盥洗,只为一双手
洗手间就是盥洗室?能洗手、洗脚、洗脸、洗头发、洗澡,还能上厕所?
活得太草率!
“盥洗”这个词,对先秦贵族们来说,只用于洗手,还有专门的洗具,
这种自西周中期就兴起的礼仪可以称得上是如今自来水的先祖。可是这样不是很麻烦吗?怎么不直接在盘子里洗呢?
这就是古人的聪明之处了。
洗手本来就是为了清洁,若是所有人的手放在一起洗,细菌还是会有,还不如不洗呐!
想我们为了方便共用一个盆子,虽然做到饭前饭后洗手的文明要求,但是多是走走形式,倒不如古人拎得明白了。
而且,这么复杂也是要一种仪式感。对,古人算是把仪式感做到极致了,包括洗手这件小事。
▼
诸侯凡是宴会、祭祀,就必须先行沃盥之礼,不能脏着身子拜见神明,如果把污浊之气传给神明,是大不敬的。当然了,作为诸侯,还要有专人伺候,自己专心仔细地洗就好了。
在家待客时,主人得给客人浇水洗手,家里有儿子的,就得主人浇水,儿子接水,完了要给客人递上手巾。
每次要向宾客敬酒前,得先洗手洗酒器,还得当着客人的面,这样人家才能放心饮用,不担心里面有头发,苍蝇。
所以,如果想去诸侯家装门客蹭饭,可不能露馅。侍者给你端来匜,你接起来就喝,恭喜你,不仅门客当不成,还会被当成野人扫出大门口。
啥?太麻烦?
别怕,我们不用这样。
因为他们虽然在特定场合用筷子,但是大多数还是吃“手抓饭”,所以,得经常保持干净。满手饭渣子的会没朋友。
不仅仅是礼节,这也是一种孝道和尊师的体现。
子女早上给父母盥洗是分内的事;弟子也得这样侍奉老师,晚睡早起,给老师盥洗。
正是因为重视,如果出了差错,那就和重耳一样面壁思过吧。
重耳娶了秦穆公的女儿怀赢。有一天,怀赢给重耳沃盥后,重耳无意甩了一下手,湿水溅到怀赢身上。
怀赢怒了:你凭啥鄙视我?我秦国不比你晋国差!
因有求于秦国,重耳不敢得罪啊,于是把自己关起来等着老岳丈处罚。
知错就该,善莫大焉。重耳反应这么灵敏,一看就是做大事的!
先秦贵族讲规矩,值得研究。但是规矩可以讲,不能死板。
这么繁琐的程序让老百姓来实践,肯定是耽误干活的,比如刘四儿大王肯定讨厌这档子事。
在王侯将相也没种的汉朝,对于讲究效率的他们来说,先秦洗手这档子事太龟速。
随着两件套逐渐被一个盆子取代,何不整点快速洁净神器呢?
于是,澡豆出现了。
澡豆,净手神器
也有说不算国产,是和佛教一起进口的。 这是比丘们的卫生用品,而且佛还亲自指点过做法:
一个比丘生病了,身上很痒。
佛曰:用澡豆洗。
澡豆怎么制作?
佛曰:以大豆、小豆、摩沙豆、豌豆、迦提婆罗草、梨频陀子作。
可是,传到中国就不一样了。原料稀有,所需香料还靠进口,但凡进口的,都贵,这是古今国情。
所以,有“澡”字不一定就是用来洗澡的,用不起,很高级、很稀罕。
有多稀罕?
▼
晋朝大亨王敦都没见过:
王敦有幸做了襄城公主的驸马爷,上厕所出来,侍女端着装水的金澡盘和装澡豆的琉璃碗让他洗手,他以为是干粮,于是澡豆和水,喝掉。
出身琅琊王氏的大贵人还这么“没出息”,可见有多金贵了。
其实那时候,这东西已经在上流社会开始流行了。各种西方的、南方的香料到达中原,澡豆的香气为极其注重外貌的美公子锦上添花。
可是,民间百姓还是用不着。
澡豆这东西被医家当作秘方不外传,给徒弟立规矩不能私自泄露秘方;甚至父子之间也不相传。
但是,就算知道了,也没用。
《千金方》中有个配方:“丁香、沉香、青木香、桃花、钟乳粉、真珠、玉屑、蜀水花……(省略100个字)研之千遍,密贮勿泄。
只想用暴殄天物来形容。
直到宋元时,小康家庭也能用了。此处有个段子:
王安石脸色发黑,以为生病,瞧大夫。大夫叫小厮拿来澡豆给王洗脸。脸色一下好了。
段子是政敌编的,说王安石懒蛋一个,不洗脸,不修边幅。我们也可见澡豆没那么高高在上了。
宋代以后,用来洗手的东西很多,澡豆也不是一家独大了。
肥皂团,淘米水,药皂,冬瓜瓤,香皂,木槿叶……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纯天然无公害,真正做到天人合一,格物致知。
明清时,市井很发达,有些能人就改进了澡豆的制作工艺。
▼
比如,贾府螃蟹宴时,凤姐命小丫头们去取菊花叶儿、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来,预备洗手”。
这个“菊花叶儿、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就从澡豆延伸而来。
还有的在磨过程中加入砂糖,并加入动物脂肪,混和均匀后,压制成球状或块状,百姓用来洗涤去污,称作胰子。
《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丫鬟长姐为程师爷的烟袋点火之后,特别嫌弃,感觉手上沾了shi:
叫小丫头子舀了盆凉水来,先给他左一和右一和的往手上浇。浇了半日,才换了热水来,自己泖(mao)了又泖,洗了又洗,搓了阵香肥皂、香豆面子,又使了些个桂花胰子、玫瑰胰子……
有没有想起,60年代以前的人都把洗手的块状膏体称作洋胰子?老祖宗们发明的胰子可天然多了。
那时候,澡豆的高仿品、衍生品进入寻常百姓家。普遍到可以随时用,就像我们洗手时立即想到香皂。
洗完后,用私人定制的手巾擦去即可。
这时候,能讲究的还是得讲究,据生活小能手、生活百科指南——李笠翁分析,手巾不能乱用,不能几个人共用,也不能同一块既擦手又擦脸。
否则,洗与没洗有啥区别?
瞧瞧古人这觉悟。生活就是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我们一直在喊:生活,生活,要学会生活。可是也只是喊出来的口号,怎么也比不上古人认真的生活态度。
真不知是历史在倒退,我们越来越不把自己当人对待,还是历史在重复,我们在找寻前人走过的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