕,这就意味着供给比需求端要快,通胀自然起不来。”他说。

邢自强还表示,目前的低通胀和中国经济恢复的阶段有关。通胀是滞后指标,通常是需求起来之后,逐渐传导到工资,再传导到通胀。

“当前既然还处于经济复苏初期,走出疫情困扰也仅仅3个月,通胀低符合休养生息,靠内生动力驱动经济的特点。”他说。

他进一步指出,低通胀一方面反映出需求恢复确实不够强劲,但另一方面,在全球发达国家被高通胀困扰,不得不加息,在加息过程中产生诸如银行业震荡等问题的背景下,中国的低通胀也是一种优势。这给了决策层一定空间,无需担心通胀对政策发力产生掣肘。

在当天的论坛上,邢自强还谈到了青年失业率高企的问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份,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19.6%,比2月高1.5个百分点,创2022年8月以来新高。

邢自强表示,就业和物价、通胀一样,也是滞后指标,只有当经济环境出现明显改善,企业感受到订单好转,进行新一轮扩张扩产时,才会启动招聘。

对于服务业反弹并未明显带动就业的情况,邢自强解释称,疫情前的正常年份,服务业每年创造约800万个岗位,但2021年和2022年,在严格防疫政策下,服务业压力非常大,每年仅创造了100多万个岗位,两年少创造了超过1300万个岗位。

“现在餐饮、出行、旅游等数据是在恢复,但只是刚刚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并没有把这1000多万个岗位的增长空间给补回来。”他说。

一季度中国经济数据公布后,多家国际投行纷纷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例如,瑞银集团将今年中国GDP增速预测上调至5.7%,较此前上升0.3个百分点,摩根大通则上调了0.4个百分点至6.4%。

邢自强说:“去年底中国逐渐走出疫情后,摩根士丹利是第一家预测今年中国GDP增速将达到5.7%左右的机构,这明显高于政府和市场预期。不过,当前需要理性务实地看待一季度经济恢复性反弹后,二季度后的修复步伐能否持续下去。”

他表示,从4月的高频数据看,和地铁、出行、旅游相关的数据表现较好,但和建设开工相关的数据则有走弱的趋势,这也意味着二、三季度GDP环比修复力度可能不如一季度强劲。

邢自强认为,除了财政、货币等周期性政策,更重要的是让市场和企业界感受到长期的政策确定性。

“新一届政府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重商取向,对内方面,对未知领域搞前置监管,设 ‘路标’而不是 ‘路障’。对外方面,在扩大和地缘政治有交集的国家的经贸联系,延伸产业链的竞争力。如果这两方面的政策能够坚定执行下去,有利于全年经济的持续恢复。”他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邢自强:低通胀为后续政策发力提供空间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中国的通胀低迷更多和此前的宏观政策取向以及当前所处的经济修复阶段有关。

2023年3月11日,广西玉林,容县站前大桥有序开工,施工人员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中国的通胀低迷更多和此前的宏观政策取向以及当前所处的经济修复阶段有关。低通胀反映出需求较弱,但也为后续政策发力提供空间。

邢自强周五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上指出,无需对当前的低通胀过于忧虑。尽管目前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幅较低,但仍处于上升通道,只是幅度较小,这本质上和中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周期有关。

“ 和美国、欧洲等经济体主要靠刺激走出疫情相比,中国走出疫情的经济复苏主要是靠内生动力,内生动力提振的特点就是自发性的供给端恢复较为强劲,比如制造业的产能比较充裕,这就意味着供给比需求端要快,通胀自然起不来。”他说。

邢自强还表示,目前的低通胀和中国经济恢复的阶段有关。通胀是滞后指标,通常是需求起来之后,逐渐传导到工资,再传导到通胀。

“当前既然还处于经济复苏初期,走出疫情困扰也仅仅3个月,通胀低符合休养生息,靠内生动力驱动经济的特点。”他说。

他进一步指出,低通胀一方面反映出需求恢复确实不够强劲,但另一方面,在全球发达国家被高通胀困扰,不得不加息,在加息过程中产生诸如银行业震荡等问题的背景下,中国的低通胀也是一种优势。这给了决策层一定空间,无需担心通胀对政策发力产生掣肘。

在当天的论坛上,邢自强还谈到了青年失业率高企的问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份,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19.6%,比2月高1.5个百分点,创2022年8月以来新高。

邢自强表示,就业和物价、通胀一样,也是滞后指标,只有当经济环境出现明显改善,企业感受到订单好转,进行新一轮扩张扩产时,才会启动招聘。

对于服务业反弹并未明显带动就业的情况,邢自强解释称,疫情前的正常年份,服务业每年创造约800万个岗位,但2021年和2022年,在严格防疫政策下,服务业压力非常大,每年仅创造了100多万个岗位,两年少创造了超过1300万个岗位。

“现在餐饮、出行、旅游等数据是在恢复,但只是刚刚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并没有把这1000多万个岗位的增长空间给补回来。”他说。

一季度中国经济数据公布后,多家国际投行纷纷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例如,瑞银集团将今年中国GDP增速预测上调至5.7%,较此前上升0.3个百分点,摩根大通则上调了0.4个百分点至6.4%。

邢自强说:“去年底中国逐渐走出疫情后,摩根士丹利是第一家预测今年中国GDP增速将达到5.7%左右的机构,这明显高于政府和市场预期。不过,当前需要理性务实地看待一季度经济恢复性反弹后,二季度后的修复步伐能否持续下去。”

他表示,从4月的高频数据看,和地铁、出行、旅游相关的数据表现较好,但和建设开工相关的数据则有走弱的趋势,这也意味着二、三季度GDP环比修复力度可能不如一季度强劲。

邢自强认为,除了财政、货币等周期性政策,更重要的是让市场和企业界感受到长期的政策确定性。

“新一届政府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重商取向,对内方面,对未知领域搞前置监管,设 ‘路标’而不是 ‘路障’。对外方面,在扩大和地缘政治有交集的国家的经贸联系,延伸产业链的竞争力。如果这两方面的政策能够坚定执行下去,有利于全年经济的持续恢复。”他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