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像神一样的存在,让许多人羡慕忌妒恨。
这几天,吉利汽车再次成为汽车市场和舆论关注的焦点,因为刚刚过去的10月,吉利汽车总销量首次逼近10万大关,同比增长94%,其中博越、帝豪GS、远景SUV、新帝豪和新远景五款车过万。
今天(3日)下午,借西博会的盛世,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安聪慧带着团队高管来到成都,与成都市签下了355亿的投资合作项目,其中包括落户天府新区的138亿新能源汽车项目,112亿的沃尔沃SPA平台项目,以及105亿的吉利BMA乘用车项目。三大整车项目总产能将达到60万台。
《吉利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沃尔沃SPA平台乘用车项目投资协议》、《吉利BMA乘用车项目投资协议》三大项目投资协议,总投资达355亿元,总产能达60万台。
落户天府新区的新能源整车项目,将生产沃尔沃旗下北极星品牌高性能纯电动汽车,以及基于欧洲先进技术的本土品牌纯电动车,年产能10万台。
沃尔沃SPA平台整车项目,将在位于龙泉驿区的现有沃尔沃乘用车成都工厂的基础上,引进全新SPA平台。该平台由共享模块、可扩展系统和部件组成,并兼容电动化产品方案,全部生产将在柔性生产系统中完成。基于SPA平台的产品集新能源、高度自动驾驶、高效动力、领先安全、人性化科技、智能车载互联于一身。年产能20万台。
同样落户龙泉驿区的BMA乘用车项目,选用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联合开发、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模块化基础架构,匹配世界先进的动力系统,包括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生产具备行业先进性和持续生命周期的领先型汽车产品。年产能30万台。
本次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和三大项目投资协议将进一步促进促进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产品的升级换代,进一步夯实吉利在未来产业布局中的优势。同时推动成都市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极大提升成都市在中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中的能级。
吉利汽车集团总裁、CEO安聪慧表示:成都市是西部的“心脏”,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基于成都的战略地位和投资环境,先进制造业选择成都是一种必然。吉利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民族品牌,将全力响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在进一步优化成都汽车产业布局、促进成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如果从1997年在四川投资的1400万元成立吉利波音汽车制造公司算起的话,这些年来,李书福在四川的投资规模已经达到了500亿元。
成立于1986年11月6日的吉利,已经成功走过了30载春秋,进入而立之年。
短短的30年时间,李书福和吉利一起创造了无数的奇迹,例如,中国第一张造镁铝曲板、中国第一辆豪华型踏板式摩托车、中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收购著名豪华车品牌沃尔沃汽车、德国发布LYNK&CO汽车品牌……
李书福的造车梦开始于四川,四川是李书福的福地,也是目前吉利汽车发展和战略布局的重要阵地。
1997年,四川德阳一家生产小客车的企业濒临倒闭,他投资1400万元,取得7%的股权,成立了一家波音汽车制造公司,并拿到了小客车、面包车的生产权。随后,经过各方艰难地争取和努力,甚至有了“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这样悲壮的呐喊。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李书福拿到了第一张民营企业造车许可证,成为中国汽车史上一件“破天荒”的大事件。
让我一起来回顾李书福和吉利汽车集团在四川和成都的投资轨迹。
2007年,由吉利控股集团投资的吉利成都成产基地落户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总额13.5亿元人民币,建成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生产线;同年10月,成都高原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09年10月28日,吉利汽车首款SUV车型全球鹰GX718正式下线。
2011年夏天,总投资40.28亿元的沃尔沃中国第一家工厂落户成都龙泉,第一期规划年生产能力为12万辆,拥有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四大工艺及质检中心、物流和独立试车跑道等附属设施。为中国消费者量身打造的沃尔沃S60L长轴距版作为成都工厂的首款产品已于2013年12月13日正式在国内上市,2015款全新XC60也于2014年11月9日在国内发布。同时,成都工厂生产的沃尔沃首款汽油版插电式混合动力车,S60L智能E驱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于2015年4月22日正式上市。
2014年12月31日,吉利在四川南充投资70亿建造商用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包括10万台液化气动力商用汽车和燃气发动机5万台生产基地,全部建成投产后,南充基地将辐射整个东南亚,产品销往全球,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216亿元,税收15亿元。今年10月28日,吉利的商用车品牌远程汽车在成都发布,并推出纯电动轻卡E200和客车E12。
今年3月25日,在第30届中国·成都国际桃花节投资环境说明会上,龙泉驿区透露,北京吉利大学将迁址龙泉驿区,并更名为“成都科技学院”(暂定名),建成在校生规模2万人的本科普通高校。北京吉利大学迁建项目总投资将达27亿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