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消息,日前妈妈网联合梅花网研究院调研发布了《家庭用车需求研究报告及营销方法》(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随着80、90后进入生育高峰,以及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母婴家庭用车需求加大。甚至,调研方还以“女权运动”、“男卑女尊”等词汇来强调未来汽车厂商应该对妈妈群体予以足够的重视。
女性群体成为购车潜力股
据亿邦动力网了解,《报告》勾勒了一条从高速增长到逐渐“疲态”的中国汽车市场销售“曲线”,从2000年开始,这条“曲线”分别走过萌芽期、起步期、腾飞期和成熟期,而中国汽车销量也从早期40%的年复合增长率逐渐回落到2015年的7%以内。
《报告》指出,中国汽车消费发展态势和主流消费人群的购买力息息相关,从以公务需求为主,到一线城市家庭首购、二三线家庭城市首购,逐渐发展到四五线家庭城市首购、汽车下乡、换购,最后走到存量市场增长细分市场机遇的时期。
妈妈网和梅花网研究院共同认为,这幅销量“走势图”背后,不仅有相关政策所释放的限购限号等信号的身影,也隐射了保有量已达到一定程度的预示。虽然汽车销售整体增长趋势放缓,但中国女性消费群体却在逐年攀升。
买车这事 孩子他爸可能说不算了?
根据《报告》显示,中国女性消费群体快速增长,女性车主占比不断提高,2010-2015年,这一比例从17%提升至29%。不过,与北美、欧洲的成熟市场相比,中国女性汽车消费市场尚待进一步培育和挖掘。
调研团队发现,母婴家庭用车消费的崛起和宝妈主导购车决策权,是改写家庭用车版图和促成汽车消费主要走势的关键因素。
调研团队认为,在母婴家庭买车决策过程中,男性的绝对主导地位正在消失,妈妈们逐渐开始掌握更多话语权。因为对于母婴家庭而言,无论是初次购车、换购还是复购,与孩子、家庭相关的使用场景也是必须列入考虑的因素。因此,家庭用车逐渐被归到“母婴用品”一栏,妈妈群体“顺势”拿下母婴用品-家庭用车消费的决策权。
据悉,在买车、换车时,不再只是男主人说了算,女性也拥有了相同或者分量更重的话语权。《报告》认为,这将是汽车行业接下来需要重点关注的核心人群。
宝妈买车 儿童安全座椅的生意来了?
在调研中,超过一半的母婴家庭在一年内有购车需求,其中初次购车需求者占25%,换车需求者占17.2%,增加一辆车需求者为11.7%。《报告》也显示母婴家庭购车、换车的主要目的大多都是由于家庭增加新成员——宝宝之后,面临对于方便、安全出行的更高的需求,因此相比于白领及其他人群,母婴消费者购车换车的需求也相对更为迫切,意向更为明确。
因此,面对对母婴家庭的汽车营销中,针对妈妈群体的的营销将是关键。《报告》指出,针对这一群体,在具体的汽车营销中,安全性、舒适度、儿童安全座椅配置、预算/价格以及油耗将是关键点。
车载辅助工具更容易俘获宝妈司机的心
而上述基本需求很容易被满足,所以这时妈妈们的注意力就会逐渐转移,寻求能够满足更多需求的配置。而对于宝妈司机来说,一些辅助功能则成了俘获她们芳心的“新杀器”。
调查显示,在宝妈的驾驶过程中,接听电话回复信息、照顾宝宝、并道等因素时常会给她们的驾驶带来困扰,甚至威胁到行驶安全。因此,增加车内蓝牙电话、语音系统、并线辅助等功能的车型会更受妈妈青睐。
同时,宝妈们还是汽车智能产品的忠实拥护者,倒车雷达、行车记录仪和智能手机服务是妈妈们在日常驾驶中最常使用的汽车智能产品。这也说明宝妈们乐于接受新型工具来解决现实问题,缓解驾驶焦虑。
所以,在营销环节,这些辅助的功能设备切勿被忽略,应特别强调它们将如何帮助妈妈们应对、缓解焦虑的情绪。
最后《报告》指出,在新一轮婴儿潮的大环境下,汽车作为某种意义上的母婴用品,其需求将会明显攀升。妈妈作为家庭用车这一母婴用品的新兴决策者,应引发汽车业界的足够重视,随着女性地位的不断提升以及未来几年新生儿增速的加快,汽车作为某种意义上的“母婴用品”,无论是首购或是换购,对于母婴家庭这个细分市场而言需求量会快速增长。而这一汽车消费领域的“女权运动”已经完成,面对“男卑女尊”的母婴用品消费模式,汽车厂商今后还需对妈妈群体予以足够的重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