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80后新财富“六连冠”明星分析师 变身券商研究所的逆袭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80后新财富“六连冠”明星分析师 变身券商研究所的逆袭者

这位年轻的明星分析师秉持多年的产业链研究理念能否带领天风证券研究所逆袭成功?

天风证券研究所所长赵晓光。图片来源:东方IC

从2016年的夏天开始,名不见经传的天风证券研究所以高薪加合伙人的优厚条件,大手招兵买马,搅动整个券商研究行业,也因为迅速聚拢了一批新财富分析师成为了热门话题。

十一长假过后,将这些精英聚到一起的背后推手赵晓光正式履新天风证券研究所所长一职,备受市场关注。

这位头顶连续六年(2010年-2016年)《新财富》电子行业“排名第一”光环的“80后”明星分析师,正在进行他事业上的一次关键跳跃。赵晓光意图打破传统券商研究所“沉闷的卖方研究格局”:激励机制受限、人才流失严重和研究所收支常年入不敷出,为券商研究所开拓一种新的模式。

赵晓光有知名分析师的光环加身,在业内也被人评价为“兼具研究和管理水平”的复合型研究员。他先后在东方证券、中金公司和海通证券研究所任职,在跳槽天风证券之前是安信证券研究所所长,这些履历为他的成功筹码增添了几分。

但研究所行业里素有“赢家通吃”的规则,券商研究所只有在排名中遥遥领先才有“通吃”机会。对于新入局者而言,最初的“养人养团队”需要大量成本开支,赵晓光所带领的天风证券研究所逆袭能否成功?

正在为2016年的券商新财富排名拉票焦灼之时,赵晓光接受了界面新闻的独家专访,透露其带领天风证券研究所的新思路,也谈及他对证券研究行业和新财富评选的思考和见解。一身休闲西装的赵晓光身形健硕,并没有典型券商研究员的书卷气。

卖方研究供应过剩的问题一直被市场讨论。赵晓光自己也曾发出感慨,“现在80%的研究报告没有多少人看,卖方的报告价值、意义何在?”面对这样研究过剩的局面,研究所要不要转型?

赵晓光说,研究所不是讨论转不转型的问题,而是合规的问题。在监管的体系内,分析师只能靠客户的佣金生存,他的商业价值就在于研究。

他认为虽然研究是过剩的,但好的研究是不过剩的。研究报告市场也遵循“28法则”,20%的好的研究报告是有人看的,他以自己前段时间发的电子行业十年总结为例,这个报告没有做营销也有十万人看。“我们的研究是不够的,我们要做一些深度研究,不仅是投资客户有启发,对产业也要是有收获的。只是过去,大家一定要推荐好的股票,其实是走偏了。”

好的研究的关键在于有对行业有较深理解的研究员,在招人方面天风证券可谓不惜血本。

筹备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天风证券研究所已有130多人,包括销售、中后台和原研究所团队。包括从安信证券、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国信证券等各大研究所挖来的九个新财富团队的陆续加盟,后续还可能会有更多新财富团队的加入。

赵晓光回应指,“未来天风证券研究所不一定要挖很多新财富分析师,而更倾向于在产业中寻找拥有丰富产业经验、有潜力的研究界新人,培养他们。”

“我们不会大肆招人。证券研究行业不是劳动密集行业,而是智力密集的行业。有些对产业思考很深的人,你招十个人也达不到他一个人的水平。”他说。

作为研究电子行业十年的分析师,赵晓光一直注重产业链的整合。这次,他把产业链研究的理念带到天风。相比要把天风证券做到业内前几名的问题,赵晓光表示,他更关注研究为产业带来什么价值。

“天风定位于做有商业价值的研究所,将以产业链研究方法为核心,通过整合、构建系统的产业资源平台,帮助分析师更好地研究产业。”他说。

赵晓光透露,天风证券目前有包括两个国家级的政府智库、产业的专家库等深层合作方,这些外部的资源能够帮助分析师把产业趋势、公司成长模式弄明白。相较于业内所传的“高薪挖人”,他相信平台掌握的这些产业资源才是吸引、留住人才的关键。

天风证券是以合伙人的机制搭建研究团队。赵晓光强调研究所内部管理机制应有合伙人精神,但他也表示机制只是基础,与之配合的商业模式、文化同样重要。

今年以来,中小券商重金布局研究所、大手笔挖角的消息不断。其中最为进取的天风证券、中泰证券目前均处于排队上市的节点。打造研究所可以说是为券商提高名气、增加溢价的最佳途径之一。

对于天风在这个时点布局研究所是否有上述考量,赵晓光表示,天风证券本身就是以机构业务为核心的,投行、固收、资管等本来也越来越需要研究业务的支持。“管理层认为,现在到了一个节点,必须要通过研究业务来提供更多的协助作用。天风的文化是比较单纯、脚踏实地,且以机构业务为核心,相比一些以经纪业务为核心的互联网券商,对研究的重视程度会更高一些”。

公开资料显示,天风证券的前身为成立于1995年的成都联合期货交易所,2000年改组为四川省天风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将注册地迁至武汉市,并引入武汉市国资委下属的武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为第一大股东。此后,天风证券陆续拿下证券经纪业务、证券承销业务资格、资产管理、自营业务、债券主承销业务资格等,由单一经纪类券商转型为全牌照综合型券商。

自2008年以来,七年间注册资本增幅约25倍,净资产增幅约48倍,净资本增幅约67倍,总资产增幅约38倍。从2014年-2015年,净资产规模完成“三级跳”,由第66位跃升至第41位。

天风证券近两年开始强势布局投行、固收、资管、研究所等业务,从行业中引进具备影响力及号召力的高管和业务骨干。

2013年,原东海证券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冯文敏加盟天风证券,担任投资银行总部上海业务部总经理;2014年底,从国家开发银行挖来翟晨曦,现任副总裁兼固定收益部总经理;2015年从华融证券挖了许欣,现任分管资产管理业务的副总裁;原广西证监局副局长洪琳也于去年9月加入天风,现任合规总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天风证券

3.5k
  • 天风证券:5.5G助力低空经济,通感一体化相关产业迎来新机遇,射频、天线和PCB领域有望受益
  • 天风证券:2024-2025年算力需求保持快速增长,光互联领域有望持续受益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80后新财富“六连冠”明星分析师 变身券商研究所的逆袭者

这位年轻的明星分析师秉持多年的产业链研究理念能否带领天风证券研究所逆袭成功?

天风证券研究所所长赵晓光。图片来源:东方IC

从2016年的夏天开始,名不见经传的天风证券研究所以高薪加合伙人的优厚条件,大手招兵买马,搅动整个券商研究行业,也因为迅速聚拢了一批新财富分析师成为了热门话题。

十一长假过后,将这些精英聚到一起的背后推手赵晓光正式履新天风证券研究所所长一职,备受市场关注。

这位头顶连续六年(2010年-2016年)《新财富》电子行业“排名第一”光环的“80后”明星分析师,正在进行他事业上的一次关键跳跃。赵晓光意图打破传统券商研究所“沉闷的卖方研究格局”:激励机制受限、人才流失严重和研究所收支常年入不敷出,为券商研究所开拓一种新的模式。

赵晓光有知名分析师的光环加身,在业内也被人评价为“兼具研究和管理水平”的复合型研究员。他先后在东方证券、中金公司和海通证券研究所任职,在跳槽天风证券之前是安信证券研究所所长,这些履历为他的成功筹码增添了几分。

但研究所行业里素有“赢家通吃”的规则,券商研究所只有在排名中遥遥领先才有“通吃”机会。对于新入局者而言,最初的“养人养团队”需要大量成本开支,赵晓光所带领的天风证券研究所逆袭能否成功?

正在为2016年的券商新财富排名拉票焦灼之时,赵晓光接受了界面新闻的独家专访,透露其带领天风证券研究所的新思路,也谈及他对证券研究行业和新财富评选的思考和见解。一身休闲西装的赵晓光身形健硕,并没有典型券商研究员的书卷气。

卖方研究供应过剩的问题一直被市场讨论。赵晓光自己也曾发出感慨,“现在80%的研究报告没有多少人看,卖方的报告价值、意义何在?”面对这样研究过剩的局面,研究所要不要转型?

赵晓光说,研究所不是讨论转不转型的问题,而是合规的问题。在监管的体系内,分析师只能靠客户的佣金生存,他的商业价值就在于研究。

他认为虽然研究是过剩的,但好的研究是不过剩的。研究报告市场也遵循“28法则”,20%的好的研究报告是有人看的,他以自己前段时间发的电子行业十年总结为例,这个报告没有做营销也有十万人看。“我们的研究是不够的,我们要做一些深度研究,不仅是投资客户有启发,对产业也要是有收获的。只是过去,大家一定要推荐好的股票,其实是走偏了。”

好的研究的关键在于有对行业有较深理解的研究员,在招人方面天风证券可谓不惜血本。

筹备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天风证券研究所已有130多人,包括销售、中后台和原研究所团队。包括从安信证券、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国信证券等各大研究所挖来的九个新财富团队的陆续加盟,后续还可能会有更多新财富团队的加入。

赵晓光回应指,“未来天风证券研究所不一定要挖很多新财富分析师,而更倾向于在产业中寻找拥有丰富产业经验、有潜力的研究界新人,培养他们。”

“我们不会大肆招人。证券研究行业不是劳动密集行业,而是智力密集的行业。有些对产业思考很深的人,你招十个人也达不到他一个人的水平。”他说。

作为研究电子行业十年的分析师,赵晓光一直注重产业链的整合。这次,他把产业链研究的理念带到天风。相比要把天风证券做到业内前几名的问题,赵晓光表示,他更关注研究为产业带来什么价值。

“天风定位于做有商业价值的研究所,将以产业链研究方法为核心,通过整合、构建系统的产业资源平台,帮助分析师更好地研究产业。”他说。

赵晓光透露,天风证券目前有包括两个国家级的政府智库、产业的专家库等深层合作方,这些外部的资源能够帮助分析师把产业趋势、公司成长模式弄明白。相较于业内所传的“高薪挖人”,他相信平台掌握的这些产业资源才是吸引、留住人才的关键。

天风证券是以合伙人的机制搭建研究团队。赵晓光强调研究所内部管理机制应有合伙人精神,但他也表示机制只是基础,与之配合的商业模式、文化同样重要。

今年以来,中小券商重金布局研究所、大手笔挖角的消息不断。其中最为进取的天风证券、中泰证券目前均处于排队上市的节点。打造研究所可以说是为券商提高名气、增加溢价的最佳途径之一。

对于天风在这个时点布局研究所是否有上述考量,赵晓光表示,天风证券本身就是以机构业务为核心的,投行、固收、资管等本来也越来越需要研究业务的支持。“管理层认为,现在到了一个节点,必须要通过研究业务来提供更多的协助作用。天风的文化是比较单纯、脚踏实地,且以机构业务为核心,相比一些以经纪业务为核心的互联网券商,对研究的重视程度会更高一些”。

公开资料显示,天风证券的前身为成立于1995年的成都联合期货交易所,2000年改组为四川省天风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将注册地迁至武汉市,并引入武汉市国资委下属的武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为第一大股东。此后,天风证券陆续拿下证券经纪业务、证券承销业务资格、资产管理、自营业务、债券主承销业务资格等,由单一经纪类券商转型为全牌照综合型券商。

自2008年以来,七年间注册资本增幅约25倍,净资产增幅约48倍,净资本增幅约67倍,总资产增幅约38倍。从2014年-2015年,净资产规模完成“三级跳”,由第66位跃升至第41位。

天风证券近两年开始强势布局投行、固收、资管、研究所等业务,从行业中引进具备影响力及号召力的高管和业务骨干。

2013年,原东海证券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冯文敏加盟天风证券,担任投资银行总部上海业务部总经理;2014年底,从国家开发银行挖来翟晨曦,现任副总裁兼固定收益部总经理;2015年从华融证券挖了许欣,现任分管资产管理业务的副总裁;原广西证监局副局长洪琳也于去年9月加入天风,现任合规总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